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许晓玲

作品数:15 被引量:40H指数:3
供职机构:福建农林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福建省教育厅科技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文化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7篇建筑科学
  • 3篇文化科学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生物学
  • 1篇水利工程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5篇园林
  • 4篇教学
  • 4篇风景园林
  • 3篇生态
  • 3篇乡村
  • 3篇景观
  • 3篇课程
  • 2篇营建
  • 2篇园林学
  • 2篇理论课
  • 2篇理论课程
  • 2篇林学
  • 2篇绿化
  • 2篇景观营建
  • 2篇河流
  • 1篇地理
  • 1篇动态调整机制
  • 1篇新教
  • 1篇新农村
  • 1篇新农村建设

机构

  • 14篇福建农林大学
  • 1篇桂林电子科技...
  • 1篇国家林业局

作者

  • 14篇许晓玲
  • 8篇董建文
  • 3篇李房英
  • 3篇阙晨曦
  • 2篇李霄鹤
  • 2篇朱志鹏
  • 1篇黄启堂
  • 1篇陈凌艳
  • 1篇闫晨
  • 1篇李丽凤

传媒

  • 2篇武夷学院学报
  • 1篇生态学报
  • 1篇西北师范大学...
  • 1篇安徽建筑
  • 1篇福建建筑
  • 1篇福建农林大学...
  • 1篇中国城市林业
  • 1篇亚热带农业研...
  • 1篇中国园艺文摘
  • 1篇海峡科学
  • 1篇琼州学院学报

年份

  • 1篇2023
  • 2篇2022
  • 2篇2021
  • 1篇2020
  • 2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2
  • 1篇2010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城市森林步道游客综合评价——以福道为例被引量:13
2018年
为了完善森林步道的建设,以福道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游客展开问卷调查,运用模糊评价法分析影响游客满意度的显著因子.结果表明,游客对福道满意度评价达到优秀水平;项目层中游客满意度排序为步道环境>步道体验>步道设施>步道特色,其中步道环境和步道体验评价等级为优秀,步道设施和步道特色为良好;在指标层中,有9个指标满意度等级达到优秀,10个等级为良好,仅服务站指标等级为一般;由Pearson系数分析得出步道水体景观、建筑小品、风俗特色等12个指标是影响游客满意度的显著因子,出入口设置指标表现为弱相关;由重要度-满意度评价显示福道在发展中的优势与不足,并根据各象限总结相应的发展方向.福道游客满意度评价为优秀,但步道设施和文化建设上存在一定不足,要加大步道设施建设的投入,融入科普科教,以提高步道的游客满意度.
许晓玲朱志鹏陈梓茹郑翔董建文
关键词:旅游
福建省园林学学科发展研究报告被引量:1
2015年
该报告总结了我国园林学学科发展现状及国内外学科发展热点,重点分析了福建省园林学学科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并提出了园林学学科发展建设的总体目标和阶段目标,提出建设以促进社会协调发展、提高园林产业对经济的贡献率,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保护传统文化,发扬古典园林优势与特色,合理调配资源,加快高素质园林人才培养的战略任务。在此基础上,应重点加强风景名胜区保护与建设,树立"海西旅游"品牌、加强城市绿化和生态建设,打造"清新福建"品牌以及加强学科间的交融与碰撞,营造"学术园林"氛围的学科发展战略。
陈凌艳董建文林庆源阙晨曦李霄鹤许晓玲
关键词:园林学生态建设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乡村河流景观的地理设计体系构建被引量:3
2018年
面对乡村振兴战略总要求下的乡村河流景观问题,地理设计理论的引入对其规划思维与方法的创新具有重要的指导性意义。在地理设计的理念下,乡村河流景观人地关系的和谐发展关键是维持人类活动、自然环境景观和社会环境景观交错构成的动态结构协调发展;将地理设计的方法论运用于乡村河流景观规划全过程,有利于降低尺度效应和规划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将地理设计的大数据、GIS等相关技术运用于乡村河流景观规划,有助于提高规划策略的科学性,为实现有效治理提供依据。
许晓玲朱志鹏郑翔董建文
关键词:人地关系协调发展
数字化向度下风景园林理论课程建设初探——以《园林艺术原理》为例被引量:1
2017年
互联网不仅改变着知识的传播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对高校的教育教学也产生深刻影响,数字课程就是高校教学改革与网络学习结合的产物。基于这样的背景,《园林艺术原理》作为一门科类基础课,根据数字课程的运行机理开展课程建设,包括构建数字课程板块、组织专业与通识相融合的教学内容、组织探究性的教学活动等,通过对建设与应用过程中所面临困境的分析,探索相应的解决方案,探讨理论课程在课程数字化建设过程中应用前景。
许晓玲李房英
关键词:形式化倾向
雨水渗透模拟装置及雨水渗透教学演示教具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雨水渗透模拟装置及雨水渗透教学演示教具,本方案设计新颖、构造简单、功能多元,可以实现净手、解说、教育、蓄水、灌溉和环保功能于一体,本方案装置使用时,使用者使用洗手池模拟降雨,净手后的水通过水管流至雨水花园...
高中峥胡伟程雅琦黄丹宁许晓玲
循证思想指导下的风景园林理论课程创新教学
2021年
在国家大力提倡金课建设和“双创”教育的背景下,面对风景园林新的需求与理论课程教学存在学习动力不足,教学内容滞后等问题,就提升学生的设计研究能力与创新能力,培养创新思维,更好地服务于人居环境建设展开讨论。福建农林大学的风景园林专业在理论课程教学中引入循证思想,以金课建设的“两性一度”为导向,从培养方案、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设计等方面开展课程创新教学改革,提出了构建有层次性的理论课程群、建设成长性的理论课程体系、理论与实践相融合、引导学生参与性学习、注重学生内涵的发展等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许晓玲李房英闫晨董建文
关键词:创新教学
广西山口红树林保护区互花米草扩散动态及其驱动力被引量:7
2021年
互花米草在红树林湿地中扩散对生境与生态系统造成严重影响,已成为生物入侵问题研究的焦点之一。然而目前关于互花米草扩散动态及其驱动力的研究成果仍为鲜见。论文以广西山口红树林保护区为研究对象,以2009、2013、2019年遥感影像为数据源,采用人机互译、野外勘查结合的方法识别互花米草布局,利用土地类型转移矩阵、质心的变化、景观指数以及灰色关联度等方法分析互花米草扩散特征及其驱动力。结果表明:(1)2009—2019年间,互花米草面积、斑块数量呈现增长趋势,但面积增幅下降,2009—2013年间年均增长率为7.60%,2013—2019年间年均增长率则为1.99%;互花米草面积年均增长率大于红树林,光滩转化为互花米草的面积是其转化为红树林面积的1.507倍;互花米草、红树林均有破碎化趋势;(2)2009—2019年间,互花米草的质心坐标都位于丹兜海潮滩,2009—2013年互花米草斑块质心向西北方向偏移,2013—2019年向东南方向偏移;(3)2009—2019年间,互花米草动态变化受到人为因素与自然因素共同影响。其中,赶海人口比例与最大斑块指数、斑块密度、斑块数相关性最大;年均最高温与互花米草分维数、破碎化指数、面积相关性最大。(4)影响互花米草面积变化的因素依次为:年均最高温、年均最低温、赶海人口比例、地区生产总值;互花米草面积与年均最高、年均低温均呈正相关,与赶海人口比例呈负相关。研究结果将为互花米草监控提供科学借鉴,为红树林保护提供理论依据。
李丽凤李丽凤陶艳成许晓玲许晓玲董建文
关键词:互花米草驱动力
基于OBE理念的风景园林学课程体系教学改革研究被引量:1
2022年
顺应“双一流”建设背景与风景园林学研究生教育改革的内外需求,以福建农林大学风景园林学研究生课程体系为研究对象,开展基于OBE教育理念的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厘清OBE理念下以“成果导向”“以学生为中心”“反向回溯式设计”“持续改进”等为特征的课程体系教学改革思路,响应内外需求,依托业界咨询委员会明确四项教育目标与十项核心能力,按映射矩阵关系完善课程体系。开展典型样本课程“风景园林历史与理论”“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专题”“风景园林学前沿”“风景园林研究方法”的教学改革实践,并开展多个层面的动态调整与改进,以构建OBE理念下风景园林学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的完整闭环,完成基于OBE理念的风景园林学研究生课程体系动态调整,积累其持续改进的基础数据与实践经验,以期为人居环境相关学科与专业的教育教学改革提供借鉴。
任维朱里莹阙晨曦许晓玲李霄鹤
关键词:风景园林学教育教学改革动态调整机制
风景园林研究生核心竞争力的培养模式探索——以福建农林大学的双创教育为例被引量:2
2020年
在追求高质量发展的时代背景下,社会需要风景园林工作者具备匠人精神、科研意识与创新能力。面对新时期的社会需求与激烈的就业竞争,如何培养风景园林研究生的综合能力,提升其核心竞争力,是探索风景园林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关键问题。双创教育是为适应社会发展和国家的战略规划需要,以培养具有批判性思维与创业意识的人才为目标的教育模式,为风景园林研究生教学提供了解决问题的途径。以福建农林大学为例,立足于双创教育理念,以培养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风景园林师为导向,从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双创素养、培养机制等方面开展“风景园林研究生核心竞争力提升”的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并取得了一定成绩,为我国风景园林研究生教学提供借鉴。
许晓玲黄启堂李房英任维阙晨曦
关键词:风景园林核心竞争力
生态安全视角下的山地区域及河岸带功能区划分
2022年
山地地貌特点决定了河岸带不仅是水陆交界处重要的生态系统,也是受山洪威胁严重的区域,如何协调防洪安全与生态保护之间的矛盾是山地区域河岸带开发中的重大挑战。以福建省汀江长汀县段为研究对象,引用河流景观尺度理论,从生态安全视角分析县域尺度下的生态敏感性与灾害风险性,构建生态安全格局;在河段尺度下,根据不同功能下的河岸带宽度要求,建立50 m、150 m、500 m多环缓冲区,并结合生态安全格局划分不同缓冲区的河岸带功能,提出优化措施,为维护汀江流域的生态安全提供科学依据,为促进山地区域及其河岸带的可持续发展规划提供参考。
许晓玲董建文
关键词:生态敏感性生态安全河岸带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