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金波

作品数:10 被引量:5H指数:1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磁约束核聚变能发展研究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核科学技术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4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6篇核科学技术
  • 6篇理学

主题

  • 4篇核反应
  • 4篇核反应堆
  • 4篇反应堆
  • 2篇低压
  • 2篇断电
  • 2篇数据采集
  • 2篇数据采集装置
  • 2篇特性分析
  • 2篇特征参数
  • 2篇停堆
  • 2篇喷涌
  • 2篇全厂断电
  • 2篇热源
  • 2篇自然循环
  • 2篇模拟系统
  • 2篇控制模块
  • 2篇间歇泉
  • 2篇关键参数
  • 2篇核工业
  • 1篇影响因素

机构

  • 10篇上海交通大学
  • 3篇中国核动力研...

作者

  • 10篇陈金波
  • 9篇曹学武
  • 9篇佟立丽
  • 4篇邹杰
  • 2篇戚展飞
  • 2篇曾未
  • 2篇邓坚
  • 1篇朱力

传媒

  • 2篇核动力工程
  • 2篇原子能科学技...
  • 1篇核科学与工程

年份

  • 1篇2016
  • 5篇2015
  • 4篇2013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加热系统间歇泉流动特征及影响因素实验研究被引量:1
2013年
通过实验研究不同上升段高度、上升段直径、初始过冷度、水装量和加热功率工况组合下的间歇泉流动现象,并对实验现象和实验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间歇泉流动中,加热系统内的液体会周期性地沸腾,并循环出现多种流动形态;液体的冷却回流过程中会产生较大的温度和压力变化;可以通过上升段相对压差和相对温差之比对间歇泉流动进行识别;5个工况参数中对间歇泉流动影响最大的是上升段几何结构和加热功率,增加上升段长径比和增大加热功率更有利于形成间歇泉流动。
戚展飞陈金波佟立丽曹学武
关键词:间歇泉自然循环
低压竖直加热通道内间歇式两相流动不稳定性研究
福岛事故后,考虑自然循环冷却方式的非能动安全技术日益得到重视和发展。在依靠自然循环为驱动力的非能动安全系统中,当堆芯丧失强迫循环或自然循环驱动力比较弱而出现流动停滞时,可能发生“燃料通道内的间歇性喷放与淹没”现象,称为间...
陈金波
关键词:可视化模拟
文献传递
核反应堆断电模拟系统及其方法
一种核工业技术领域的核反应堆断电模拟系统及其方法,该系统包括:提供系统热量的热源、提供系统压力的稳压容器、用于系统冷却的冷源、提供系统介质循环动力的驱动装置、用于控制热源功率变化的加热功率控制模块、用于系统数据采集和控制...
曹学武佟立丽陈金波宫海光邹杰
文献传递
用于检测核反应堆中间隙流动不稳定现象的装置
一种核工业领域的用于检测核反应堆中间隙流动不稳定现象的装置,包括:提供能量输入的位于下方的热源、位于上方的冷却源、连接于冷却源和热源之间用于模拟间隙流动不稳定现象的上升段、与热源的另一端相连的流量源以及数据采集装置,其中...
曹学武佟立丽邹杰陈金波宫海光
文献传递
低压加热通道内间歇式流动特性分析被引量:1
2015年
实验研究低压加热通道内的间歇式流动行为特性,考察不同工况条件下间歇式流动现象的发生机制及规律,分析不同参数因素对间歇式流动过程的影响,找出其中的关键影响因素。实验结果表明,管路中发生间歇性的蒸汽喷涌现象,整个循环过程存在较长时间的沸腾延迟、流动参数周期性波动变化等典型特征;蒸汽喷涌和过冷液体回流会产生较大的温度和压力变化幅度。对间歇式流动过程影响较为显著的因素是加热功率和系统结构。间歇式流动周期随输入热量和管路长径比的增大而减小。
朱力陈金波宫海光佟立丽曹学武
核反应堆断电模拟系统及其方法
一种核工业技术领域的核反应堆断电模拟系统及其方法,该系统包括:提供系统热量的热源、提供系统压力的稳压容器、用于系统冷却的冷源、提供系统介质循环动力的驱动装置、用于控制热源功率变化的加热功率控制模块、用于系统数据采集和控制...
曹学武佟立丽陈金波宫海光邹杰
文献传递
加热系统间歇泉流动机理与模型研究被引量:2
2013年
在实验基础上对间歇泉流动的机理进行了分析:间歇泉流动是浮力与阻力间相互耦合的结果;系统热量的分布不均匀是发生间歇泉流动的重要前提;汽-液交界面的振荡引起了管路内流动参数的振荡,汽-液交界面的破裂最终决定了蒸汽的喷涌时刻。在机理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间歇泉流动中系统热量传输模型,模型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较为符合。
戚展飞陈金波佟立丽曹学武
关键词:间歇泉自然循环
用于检测核反应堆中间隙流动不稳定现象的应用
一种核工业领域的用于检测核反应堆中间隙流动不稳定现象的应用,包括:提供能量输入的位于下方的热源、位于上方的冷却源、连接于冷却源和热源之间用于模拟间隙流动不稳定现象的上升段、与热源的另一端相连的流量源以及数据采集装置,其中...
曹学武佟立丽邹杰陈金波宫海光
文献传递
竖直管道内间歇式两相流动沸腾特性分析被引量:1
2016年
自然循环或重力注水过程的热功率、冷却剂流量等操作条件较小,易出现各种流动不稳定现象,影响核反应堆事故的发展进程,间歇式流动沸腾现象就属于其中的一种。以去离子水为工质,采用2×2加热棒束,对内径为32mm竖直通道内的间歇式流动沸腾现象进行了实验研究,分析了不同热流密度下间歇式流动沸腾不稳定现象的变化规律,讨论了热流密度对间歇式沸腾周期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一定的热流密度条件下,当加热通道内流体达到饱和并过热时,会发生周期性地剧烈喷涌及冷液回流现象,期间伴随泡状流、弹状流、搅混流及环状流等多种流动形态;间歇喷涌周期取决于沸腾停滞时间,随热流密度的不断增大,沸腾停滞时间缩短,间歇喷涌周期也缩短。当热流密度增大到一定程度时,间歇式流动沸腾现象消失,从而转变为另一种两相流动不稳定现象。
陈金波廖世梁佟立丽曹学武邓坚曾未
系统压力对间歇式流动沸腾特性影响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
2015年
以去离子水为工质,采用2×2加热棒束,在0~0.3MPa压力范围内,对内径为50mm竖直加热通道内的间歇式流动不稳定现象进行了实验研究,提出了间歇式过热沸腾现象的发生机理,分析了系统压力对间歇式流动沸腾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加热通道内热量积聚和液体过热是导致间歇式流动沸腾现象发生的必要条件,当输入系统的热流密度一定,接近于常压状态时,可以明显地观察到间歇式流动沸腾现象;但是随着系统压力的增大,间歇式流动过程逐渐被抑制,间歇式沸腾强度逐渐减弱;当系统压力增大到0.3MPa时,这种现象完全消失,间歇式流动沸腾转变为另一种高频率振荡的流动不稳定现象。
陈金波杨生兴佟立丽曹学武邓坚曾未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