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董佳

作品数:4 被引量:38H指数:4
供职机构:中国海洋大学水产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杰出青年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海洋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篇农业科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4篇对虾
  • 4篇三疣梭子蟹
  • 4篇梭子蟹
  • 4篇混养
  • 4篇凡纳滨对虾
  • 3篇氮磷收支
  • 2篇围隔
  • 2篇蛤仔
  • 2篇菲律宾蛤仔
  • 1篇自净
  • 1篇自净能力
  • 1篇池塘
  • 1篇池塘混养

机构

  • 4篇中国海洋大学

作者

  • 4篇董佳
  • 3篇田相利
  • 3篇张凯
  • 3篇董双林
  • 1篇闫法军

传媒

  • 3篇中国海洋大学...

年份

  • 2篇2015
  • 2篇2013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不同三疣梭子蟹混养系统能量收支的研究被引量:5
2015年
采用海水池塘陆基围隔实验法,对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和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不同混养系统的能量收支和转化效率进行研究。本研究共设置梭子蟹单养对照(C)、蟹贝混养(CB)、虾蟹混养(CS)和虾蟹贝混养(CSB1、CSB2、CSB3和CSB4)7个处理组。其中,三疣梭子蟹和凡纳滨对虾的放养密度分别为45和6ind/m^2,CB中菲律宾蛤仔的放养密度为15ind/m^2,CSB1、CSB2、CSB3和CSB4中菲律宾蛤仔放养密度分别为7.5、15、30和60ind/m^2。整个实验期间养殖水体表面接受的总太阳光辐射能为1 550 MJ/m^2,光能利用率变动在0.16%-0.38%之间,以蟹单养为最高,CB混养为最低,各处理之间差异显著(P〈0.05)。实验中,初级生产力和养殖生物饵料是系统能量输入的主要部分。实验最后收获的养殖生物中净产出量最高的是CSB3和CSB4两个处理组,显著高于其它处理组(P〈0.05)。整个实验中总沉积物能量在1.71-5.43 MJ/m^2之间,其中CSB3处理组最高,显著高于其它处理组(P〈0.05),各处理能量沉积量占总投入能量比例在25.57%-33.47%之间,各处理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实验各处理组中光合能转化效率以CSB3最高,CSB4其次,CB最低,各处理组之间差异显著(P〈0.05)。总能量转化效率以CBS3和CSB4最高,显著高于CSB1,CS,CB和单养对照组(P〈0.05);饲料能转化效率以单养对照组最高,CSB4组其次,显著高于除CSB3和CB组外的其它各处理组(P〈0.05);单位净产量耗饲料能和单位净产量耗总能均以单养对照最低,但与CBS4处理组差异不大(P〉0.05)。研究结果表明,三疣梭子蟹、凡纳滨对虾和菲律宾蛤仔的放养密度分别为45、6和30-60ind/m^2时,混养系统的能量转化效率和能量总产出最高,具有更好的综合效益,为本研究获得的优化混养结构。
奉杰田相利董双林张凯董佳
关键词:混养三疣梭子蟹凡纳滨对虾菲律宾蛤仔
三疣梭子蟹、凡纳滨对虾和菲律宾蛤仔混养系统氮磷收支的研究被引量:21
2015年
利用海水池塘陆基实验围隔,研究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和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不同混养系统的养殖效果以及氮(N)和磷(P)的收支和利用率状况.结果表明:(1)适宜的三疣梭子蟹、凡纳滨对虾和菲律宾蛤仔三元混养,能有效提高三疣梭子蟹养殖的综合效益.(2)投喂的饵料(包括对虾配合饲料与蓝蛤(Aloidis laevis))是系统N、P的主要来源,占N总输入量的84.41%~89.75%和P总输入量的96.64%~98.35%;其次为水层中带入的N、P,占N总输入量的7.14%~11.97%和P总输入量的0.39%~1.11%.N、P的支出主要为底泥积累,占N总支出量的39.88%~57.17%和P总支出量的35.69%~68.45%;其次为养殖生物收获N、P,占总支出的比例分别为16.86%~32.24%和18.72%~33.55%;N的输出渗漏损失较大,水层积累较少,而P的输出水层积累较多,渗漏损失较少.(3)各处理比较,三元混养PLR3组N的利用率显著提高,比其它处理提高了9.95%~15.80%.综合养殖效果和各系统N、P利用率结果,在本研究条件下,蟹、虾、贝混养最优比例为三疣梭子蟹6 ind/m^2、凡纳滨对虾45 ind/m2、菲律宾蛤仔30~60 ind/m^2.
张凯田相利董双林董佳奉杰何瑞鹏闫法军
关键词:混养围隔三疣梭子蟹凡纳滨对虾菲律宾蛤仔
三疣梭子蟹和凡纳滨对虾混养系统的氮磷收支的研究被引量:10
2013年
利用海水池塘陆基实验围隔,研究三疣梭子蟹(Portunustrituberculatus)和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vannamei)不同混养系统的N、P的收支、利用率和养殖效果等。结果表明:投喂饵料(包括对虾饲料与蓝蛤)是围隔中N、P的主要来源,分别占N总输入量的79.77%~91.53%和P总输入量的94.31%~98.43%;其次为水层中带人的N、P,分别占到N总输入量的7.06%~16.22%和P总输入量的1.12%~4.53%;由于放养的养殖生物个体太小,对整个养殖系统中N、P的贡献极小。在支出项目中,N、P的支出主要在底泥积累中,分别占N总支出量的40.29%~65.89%和P总支出量的76.11%~86.54%,其次为养殖生物和水层积累,其中N在水层中输出的比例较大,而吸附、渗漏的较少,而P在水层中输出的比例较小,吸附、渗漏的较多。研究表明,各混养组梭子蟹N的利用率均显著高于单养蟹组(P〈0.05)。综合养殖结果和各系统N、P利用率数据表明,在本研究中,三疣梭子蟹和对虾混养的最佳配比为三疣梭子蟹6只/rn2,凡纳滨对虾45尾/m2。
董佳田相利董双林张凯奉杰何瑞鹏
关键词:氮磷收支三疣梭子蟹凡纳滨对虾
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池塘混养系统结构优化和氮磷收支的实验研究
目前,多种类混养已经成为我国海水池塘养殖的主要养殖方式之一。它可以增加池塘生态系统的结构和空间成层性,提高池塘中生物群的多样性和环境的稳定性,从而提高投入物质的利用率,增强养殖水体的自净能力。近年来,三疣梭子蟹(Port...
董佳
关键词:三疣梭子蟹氮磷收支自净能力凡纳滨对虾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