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玉
- 作品数:3 被引量:47H指数:3
- 供职机构: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药博物馆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不同干燥方法对黄芩有效成分含量的影响被引量:30
- 2012年
- 目的:比较不同干燥方法对黄芩有效成分含量的影响,优选黄芩的最佳干燥方式。方法:以HPLC测定黄芩苷含量为指标,比较自然晒干、自然阴干、60℃烘干、真空干燥、远红外干燥及微波干燥6种方法处理黄芩药材的优劣。结果:采用远红外干燥方法时黄芩有效成分黄芩苷的质量分数最高,平均为14.43%;从成本和成分含量及实用性综合分析黄芩应采用自然晒干方法。结论:优选的干燥方法稳定,可控性高。
- 朱俊霖闫永红张学文徐亮韩玉邹慧琴
- 关键词:黄芩
- 基于RBF-RF级联分类器电子鼻对中药的快速鉴别被引量:3
- 2013年
- 目的:将电子鼻引入中药研究领域,探讨其在实际应用中的难点并提出解决方案,建立优化判别模型,为中药鉴别提供一种简便、快速、有效的分析方法,同时为气敏传感器的研发及应用提供新思路。方法:采用电子鼻提取中药气味特征,基于MOS传感器的离子迁移谱,建立中药气味指纹图谱。以传感器最大响应值为分析指标,针对鉴别难点,提出两种解决方案:尝试不同检测器,即扩充传感器数量,尽量缩小"嗅觉盲区";采用"级联分类器"构建法,即采用径向基函数(RBF)与随机森林(RF)二级级联分类器构建判别模型。通过十折交叉验证和外部测试集验证对所建模型进行系统性能的评估。结果:两种方案准确、可行,具有较高的正判率和较好的泛化能力(所得最高正判率分别为95%和100%、96%和80%)。结论:本研究首次采用"级联分类器"模式构建中药电子鼻鉴别的判别模型,在传感器数量有限的情况下,从所得数据中挖掘最大信息量;以"拆分任务、剥离难点、由易到难、分级递进"为原则,实现电子鼻对中药的快速、准确鉴别。所建模式识别法在可操作性、鉴别准确率和稳定性上均优于传统嗅觉识别法,为中药鉴别提供一种简便、快速的分析方法。
- 邹慧琴李硕闫永红刘勇赵婷韩玉苏玉贞彭莲
- 关键词:中药鉴别径向基函数
- 电子鼻技术及其在中药领域中的应用被引量:15
- 2012年
- 目的:通过介绍电子鼻技术的概念、基本过程及特点,探讨该技术在中药领域的应用价值与前景,论述建立中药气味指纹图谱所存在的问题。方法:综合介绍利用电子鼻建立中药气味指纹图谱的一般技术步骤;针对不同应用目的,采用不同数据统计方法(PCA、DFA、PLS、BP神经网络等)建立判别模型。结果:电子鼻可区分不同药材粉末,同一药材不同品种、不同产地、不同贮藏时间、不同炮制品及不同炮制规格的配方颗粒,预测药材气味成分的含量。结论:电子鼻技术在中药鉴定的现代研究中有其独特的作用,在药材粉末鉴别及优劣预测、道地药材研究、中药有效期评价、中成药质量控制等领域有重要价值和广阔的应用前景,并对中药鉴定学科的现代化发展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 邹慧琴韩玉邢姝林雀跃魏泽东熊吟闫永红
- 关键词:电子鼻传感器阵列中药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