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琪

作品数:25 被引量:55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国农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轻工技术与工程农业科学医药卫生一般工业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期刊文章
  • 8篇专利
  • 3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0篇轻工技术与工...
  • 6篇农业科学
  • 4篇医药卫生
  • 2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生物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理学

主题

  • 7篇小麦
  • 6篇双歧杆菌
  • 6篇杆菌
  • 5篇冬小麦
  • 5篇菌群
  • 5篇肠道
  • 5篇肠道菌
  • 5篇肠道菌群
  • 3篇氮肥
  • 3篇蛋白质
  • 3篇水分
  • 3篇重金
  • 3篇重金属
  • 3篇籽粒
  • 3篇小鼠
  • 3篇发酵
  • 2篇蛋白质含量
  • 2篇电子转移
  • 2篇血脂
  • 2篇血脂水平

机构

  • 25篇中国农业大学
  • 2篇北京工商大学
  • 2篇甘肃农业大学
  • 2篇山东得益乳业...
  • 1篇中国劳动关系...
  • 1篇北京市门头沟...
  • 1篇北京和益源生...
  • 1篇内蒙古乳业技...
  • 1篇内蒙古兰格格...
  • 1篇内蒙古蒙牛乳...

作者

  • 25篇张琪
  • 7篇王志敏
  • 7篇张英华
  • 5篇李依璇
  • 5篇王然
  • 4篇任发政
  • 3篇王彬
  • 3篇李金鹏
  • 2篇王静
  • 2篇贺晓云
  • 2篇王云奇
  • 2篇程楠
  • 2篇罗云波
  • 2篇李建立
  • 2篇许文涛
  • 2篇黄昆仑
  • 2篇方冰
  • 2篇周顺利
  • 2篇张明
  • 2篇徐轲

传媒

  • 4篇中国奶牛
  • 1篇中国乳品工业
  • 1篇华北农学报
  • 1篇农业工程学报
  • 1篇麦类作物学报
  • 1篇草业科学
  • 1篇光谱学与光谱...
  • 1篇实验技术与管...
  • 1篇中国食品学报

年份

  • 9篇2023
  • 6篇2022
  • 1篇2021
  • 3篇2016
  • 3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0
2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微喷灌和氮肥用量对冬小麦籽粒灌浆和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被引量:8
2016年
为明确多次微喷和氮肥用量对冬小麦籽粒灌浆特性及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以主栽品种济麦22为材料,设置了微喷4次(S4,拔节期+孕穗期+开花期+灌浆期)和3个追施氮肥处理(N1、N2和N3分别为纯氮45,90,135kg/hm2),氮肥随灌水等量分次施入,以漫灌作为对照(CK,拔节期750 m3/hm2+开花期750 m3/hm2,拔节期追施纯氮90 kg/hm2),考察了籽粒产量、灌浆期上三叶叶绿素含量和籽粒干物质积累动态、不同时期植株氮素积累、分配与运转及土壤硝态氮含量。结果表明,多次微喷灌提高了籽粒产量,尤以S4N2增加显著(P<0.05),相比CK提高10.5%~24.5%。微喷产量的增加主要归因于千粒质量的提高,2013-2014年和2014-2015年S4N2千粒质量比CK分别提高了3.47,5.97 g。微喷灌显著延长了籽粒灌浆天数,特别是推迟了最大灌浆速率出现日,延长了籽粒灌浆高峰持续期;S4N2最大理论千粒质量、最大灌浆速率、平均灌浆速率均高于其他处理。微喷灌处理灌浆中后期上三叶叶绿素含量显著高于CK,尤其以旗叶和倒二叶表现明显,叶片功能期延长,利于籽粒灌浆和粒重提高。微喷灌处理植株氮素积累量显著高于CK,成熟期表现为随施氮量的增加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微喷灌植株花前贮藏氮素的转运量及其对籽粒氮的贡献率降低,花后同化氮素的贡献率提高,尤以叶片和茎鞘表现明显。同时,微喷灌提高了籽粒氮素积累量和氮肥偏生产效率。少量多次微喷灌使氮肥在冬小麦生育期内主要集中于0~80 cm土层,但施氮过多会导致硝态氮向深层土壤淋失。综合上述结果认为,在本试验条件下,微喷4次在适宜的追氮量(90 kg/hm2)条件下可实现冬小麦高产和氮肥高效利用。
李金鹏王志敏张琪徐学欣王云奇刘洋周顺利张英华
关键词:冬小麦籽粒灌浆氮素积累土壤硝态氮
pH缓冲液对冬小麦抗旱性的影响及其机理
为探明外源pH缓冲溶液对干旱胁迫下冬小麦抗旱性的影响及其机理,本研究利用盆栽控水试验,在开花后设置两种水分条件(正常供水和干旱胁迫),在干旱胁迫条件下设置pH5.5、pH6.5、pH7.5的磷酸缓冲液(浓度均为0.02M...
王超张英华丁位华奚文星张琪孙娜娜黄菁王志敏
关键词:冬小麦干旱胁迫
一种动物双歧杆菌亚种组合菌剂在减肥制剂制备中的应用
本发明属于微生物新应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动物双歧杆菌亚种组合菌剂在制备减肥制剂中的应用。主要包括将动物双歧杆菌亚种TY‑S01+U9制备成组合菌剂,应用在减肥制剂中,其可以有效降低体脂率、BMI指数、血脂水平和炎症因...
王然任发政张凤何晶晶张琪蒋源渊李依璇方冰王静孙亚楠牛晓康
一种抑制幽门螺杆菌的发酵乳杆菌及其应用
本发明提供一种抑制幽门螺杆菌的发酵乳杆菌及其应用,该发酵乳杆菌保藏编号为CGMCC NO.23590,其具有小鼠感染幽门螺杆菌的抑制作用。发酵乳杆菌LFE‑5的能够通过降低幽门螺杆菌感染小鼠胃组织有害菌幽门螺杆菌、拟杆菌...
王然赵宇阳任发政李依璇何晶晶詹菁张琪
文献传递
高产丁酸乳酸菌的筛选及调节免疫功能评价
2022年
本文目的是筛选高产丁酸的乳酸菌,并评价其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是利用PCR扩增丁酸激酶基因片段筛选可代谢产丁酸的乳酸菌,气相色谱法测定菌株发酵液的丁酸产量;将BALB/c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乳酸菌低、高剂量组(1×10^(7)CFU/只、1×10^(9)CFU/只),测定脾淋巴转化、迟发型变态反应、抗体生成细胞、血清溶血素和NK细胞活性等免疫指标。结果表明,从40株乳酸菌中,筛选得到一株含有丁酸激酶基因的副干酪乳杆菌L-113,发酵24 h后丁酸产量达5.8 g/L;另外,L-113能够显著增强小鼠的脾淋巴转化能力、迟发型变态反应、抗体生成能力和NK细胞活性等免疫功能。本研究可为菌株的产品开发和产业化应用提供依据。
张蕊张琪桑跃张永祥胡雅倩龄南
关键词:丁酸乳酸菌免疫调节功能评价
热灭活BBMN68常温酸奶对小鼠免疫和肠道菌群的调节功能研究
2023年
本试验研究了热灭活长双歧杆菌BBMN68酸奶对小鼠免疫功能和肠道菌群的影响。将60只8周龄SPF级Balb/C野生型雄性小鼠随机分为5组,对照组灌胃生理盐水、发酵剂组灌胃常温酸奶,低、中、高剂量组灌胃不同剂量的热灭活BBMN68常温酸奶,干预4周。检测迟发型变态反应、脾淋巴细胞转化、溶血空斑数、半数溶血值水平、NK细胞毒性变化情况以及肠道菌群的变化。结果显示,热灭活BBMN68常温酸奶可以增强小鼠的迟发型变态反应、提高脾淋巴细胞转化率、溶血空斑数以及半数溶血值水平,并调节与免疫相关的菌群,如Alistipes、Rikenella和Blautia。说明热灭活BBMN68常温酸奶对小鼠的免疫和肠道菌群具有调节作用。本研究为BBMN68相关产品的开发及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孙思远周丽免姜云芸张琪刘红霞王然赖孟瑄
关键词:长双歧杆菌免疫肠道菌群
土遗址保护中的三合土配比优化及改性研究
张琪
关键词:三合土
GC-FID快速测定人粪便中7种短链脂肪酸含量的方法研究被引量:2
2023年
短链脂肪酸是结肠粘膜的重要能量来源,具有协调肠道菌群稳态、调节免疫及抗炎等功能。为准确、快速表征机体健康状况及体内肠道菌群丰度,该文建立了一种成本低、灵敏度高、检测速度快的人粪便中短链脂肪酸气相色谱检测方法。结果表明,取10 mg 4℃保存的新鲜样本,先用50%(w/w)的浓硫酸酸解,再用乙醚提取2次,乙酸、丙酸、丁酸、异丁酸、戊酸、异戊酸、己酸的提取率均超过97%;GC-FID法检测短链脂肪酸的最低检测限为0.01~0.02 mM,最低定量限为0.02~0.08 mM,加标回收率为83.32%~111.89%,日内精密度为0.91%~1.79%,日间精密度为1.21%~2.29%。健康人群及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粪便样本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准确度优、操作简单、成本低,能够为大样本量人群实验提供指导。
张炎张晓旭甄少波张琪郭兆斌
关键词:短链脂肪酸气相色谱肠道菌群
一种重金属Fe3+和Cr6+的快速检测试剂盒及其应用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重金属Fe<Sup>3+</Sup>和Cr<Sup>6+</Sup>的快速检测试剂盒及其应用方法,包括:(1)单原子铈(Single atom Ce‑N‑C,SACe‑N‑C)纳米酶类氧化酶(Oxidas...
程楠宋光春黄昆仑张琪罗云波许文涛贺晓云刘清亮
北京地区不同年代冬小麦品种籽粒微量元素含量的变化及其对水分的响应被引量:5
2013年
为探讨北京地区小麦品种更替过程中籽粒微量元素含量的演变规律,选用20世纪60年代以来小麦品种更替过程中的7个主要推广品种,分别种植在春不浇水和春浇二水条件下,测定了小麦籽粒中Fe、Zn、Mn、Cu、蛋白质含量以及籽粒产量。结果表明,北京地区小麦品种更替过程中,随着产量的提高,籽粒微量元素含量并没有出现明显的稀释效应,而且有些营养成分含量(如Fe、Mn)随着年代更替出现明显提高的趋势;春不浇水降低了籽粒Fe、Zn、Cu和蛋白质含量,但提高了籽粒Mn含量。相关分析表明,小麦籽粒Fe、Zn、Cu含量与蛋白质含量呈正相关,Fe、Zn、Mn、Cu、蛋白质含量与籽粒产量、穗粒数和千粒重以及年代之间也呈正相关,说明在产量改良的过程中有望同步提高籽粒微量元素和蛋白质含量。
刘娜王彬张琪王嵘嵘韩美坤王志敏张英华
关键词:小麦微量元素含量蛋白质含量籽粒产量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