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召兵
- 作品数:20 被引量:111H指数:5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文化科学机械工程更多>>
- 一种软岩样品磨平装置
- 一种软岩样品磨平装置,包括有:一顶压螺杆,与盖板上的内螺纹相螺合穿过盖板,顶压螺杆的上端安装有手柄,顶压螺杆的下端设有挤压板;盖板固定在导向支撑杆上方,导向支撑杆固定在底板上,样品固定架安装在导向支撑杆上,样品固定架下面...
- 郝召兵黄为清杨伟伍向阳
- 文献传递
- 一种向微型容器注入极细干粉样品的装置
- 一种向微型容器注入极细干粉样品的装置,主要由漏斗部分、变径夹持部分、样品容器位置高低调节部分、振动部分等组成,可以精确地将干粉样品加入到微小的样品容器中,并且在操作过程中不会产生浪费和损坏样品容器。
- 杨伟伍向阳郝召兵
- 文献传递
- 一种测量饱水泥岩高压排水条件下岩石物性参数实验探头
- 一种测量饱水泥岩高压排水条件下岩石物性参数实验探头:探头基座的上端面中心位置设有一开孔,探头基座的底面相对应于开孔位置设一凹槽,凹槽的直径大于开孔的直径,且凹槽与开孔相通;耐高压排水杆的一端插设并固定在该开孔中,凹槽内安...
- 郝召兵黄为清张永杨伟伍向阳
- 文献传递
- 一种带误差校正的横波速度预测方法被引量:5
- 2011年
- 本文提出一种基于纵横波速度关系的带误差校正的横波速度预测方法,它主要针对在进行横波速度预测时所采用纵波模量M近似变换结果与标准的Gassmann关系(K变换)之间存在的误差提出了校正的方法,并给出了完整的基于纵横波速度关系的带误差校正横波预测技术流程,该技术是一个简单实用的横波速度预测工具.
- 黄为清郝召兵伍向阳
- 关键词:流体替换岩石物理
- 气体水合物密闭采样原位饱和度评估技术研究被引量:8
- 2013年
- 海底天然气水合物采集样品的饱和度确定通常是通过密闭保压采样技术来实现,但采样器的温度压力控制非常困难.本文用热力学模型来模拟密闭体系下温度压力变化过程中甲烷在各相态中饱和度的变化过程,并在海洋水合物热力学系统基础上,完成了一项分析水合物原位饱和度的技术,其只要求采集器密闭,不需要进行严格的温度和压力控制,降低了对采样器的要求.实例分析显示,完全可以利用密闭样品在地表下气体和液体成分的测量,包括盐度的测量来估计出甲烷水合物原位饱和度.
- 郝召兵黄为清秦静欣伍向阳
- 基于叠前反演的流体敏感属性实验研究及应用被引量:32
- 2012年
- 提取叠前地震振幅信息的叠前反演技术已成为储层预测的重要手段,其能获得各种岩石弹性参数,丰富储层预测方法.因目标储层的差异性,优选并建立有利的流体敏感参数对储层流体检测尤为重要.本文基于岩石物理实验,测量并分析了岩石弹性参数随流体饱和度的变化特征,进一步根据岩石物理理论建立组合流体敏感参数,达到对油气检测的最佳敏感效果.定义了流体敏感量,定量分析岩石弹性参数的流体敏感性.最后本文在X区块进行了叠前地震反演的应用,结果表明通过岩石物理实验分析并建立获得的流体敏感参数能明显的提高储层的识别能力.
- 周水生宜伟郝召兵黄为清伍向阳
- 关键词:岩石物理叠前反演
- 时移地震监测天然气水合物开采可行性分析被引量:12
- 2010年
- 时移地震储藏监测是一种提高油气采收率的有效技术,但该技术应用需要满足一定的储藏条件,因此时移地震的可行性研究非常有必要.天然气水合物的开采过程,主要是通过有关措施(加温、降压、注入化学材料等)使沉积物中的固态水合物变成气体开采出来,这将改变水合物储层的物理性质和地震反射特性,原理上为进行时移地震监测提供了条件.本文通过数值模拟分析发现:扩散型水合物藏在开采过程中有明显的地震信号变化,可以用时移地震对这类水合物藏的开采进行监测;渗漏型水合物藏的时移地震监测是否可行与其所含气体含量大小有关,气体含量低的可以用时移地震进行检测,气体含量高的是否能用时移地震进行检测要视具体情况而定.
- 郝召兵伍向阳秦静欣杨伟
- 关键词:岩石物理天然气水合物开采
- 一种气压式样品装样器
- 一种气压式样品装样器:一气压室,内部装有活塞块,该活塞块上方连接一活塞杆,由活塞杆带动活塞块在气压室内做向下和向上的往复运动;该气压室的下端连接第一固定压帽,该第一固定压帽的下方连接储物室;第一固定压帽设有第一锥度槽和第...
- 杨伟伍向阳郝召兵黄为清
- 文献传递
- 气体水合物密闭采样原位饱和度评估技术研究
- 海底天然气水合物采集样品的饱和度确定通常是通过密闭保压采样技术来实现,但采样器的温度压力控制非常困难.本文用热力学模型来模拟密闭体系下温度压力变化过程中甲烷在各相态中饱和度的变化过程,并在海洋水合物热力学系统基础上,完成...
- 郝召兵黄为清秦静欣伍向阳
- 文献传递
- 涪陵地区井下页岩岩芯裂缝体密度与声学性质关系实验研究被引量:4
- 2016年
- 本研究对涪陵地区井下产气的龙马溪组页岩岩芯,采用三轴压机压裂制造裂缝,用工业CT扫描压裂前后岩芯,应用图像识别技术统计出裂缝体密度,又用超声脉冲透射法测定样品破裂前后裂缝方向上的纵波、单偏振方向与裂缝不同夹角的横波,来研究裂缝对页岩岩芯声学性质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压裂后样品的纵波速度略微降低,只有含较多内部裂隙的150#样品纵波速度减小幅度明显.压裂前后样品的纵波波形差别不大,纵波主频随裂缝体密度呈下降趋势,即压裂后纵波频谱主频向低频端移动.压裂前横波速度随自身与裂隙方位角变化而变化,与0°和180°相比,在45°和135°时略微减小,在90°时速度降低幅度最为明显并且发生相位反转.典型样品的横波主频随偏振方向与裂缝夹角的增大而逐渐向低频移动;压裂后,横波频谱杂乱,出现多处局部峰值,速度和主频较压裂前更低,平均横波波速随裂缝体密度呈明显减小趋势.平均纵横波速比随裂缝密度呈近线性增加,表明其与裂缝体密度有较强相关性.
- 伍宇明兰恒星高星王伟陈俊辉郝召兵
- 关键词:页岩声波CT扫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