陈建宇
- 作品数:80 被引量:801H指数:17
-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广东省卫生厅资助课题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社会学更多>>
- 臂丛神经损伤的 MRI 诊断被引量:18
- 2007年
- 目的评价 MRI 诊断臂丛神经损伤的临床价值。方法 98例临床诊断臂丛神经损伤的患者在手术前行 MR 检查,其中54例采用 Philip Gyroscan T5-Ⅱ型0.5 T 超导 MR 仪,44例采用Philip Intera 1.5 T 超导 MR 仪。采用头颈联合线圈或颈部阵列线圈,行横断和冠状面扫描。扫描序列为 SE T_1WI、T_2WI 和快速梯度回波(FFE)序列 T_2WI、T_2WI反转恢复(SPIR)压脂序列。98例中63例行锁骨上手术探查,将术中发现与 MRI 结果比较;35例未手术的患者经临床随访证实。结果MRI 显示椎管内损伤45例,椎管外损伤56例,其中椎管内外混合性损伤16例,未发现损伤征象13例,阳性率86.73%。节前损伤的征象包括:(1)脊髓水肿和出血2例(4.44%);(2)脊髓移位17例(37.78%);(3)创伤性脊膜囊肿37例(82.22%);(4)神经根缺失25例(55.56%);(5)椎管内瘢痕24例(53.33%);(6)失神经肌肉萎缩和脂肪浸润13例(28.89%)。节后损伤的征象包括:(1)神经干增粗、信号增高23例(41.07%);(2)神经干连续性中断,结构消失16例(28.57%);(3)神经干连续性存在,但结构紊乱14例(25.00%);(4)创伤性神经纤维瘤形成3例(5.36%)。结论 MRI 能够同时显示臂丛节前和节后神经损伤,对鉴别节前损伤、节后损伤、损伤类型,以及确定治疗方案和选择治疗时机均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 陈建宇刘庆余沈君梁碧玲高明勇叶瑞心钟镜联
- 关键词:臂丛神经根病磁共振成像
- 梅尼埃病的影像学研究进展被引量:3
- 2011年
- 梅尼埃病(MD)是一种临床常见病,但临床上却没有一个明确的诊断标准及客观特异性的检查及诊断方法,往往只能通过典型的临床表现和不特异的内耳机械检查方法获得临床诊断,并不能获得内淋巴积水的病理诊断。MRI具有较好的软组织分辨能力和多种成像序列,可以客观显示MD内淋巴积水这一主要组织学标志,有望应用于临床,成为梅尼埃病较特异、简便的诊断方法。综述MD病理生理机制、组织病理学表现、临床诊断方法和影像学研究方法的进展。
- 张娅陈建宇
- 关键词:梅尼埃病内淋巴积水磁共振成像
- 股骨髁间窝和前交叉韧带断面的3D TSE MRI测量被引量:5
- 2009年
- 目的运用各向同性3D TSE MRI测量股骨髁间窝和前交叉韧带(ACL)断面的大小,分析不同性别间的差异。方法采集40名年轻健康志愿者40侧膝关节的3D TSE MRI容积数据,在工作站上重建并测量ACL和股骨髁间窝断面大小。变量间的相关性采用Pearson相关或偏相关分析,男女间均数的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男性ACL断面面积与髁间窝断面面积(r=0.733,P=0.000)、身高(r=0.564,P=0.028)相关,女性髁间窝形态指数与体重(r=-0.482,P=0.037)弱负相关,男(r=0.457,P=0.043)女(r=0.768,P=0.000)身高均与体重相关;男女髁间窝和ACL大小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00)。结论年轻人群中男性的髁间窝和ACL较女性的大;男性髁间窝愈大、身材愈高,则ACL愈粗;女性体重愈重,髁间窝形态有稍高而窄的倾向。各向同性3DTSEMRI可作为无创性检查方法对活体股骨髁间窝和ACL进行精确评价。
- 邓军梁碧玲陈建宇钟镜联黄穗乔宋玲玲
- 关键词:股骨髁间窝前交叉韧带磁共振成像
-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肿瘤临床及多层螺旋CT表现特点被引量:4
- 2011年
- 目的分析胰腺实性-假乳头状肿瘤(SPT)的临床及多层螺旋CT(MSCT)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9例经病理证实为胰腺SPT患者的临床及MSCT表现特点。结果 19例SPT患者中21.1%(4/19)的肿瘤CT平扫上见新鲜出血,呈稍高密度影。26.3%(5/19)的肿瘤在CT上见钙化。19例肿瘤在CT上均呈囊实性。肿瘤包膜在囊性为主型及囊实性混合型肿瘤中显示清楚,实性为主型的肿瘤中显示不清。增强扫描肿瘤包膜及实性肿瘤成分见增强。结论胰腺实性-假乳头状肿瘤的临床及CT表现具有一定的特点,CT检查有助于肿瘤的诊断。
- 刘庆余张卫东高明陈建宇
- 平扫和动态增强MR诊断肝脏增生性结节被引量:1
- 2008年
- 目的总结增生性结节(DN)在MRI平扫及动态增强扫描中的特征。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行Gd-DTPA动态增强MR检查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DN共11例16个病灶,观察病灶的大小、信号强度、强化方式和时间,测量各序列病灶及周围肝组织的信号强度和背景噪声标准差,计算信噪比及其差值。绘制病灶和周围肝组织的时间-信号强度曲线。结果16个病灶中有4个表现为"结中结",中央结节为T1WI低、T2WI等或高信号,动态增强为速升速降或速升缓降型,周围为T1WI高、T2WI等或高信号,动态增强为缓慢上升型;余12个病灶在T1WI上高、等和低信号均有,在T2WI上为等信号和稍高信号,动态增强过程中动脉期强化较明显,门静脉期以等信号为主,延迟期为等及稍高信号,未见呈低信号者。时间-信号强度曲线显示病灶为速升缓降型。结论"结中结"征象和动态增强早期强化、后期与周围肝组织类似信号的表现是DN的MRI特征。
- 李勇陈建宇梁碧玲吴卓任俊杰钟镜联
- 关键词:增生性结节小肝癌磁共振动态增强
- 鼻咽癌颅底骨质侵犯的MRI评价被引量:17
- 2005年
- 目的:评价M RI检查对鼻咽癌侵犯骨质的诊断价值及其对肿瘤分期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350例初诊鼻咽癌患者的M RI影像资料,其中有颅底骨质侵犯196例,病理类型以鳞癌为主180例。134例采用PhilipsT5-II型超导磁共振成像仪,场强0.5T。62例采用Philips intera型超导磁共振成像仪,场强1.5T。8例单纯平扫,188例平扫后增强,造影剂为Gd-DTPA,剂量为0.1m m ol/kg体重,经前臂静脉注射。结果:196例有骨质侵犯的初诊鼻咽癌中,单部位侵犯65例(33.16%),多部位侵犯131例(66.83%)。单侧侵犯178例(90.81%),双侧侵犯18例(9.19%)。累计骨质破坏部位698个,骨质侵犯类型:骨质硬化型13个部位(1.86%),骨髓浸润型120个部位(17.19%),溶骨性破坏565个部位(80.95%)。结论:M RI可作为评价鼻咽癌颅底骨质侵犯首选检查方法,尤其在评价鼻咽癌早期骨髓侵犯方面M RI比CT敏感,M RI检查可增加鼻咽癌分期的准确性。
- 陈建宇沈君刘庆余梁碧玲叶瑞心钟镜联
- 关键词:鼻咽癌MRI颅底
- 腰椎间盘退变MRI:T1rho值与Pfirrmann分级及T2值的相关性被引量:17
- 2014年
- 目的探讨T1rho值对椎间盘早期退变的预测价值及其与Pfirrmann分级和T2值的相关性。方法对93例腰背痛患者行腰椎MR检查,采集腰椎矢状位T1WI及T2WI、轴位T2WI、矢状位T1rho及T2-mapping。利用矢状位T2WI对腰椎间盘退变进行Pfirrmann分级,矢状位T1rho及T2-mapping上分别测量NP区和AF区T1rho值及T2值,分析椎间盘T1rho值与Pfirrmann分级及T2值的关系。结果 93例中,PfirrmannⅠ~Ⅴ级腰椎间盘数分别为0、235、179、41、10个。除PfirrmannⅤ级外,其余各级NP区T1rho值均高于AF区(P<0.001);随椎间盘退变程度加重,NP区T1rho值降低(PfirrmannⅣ级和Ⅴ级间除外),PfirrmannⅡ级AF区T1rho值均高于PfirrmannⅢ~Ⅴ级;NP区及AF区T1rho值与退变分级均呈负相关(NP区:r=-0.75,P<0.001;AF区:r=-0.32,P<0.001);PfirrmannⅡ~Ⅲ级腰椎间盘NP区T1rho值与T2值呈中度相关(PfirrmannⅡ级:r=0.46;PfirrmannⅢ级:r=0.44;PfirrmannⅣ级:r=0.16;PfirrmannⅤ级:r=0.04);AF区T1rho值与T2值相关性差(PfirrmannⅡ级:r=0.13;PfirrmannⅢ级:r=0.15;PfirrmannⅣ级:r=0.19;PfirrmannⅤ级:r=0.62)。结论 T1rho对腰椎间盘早期退变具有预测价值,NP区表现明显;椎间盘早期退变过程中,NP区T1rho值与T2值呈中度相关。
- 刘珍珍陈建宇蔡兆熙蒋新华张娅杨泽宏雷立昌
- 关键词:腰椎椎间盘退变磁共振成像
- 骨巨细胞瘤继发动脉瘤样骨囊肿的影像诊断被引量:9
- 2007年
- 目的提高骨巨细胞瘤(GCT)继发动脉瘤样骨囊肿(ABC)的认识和影像诊断水平。方法搜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2例 GCT 继发 ABC 的 X 线、CT、MRI 和病理学资料,分析和总结其影像征象。结果 12例中6例病变发生于长管状骨,6例发生于盆骨。12例病变 X 线均表现为囊状膨胀性溶骨性骨破坏,10例呈偏心性破坏,2例为中心性破坏;4例病灶内出现骨性分隔,6例骨皮质中断,4例出现软组织肿块,有明显硬化边者2例。10例行 MR 平扫和增强检查,均呈多囊的囊实性膨胀性肿块,8例为边缘性实性结节,2例为实性基础上的广泛囊变,全部患者均可见多个液-液平面,7例出现软组织肿块;1例肿块内可见局灶性含铁血黄素沉着。8例行螺旋 CT 平扫、增强、CT 血管成像(CTA)和三维(3D)多平面重组(MPR),病变显示为囊实性肿块,骨皮质破裂并形成软组织肿块5例,6例肿块内出现液-液平面,全部肿块实质性部分和囊壁明显强化,囊性部分不强化,3例肿块内可见增粗迂曲的供血动脉,未发现动静脉畸形。12例手术所见和术后病理显示肿块均由多发含血的囊腔和实性部分组成,病理诊断结果均为 GCT 伴发 ABC,其中Ⅱ级 GCT 10例,Ⅲ级2例。结论 GCT伴发 ABC 并不少见,充分理解其病理组织学基础,并选择恰当的影像检查方法(X 线+MRI 或 X 线+CT)对其正确诊断非常重要。
- 陈建宇刘庆余沈君梁碧玲叶瑞心钟镜联
- 关键词:巨细胞瘤骨囊肿动脉瘤样诊断显像
- 骨髓脂肪组织与疾病相关性及机制的研究进展
- 2019年
- 骨强度不仅与骨密度(BMD)、骨微结构相关,还受骨髓微环境的影响。骨髓脂肪组织(MAT)与骨小梁、造血细胞、神经血管组织共同存在于骨髓腔中,对骨重建、骨髓造血、维持骨髓微环境的稳定起重要作用。近年研究表明,MAT可通过分泌脂联素等细胞因子参与介导代谢性疾病、血液系统肿瘤、癌症等疾病的发生发展,为疾病预防、治疗及监测提供了新的思路。本文拟对MAT生物学特性、影像学测量方法、MAT与疾病相关性及可能的作用机制予以综述。
- 代昭君郑桂芬李永陈建宇
- 关键词:细胞因子磁共振成像代谢性疾病
- TBL教学法结合影像诊断思维在医学影像学教学中的应用被引量:15
- 2012年
- TBL教学模式是为适应现代医学教育而引进的一种新型的医学教学方法。本文针对在医学院校医学影像教学中试行TBL教学法及影像思维教学,对传统教学过程转变为"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了分析,并阐述TBL教学法及影像诊断思维概念。TBL教学模式结合影像诊断思维明显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团队合作精神,以及运用和掌握知识的能力。
- 袁小平陈建宇李勇刘琴笑林笑丰
- 关键词:TBL医学影像学思维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