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侯刚强

作品数:39 被引量:209H指数:9
供职机构:深圳市南山区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33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36篇医药卫生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3篇成像
  • 12篇磁共振
  • 9篇影像
  • 9篇肿瘤
  • 9篇磁共振成像
  • 7篇细胞
  • 7篇病理
  • 5篇淋巴
  • 5篇教学
  • 5篇病理学
  • 4篇断层解剖
  • 4篇影像表现
  • 4篇淋巴瘤
  • 4篇颅内
  • 4篇解剖学
  • 3篇断层解剖学
  • 3篇血管
  • 3篇影像学
  • 3篇细胞癌
  • 3篇肝细胞

机构

  • 12篇南方医科大学...
  • 11篇深圳市南山区...
  • 8篇新乡医学院
  • 7篇广东医学院
  • 5篇广西医科大学
  • 4篇深圳大学
  • 2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福建医科大学
  • 1篇南京军区福州...
  • 1篇西安交通大学
  • 1篇南阳市中心医...
  • 1篇陕西能源职业...
  • 1篇新乡医学院第...
  • 1篇香港大学深圳...

作者

  • 37篇侯刚强
  • 10篇张雪林
  • 7篇沈比先
  • 6篇付升旗
  • 6篇张小静
  • 4篇熊伟
  • 4篇谢井文
  • 3篇高德宏
  • 3篇吕晓飞
  • 3篇劳明
  • 3篇范锡印
  • 3篇钟文新
  • 3篇郭进学
  • 3篇邓晓慧
  • 3篇张大波
  • 2篇王华
  • 2篇詹传银
  • 2篇刘恒兴
  • 2篇吴小英
  • 2篇谢小薰

传媒

  • 8篇临床放射学杂...
  • 5篇四川解剖学杂...
  • 2篇新乡医学院学...
  • 2篇解剖学研究
  • 2篇中国CT和M...
  • 1篇现代医用影像...
  • 1篇吉林医学
  • 1篇中华神经外科...
  • 1篇中华放射学杂...
  • 1篇中国临床医学...
  • 1篇解剖科学进展
  • 1篇医学影像学杂...
  • 1篇现代肿瘤医学
  • 1篇世界肿瘤杂志
  • 1篇医学信息(手...
  • 1篇临床医学工程
  • 1篇中国当代医药
  • 1篇中国医学创新
  • 1篇基础医学教育

年份

  • 4篇2018
  • 4篇2017
  • 5篇2016
  • 1篇2014
  • 2篇2013
  • 2篇2012
  • 3篇2011
  • 3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7
  • 3篇2006
  • 4篇2005
  • 1篇2004
  • 1篇2003
  • 1篇2001
3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双源CT对痛风性关节炎早期诊断的价值被引量:5
2016年
目的探讨双源CT对痛风性关节炎早期诊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临床疑似痛风患者227例,其中108例足踝部疼痛,63例手部疼痛,56例膝关节处疼痛,分别对这三组痛风患者进行双源CT扫描,以美国风湿病学会(ACR)的分类标准作为痛风诊断的"金标准",通过对图片进行分析详细记录三组的扫描结果,对其所有数据及特异度和灵敏度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08例双侧足部及踝关节疼痛患者中,确诊96例,双源CT诊断的准确度为95.37%,特异度75.00%,灵敏度97.92%;63例双侧手部及腕关节疼痛患者中,确诊痛风50例,双源CT诊断的准确度为88.89%,特异度61.54%,灵敏度96.00%;在56例膝关节处疼痛的患者中,确诊46例,双源CT诊断的准确度为89.28%,特异度80.00%,灵敏度91.30%。结论双源CT作为现在临床上一种诊断痛风性关节炎的主要方法之一,具有无创性和可重复性,对提高痛风的诊断率有积极意义,且安全性更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张凯侯刚强薛水培
关键词:痛风性关节炎
肝细胞癌的相关血清标志物被引量:4
2006年
肝细胞癌(HCC)的早期诊断是其治疗的关键,HCC血清标志物的检测为其诊断提供了有利的方法,并且操作简单,敏感性高、特异性强。目前常用的血清标志物为AFP、AFPvariants、AFPmRNA、AFU、GGT、DCP、AIF、GPC3等。这些标志物的联合使用有助于HCC的诊断及预后判断。
侯刚强劳明谢小薰
关键词:肝细胞癌肿瘤标志物血清标志物
双源CT在冠状动脉成像的应用探讨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对双源CT(DSCT)在冠状动脉的成像技术进行应用探讨与研究分析。方法:选取收治的临床确诊的冠心病患者150例,先进行DSCT冠状动脉成像技术进行检查,后同期进行冠状动脉造影(CAG)进行检查,以CAG的诊断结果为标准,以此分析判断DSCT冠状动脉成像技术对冠心病患者的各项指标进行诊断的准确性。结果:在以CAG的诊断结果为标准的前提下,DSCT冠状动脉成像的诊断结果显示当冠状动脉狭窄<50%时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4.73%、96.67%、96.52%、70.59%、99.54%,当冠状动脉狭窄≥50%时,分别为93.55%、100.00%、99.27%、100.00%、99.19%,当冠状动脉狭窄≥75%时,分别为89.74%、99.61%、98.91%、94.59%、99.22%,所有数据的分析结果与CAG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SCT冠状动脉成像技术对于冠状动脉的疾病诊断具有较高的准确度和特异性,可以作为冠心病的主要诊断方式,值得在临床进行推广应用。
张大波薛水培侯刚强钟文新
关键词:冠状动脉冠状动脉造影
强化断层解剖学教学,为临床应用打好基础被引量:8
2007年
陶晶郭进学付升旗范锡印侯刚强王华
关键词:解剖学断层教学
分子病理引入病理学教学的探讨及意义被引量:7
2017年
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分子病理的概念被提出。分子病理作为临床课程与基础课程之间的重要桥梁,在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文章将从分子病理在教学中的发展、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分子病理引入教学的必要性进行一一阐述,宗旨在阐述分子病理的基本概念,对本科教学思维模式转换等方面进行探讨,为病理学的教学及人才培养提供理论依据。
张小静侯刚强彭音郑娜冯先玲金哲范新民
关键词:病理学分子病理教学改革
胸部孤立性纤维性肿瘤的CT表现及病理学分析被引量:7
2010年
目的:探讨胸部孤立性纤维性肿瘤的CT表现及病理学特征。资料与方法:回顾分析1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胸部孤立性纤维性肿瘤的CT表现,并与病理学及免疫组织化学结果对照。结果:孤立性纤维性肿瘤边缘光滑清晰,2例为肺内孤立性纤维性肿瘤,1例为纵膈孤立性纤维性肿瘤,9例为胸膜孤立性纤维性肿瘤。平扫6例可见斑片状低密度区,增强扫描呈明显"地图样"不均匀强化,2例肿块内可见强化的血管影,2例可见蒂状结构,5例可见包膜。病理学表现为肿瘤由梭形细胞与胶原以不同比例混合构成细胞密集区与疏松区,血管丰富,管腔呈裂隙样改变,免疫组化CD34、Vimentin阳性。结论:胸部孤立性纤维性肿瘤具有较特异的CT表现,确诊需依靠病理学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查。
侯刚强张小静张静张雪林
关键词:胸部肿瘤
颅内血管周细胞瘤的磁共振影像学征象和病理学特点被引量:11
2016年
目的探讨颅内血管周细胞瘤的MRI影像学征象及病理学特点,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2011年1月至2014年10月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2例颅内血管周细胞瘤的临床特点、影像学表现、术中所见及病理特征。结果12例患者的影像学特征:肿瘤分叶状12例,7例肿瘤跨叶或跨线生长,9例可见水肿影,无出血及钙化征象,8例可见坏死囊变,11例可见血管流空影,增强扫描9例不均匀强化,8例窄基底与硬脑膜相连,5例可见脑膜尾征,1例邻近骨质破坏。所有患者均行手术切除,其中9例侵犯邻近组织,10例全切除,2例次全切除。术后病理诊断为颅内血管周细胞瘤WHOⅡ级5例,Ⅲ级5例,Ⅱ-Ⅲ级2例。免疫组化检测:CD34、Vim表达阳性;EMA、S-100、GFAP表达阴性;Ki-67阳性指数随着肿瘤级别的升高而增加。结论颅内血管周细胞瘤术前极易误诊为脑膜瘤,但其恶性程度高、预后差,其MRI影像学及病理学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分析总结其特点有助于提高诊断的准确率,为临床选择治疗方案提供帮助。
汪春荣安杰冷西邱士军沈比先侯刚强贾飞鸽
关键词:中枢神经系统肿瘤血管外皮细胞瘤病理学
两种时机介入栓塞治疗颅内复杂动脉瘤的疗效对比被引量:3
2018年
目的探讨不同时机介入栓塞治疗颅内复杂动脉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至2017年2月收治的颅内复杂动脉瘤患者76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38例。A组为发病2 d内行介入栓塞治疗,B组为发病2 d后行介入栓塞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疗效及神经功能变化。结果 A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4.74%,显著高于B组的78.95%(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指标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且A组治疗后的神经功能指标均显著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颅内复杂动脉瘤行早期介入栓塞治疗优于延时介入栓塞治疗,可更有效地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值得临床推广。
曾志斌沈比先陈胜基侯刚强钟文新张建波
关键词:介入栓塞复杂动脉瘤神经功能
人胎儿脊髓星形胶质细胞形态及分布
2004年
目的 观察星形胶质细胞在胎儿脊髓不同发育阶段形态和分布的变化。方法 在引产 19例胎儿脊髓 ,多克隆抗体GFAP ,应用SP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图像分析。结果 星形胶质细胞在中央管、毛细血管周围密度大 ,染色深 ,环绕血管呈辐射状排列。 16W时已有少突起GFAP阳性细胞出现 ,胞体小 ,分布于脊髓白质的周边部 ,细长突起指向中央管方向 ;突起较短的细胞分布于脊髓前后正中沟两侧和中央管周围 ;灰质内阳性细胞主分布于背侧部的两侧 ,突起多而短 ,细胞核大。 2 4W时 ,多突起细胞增多 ,GFAP阳性细胞染色强度、细胞密度接近出生时水平。结论 人胎儿脊髓星形胶质细胞 16W时最多 ,2
王省孙银平王自然侯刚强
关键词:星形胶质细胞形态
腹部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的影像表现被引量:17
2011年
目的探讨腹部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inflammatory myofibroblastic tumor,IMT)的CT、MRI表现,旨在提高对其诊断水平。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6例腹部IMT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其中男、女各3例,年龄1~61岁,平均35.5岁。5例行CT扫描,其中4例行平扫及增强扫描,1例仅行平扫;1例行MRI平扫及增强扫描。结果肠系膜4例,横结肠1例,前列腺后方1例。5例为单发病灶,1例为多发病灶,部分相互融合。4例边界清晰,2例不清晰。病灶最大横径5.3~15.4cm。CT平扫4例密度均匀,1例密度不均匀,CT值25~58HU;增强扫描3例呈明显强化,其中不均匀强化2例,均匀强化1例,1例呈轻度均匀强化,2例强化病灶内及周边可见血管影。1例MRI表现为边界清晰的软组织肿块,实性部分T1WI呈等信号,T2WI呈稍高信号,中心可见不规则黏液样变性,呈明显短T1、长T2信号,增强扫描病灶实性部分呈明显均匀强化,黏液样变性区无强化。结论 CT、MRI能清楚显示IMT的部位、大小及其与周围组织的关系,但表现无特异性,确诊仍依赖病理检查。
熊伟张雪林张静韩路军吕晓飞侯刚强
关键词: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磁共振成像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