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侯盛昱

作品数:7 被引量:11H指数:1
供职机构:上海理工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科委科研计划项目上海市基础研究重大(重点)项目上海汽车工业科技发展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机械工程交通运输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专利
  • 2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机械工程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主题

  • 6篇悬架
  • 6篇刚度
  • 6篇车身
  • 5篇变刚度
  • 4篇车身刚度
  • 2篇试验台
  • 2篇扭转刚度
  • 2篇麦弗逊
  • 2篇麦弗逊式
  • 1篇弹簧
  • 1篇弹性元件
  • 1篇碟形
  • 1篇碟形弹簧
  • 1篇多连杆
  • 1篇多连杆悬架
  • 1篇硬点
  • 1篇连杆
  • 1篇麦弗逊式悬架
  • 1篇刚度测量
  • 1篇PDJ

机构

  • 7篇上海理工大学

作者

  • 7篇冯金芝
  • 7篇郑松林
  • 7篇侯盛昱
  • 6篇高大威
  • 5篇刘洋
  • 5篇杨涛
  • 5篇于佳伟
  • 5篇邓鑫
  • 5篇梁鹏
  • 5篇徐骏
  • 5篇方晶
  • 1篇陈兴

传媒

  • 1篇现代制造工程
  • 1篇中国机械工程

年份

  • 2篇2016
  • 4篇2014
  • 1篇2013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变刚度虚拟车身夹具悬架试验台
本发明涉及一种变刚度虚拟车身夹具悬架试验台,滑动导向柱和激振台安装于T型槽底板的两端,悬架及车轮组件置于激振台之上,并与虚拟车身组件相连接,虚拟车身组件通过滑动轴承座安装于滑动导向柱上;变刚度虚拟车身下端与悬架及车轮组件...
冯金芝郑松林高大威侯盛昱刘洋方晶徐骏于佳伟邓鑫梁鹏杨涛
文献传递
可变刚度虚拟车身刚度分配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可变刚度虚拟车身刚度分配方法,其步骤为:1、收集数据确定车身扭转刚度及偏频比;2、根据经典的车身扭转刚度测量方法得到线刚度;3、确定虚拟车身线刚度:4、选择合适的变刚度弹性元件。利用这个方法,可将整车车身刚...
郑松林高大威冯金芝侯盛昱徐骏刘洋于佳伟方晶邓鑫梁鹏杨涛
文献传递
基于PDJI-MOPSO算法的多连杆悬架硬点优化被引量:10
2013年
基于刚体运动学理论建立了多连杆悬架的数学模型,并通过运用多体系统动力学理论建立的仿真模型对其进行了验证。采用扰动法对影响悬架K&C特性较大的关键硬点进行了多因素灵敏度分析。结合加入比例分布及跳数操作的多目标粒子群优化(PDJI-MOPSO)算法对硬点进行多目标优化,获得硬点的Pareto最优解集。结果表明,优化后的多连杆悬架在车轮跳动过程中,车轮前束角、外倾角和轮距变化范围更小,有利于减小轮胎磨损,提高汽车操纵稳定性。
冯金芝陈兴郑松林侯盛昱
关键词:多连杆悬架硬点
车身扭转刚度分配方法研究被引量:1
2014年
在传统汽车理论的范畴内对悬架系统或车辆振动模型进行研究的过程中,通常将簧载质量视为刚体,忽略其柔性,这种模型误差导致分析结果与实车试验出现偏差。通过"刚度分配法"得到一种将车身扭转刚度向四分之一车身分配的计算方法,同时提出一种可用于反映四分之一车身刚度情况的线刚度计算方法,理论可延伸至优化车身单质量振动模型或车身与车轮两自由度振动模型。
郑松林侯盛昱高大威冯金芝
关键词:车身扭转刚度
可变刚度虚拟车身刚度分配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可变刚度虚拟车身刚度分配方法,其步骤为:1、收集数据确定车身扭转刚度及偏频比;2、根据经典的车身扭转刚度测量方法得到线刚度;3、确定虚拟车身线刚度:4、选择合适的变刚度弹性元件。利用这个方法,可将整车车身刚...
郑松林高大威冯金芝侯盛昱徐骏刘洋于佳伟方晶邓鑫梁鹏杨涛
文献传递
变刚度虚拟车身夹具悬架试验台
本发明涉及一种变刚度虚拟车身夹具悬架试验台,滑动导向柱和激振台安装于T型槽底板的两端,悬架及车轮组件置于激振台之上,并与虚拟车身组件相连接,虚拟车身组件通过滑动轴承座安装于滑动导向柱上;变刚度虚拟车身下端与悬架及车轮组件...
冯金芝郑松林高大威侯盛昱刘洋方晶徐骏于佳伟邓鑫梁鹏杨涛
文献传递
变刚度虚拟车身
本发明涉及一种变刚度虚拟车身,包括上压板、下压板、碟形弹簧、螺栓、螺母,上压板与下压板之间连接有碟形弹簧,并通过螺栓、螺母连接;螺母上设有用于螺母旋转角度来确定碟形弹簧变形量的角度标记。螺栓为细牙螺栓。上压板与试验台支架...
郑松林冯金芝高大威侯盛昱徐骏刘洋于佳伟方晶邓鑫梁鹏杨涛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