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晓冬
- 作品数:15 被引量:42H指数:4
- 供职机构:中国海洋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电子电信建筑科学理学更多>>
- 黑潮对吕宋海峡全日内潮生成与传播影响的数值模拟研究
- 2023年
- 基于一套环流-潮汐耦合模型的模拟结果,本文探究并比较了2015—2016年的三种黑潮形态下,吕宋海峡全日内潮以及全日非相干内潮生成与传播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当黑潮以流套形态流经吕宋海峡时,全日内潮非相干性最强,具体表现为全日非相干内潮能量生成最大,全日内潮的传播速度变化率最大。由于传播速度的变化会改变全日内潮的位相,进而会影响全日内潮的非相干性,导致在吕宋海峡内全日内潮的非相干性最强。本研究结果对理解黑潮背景动力过程下吕宋海峡内潮的时空变化有重要意义。
- 王嘉琦黄晓冬王越于海庆
- 关键词:黑潮内潮非相干吕宋海峡
- 南海北部内孤立波的时空特征
- 黄晓冬
- 文献传递
- 中尺度涡对南海北部全日内潮传播影响的数值模拟研究被引量:3
- 2021年
- 基于潮汐-环流耦合的FVCOM数值模式,本文以南海北部全日内潮为例探究了中尺度涡对内潮传播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暖涡和冷涡分别导致全日内潮向西北和西南方向折射,能通量方向最大变化可达40°;全日内潮能通量大小在子午向呈现反相位变化,在暖涡南部(冷涡北部)边缘显著减小,而在暖涡北部(冷涡南部)边缘明显增大,最大变化幅度达25%;在暖涡南部和冷涡北部,西向背景流导致全日内潮传播相速度分别加快0.7和0.3 m/s,进而引起内潮波峰线向西凸起弯曲。本研究结果对深化理解多尺度背景下的南海北部内波和深海混合时空变化特征具有重要意义。
- 王昭允牛嘉路于海庆黄晓冬于华明赵玮
- 关键词:内潮中尺度涡数值模拟
- 南海东北部全日非相干内潮的特征及其成因被引量:1
- 2021年
- 本文利用南海东北部的潜标资料研究了南海东北部全日非相干内潮的特征。潜标数据的结果表明,在2010年7月下旬和8月上旬,全日非相干内潮的能量显著增强,同时全日内潮的总能量强度达到了预期(相干部分)的两倍;从能量的垂向分布上来看,非相干内潮的能量最大值出现在120 m深度附近。射线追踪模型的结果表明,此次强非相干内潮能量主要来自吕宋海峡的中部,黑潮入侵是导致非相干内潮信号增强的主要原因,全日内潮在吕宋海峡中部生成后向西传播进入南海,而黑潮改变了全日内潮的传播路径,将西向传播的内潮向北折射,导致来自多源地的内潮在潜标处叠加,引起全日非相干内潮能量的增强。本文的结果将有助于加深对非相干内潮的特征的认识和促进对其生成机制的了解。
- 王越黄晓冬杨运超王嘉琦赵玮
- 关键词:南海东北部非相干黑潮
- 台风灾害对琼北地区城市建设的影响——以海口某不规则超高层建筑的数值模拟分析为例被引量:3
- 2012年
- 通过数值模拟分析海口2栋超高层建筑的平均风压分布和空间风致响应.对比发现,不规则形体超高层建筑将会产生更大位移,在琼北地区应尽量避免建造超高层建筑.基于此,归纳总结琼北地区城市规划中的防风策略与手段,提出对防风规划的建议,以期对我国热带台风高发城市的规划方向有所预测.为琼北地区城市布局与新建筑在形体特征和高度上的确定提供依据.
- 孙晓峰曾坚周传璐黄晓冬
- 关键词:城市建设台风灾害减灾防灾数值模拟
- 基于MODIS图像的内孤立波信息反演——以南海北部深水区为例被引量:6
- 2014年
- 卫星遥感技术是探测海洋内孤立波的重要手段,目前提取内孤立波特征参数的工作均使用SAR图像。本文首次探讨了基于MODIS可见光图像的内孤立波信息反演方法,并对位于南海北部水深3 000m左右的内孤立波个例进行了研究,发现其振幅为124m,传播速度为3.14m/s,半波宽度为3 258m。根据潜标现场观测结果对反演得到的内孤立波信息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此方法具有较高的准确度,为研究南海北部深水区内孤立波提供了一条新的可行路径。
- 黄晓冬赵玮
- 关键词:内孤立波振幅MODIS
- 一个典型南海北部第二模态内孤立波的观测分析被引量:4
- 2016年
- 第二模态内孤立波在海洋中极少被观测到。本文基于潜标高时空分辨率观测数据,对南海北部陆架区的一个典型第二模态内孤立波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第二模态内孤立波的流核出现在135m深度处,其最大水平流速为0.66m/s,传播方向为西偏北58°。沿传播方向的内孤立波流速分布在80~170m的深度范围内,而与传播方向相反的逆流出现在海表和海底附近。垂向模态分析表明,该第二模态内孤立波水平流速的垂向结构与理论结果吻合良好。能量计算结果显示其动能密度的垂向积分可达14kJ/m^2,而波峰线方向单位长度上的动能估算值为5.98 MJ/m。尽管该第二模态内孤立波的动能比陆架区第一模态内孤立波小1个量级,但其高达0.045s-1的流速垂向剪切约为典型第一模态内孤立波的2倍,表明其导致的混合可能更强。
- 钱洪宝黄晓冬田纪伟
- 关键词:内孤立波潜标
- 内孤立波环境下稳健降阶自适应匹配场定位方法研究被引量:1
- 2022年
- 海洋内孤立波的存在会引起海水混合,温盐结构改变,从而导致声速在时间和空间上的不均匀分布,而在匹配场定位中则表现为声速失配,定位不准确。该文提出一种内孤立波下稳健的降阶自适应匹配场定位方法(RR-AMFP)。在传统自适应匹配场定位算法的基础上,融合了主分量抑制波束形成方法,通过特征分解对拷贝协方差矩阵进行降阶,抑制噪声空间,同时采用抑制系数和权重因子来计算匹配过程中的权向量,监测失配的拷贝向量。因此该算法可以在内孤立波环境下保持更好的稳健性,而且阶数的降低也缩短了计算时间。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可以实现单个内孤立波下的准确定位,但大振幅的内孤立波波列仍然会造成较大的定位误差。在南海开展了内孤立波环境下的声源定位实验,估计距离误差为3.7%,深度误差为1.6%,验证了该算法在实际海洋内孤立波环境下的有效性。
- 李杰美慧史阳杨益新杨益新
- 关键词:内孤立波降阶
- 认知和驾驭全球海洋最强内孤立波:南海北部内孤立波被引量:1
- 2018年
- 通过构建“南海内波潜标观测网”,突破南海北部内孤立波生成、演变和消亡机理认知,实现对南海北部大振幅内波的有效预测。
- 田纪伟黄晓冬
- 关键词:南海北部内孤立波全球海洋观测网大振幅内波
- 吕宋海峡海域黑潮对近惯性内波传播的调制作用研究
- 2025年
- 本文基于2010年8月—2011年4月吕宋海峡黑潮两侧潜标观测的流速数据,研究了台风引起的近惯性内波在黑潮调制下的传播特征。观测结果表明,台风“鲇鱼”经过吕宋海峡附近后,上层海洋有强烈的近惯性内波生成,最大近惯性流速达到0.4 m·s^(-1),黑潮东侧(太平洋)的最大近惯性动能比西侧(南海)的强2~3倍。这种空间差异与风能输入不一致,黑潮东侧的风功要弱于西侧。流速和剪切的功率谱分析结果显示,台风“鲇鱼”期间黑潮东侧明显的上层近惯性谱峰的频率在黑潮东侧明显低于黑潮西侧。黑潮形态变化引起的相应流场和涡度场变化能够对近惯性内波传播进行调制。射线追踪实验结果表明,黑潮的平流作用可以使近惯性内波远离源地,其流轴西侧正涡度阻碍近惯性内波传播,而其东侧负涡度可以使近惯性内波聚集。该结果所揭示的近惯性内波的传播过程和分布特征可为理解全球海洋近惯性内波的再分配问题提供思路。
- 廖晓娴许行黄晓冬桑康凯
- 关键词:吕宋海峡台风黑潮射线追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