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郝玲

作品数:3 被引量:27H指数:3
供职机构: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淮河流域气象开放研究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全球变化研究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篇天文地球

主题

  • 3篇灾害
  • 2篇小波
  • 2篇小波分析
  • 2篇淮河流域
  • 2篇暴雨
  • 1篇低温阴雨
  • 1篇灾害风险
  • 1篇灾害风险评估
  • 1篇灾害天气
  • 1篇时空演变特征
  • 1篇气象
  • 1篇气象灾害
  • 1篇小波理论
  • 1篇流域暴雨
  • 1篇暴雨过程
  • 1篇暴雨灾害

机构

  • 3篇南京信息工程...
  • 1篇河海大学

作者

  • 3篇郝玲
  • 1篇阎永刚
  • 1篇李芬
  • 1篇余恒鑫

传媒

  • 1篇地理科学进展
  • 1篇长江流域资源...

年份

  • 1篇2012
  • 2篇2011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淮河流域暴雨灾害时空分布及趋势规律研究被引量:15
2012年
选用1958~2007年淮河流域16个地面测站50a逐日降水观测资料,利用降水距平百分率和线性趋势法以及Morlet小波分析法,对淮河流域暴雨分布的时空规律和波动演化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1)淮河流域暴雨日数呈现3个阶段,1958~1964年和1994~2007年为暴雨日数增长期,1965~1993年为暴雨日数减少期,且大多数年份正负距平约1~2a交替出现,淮河流域暴雨日数在进入21世纪以来明显增加;(2)淮河流域6~8月份暴雨量偏多的年份有13次,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洪涝也较为频繁,尤其2000年以后雨量明显增加;(3)Morlet小波的时频变化规律研究显示,淮河流域显示出一定的周期性时间序列,2、5、15、27a是重要的周期性时序,淮河南北两部分表现出不同的暴雨发展趋势,淮河南部地区是暴雨中心地带,南强北弱的趋势日趋明显。
于文金郝玲
关键词:暴雨小波分析
淮河流域暴雨时空演变特征及灾害风险评估
本文利用地面观测站逐日降水资料分析了1958~2007年淮河流域夏季(6~8月)暴雨年际变化规律和空间分布特征;运用小波分析揭示了暴雨日数和暴雨量的主要周期并对其成因进行了分析;选取暴雨日数和暴雨量较多的四年为代表进行分...
郝玲
关键词:气象灾害暴雨过程淮河流域
文献传递
基于小波理论的广西低温阴雨灾害天气波动特征被引量:4
2011年
基于广西4个典型站点52年气侯资料的Morlet小波分析,对广西低温阴雨天气灾害波动频率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①广西2-4月平均气温逐渐增高,低温阴雨的年总天数逐渐减少,结束日期逐渐提前;②广西2-4月平均气温变化存在30年、18-19年、12年和3年的振荡周期,其中30年周期为温度变化的主控周期;低温阴雨年总天数变化存在30年左右、10年左右和2-5年左右的振荡周期,主控周期南北分布不一致,由北向南,主控周期的尺度也逐渐变小;③广西2-4月平均气温和低温阴雨总天数在大尺度(30年)的振荡上表现出了一致性。研究表明,利用小波理论研究灾害天气波动规律具有很好的效果。
于文金阎永刚郝玲余恒鑫李芬
关键词:低温阴雨小波分析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