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马立人

作品数:57 被引量:206H指数:6
供职机构:华北理工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河北省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5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51篇医药卫生
  • 4篇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学

主题

  • 27篇细胞
  • 16篇蛋白
  • 10篇免疫
  • 8篇蛋白酶
  • 8篇肿瘤
  • 7篇腺癌
  • 7篇肺癌
  • 7篇病毒
  • 6篇金属蛋白
  • 6篇金属蛋白酶
  • 6篇抗原
  • 6篇基质
  • 6篇基质金属
  • 6篇基质金属蛋白...
  • 5篇幽门螺
  • 5篇幽门螺杆菌
  • 5篇乳腺
  • 5篇抗体
  • 4篇杀瘤
  • 4篇杀伤

机构

  • 49篇华北煤炭医学...
  • 7篇华北煤炭医学...
  • 6篇华北理工大学
  • 4篇唐山钢铁集团...
  • 4篇唐山市人民医...
  • 3篇唐山职业技术...
  • 2篇河北医科大学
  • 2篇河北联合大学
  • 2篇唐山卫生学校
  • 1篇内蒙古医学院
  • 1篇开滦总医院
  • 1篇唐山市疾病预...
  • 1篇唐山工人医院
  • 1篇军事医学科学...
  • 1篇唐山市畜牧水...
  • 1篇唐山市卫生干...
  • 1篇唐山卫生检疫...
  • 1篇唐山市水产技...
  • 1篇唐山市肿瘤医...

作者

  • 57篇马立人
  • 13篇裴银辉
  • 8篇张淑杰
  • 6篇丁焕然
  • 5篇高辉
  • 5篇姜广建
  • 4篇徐应军
  • 4篇郑毛根
  • 4篇张铁民
  • 4篇袁聚祥
  • 4篇董驹
  • 4篇王国臣
  • 4篇张天哲
  • 4篇张树波
  • 4篇陈志全
  • 3篇张小平
  • 3篇邹吉敏
  • 3篇李琳
  • 3篇范红敏
  • 3篇苗丽娟

传媒

  • 11篇华北煤炭医学...
  • 7篇中国煤炭工业...
  • 4篇中国公共卫生
  • 3篇中国综合临床
  • 3篇河北渔业
  • 2篇山东医药
  • 1篇中国神经免疫...
  • 1篇卫生研究
  • 1篇临床荟萃
  • 1篇中国现代医学...
  • 1篇河北医药
  • 1篇山西医药杂志
  • 1篇中华微生物学...
  • 1篇临床与实验病...
  • 1篇中华检验医学...
  • 1篇临床皮肤科杂...
  • 1篇中国肿瘤
  • 1篇实用肿瘤杂志
  • 1篇中国人兽共患...
  • 1篇肿瘤防治研究

年份

  • 1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 3篇2011
  • 2篇2010
  • 6篇2009
  • 4篇2008
  • 10篇2007
  • 3篇2006
  • 6篇2005
  • 3篇2004
  • 7篇2003
  • 4篇2002
  • 1篇2000
  • 1篇1999
  • 1篇1996
  • 1篇1995
  • 2篇1994
5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超抗原SEB诱导人自然杀伤细胞杀瘤条件优化
2006年
目的通过正交设计优化自然杀伤(NK)细胞最佳杀瘤条件。方法补体裂解法分离NK细胞,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测定NK细胞杀瘤活性,正交设计选择NK细胞最佳杀瘤条件。结果在葡萄球菌肠毒素B(SEB)浓度为10-7kg/L,SEB作用NK细胞时间为24 h,NK细胞与肿瘤细胞之比为20∶1条件下,NK细胞杀瘤活性最强。结论NK细胞最佳杀瘤条件组合为SEB 10-7kg/L,作用时间24 h,效靶比20∶1。
裴银辉李冀马立人高辉
关键词:超抗原抗瘤效应
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实验课教学改革与实践被引量:3
2007年
张淑杰马立人裴银辉章广玲朱丽华李淑英
关键词:病原生物学免疫学实验课教学改革
增殖细胞核抗原及其在肺癌中的研究进展被引量:7
2007年
丁焕然曹树辉马立人
关键词:增殖细胞核抗原肺癌
’93唐山市养殖对虾病毒病暴发流行病原学研究的回顾
1995年
1993年唐山市养殖对虾的病毒病暴发流行始于5月中旬,死亡高峰期在7月中旬,对这场灾害发生的病原学研究,我们于5月底总结1991年以来的研究结果,排除了细菌、真菌原发感染后,以寻找病毒为目标展开工作,至6月中旬基本确定是一种以侵害肝胰腺、肠道为主的流行性病毒疾病,并伴有弧菌、支原体等继发感染的烈性传染病。现将主要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马立人张淑杰李琳杜玉珍张家栋康志清张桂华张刚柱刘志强戴家双李葆忠
关键词:对虾病毒病流行病学
免疫斑点法早期诊断结核性脑膜炎实验研究
2007年
目的建立免疫斑点法检测结核杆菌抗原,探讨应用免疫斑点法对早期快速诊断结核性脑膜炎的应用价值。方法以D(λ)值(取对数Log)为纵坐标,抗原浓度(取对数Log)为横坐标,绘制标准曲线,求出回归方程。结果确定兔抗结核杆菌PPD多克隆抗体浓度1∶200(20μg/mL)、通用型酶标抗体浓度1∶10为最佳反应浓度组合;回归方程Y=0.9982X-0.9229,P<0.001。最小结核杆菌抗原检出量为3.65ng/mL。结论此法灵敏度高、特异性强,简便、快捷,不需特殊仪器,结果可保存,适合我国国情,适于在广大临床实验室推广应用。
刘静马建国马立人柳建强
关键词:免疫斑点法结核杆菌
CD147抗体诱导乳腺癌细胞中MMP-7蛋白的表达及意义被引量:1
2009年
①目的探讨乳腺癌细胞中MMP-7蛋白在CD147抗体诱导下的表达及相互关系。②方法用免疫组化法检测乳腺癌细胞中MMP-7蛋白表达。③结果MMP-7蛋白在乳腺癌细胞中阳性表达率随CD147抗体浓度升高而降低。④结论CD147抗体的表达对癌细胞MMP-7蛋白表达起到抑制的作用。
李欢马立人
关键词:CD147抗体乳腺癌细胞
MMP-7在乳腺癌演变过程中的表达及意义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7(MMP-7)在乳腺癌演变过程中的作用和意义,为乳腺癌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实验依据和参考指标。方法应用RT-PCR、Western blot方法检测22例正常乳腺、40例乳腺增生性病变、40例乳腺良性肿瘤和40例乳腺癌组织中MMP-7 mRNA、MMP-7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乳腺癌组织中MMP-7 mR-NA、MMP-7蛋白表达水平高于乳腺良性肿瘤组织、乳腺增生性病变组织和正常乳腺组织(P均<0.05或<0.01)。结论 MMP-7基因和蛋白的高表达与乳腺癌的演变过程密切相关,可作为乳腺癌诊断和治疗可靠的临床指标。
曹蕾贺宝玲林佳何冰马立人
关键词:乳腺肿瘤乳腺增生基质金属蛋白酶7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肺腺癌GLC-82细胞HSP70表达与放化疗敏感性被引量:3
2005年
[目的]研究人肺腺癌GLC鄄82细胞中不同HSP70表达水平对该细胞放、化疗敏感性的影响。[方法]检测GLC鄄82细胞热处理前后HSP70表达水平的变化,以不同时间点确定为HSP70正常表达组、增强表达组、恢复表达组,分别以化疗、放疗、化疗结合放疗等方法处理,用MTT法测各组细胞存活率,比较HSP70不同表达水平对放化疗敏感性的影响。[结果]GLC鄄82细胞热休克处理前后HSP70表达水平明显不同,热休克处理后12h细胞HSP70表达最高,48h后达到预热前水平;各组细胞经不同剂量放射线作用后采用单靶多击模型拟和细胞生存曲线,显示HSP70正常表达组和HSP70恢复表达组生存曲线基本重合,增强表达组生存曲线右上移位,肩区增宽;不同化疗药物对HSP70增强表达组的抑制率较其它两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虽然放化疗联合能显著提高对同一HSP70表达水平的GLC鄄82细胞的杀伤效果,但是HSP70增强表达组细胞对放化疗的联合杀伤敏感性较其它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HSP70增强表达可以降低GLC鄄82细胞对放疗、化疗及放化疗联合作用的敏感性。
战润庆董驹张树波马立人李新王国臣郑毛根陈志全
关键词:腺癌热休克蛋白70药物敏感性
EMMPRIN/CD147和MMP-9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检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标本中细胞外基质金属蛋白酶诱导因子(EMMPRIN/CD147)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表达及意义。方法根据术后病理结果将58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标本分为有淋巴结转移组27例和无淋巴结转移组31例。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标本中EMMPRIN/CD147和MMP-9的表达,并分析其与乳腺癌转移的关系。结果 MMP-9在乳腺癌有淋巴结转移组与无淋巴结转移组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EMMPRIN/CD147与MMP-9的表达呈正相关(r=0.389,F=14.654,P<0.01)。结论 CD147可能通过诱导MMP-9蛋白的异常高表达,促进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转移。
黄晓智熊伟马立人
关键词: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细胞外基质金属蛋白酶诱导因子基质金属蛋白酶-9
抗幽门螺杆菌不同免疫途径免疫奶羊的研究被引量:2
2005年
目的:以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pylori,H.polyri,Hp)全菌抗原免疫奶羊,观察羊奶中特异性抗体产生规律。方法:采用菌液浓度为60亿cfu/ml全菌抗原,通过滴鼻、多点皮下注射、妊娠期肌肉注射三种途径免疫3只产奶山羊。前两组都于0、14、21、28d接受四次免疫接种,妊娠组于分娩前后1个月每隔2w注射1次。收集血清、乳清样本,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IgA、IgG抗体。结果:经滴鼻、多点皮下注射、妊娠期肌注三种途径免疫奶羊后产生了抗体。血清中IgA变化幅度不大,三组血清中IgG较免疫前都有很大升高。羊奶中IgA抗体较免疫前都有升高,抗体水平:滴鼻组>妊娠组>皮下组,羊奶中IgG抗体水平:妊娠组IgG>皮下组>滴鼻组。结论:滴鼻粘膜免疫、多点皮下注射、妊娠期肌肉注射三种途径都能激发奶羊机体的免疫应答,使羊奶中抗Hp-IgA、抗Hp-IgG抗体水平升高,血清中IgG抗体水平升高,尤其是滴鼻免疫能够诱导机体同时产生不同部位的粘膜免疫和系统免疫,且所需的抗原量远远少于其他两组,是一个敏感、安全、可行有效的免疫途径。
袁聚祥武英张天哲徐应军张铁民马立人
关键词:免疫途径抗幽门螺杆菌IGG抗体水平IGA抗体滴鼻免疫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