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丽鑫
- 作品数:3 被引量:42H指数:2
- 供职机构:华中农业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湖北省农业科技创新中心资助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 不同稻作模式下稻田土壤活性有机碳变化动态被引量:33
- 2010年
- 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稻鸭复合种养(RD)、间歇灌溉(RW)、常规淹水灌溉(CK)3种不同稻作模式下稻田土壤可溶性有机碳(DOC)、易氧化态有机碳(ROC)和微生物生物量碳(MBC)3种活性有机碳组分的动态变化规律.结果表明:3种稻作模式下土壤DOC、MBC在水稻拔节-齐穗阶段含量最高;ROC在水稻整个生育期内变化平稳,没有表现出显著的阶段性差异.MBC受水稻生育期的影响最大;DOC受水稻生育期和稻作模式的影响均较大;而ROC主要受稻作模式的影响.与CK相比,RD能显著提高土壤DOC和ROC及其有效率;而RW极显著降低了DOC及其有效率,明显提高了ROC及其有效率.3处理间MBC及微生物熵均没有显著差异.
- 展茗曹凑贵江洋汪金平乐丽鑫蔡明历
- 关键词:稻鸭共作间歇灌溉土壤可溶性有机碳
- 耕作方式对稻田土壤有机碳库的影响
- 稻田土壤有机碳库的变化对培肥土壤及农田土壤的碳固定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稻季土壤活性有机碳的不同组分及土壤酶活性的动态变化特征的研究,探讨了耕作方式对稻田土壤固碳能力的影响,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免耕定位试验稻田...
- 乐丽鑫
- 关键词:稻田免耕有机碳碳固定碳库管理指数
- 短期免耕对稻田土壤活性有机碳库的影响被引量:7
- 2009年
- 采用量化的方法研究了短期免耕对土壤有机碳库数量和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翻耕相比,短期免耕处理没有引起土壤总有机碳和可矿化态碳的显著变化;但在水稻孕穗期免耕极显著地增加了土壤可溶性有机碳的含量,提高了可溶性碳库效率;在水稻收获时,免耕处理的易氧化态碳及其效率、微生物量碳、碳库活度、碳库管理指数是翻耕处理的1.21、1.19、1.14、1.30、1.33倍;水稻孕穗期及收获时,免耕处理土壤微生物代谢熵(qCO2)显著比翻耕处理降低了0.11倍。可见短期免耕能引起土壤活性有机碳的显著变化,且微生物代谢熵(qCO2)和碳库管理指数更能灵敏地指示土壤有机碳库的变化,因而可作为评价土壤质量的重要指标。
- 展茗汪金平乐丽鑫江洋余键潘圣刚
- 关键词:稻田免耕土壤活性有机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