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少军

作品数:58 被引量:1,239H指数:21
供职机构:厦门大学经济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社会学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5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7篇经济管理
  • 3篇社会学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5篇价值链
  • 23篇全球价值链
  • 9篇中国经济
  • 9篇国内价值链
  • 7篇省际
  • 6篇实证
  • 5篇偏好
  • 5篇分工
  • 4篇实证分析
  • 4篇投入产出表
  • 4篇国际贸易
  • 4篇分工网络
  • 4篇产出表
  • 4篇产业转移
  • 3篇行业面板数据
  • 3篇省际贸易
  • 3篇全球价值链视...
  • 3篇贸易利得
  • 3篇密度估计
  • 3篇面板数据

机构

  • 33篇厦门大学
  • 23篇南京大学
  • 7篇清华大学
  • 6篇国务院发展研...
  • 3篇合肥工业大学
  • 3篇江苏省社会科...
  • 3篇西北大学
  • 3篇烟台大学
  • 1篇北京科技大学
  • 1篇浙江理工大学
  • 1篇中山大学
  • 1篇中央财经大学
  • 1篇中国电信股份...
  • 1篇福建省委党校

作者

  • 57篇张少军
  • 15篇刘志彪
  • 6篇李善同
  • 4篇张益丰
  • 4篇张杰
  • 3篇李东方
  • 3篇陈爱贞
  • 2篇张少华
  • 2篇卫瑞
  • 1篇刘东
  • 1篇胡枫
  • 1篇张文城
  • 1篇东岗
  • 1篇何建武
  • 1篇彭水军
  • 1篇林季红
  • 1篇陈明森

传媒

  • 5篇数量经济技术...
  • 4篇财贸经济
  • 4篇经济学家
  • 3篇国际贸易问题
  • 3篇财经研究
  • 2篇经济研究
  • 2篇经济管理
  • 2篇当代财经
  • 2篇世界经济研究
  • 2篇统计研究
  • 2篇中国工业经济
  • 2篇中国社会科学...
  • 2篇贵州财经大学...
  • 1篇世界经济
  • 1篇经济研究参考
  • 1篇经济理论与经...
  • 1篇科研管理
  • 1篇华东经济管理
  • 1篇浙江社会科学
  • 1篇南京大学学报...

年份

  • 5篇2023
  • 3篇2022
  • 4篇2021
  • 3篇2020
  • 1篇2019
  • 2篇2017
  • 2篇2016
  • 2篇2015
  • 2篇2014
  • 8篇2013
  • 1篇2012
  • 4篇2010
  • 11篇2009
  • 5篇2008
  • 3篇2007
  • 1篇2005
5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区域一体化是国内价值链的“垫脚石”还是“绊脚石”——以长三角为例的分析被引量:33
2010年
区域一体化(Regional Integration,RI)的增多已经成为近来经济领域的重要趋势,而全球价值链(Global Value Chain,GVC)则是南北型区域一体化在国际分工深化到产品内部下的实施机制。考虑到中国目前在GVC中遭受的低端锁定和区域发展失衡的困境,通过RI延伸GVC在国内的环节来构建国内价值链(National Value Chain,NVC),从而将竞争模式转变为链条对链条的竞争,就是一个的重大命题。为此,本文从RI的双重作用出发,首先分析了通过RI构建NVC的可能传导机制,即"垫脚石"作用;其次,鉴于RI的排他性本质,我们分析了RI对构建NVC可能的阻碍机制,即"绊脚石"作用;最后指出长江三角洲的RI,"天然"是中国构建NVC的第一块"垫脚石"。
张少军刘志彪
关键词:国内价值链全球价值链长三角
我国分权治理下产业升级与区域协调发展研究——地方政府的激励不相容与选择偏好的模型分析被引量:21
2010年
区域协调发展作为中国产业升级的渠道和方式,在开放经济条件下显得愈发重要。文章首先以中国公共组织的分权式治理结构为背景,通过一个完全信息动态博弈模型对中国产业升级和区域协调发展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发现以财政分权和政治晋升为特征的分权治理结构存在激励不相容性,从而导致了地方政府倾向于"分割"策略;其次,通过双重任务委托—代理模型的构建,从双重任务互替、独立和互补三种情形考察了市场环境的变化如何影响地方政府的努力水平;最后,文章从政府规制的角度提出相关政策建议,以期在政府之间建立一个激励相容的契约关系。
张少军刘志彪
关键词:地方政府
中国省际调出与出口增长的边际分解——基于贸易总额和市场份额的双重维度
2023年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增强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联动效应”。省际调出与出口分别作为经济内循环与经济外循环的重要组成,系统考察其增长模式可以帮助中国更好地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加快建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为此,本文构建了省际调出增长的边际分解框架,从贸易总额和市场份额两个维度,考察1987~2017年中国省际调出的增长模式,并与中国出口的增长模式进行比较。研究发现:中国各省份省际调出总额的增长主要归因于集约边际,扩展边际的作用为负,其增长模式亟需实现从“数额型”增长向“种类型”增长的转变;沿海省份省际调出总额的增长模式优于内陆省份。扩展边际收缩对中国各省份省际调出总额增长的贡献大于对出口总额增长的贡献,反映出各省份出口总额的增长模式优于其省际调出总额的增长模式。中国各省份的省际调出市场份额总体上呈现下降趋势,体现了来自国外的进口不断侵蚀各省份省际调出所占的市场份额,且这一趋势在扩展边际和集约边际两方面均有体现;沿海省份省际调出市场份额的增长模式优于内陆省份。中国各省份省际调出市场份额的平均下降速度,是其出口市场份额平均下降速度的1.832倍,且各省份出口市场份额的增长模式优于其省际调出市场份额的增长模式。
张少军丁晓强
关键词:市场份额
中国经济双循环的内外导向选择——贸易比较偏好视角被引量:34
2021年
中国目前正处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深入认识其参与经济循环的内外导向选择,有助于加快建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为此,本文构建了省际调出与出口比较偏好指数,利用中国七年30个省级行政区的投入产出表,考察了1987—2017年中国经济循环的内外导向选择,主要发现有:在全国层面,各省份的经济循环导向以国内经济大循环为主体,以2007年为"拐点",国内经济循环导向总体减弱,国际经济循环导向总体增强;沿海地区的经济循环导向在2017年之前以国际经济大循环为主体,而内陆地区的经济循环导向始终以国内经济大循环为主体,反映了中国梯度式对外开放政策的影响;各省份参与国内经济大循环的导向程度绝对差异不断扩大,反映了各省份在分工体系中的职能存在明显差异;资本密集型部门的经济循环导向以国内经济大循环为主体,而劳动密集型部门的经济循环导向以国际经济大循环为主体,反映了中国在国际市场中的比较优势存在部门差异;工业各部门参与国内经济大循环的导向程度绝对差异逐渐扩大,反映了工业各部门之间的分工程度不断深化。
丁晓强张少军李善同
关键词:核密度估计
中国经济安全的风险识别与保障之策被引量:3
2021年
在当前这个更加不稳定性不确定性的环境下,中国经济的安全在产业、贸易、技术、金融和资源等领域受到了诸多威胁。因而,必须精准识别中国经济安全的风险来源点,客观评估保障中国经济安全面临的约束条件。在此基础上,坚持习近平总体国家安全观,统筹发展和安全,发展国内贸易,构建中国经济安全保障的国内循环体系,将各种风险挑战转化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倒逼机制,是健全中国经济安全保障体系的根本所在。
张少军
关键词:经济安全国内贸易全球价值链
贸易投资一体化与研发投入——基于中国行业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被引量:7
2008年
一国产业升级和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在于创新,而研发活动是创新的重要来源。本文利用面板数据模型,结合主成分分析法,研究了中国贸易投资一体化对研发投入的影响。本文发现,贸易一体化对研发投入没有影响,投资一体化对研发投入有显著的负作用,基于生产、贸易和投资的全球化对研发投入有抑制作用。此外,本文还发现中国目前的要素密集度和企业规模水平不利于研发投入的增加。
张少军
关键词:贸易投资一体化主成份分析法
中国企业是否更偏好国际分工网络被引量:1
2013年
嵌入国际分工网络为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提供了条件,但国内分工网络的发展是决定其在国际分工中地位的重要基础。本文利用中国省级投入产出数据测算发现,自1987年以来,出现了持续的更偏好国际分工网络的趋势,国内区域间分工程度出现了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计量分析表明,"为出省而进口"胜于"为出口而进口",但进口因挤出效应而弱化了区域间关联效应;出口增长促进了地区参与国际分工网络,推动了国内分工发展;FDI主导的分工网络抑制了区域间分工,地区GDP水平、技术地位和政府干预也有重要影响。
陈爱贞张少军陈明森
关键词:投入产出表
经济全球化与中国的自主研发优势被引量:3
2012年
本文主要研究经济全球化是否提升了中国的自主研发优势这一个重要命题。在阐述经济全球化含义和构建反映技术进步路径选择的自主研发优势指数后,本文利用中国1998-2008年33个行业的面板数据,结合主成份分析法,从国际生产、贸易和投资等方面分析了经济全球化对中国技术进步路径选择的影响。实证结果发现,生产非一体化和贸易一体化显著促进了中国的自主研发优势,投资一体化的自主研发效应并不显著,基于生产、贸易和投资"三位一体"的经济全球化的影响是显著正的。
张少华张少军
关键词:经济全球化主成份分析法
总部经济、产业升级和区域协调——基于全球价值链的分析被引量:56
2009年
东部地区嵌入全球价值链,既使该区域经济面临低端锁定的困境,又给我国的东中西区域协调发展带来了一定的难度。破解这种双重困境,可以引导东部地区实施在全球价值链的基础上平行地构建国内价值链的战略,即东部地区要攀登价值链高端发展总部经济,以价值链的治理机制来协调产业升级、产业转移和缩小地区间的发展差距。从总部经济发展所需要的条件来看,利用自身在全球价值链中劳动密集型环节所形成的在位优势,将总部经济的交易成本优势与制造基地的要素成本优势相结合,可能是发挥我国大国经济效应的有效途径。
刘志彪张少军
关键词:总部经济全球价值链国内价值链
中国装备制造业创新的二元分工网络制约
2016年
中国装备制造业企业参与国内分工网络程度下降.出现了更偏好参与国际分工网络的趋势,二元分工网络趋势增强。国内分工网络与跨国公司主导的国际分工网络差距大.是中国装备制造业二元分工网络形成的直接原因,而体制和政策是推动二元分工网络深化的更深层因素,由此造成市场和资源分割,并割裂了区域间分工与产业链分工、价值链分工之间的互动发展,导致中国装备制造业创新机制缺损。
陈爱贞刘志彪张少军
关键词:装备制造业分工网络价值链分工跨国公司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