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胃癌患者胃液CEA的定量检测及临床意义被引量:2
- 2011年
- 目的探讨定量检测胃癌患者胃液CEA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分别定量测定10例健康人、89例胃癌瘤患者的血清CEA和胃液CEA,并比较其在不同疾病间的差异。结果术前胃癌患者胃液中CEA明显高于健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胃癌患者术前胃液中CEA浓度明显高于血清组(P<0.05)。不同临床分期胃液、血清浓度比较,晚期胃癌胃液CEA明显高于进展期,两者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而晚期胃癌患者血清CEA与进展期比较,两者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胃癌患者术前胃液CEA水平与术后复发有关,术前水平较高者术后1年内复发的可能性较大。结论与血清CEA测定相比,胃液CEA定量检测是诊断胃癌的敏感而又特异的指标,对胃癌的诊断、预后、复发和病程的发展具有很高的价值。
- 金东华杨勇叶学忠贾锋张进
- 关键词:胃癌胃液CEA血清CEA
- 120例贲门癌临床病例分析被引量:1
- 2010年
- ①目的比较伴有食管浸润和不伴有食管浸润的贲门癌在临床特点、手术治疗、病理特点和预后的差异,探讨影响生存的因素以指导临床工作。②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普通外科和胸外科收治的贲门癌病例资料。比较两组病例的性别、年龄、确诊时间、症状、肿瘤Borrmann分型、术前肿瘤标记物、有无远处转移、手术方式、消化道重建方式、手术根治度、术后病理资料、生存率等之间的差异并进行统计学分析。③结果贲门癌浸润食管出现吞咽困难者多于贲门癌没有浸润食管者(P=0.020),手术根治度-贲门癌没有浸润食管高于贲门癌浸润食管(P<0.05),肿瘤最大径-贲门癌没有浸润食管小于贲门癌浸润食管(P=0.008),肿瘤浸润层次-贲门癌没有浸润食管超过贲门癌浸润食管(P<0.05),c-erbB-2的表达-贲门癌浸润食管多于贲门癌没有浸润食管(P=0.019)。5年生存率贲门癌浸润食管(35.82%)低于未浸润食管(61.89%)。④结论贲门癌是否浸润食管在症状、c-erbB-2的表达、肿瘤大小、浸润层次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据此选择相应的淋巴结清扫范围有利于提高手术根治度。
- 杨勇
- 关键词:贲门癌生存率
- 腹腔镜胆囊切除77例临床分析
- 2009年
- 目的分析比较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与开腹胆囊切除的优缺点以及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并发症的防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2月以来巢湖市第二人民医院普外一科77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和84例开腹胆囊切除术的临床资料。结果75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平均时间为40min,住院时间为6.6天,86例开腹胆囊切除术手术平均时间为65min,平均住院天数为13.4天。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是治疗胆囊结石的金标准术式。
- 杨勇瞿国峰
- 关键词: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 尿毒症、腹茧症并发肠梗阻术后回肠外瘘1例报告
- 2008年
- 杨勇胡俊
- 关键词:肠梗阻术尿毒症腹茧症并发
- 高糖刺激对晶状体囊膜上皮细胞钙库操控钙内流、增殖影响及其机制
- 柏素文王阳杨勇汪萍萍
- 脾脏挫裂伤的诊治体会
- 2009年
- 目的探讨脾脏挫裂伤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分析2003年11月~2008年10月巢湖市第二人民医院诊治脾脏挫裂伤的临床资料。结果44例患者中非手术治疗21例,脾脏切除21例,2例行保脾手术。结论诊断性腹腔穿刺和影像学检查是诊断脾脏挫裂伤的主要方法,选择性非手术治疗以及脾脏切除术、保脾手术均是治疗脾脏挫裂伤的手段。
- 杨勇瞿国峰
- 关键词:脾脏
- 钙库操纵的钙内流在老年动物平滑肌细胞中的改变及其对收缩功能的影响
- 细胞内钙信号在平滑肌收缩功能中具有重要作用,钙离子浓度升高是触发平滑肌细胞收缩的关键因素。因此,Ca2+通道在平滑肌收缩功能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各种组织细胞中,钙库操纵的钙内流(store-operated ca...
- 杨勇
- 关键词:平滑肌细胞钙内流药物靶点肠道功能紊乱
- 基于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研究右美托咪定对七氟烷诱发认知功能损伤的保护作用
- 2024年
- 目的研究右美托咪定对七氟烷诱发认知功能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40只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右美托咪定组及联合组,每组各10只。模型组、右美托咪定组、联合组建立七氟烷认知损伤模型。右美托咪定组、联合组大鼠建模前30 min腹腔注射右美托咪定50μg/kg,联合组另腹腔注射舒林酸5 mg/kg,空白组、模型组静脉注射等量生理盐水。Morris水迷宫测试检测认知功能;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水平;高效液相色谱仪检测海马组织谷氨酸(Glu)、γ-氨基丁酸(GABA)含量;免疫印迹法检测海马组织糖原合成酶激酶3β(GSK-3β)、β-连环蛋白(β-catenin)蛋白表达量。结果右美托咪定组大鼠逃避潜伏期短于模型组(P<0.05),穿越原平台次数多于模型组(P<0.05),原平台象限停留时间长于模型组(P<0.05);联合组大鼠逃避潜伏期长于右美托咪定组(P<0.05),穿越原平台次数少于右美托咪定组(P<0.05),原平台象限停留时间短于右美托咪定组(P<0.05)。模型组大鼠血清Hcy、MCP-1水平高于空白组(P<0.05),右美托咪定组低于模型组(P<0.05),联合组高于右美托咪定组(P<0.05)。模型组海马组织GLu含量高于空白组(P<0.05),GABA含量低于空白组(P<0.05);右美托咪定组海马组织GLu含量低于模型组(P<0.05),GABA含量高于模型组(P<0.05);联合组海马组织GLu含量高于右美托咪定组(P<0.05),GABA含量低于右美托咪定组(P<0.05)。模型组海马组织GSK-3β蛋白表达量高于空白组(P<0.05),β-catenin蛋白表达量低于空白组(P<0.05);右美托咪定组海马组织GSK-3β蛋白表达量低于模型组(P<0.05),β-catenin蛋白表达量高于模型组(P<0.05);联合组海马组织GSK-3β蛋白表达量高于右美托咪定组(P<0.05),β-catenin蛋白表达量低于右美托咪定组(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可能通过激活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改善七氟烷�
- 杨勇陈仁军葛建岭王伟
- 关键词:七氟烷认知功能损伤糖原合成酶激酶3Β
- FHIT及DCP4的表达与胃癌进展及淋巴转移的关系
- 2011年
- 目的探讨脆性组氨酸三联体(FHIT)和胰腺癌缺失因子4(DCP4)的表达与胃癌进展及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 82例胃癌组织标本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SP法,检测DCP4和FHIT的表达,分析与胃癌病理的分级、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 FHIT蛋白在胃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下降(47.56%),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FHIT在有淋巴结转移胃癌组织中其阳性降低(34.69%),与无淋巴转移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FHIT在年龄≥60岁阳性表达率增高(57.41%),与年龄<60岁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DCP4蛋白在胃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下降(42.68%),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DCP4蛋白在有淋巴结转移胃癌组织中其阳性表达率为降低(36.73%),与无淋巴转移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不同病理分级和临床分期的胃癌FHIT和DCP4表达PI值显著降低,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 (1)DCP4和FHIT蛋白表达异常与胃癌临床分期、病理分级、淋巴转移存在一定内在联系,其中FHIT蛋白表达异常与年龄有一定关系;(2)抑癌基因DCP4和FHIT高表达与胃癌进展及淋巴结转移的有关。
- 杨勇孟翔凌
- 关键词:脆性组氨酸三联体胃癌淋巴转移
- 瑞马唑仑联合不同剂量丙泊酚对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患者麻醉诱导镇静及不良反应的影响被引量:3
- 2024年
- 目的探究瑞马唑仑联合不同剂量丙泊酚对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患者麻醉诱导镇静及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4月至2023年8月行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患者9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组各48例,患者均采用瑞马唑仑联合丙泊酚进行麻醉诱导,其中A组丙泊酚剂量为0.5 mg/kg,B组丙泊酚剂量为1.0 mg/kg。比较2组围术期指标、麻醉诱导情况,麻醉诱导开始时(T0)、机械通气前即刻(T1)及机械通气3 min(T2)时血流动力学指标及术中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补液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麻醉诱导时间短于A组,丙泊酚补救患者少于A组(P<0.05,P<001)。2组T0~T2时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脑电双频指数(BIS)均呈下降趋势(P<0.05),但2组同一时间点HR、MAP、BIS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B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0.42%高于A组的25.00%(P<001)。结论瑞马唑仑联合小剂量丙泊酚在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中可发挥较好的镇静作用和血流动力学稳定作用,丙泊酚剂量为1.0 mg/kg时镇静作用更佳,但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
- 杨勇李祥成王坤陶荷梅葛建岭
- 关键词: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丙泊酚平均动脉压脑电双频指数药物毒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