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桥蛋白及其受体在黄韧带骨化症黄韧带细胞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被引量:6 2016年 背景:黄韧带骨化症的机制尚不明确,骨桥蛋白可能是其骨化过程中重要的影响因素。目的:观察骨桥蛋白及其受体CD44、整合素β3在人黄韧带细胞及人骨化黄韧带细胞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胸/腰椎后路减压术中取人骨化节段黄韧带组织和非黄韧带骨化黄韧带组织各8例,均来自成人,两组组织进行体外细胞分离、培养及鉴定,分别行骨桥蛋白、CD44、整合素β3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用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结果,提取总RNA行半定量PCR检测。结果与结论:免疫细胞化学染色结果显示,黄韧带组织组中骨化节段黄韧带细胞骨桥蛋白、CD44、整合素β3表达强度均大于非黄韧带骨化组(P<0.01)。PCR检测结果显示,黄韧带组织组中骨化节段黄韧带细胞骨桥蛋白、CD44、整合素β3 m RNA表达强度明显强于非黄韧带骨化组(P<0.05)。结果表明,黄韧带骨化时黄韧带细胞中骨桥蛋白及其受体CD44、整合素β3基因表达均升高。 许政 周盛源 李学斌 刘晓东 陈雄生 王智清关键词:骨桥蛋白 黄韧带 整合素Β3 黄韧带骨化症 细胞鉴定 免疫荧光染色 个性化方案修复颈椎后纵韧带骨化:早期减压有利于神经功能改善和恢复 2014年 背景:颈椎后纵韧带骨化是脊髓、神经根受压的原因之一,对于有神经症状的患者常需手术治疗,而影响后纵韧带骨化症修复效果的因素较多。目的:观察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患者的临床特征,评估影响修复效果的影响因素。方法:对2008年9月至2014年6月收治并获得随访的64例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患者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采用日本骨科协会评分(17分法)进行评估,治疗后神经功能恢复率结果分为4个等级:75%-100%优,50%-74%良,25%-49%可,0-24%差。对患者临床指标与治疗后恢复率的相关性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与结论:64例患者中步态不稳占41%。治疗前后日本骨科协会评分提高了(5.54±1.21)分(t=-34.68,P<0.01),治疗后恢复率为(53.76±12.09)%。根据治疗后恢复率进行分级,优4例(6%),良39例(61%),可21例(33%),差0例。治疗前病程、步速、日本骨科协会评分、脊髓信号改变与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术后疗效有显著相关性,且病程小于1年时术后优良率较高(P<0.05),治疗前日本骨科协会评分低于4分术后优良率显著降低。患者的年龄、性别、病变节段、累及节段数、修复方式与术后疗效之间未见明显相关性。提示早期充分的手术减压能够有效促进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患者脊髓神经功能症状的改善和恢复。 董兴成 刘晓东 陈雄生 贾连顺 许政 李学斌关键词:颈椎 步态 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 JOA评分 骨桥蛋白介导黄韧带骨化动物模型的建立及其机制研究 刘晓东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信号通路在骨桥蛋白介导黄韧带骨化中的作用 被引量:4 2017年 背景: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信号通路是生物体内重要的信号转导系统之一。课题组前期动物实验提示骨桥蛋白可介导黄韧带骨化的发生。目的:观察MAPK信号通路在骨桥蛋白介导黄韧带骨化中的作用。方法:将16例患者后路椎板切除手术中取得黄韧带标本分为黄韧带骨化以及非骨化两组,每组8例。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骨桥蛋白及其受体CD44、整合素的表达;利用骨桥蛋白对黄韧带细胞进行诱导,并利用蛋白印记方法检测丝裂素活化蛋白激酶信号通路分子的磷酸化激活情况,随后再利用SB203580和U0126阻滞剂分别阻断丝裂素活化蛋白激酶相应信号通路观察骨桥蛋白的诱导情况。结果与结论:(1)骨桥蛋白及其受体CD44及整合素的表达:骨化组的标本中均检测到骨桥蛋白及其受体CD44的表达,但未检测到整合素的表达,非骨化组中则未见到骨桥蛋白及其受体的表达;(2)MAPK信号通路变化:在骨桥蛋白的诱导作用下黄韧带细胞中骨化指标碱性磷酸酶及骨钙素表达增加(P<0.05),同时骨桥蛋白能激活丝裂素活化蛋白激酶信号通路中的p38及ERK1/2信号分子的磷酸化(P<0.05),但JNK氨基末端激酶的磷酸化激活并不明显。利用SB203580阻滞剂阻断p38的磷酸化可明显阻断骨桥蛋白诱导的黄韧带细胞的骨向分化(P<0.05),而U0126阻滞剂阻断效果不明显;(3)结果证实,MAPK信号通路在骨桥蛋白介导黄韧带骨化中其重要作用,p38是诱导黄韧带细胞骨向分化的关键因子。 李学斌 许政 周盛源 刘晓东 王智清 许国峰 陈雄生关键词:黄韧带骨化症 骨桥蛋白 一种黄韧带骨化症动物模型的构建方法 本发明涉及疾病动物模型构建方法技术领域,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黄韧带骨化症动物模型的构建方法,该方法不破坏黄韧带的完整性,将药物与matrigel相混合后多点注入黄韧带中,最大程度的延长了药物与黄韧带相作用的时间,并扩大了药物... 陈雄生 周盛源 刘晓东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