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敏

作品数:61 被引量:176H指数:9
供职机构:中日友好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45篇期刊文章
  • 6篇专利

领域

  • 47篇医药卫生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15篇动脉
  • 15篇肺动脉
  • 12篇慢性
  • 11篇肺疾病
  • 9篇肺动脉高压
  • 8篇血管
  • 8篇血栓
  • 8篇血栓栓塞
  • 7篇影像
  • 7篇疾病
  • 7篇成像
  • 6篇阻塞性
  • 6篇阻塞性肺疾病
  • 6篇慢性阻塞性
  • 6篇慢性阻塞性肺...
  • 6篇基因
  • 6篇肺栓塞
  • 5篇血栓栓塞性
  • 5篇造影
  • 5篇栓塞性

机构

  • 51篇中日友好医院
  • 8篇中国医学科学...
  • 7篇北京大学
  • 6篇首都医科大学...
  • 6篇首都医科大学
  • 4篇北京大学中日...
  • 3篇中国医学科学...
  • 2篇吉林大学第一...
  • 2篇西安交通大学...
  • 2篇应急总医院
  • 1篇北京中医药大...
  • 1篇贵州省人民医...
  • 1篇湖南省人民医...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厦门大学
  • 1篇云南省第一人...
  • 1篇空军军医大学
  • 1篇西门子(深圳...

作者

  • 51篇刘敏
  • 9篇任雁宏
  • 8篇代华平
  • 6篇陶新曹
  • 4篇谢万木
  • 4篇王辰
  • 4篇高倩
  • 3篇甄雅南
  • 3篇翟振国
  • 3篇张帅
  • 2篇詹庆元
  • 2篇王蓓
  • 2篇王蕾
  • 2篇张晓岩
  • 2篇郭佑民
  • 2篇黄振国
  • 2篇王建平
  • 2篇谢晟
  • 2篇李爱莉
  • 2篇王莹

传媒

  • 7篇中华放射学杂...
  • 5篇中华医学杂志
  • 5篇中华结核和呼...
  • 5篇中国实用内科...
  • 5篇国际呼吸杂志
  • 4篇中国医学影像...
  • 4篇中日友好医院...
  • 2篇实用医学杂志
  • 2篇中华老年心脑...
  • 2篇现代肿瘤医学
  • 1篇中国胸心血管...
  • 1篇中国医学影像...
  • 1篇中国血液净化
  • 1篇中国介入影像...

年份

  • 10篇2024
  • 8篇2023
  • 5篇2022
  • 7篇2021
  • 5篇2020
  • 7篇2019
  • 4篇2018
  • 5篇2017
6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间质性肺疾病合并肺癌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分析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分析50例间质性肺疾病(ILD)合并肺癌患者的临床特征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中日友好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收治的记录完整临床、病理和影像资料的ILD合并肺癌患者50例。总结ILD合并肺癌影像和病理特征,分析不同病理类型、肿瘤分期、肺功能参数、治疗方式等因素对ILD合并肺癌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在50例ILD合并肺癌患者中,咳嗽、呼吸困难加重是最常见的临床表现(18例,36.0%),其次为咯血(16例,32.0%)和胸痛(12例,24.0%)。39例(78.0%)ILD影像特点符合寻常型间质性肺炎。肿瘤多位于中下肺区或胸膜下(29例,58.0%),且多与间质性病变区域重叠(41例,82.0%)。影像表现为团块23例(46.0%),结节18例(36.0%),实变8例(16.0%),胸腔积液1例(2.0%)。ILD合并肺癌患者中,非小细胞肺癌居多(35例,70.0%),尤其是腺癌(21例,42.0%)。50例ILD合并肺癌患者中,不同治疗方式和氧合指数是影响患者生存期的独立危险因素,手术治疗组(12例)中位生存期为36个月,化疗组(25例)中位生存期为12个月,支持治疗组(13例)中位生存期为3.5个月。在25例接受化疗的中晚期肺癌患者中,氧合指数>338 mmHg(1 mmHg=0.133 kPa)的患者较氧合指数≤338 mmHg的患者生存期延长。结论ILD合并肺癌病理类型以腺癌最多见。对于ILD合并早期非小细胞肺癌且具备手术条件的患者,手术切除是有效的治疗方法。对于ILD合并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患者,在符合化疗的条件下,选择针对肿瘤的化学治疗有可能延长患者生存期。
任雁宏李全国刘敏张欣然赵玲代华平
关键词:肺肿瘤预后
基于从头训练模式深度学习卷积神经网络模型评估急性肺栓塞的价值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分析基于从头训练模式深度学习-卷积神经网络模型[the deep learning 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 model trained from scratch,DL-CNN(fs)]的人工智能算法评估急性肺动脉血栓栓塞(acute pulmonary thromboembolism,APE)的价值。方法回顾性纳入214例可疑APE行CT肺动脉造影(CTPA)的住院患者,包括急性肺动脉血栓栓塞137例,阴性77例。放射科医师根据CTPA图像判断有无APE,并计算Qanadli评分、Mastora评分和其他CTPA参数。采用DL-CNN(fs)训练网络模型自动检测栓子的分布及容积。评估DL-CNN(fs)模型测量血栓分布的价值,计算血栓负荷与Qanadli评分、Mastora评分和其他CTPA参数的相关性。结果DL-CNN(fs)测算的中心肺动脉栓子敏感度、特异度、感兴趣区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100%、16.8%、0.584(95%CI,0.508~0.661);DL-CNN(fs)测算的外周肺动脉栓子敏感度、特异度、AUC均较高(R1-R9,60.8%~95.2%,67.9%~87.1%,0.740~0.844;L1-L10,64.6%~93.4%,62.7%~83.1%,0.732~0.791)。DL-CNN(fs)测算的栓子体积与Qanadli score肺栓塞指数显著正相关(r=0.867,P<0.001),与Mastora score肺栓塞指数显著正相关(r=0.854,P<0.001),与右心室及左心室最大横径比、右心室及左心室最大面积比呈正相关(r=0.549,0.559,P<0.01)。结论DL-CNN(fs)模型检测外周肺动脉栓子具有较高的价值,对中心肺动脉栓子诊断特异度有待进一步提高。DL-CNN(fs)模型自动提供APE患者的栓子体积,可以一定程度反映栓塞程度及右心功能,能够辅助医生对于APE患者血栓负荷及危险分层的快速评估。
郭润财王蕾黄振国席霖枫张帅刘敏
关键词:卷积神经网络急性肺动脉血栓栓塞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心脏磁共振初始T1 mapping表现及相关因素分析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应用心脏磁共振(cardiovascular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CMRI)初始T1mapping技术探究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的心肌纤维化病变,并探寻MHD患者心肌纤维化病变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32例MHD患者行CMRI检查,并收集动态血压数据及各项化验结果,另选取14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行CMRI检查。探究两组人群心肌初始T1值的差异,及MHD患者初始T1值的改变与动态血压指标、各项实验室化验结果之间是否存在相关性。结果 MHD组患者心脏初始T1值高于对照组(1208.9±90.9ms比1134.5±28.1ms),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4.270,P=0.045),MHD组患者左室基底段[(1213.1±89.1)ms]、室中段[(1200.6±89.8)ms]、远段[(1213.1±10.3)ms]初始T1值之间无显著性差异(F=0.186,P=0.831)。MHD组患者心脏初始T1值与全段甲状旁腺素水平呈正相关(r=0.418,P=0.017),与三酰甘油水平呈负相关(r=-0.366,P=0.039);初始T1值与44h平均收缩压、44h平均舒张压、收缩压变异和舒张压变异之间均不存在线性相关关系(r_1=0.204,P_1=0.320;r_2=0.316,P_2=0.208;r_3=0.259,P_3=0.402;r_4=0.135,P_4=0.662)。MHD患者心脏初始T1值与左室舒张末期容积/体表面积、左室收缩末期容积/体表面积、左室质量指数呈正相关(r_1=0.528,P_1=0.014;r_2=0.506,P_2=0.019;r_3=0.600,P_3=0.005),与射血分数(ejection fraction,EF)呈负相关(r=-0.551,P=0.010),与心脏指数无线性关系(r=-0.210,P=0.357)。结论 MHD患者心肌初始T1值较健康人高,提示其心肌纤维化程度重,初始T1值大小与心脏结构、功能指标关联密切,全段甲状旁腺素、三酰甘油可能在MHD患者心肌纤维化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姚理京孙芳沈洋刘婧马丽洁刘敏周亦伦
关键词:血液透析MAPPING心肌纤维化
纤维素性纵隔炎的临床特点及超声心动图评估价值被引量:2
2022年
目的:探讨纤维素性纵隔炎(FM)的临床特点及超声心动图的评估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9月~2020年8月间于中日友好医院确诊并接受超声心动图检查的34例FM患者(男5例,女29例,平均年龄67.7±8.5岁)资料,总结其临床特点及心脏超声表现。结果:本组患者25例(73.5%)与结核感染相关,主要症状为慢性反复发作性咳嗽、咳痰、气短等。部分患者支气管镜及病理检查提示支气管色素沉着纤维化,影像学检查可见支气管及肺动静脉狭窄和/或扩张,通气/灌注“不匹配”。超声心动图提示肺动脉增宽13例(38.2%),肺动静脉狭窄2例(5.9%),右心增大11例(32.4%),存在不同程度三尖瓣反流23例(67.6%),肺动脉压力升高20例(58.8%)。结论:FM好发于老年女性,与结核感染密切相关,常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病,可继发肺动脉高压及肺源性心脏病,超声心动图特点包括肺动静脉受累、不同程度的肺动脉压力升高及右心重构。
王嘉莉李爱莉翟亚楠叶小钧刘敏张晓岩高倩
关键词:肺动脉压超声心动图
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患者CT肺血管造影的特征被引量:17
2020年
目的分析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CTEPH)患者CT肺血管造影(CTPA)的特征。方法对2015年12月至2019年12月在中日友好医院完成CTPA并确诊的CTEPH患者的临床资料、CTPA影像学直接和间接征象进行总结,采用描述性研究方法,分析CTEPH患者CTPA影像学特征,并根据血栓起始部位分为近段病变组和远端病变组,比较不同部位病变患者之间的影像学征象是否存在差异。结果共纳入135例CTEPH患者,CTPA显示血栓病变分布上,133例(98.5%)为双肺分布,血栓起始部位分级以Ⅰ、Ⅱ和Ⅲ级为主,Ⅳ级病变仅8例(7.3%),无0级病变。CTEPH患者慢性血栓在CTPA上最常见的直接征象为血管闭塞(134例,99.3%),其次是偏心附壁充盈缺损(111例,88.2%)、蹼样征(80例,59.3%)、血管狭窄/纤细(41例,30.4%)。近段病变与远端病变组患者比较,偏心附壁充盈缺损、血管壁不规则更常见于近端病变者,而血管狭窄/纤细更常见于远端病变组患者(P值均<0.05)。肺实质与胸膜腔继发改变在CTPA上最常见的征象为马赛克征(104例,77.0%),其次是肺梗死灶(79例,58.5%),肺梗死的表现形式包括胸膜下斑片状实变密度影(35/79,44.3%),其次为索条影(23/79,29.1%),斑片状实变密度影与索条影并存(13/79,16.5%)。心脏与大血管异常的最常见CTPA征象为肺动脉增宽(132例,97.8%)和右心室肥大(130例,96.3%),其他包括下腔静脉造影剂逆流(70例,51.9%)、支气管动脉扩张(68例,50.3%)。所有继发征象在近段病变与远端病变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CTEPH患者CTPA最常见直接征象为血管闭塞、附壁充盈缺损及蹼样征,常见间接征象包括肺内马赛克征、肺梗死灶、右心室肥大、肺动脉扩张、体循环动脉扩张等,而附壁充盈缺损更常见于近端病变患者。
谢万木刘敏杨宏伟陶新曹林凡甄雅南万钧翟振国
关键词:肺栓塞影像学CT肺血管造影
Castleman病合并非结核分枝杆菌肺病1例
2021年
患者女性,62岁,因"反复发热2个月余",2020年9月17日收入中日友好医院。2020年7月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体温最高38.4℃,伴寒战、咳嗽、咯血、盗汗、乏力。外院查体触及左侧颈部淋巴结肿大,遂行颈部B超,示双侧颈部及颌下淋巴结稍大,左侧约1.4cm×0.7cm,右侧约1.4cm×0.8cm,形态规则、边界清。腹股沟B超:双侧腹股沟多发淋巴结肿大,反应性增生不除外。腹股沟及颈部淋巴结活检:均提示淋巴结反应性增生。
韩泽璐王文巧陈姿颖王蓓刘敏张晓岩
关键词:颈部淋巴结肿大反应性增生颌下淋巴结
机器学习算法在静脉血栓栓塞症防治中的研究进展
2024年
机器学习(ML)作为人工智能的重要分支,现已广泛应用于疾病诊断和评估。静脉血栓栓塞症(VTE)是一种常见的血栓性疾病,临床诊疗过程需要精确高效的评估策略。随着医工交叉逐渐深入和ML方法学的不断优化,在VTE预防诊治领域,ML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相关研究取得显著进展。ML可协助识别VTE的风险因素,建立针对性的风险预测模型。通过对多模态数据的整合,ML可辅助医生快速准确地进行VTE诊断和严重程度评价。在VTE治疗领域,ML可协助制定抗凝药物、剂量和疗程等临床决策,同时预测药物相关不良反应尤其是出血风险。另外,ML也可辅助新药的研发,通过探讨VTE的发病机制从而寻找干预靶点。
席霖枫杨浩宇刘敏翟振国王辰
关键词:静脉血栓栓塞人工智能
右心腔声学造影及肺动脉造影诊断肺动静脉瘘1例被引量:1
2019年
患者女性,26岁,无明显诱因出现剧烈胸痛半日,于2017年10月24日来我院就诊。半日前患者出现胸痛,以右侧季肋区为重,疼痛剧烈,无放射性,呈持续性,与呼吸无关,后出现晕厥,约1min;无明显咳嗽、咳痰;无发热、咯血,痰中带血丝,夜间阵发呼吸困难;双下肢水肿,眼睑水肿、尿少.
周宝风翟亚楠陶新曹刘敏
关键词:肺动静脉瘘肺动脉造影声学造影肺动静脉畸形右肺中叶
球囊肺动脉成形术治疗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的效果和安全性被引量:12
2020年
目的评价球囊肺动脉成形术(BPA)治疗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CTEPH)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连续入选2018年2月至2019年9月在中日友好医院呼吸中心住院的CTEPH患者,所有患者经多学科讨论确定无法行肺动脉血栓内膜剥脱术(PEA),具有BPA手术指征。BPA术前评估6 min步行距离(6MWD)、检测血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行右心导管检查获得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平均肺动脉压(mPAP)、心指数和肺血管阻力(PVR),将BPA治疗前与最后一次BPA时各项参数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行BPA治疗的CTEPH患者25例,共行67例次BPA治疗,其中男10例(40.0%),女15例(60.0%),年龄(57.8±7.1)岁,诊断CTEPH到BPA治疗间隔时间20.0(9.0,48.5)个月,共治疗肺动脉302支,18例患者BPA≥2次,术后随访时间5.0(3.5,8.3)个月,术后6MWD、心指数、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均显著改善[(425±74)比(345±109)m、(1.99±0.45)比(1.62±0.35)L·min-1·m-2、(68.1±6.5)%比(61.2±6.3)%](均P<0.05),术后血浆NT-proBNP、mPAP、PVR均显著低于术前[259(93,739)比806(148,2159)ng/L、(40.6±8.3)比(47.3±10.7)mmHg(1 mmHg=0.133 kPa)、(11.9±4.9)比(17.2±6.5)WU(1 WU=80 dyn·s·cm-5)](均P<0.05)。咯血5例次(7.5%),再灌注肺水肿(RPE)2例次(1.5%);1例因RPE需无创呼吸机治疗,1例围手术期因咯血加重右心衰竭导致死亡。结论BPA能显著改善不能行PEA的CTEPH患者的运动耐量和血流动力学参数,手术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安全有效。
陶新曹彭文华谢万木万钧刘敏高柳高倩张帅翟振国王辰
关键词:肺血栓栓塞症肺动脉高压
奥密克戎与甲型H1N1病毒性肺炎CT特征对比:初发及随访
2024年
目的比较新型冠状病毒奥密克戎变异株及甲型H1N1病毒性肺炎的CT影像特征,并探究影响两种肺炎吸收过程的相关因素。资料与方法回顾性收集2022年12月—2023年3月民航总医院奥密克戎病毒性肺炎影响43例(奥密克戎组)和甲型H1N1病毒性肺炎30例(甲流组),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年龄、性别、症状(有无发热)、症状持续时间,白细胞、单核细胞、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C反应蛋白等]和初发及随访CT影像学特征[病变密度、分布、征象以及CT严重程度定性评分(CTSS)]。结果奥密克戎组平均年龄高于甲流组[(68.61±15.94)岁比(51.20±16.39)岁,P<0.0001],发热比率(58.1%比86.7%,P=0.009)和单核细胞计数[(0.40±0.16)比(0.58±0.19),P<0.0001]均低于甲流组。胸部CT显示奥密克戎组病灶分布以胸膜下为主,甲流组以胸膜下及沿支气管血管束分布为主(χ^(2)=8.592,P=0.035)。奥密克戎组较甲流组更易出现小叶间隔增厚(χ^(2)=11.753,P=0.001)、铺路石征(χ^(2)=16.216,P<0.0001)、充气支气管征(χ^(2)=16.216,P<0.0001)、胸腔积液(P=0.039)和胸膜增厚(χ^(2)=4.067,P=0.044),而甲流组比奥密克戎组更易出现结节影(χ^(2)=6.971,P=0.008)。奥密克戎组初发(Z=413,P=0.009)及随访CTSS评分(Z=107,P=0.027)均高于甲流组。奥密克戎组随访CTSS差值与初发CTSS相关性最强(r=0.689,P<0.0001)。甲流组随访CTSS差值与症状持续时间相关性最强(r=0.954,P<0.0001)。结论奥密克戎患者初发及随访病变范围均高于甲流患者,奥密克戎患者肺炎吸收程度可能与初发CTSS有关,而甲流患者可能与症状持续时间有关。
刘韦芳曹煜晴刘敏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