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秦听

作品数:15 被引量:36H指数:4
供职机构: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期刊文章
  • 2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3篇天文地球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9篇气旋
  • 3篇大洋
  • 3篇温带气旋
  • 3篇南大洋
  • 3篇海冰
  • 3篇爆发性气旋
  • 2篇涛动
  • 2篇气旋活动
  • 2篇南极考察
  • 2篇南极科考
  • 2篇南极涛动
  • 2篇近海
  • 2篇科考
  • 2篇海域
  • 2篇航线
  • 2篇北极海冰
  • 1篇沿岸
  • 1篇中尺度
  • 1篇中尺度气旋
  • 1篇中国近海

机构

  • 15篇国家海洋环境...
  • 4篇中国海洋大学
  • 3篇国家海洋局
  • 2篇中国极地研究...

作者

  • 15篇秦听
  • 12篇魏立新
  • 5篇孙虎林
  • 4篇马静
  • 3篇苏博
  • 2篇高志一
  • 1篇刘健
  • 1篇陈志昆
  • 1篇李春花
  • 1篇苏博
  • 1篇赵杰臣
  • 1篇付敏
  • 1篇孙启振
  • 1篇张占海
  • 1篇邓小花
  • 1篇李珵
  • 1篇县彦宗
  • 1篇汪雷
  • 1篇马静

传媒

  • 5篇海洋学报
  • 5篇海洋预报
  • 1篇极地研究

年份

  • 2篇2024
  • 1篇2021
  • 3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8
  • 2篇2017
  • 2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3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北极地区1979—2015年西北航道7-10月份气旋的特征分析被引量:2
2018年
本文采用气旋自动识别与追踪算法,基于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RA-Interim平均海平面气压场,建立1979-2015年共37年7-10月北极西北航道东西两个区域的气旋数据。数据包括气旋中心经纬度以及中心最低气压值。基于这套数据,分析了北极7-10月西北航道气旋数量特征、空间密度分布、强度特征、加深以及爆发性气旋的活动情况。西北航道东西两段的气旋个数存在显著的差异,东段气旋个数是西段区域的2~2.5倍,并且两段个数变化趋势不一致,西段的气旋个数趋势呈不显著的减少,东段的个数呈不显著上升趋势。西北航道气旋强度偏弱,中心最低气压达980 hPa的气旋仅占不到总数的5%。最低中心气压集中分布在990~1 000 hPa之间。1979-2015年以来,东段的气旋强度趋势增强,西段气旋在2002年以前也是显著的增强,2002年以后强度减弱。气旋的生命史集中在7 d以内,东段1 d以内的气旋个数明显偏多。西段气旋高密度区域主要分布在74°N以北的波弗特海北部,东段主要分布在巴芬湾的东北侧和巴芬岛的东南侧,近几年来其主要密度分布区域东西两段存在南移以及略微变化。西北航道内爆发性气旋的增长位置集中在70°N的沿岸附近,尤其是加拿大北部以及格陵兰西海岸附近。大西洋震荡指数与东段气旋的个数有较好的正相关。
秦听魏立新
关键词:气旋活动
北极海冰与北半球大气环流及气温的相关性分析被引量:1
2013年
利用NASA的北极海冰密集度资料(分辨率1.0°×0.25°,时间1979.10—2002.8)对冬季(12—2月)鄂霍次克海到白令海(42°—66°N、131°—158°W)的海冰场进行EOF分解,得到特征向量的空间分布及时间系数。利用NCEP再分析月资料(分辨率2.5°×2.5°,时间1979—2002年),采用合成分析的方法,分别对该区域海冰分布第一特征向量时间系数超过+0.5和低于-0.5年份做冬季500 hPa高度、1000 hPa高度、1000 hPa气温的合成距平场。分析结果表明该区域的海冰分布与北半球中高纬度的大气环流和气温有显著的关系,同一模态下的海冰分布反位相时对应的大气状况也有明显的相反趋势。
魏立新秦听马静
关键词:EOF分解
2007与2008年夏季北极海冰变化特征及原因的对比分析被引量:6
2013年
2008年进行的中国第三次北极科学考察是我国响应国际极地年(IPY)计划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本次考察我们在物理海洋、海洋化学、生物海洋学、地质及地球物理等领域取得丰富的数据。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承担航线保障及海冰观测任务,预报和观测的同时,积累了大量现场气象和海冰观测数据及卫星云图资料。本文利用这些数据,结合极地共享数据及历史观测资料和再分析数据,对2008年夏季北极地区大气、海冰的特征进行综合分析,同时,通过对2008年与2007年夏季北极大气环流的比较分析,研究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影响北极夏季海冰分布的主导因素。
魏立新邓小花县彦宗秦听
关键词:北极海冰
中国南极考察航线上气旋大风过程统计分析被引量:5
2020年
综合使用“雪龙”号走航气象观测数据、SeaSpace极轨卫星云图、ERA-Interim再分析数据,研究了中国第19~34次南极考察航线上由南大洋气旋导致的气旋大风过程,分析了其发生数量及时间间隔、强度和空间分布等特征,探讨了气旋大风发生间隔与南极涛动的关系。南大洋气旋对中国南极考察航线影响频繁且强烈,气旋大风过程数量与航次时长呈显著正相关,平均而言每个航次出现约18(4)次气旋大风过程(强过程),平均每间隔6.5(30)天就出现一次;气旋大风过程中,过程风速平均达8级,最大可达12级。但气旋大风过程的数量、发生时间间隔、最大风速都存在较为明显的航次差异。气旋大风过程时间间隔与南半球夏季南极涛动指数呈负相关,且对于发生在55°S以南的过程负相关更为显著;南极涛动通过调整中高纬度风压带强弱,并影响气旋活动数量和活动区域,进而影响考察航线上气旋大风过程发生数量和频率。气旋大风过程可以发生在南大洋和极区内的任意航段,其中以45°~60°S绕极西风带内发生最为频繁,尤其易出现在气旋中心及其北侧与副热带高压配合产生的强梯度风区内。在4个重点考察海域中,由于阿蒙森低压的存在,阿蒙森海气旋大风过程和强过程发生最为频繁,其次是南极半岛海域,而普里兹湾和罗斯海气旋大风过程频率明显低于前两个海域,由于罗斯海最为偏南,不易受到气旋大风过程影响。
孙虎林秦听魏立新汪雷马静
关键词:南极涛动
南极Dome A至普里兹湾沿岸下降风特征被引量:3
2021年
本文利用我国极地数值天气预报系统和美国南极中尺度预报系统的存档数据,分析了Dome A至普里兹湾沿岸地区下降风风场的时空分布和大气质量通量,给出了该地区下降风的基本特点。该地区下降风受南极冰盖地形影响强烈,艾默里冰架西侧等陡峭地区风速总体较大;下降风随季节变化较大,冬季的下降风较强。强下降风在前进过程中有绝热增温现象,并给艾默里冰架西部带来近表层升温。下降风风速最大处位于地面以上约100~200 m高度,风速较大地区的下降风在垂直方向上分布较为深厚。下降风在普里兹湾沿岸的表层大气质量通量在时空分布上极不均匀,艾默里冰架西侧的下降风气流较强时,普里兹湾海域有较多的中尺度气旋活动。下降风引发普里兹湾中尺度气旋旋生的过程值得关注,需进一步研究下降风引发中尺度气旋的机理。
孙启振孙启振付敏张占海付敏李春花秦听
关键词:中尺度气旋
南大洋气旋气候特征及其与AAO、ENSO等的关系研究
南大洋以及南极大陆沿岸的温带气旋(文中统称为南大洋气旋)是南半球重要的天气系统之一,在南半球大气环流和高纬度大气—海洋—海冰耦合系统中起着重要作用。强低压(气旋)系统或爆发性发展的气旋会给南大洋航行的船舶以及各国南极考察...
秦听
关键词:爆发性气旋南极涛动ENSO
文献传递
中国近海温带气旋的时空变化特征被引量:8
2015年
基于1979-2012年共34年的 ECMWF 逐日4次平均海平面气压的再分析资料,采用英国雷丁大学气旋客观追踪算法,对出现在我国近海的温带气旋(气旋生命史1 d 以上,移动距离大于500 km)的时空分布特征进行统计分析。结论包括以下几点:(1)1979-2012年进入中国近海的温带气旋平均每年45个,气旋数量呈现春夏多而秋冬少的特点。20世纪90年代初至今,气旋数量呈增加趋势,其中北部海区气旋数量增加达到显著水平,东部海区气旋数量表现为不显著减少,故认为影响中国近海的气旋路径有北移的趋势。(2)进入我国近海的温带气旋主要有4个生成源地,按比例由高到低分别是江淮气旋(38.9%),东海气旋(25.2%),黄河气旋(24.3%)以及蒙古气旋(11.6%)。气旋入海后,当大气海洋条件适合时,可以爆发性增长,气旋爆发性增长的主要区域在朝鲜半岛及以东洋面以及日本以东洋面,在我国近海气旋爆发的比例较小。(3)气旋生命史主要为1~7 d,但生命史为1~4 d 的气旋比例最大,平均占气旋总数的52%,其中夏季长生命史气旋(大于10 d)的比例最大,为8%,冬季最少,接近3%。冬季气旋最强,气压分布区间大;夏季弱气旋多,中心气压分布集中。
秦听魏立新
关键词:中国近海温带气旋爆发性气旋
进入极区温带气旋的时空变化特征分析被引量:3
2015年
基于气旋自动追踪方案,利用ERA-Interim逐日4次(每6 h一次)平均海平面气压再分析资料,对1979—2012年共34年生成于65°N以南,北上进入极圈的气旋的时空特征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1)该类气旋的数量与强度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呈现春夏多强度弱,秋冬少但强度强的特点;(2)气旋年总数呈现显著减少趋势;(3)进入极区的气旋其主要源地在北大西洋一侧,北上跨入极区的关键区域位于格陵兰岛以东的丹麦海峡以及冰岛以东的海域(60°—30°W),气旋在该区域一年四季都很活跃;(4)该类气旋主要在50°—65°N生成,也有在中纬度生成,长途跋涉进入极区;(5)该类气旋在陆地上生成的比例比海上高,尤其是在夏季,冬季海上气旋源地相对变得活跃,生成比例接近陆地的生成比例,几乎各占一半。
秦听魏立新孙虎林
关键词:温带气旋
卫星散射计风场订正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卫星散射计风场订正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其中方法包括:在海平面上任意选取一点作为目标点,获取目标点的海表面温度T<Sub>w</Sub>;获取海平面预设高度处的气温T<Sub>a</Sub>;...
苏博秦听高志一孙虎林马静侯放
南极阿蒙森海域气象和海况特征分析被引量:3
2019年
本文通过比较我国第34次南极科考阿蒙森海航行期间雪龙船观测数据与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CMWF)ERA-Interim的风浪数据,发现两者相关显著,ECMWF数据能较好地反映该区域风浪状况。基于该套数据,对1979—2017年12—3月阿蒙森海域的海平面气压、海表面10m风、海浪有效波高基本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中高纬度阿蒙森海域风向呈稳定偏西,风速大小随纬度增高而减小。各月的平均风速、大风频率和极值风速大小存在差别, 3月较其他月份平均风速和大风频率都偏高, 2月次之, 12—1月最小。海浪有效波高变化特征与风速的纬向性分布以及月差异相对应,有效波高和巨浪出现频率随纬度的增加而减小。3月份,57°S—55°S海域平均有效波高最大值达到4m以上,该月60°S—55°S区域巨浪频率达35%以上。综合而言, 3月份阿蒙森海域风浪较大, 12—1月风浪状况相对较好。
秦听刘健魏立新苏博
关键词:南极科考自动气象站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