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赵敏

作品数:5 被引量:61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卫生部卫生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NSFC-广东联合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脊柱
  • 2篇微创
  • 2篇关节
  • 1篇电刺激运动诱...
  • 1篇电生理
  • 1篇电生理监测
  • 1篇电图
  • 1篇腰椎
  • 1篇腰椎椎间
  • 1篇腰椎椎间融合
  • 1篇诱发电位
  • 1篇原因分析及处...
  • 1篇运动诱发电位
  • 1篇中放
  • 1篇融合术
  • 1篇入路
  • 1篇神经电
  • 1篇神经电生理
  • 1篇神经电生理监...
  • 1篇神经监测

机构

  • 5篇中山大学孙逸...

作者

  • 5篇赵敏
  • 4篇沈慧勇
  • 4篇黄霖
  • 4篇王鹏
  • 4篇陈铿
  • 4篇蔡兆鹏
  • 4篇胡旭民
  • 2篇叶记超
  • 1篇唐勇
  • 1篇陈仲
  • 1篇李卫平
  • 1篇谭伟权
  • 1篇宋斌
  • 1篇刘宜敏
  • 1篇杨睿
  • 1篇石俊田
  • 1篇余孝丽
  • 1篇欧阳毅
  • 1篇唐永生

传媒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中华骨科杂志
  • 1篇中国脊柱脊髓...
  • 1篇中国骨与关节...
  • 1篇骨科临床与研...

年份

  • 2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5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微创穿刺Intrabeam术中放疗联合椎体强化治疗脊柱转移瘤的近期疗效分析被引量:26
2016年
目的 回顾分析微创穿刺Intrabeam(R)术中放疗联合骨水泥强化治疗脊柱转移瘤的安全性和近期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2013年8月全2015年5月间采用微创穿刺Intrabeam(R)术中放疗联合骨水泥强化治疗的32例转移性脊柱肿瘤患者的病历资料,男13例,女19例;年龄28~70岁,平均47.9岁.原发肿瘤:乳腺癌15例、肺癌8例、肝癌3例、其他6例.共治疗42个瘤椎,单节段24例、双节段6例、三节段2例.主要临床表现为胸腰背部局部疼痛(32/32,100%).X线片显示骨破坏的9例(9/32,28.13%),其余表现为X线片未见骨破坏仅MRI显示转移灶者.手术方法为"C"型臂或"O"型臂X线机监视下,在经皮椎体成形或后凸成形术灌注骨水泥前行Intrabeam(R)术中放疗,放疗后以骨水泥强化瘤椎.采用视觉疼痛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价手术前后及随访期间的疼痛缓解情况,影像学检查评价病椎局部破坏和术后改善状况.生活质量评价采用EORTC QLQ-BM22量表.结果 手术过程均顺利,术中放疗剂量(9.39±3.32) Gy,平均术中放疗时间为每节段4 min50 s.随访至2015年8月31日,随访时间平均11.2个月(3~15个月),失访1例,死亡2例,靶椎复发、进展2例.瘤椎局部控制率为95.12%.患者局部疼痛由术前VAS评分(5.46±2.37)分减轻至术后第3天的(2.92±0.9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并能维持至末次随访.EORTC QLQ-BM22骨转移瘤生存质量评分显示患者在疼痛部位、程度和功能方面均较术前获得明显改善,社会心理方面的影响则变化不大.结论 微创穿刺术中放疗联合骨水泥椎体强化治疗胸腰椎脊柱转移瘤,能安全有效控制肿瘤进展和缓解疼痛,并明显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黄霖陈铿蔡兆鹏王鹏余孝丽叶记超赵敏胡旭民石俊田刘宜敏沈慧勇
关键词:脊柱椎体成形术椎体后凸成形术
单一入路手术治疗巨大侵袭性脊柱神经鞘瘤
2017年
目的探讨单一入路手术治疗巨大侵袭性脊柱神经鞘瘤的方法、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3-01—2016-01采用单一入路手术治疗的11例巨大侵袭性脊柱神经鞘瘤。1例颈椎肿瘤行前路手术,2例颈椎肿瘤行后外侧入路手术。胸腰椎肿瘤4例中3例行后路手术,1例行前路手术。骶椎肿瘤4例行后路手术。结果本组手术时间120~290(210±55)min,术中出血量150~1 200(537±306)ml。1例S1神经根结扎后下肢肌力下降,双侧S4神经根结扎后出现二便功能障碍,术后半年逐渐恢复。本组均获得4~28(13.2±6.8)个月随访,所有患者均未发现肿瘤复发和转移,内固定位置良好。术前痛区VAS评分1~8(4.5±2.0)分,末次随访时VAS评分1~3(1.8±0.6)分;末次随访时疼痛较术前明显缓解,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7例有神经功能障碍者ASIA评分:左侧39~49(44.5±3.9)分,右侧40~49(45.7±3.0)分;末次随访ASIA评分:左侧42~49(46.7±2.5)分,右侧45~49(47.4±1.4)分;手术前后ASIA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一入路手术能够完整切除巨大侵袭性脊柱神经鞘瘤,彻底减压并重建脊柱稳定性,疗效确切,并发症少。
胡旭民黄霖陈铿谢中瑜王鹏蔡兆鹏赵敏唐永生沈慧勇
关键词:脊柱前路后外侧入路
神经监护下关节镜微创治疗老年腕管综合征
2016年
目的探讨术中应用神经电生理监测评价关节镜下钩刀联合射频消融治疗腕管综合征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通过年龄筛选60岁以上腕管综合征老年患者15例,气管内全麻下联合应用体感诱发电位(SSEP)及运动诱发电位(MEP)对上肢正中神经进行实时诱发电位监测。应用开口套管保护正中神经,于2.7 mm小关节镜监视下,应用关节镜钩刀联合射频消低温汽化切断腕横韧带、狭窄屈肌支持带和鱼际肌腱膜,进行腕管彻底减压。对比术前、术后术后2 d、1 w、2 w、6个月及1年月对指力、症状的严重程度评分、上肢残疾问卷评分,评价其安全性和疗效。结果15例患者术中监测稳定,腕管中置入关节镜、钩刀和射频等操作过程对神经监护影响微弱。15例患者均得到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4个月,所有患者对指力、症状的严重程度评分、上肢残疾问卷均较术前明显改善。2例患者腕部Tinel征阳性,其中1例患者同时Phalen征阳性。结论关节镜监视开口套管保护下应用钩刀联合射频消融治疗腕管综合征创伤小、恢复快,安全有效。
杨睿陈仲赵敏宋斌欧阳毅谭伟权李卫平
关键词:关节镜腕管综合征
腰椎椎间融合术后邻近节段退变的术前相关因素回顾性分析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分析术前各种伴随疾病对腰椎椎间融合术后邻近节段退变(ASDeg)的影响并筛选风险预测因子。方法回顾分析2010—2014年于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脊柱外科接受腰椎椎间融合手术资料完整的482例患者术前各种伴随疾病和生活方式与手术椎体邻近节段退变(ASDeg)的相关性。对各项伴随疾病与ASDeg间相关性采用单因素卡方检验,对年龄与ASDeg间相关性则采用ANOVA检验。结果 482例患者中,男221例(45.9%),女261例(54.1%),平均年龄55.4(18~91)岁。术后平均随访40.8(24~48)个月,共发现ASDeg 91例(18.9%)。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在围手术期伴随疾病和生活方式因素中,ASDeg的独立风险因素有:年龄(OR=0.977,P=0.021)、吸烟史(OR=2.580,P=0.001)、2型糖尿病(OR=0.091,P=0.001)和既往腰椎手术史(OR=0.091,P=0.000)。结论在影响腰椎椎间融合术后ASDeg的个体因素中,年龄、吸烟史、2型糖尿病和既往腰椎手术史是重要独立风险因素。
黄霖蔡兆鹏陈铿王鹏赵伟华胡旭民赵敏沈慧勇
关键词:腰椎脊柱融合术骨关节炎
脊柱手术中多模式神经电生理监测异常的原因分析及处理对策被引量:32
2015年
目的:分析脊柱手术中影响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的因素,总结提高术中神经监测成功率的技术要点。方法:回顾分析476例脊柱手术中使用体感诱发电位(somatosensory evoked potential,SEP)、经颅电刺激运动诱发电位(motor evoked potentials,MEP)、自由肌电图(free-run electromyography,Free-run EMG)多模式联合监测患者的资料,对术中神经监测出现异常改变的患者进行原因分析。结果:76例术中电生理监测发生异常,其中21例患者因术前存在神经功能障碍,8例因手术操作引起神经损伤,7例因肌松药使用不合理,8例因不合理使用吸入麻醉药,3例因患者发生肌颤导致下肢SEP监测异常,4例因电磁场干扰,7例因患者体位摆放不当,7例因电极线连接故障,11例原因不明。其中28例经采取合理干预措施使得神经监测异常得以纠正。结论:对诱发异常的病例应从操作技术、麻醉、电磁场环境、患者因素等多方面逐一分析原因,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以提高监测的成功率。
黄霖赵敏王鹏陈铿蔡兆鹏唐勇叶记超胡旭民沈慧勇
关键词:脊柱手术神经电生理监测体感诱发电位经颅电刺激运动诱发电位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