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青
- 作品数:12 被引量:82H指数:6
- 供职机构: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妇幼保健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联合国儿童基金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青年科研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政治法律文化科学经济管理更多>>
- 阻碍医务人员报告处理可疑儿童虐待案例的因素分析被引量:3
- 2017年
- 目的了解阻碍医务人员报告处理可疑儿童虐待案例的因素,为儿童虐待的进一步规范性管理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湖南、浙江、陕西、广东的妇幼保健院、儿童医院或综合医院的儿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中的医务人员,采用定性研究方法,面对面进行个人深入访谈。结果阻碍医务人员报告处理可疑儿童虐待案例的因素分为四大主题:(1)管理方面:缺乏对儿童虐待的完善的管理机制;(2)能力方面:缺乏儿童虐待的相关知识和识别处理能力;(3)态度方面:不认可自己须进行儿童虐待案例的报告处理;(4)担忧方面:担忧报告对儿童、家庭、医务人员带来不良影响。结论《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填补了儿童虐待管理机制的空白,但为促进医务人员对儿童虐待案例的报告处理,还需提高医务人员能力、打消其顾虑。
- 岳青徐韬王惠珊蒋竞雄宫丽敏王硕刘文利黄晓燕苏余芬王燕
- 关键词:儿童虐待
- 我国4省新生儿分娩和早期保健实施现状:与世界卫生组织推荐措施的比较被引量:8
- 2018年
- 近年来,我国在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其中新生儿死亡所占比例仍高于全球平均水平。为改善新生儿健康状况,进一步降低新生儿死亡率,原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于2015年引入世界卫生组织新生儿早期基本保健技术(Early Essential Newborn Care,EENC),在我国选择部分地区进行试点研究。
- 徐韬岳青王燕John MurrayHoward Sobel
- 关键词:新生儿死亡率世界卫生组织分娩儿童死亡率保健技术计划生育
- 第二周期中国新生儿复苏项目实施效果评价被引量:24
- 2017年
- 目的评价第二周期中国新生儿复苏项目的实施效果。方法本研究分为信函调查和现场调查等2部分。(1)信函调查:随机调查国内(除西藏自治区和港澳台地区)的省、地市、县级医疗保健机构。收集新生儿复苏培训情况、设备配备情况以及2010年至2014年新生儿窒息发生和死亡数据。(2)现场调查:随机抽取4个省,每省随机抽取1所省级医疗保健机构,2所地市级(非省会城市)和2所县级医疗保健机构,通过现场调查的方法随机抽取该单位医务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并进行操作技能考核。对所获得的数据采用趋势χ2检验进行统计学处理。 结果(1)信函调查共收集到347所医疗保健机构的数据,回收率为74.6%(347/465),97.5%(10 410/10 674)的产科、儿科医生和助产士接受了院内组织的培训,72.7%(7 765/10 674)接受过区县级及以上的培训。(2)在4个省的现场调查中,共随机抽取了205名医务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其中85.4%(175/205)的医务人员接受过3次及以上的培训,52.7%(108/205)的医务人员最近一次培训总时长超过2 d,但是只有62.0%(127/205)的医务人员参加的培训能做到每套教具平均有不超过8人共同使用。对96名医务人员进行了现场操作考核。结果显示,所有医务人员总分均合格,各主要复苏步骤的平均得分均在1.5分以上,其中正确完成初步复苏步骤、正确操作或辅助气管插管、确定需要胸外按压和确定使用肾上腺素的指征等条目的平均得分较高,但复苏前准备、正压人工呼吸操作正确和小组配合的平均得分较低。(3)对347所医疗保健机构的调查数据显示,90%以上的产房配备了新生儿复苏气囊、新生儿面罩、气管插管和辐射保温台等基本的复苏设备,但脐静脉导管、T-组合复苏器和空氧混合仪的配备率较低,特别是区县级医疗保健机构。�
- 徐韬岳青王惠珊叶鸿瑁虞人杰王丹华王立新冯琪
- 关键词:新生儿窒息复苏术发病率死亡率
- 我国0~3岁新生儿出生窒息的直接经济负担研究被引量:4
- 2014年
- 通过查阅医院病历和问卷调查,采用发病率法测算全国新生儿出生窒息的直接经济负担,为评价相关政策的成本效果提供理论依据。结果显示,出生窒息带来的疾病经济负担巨大,推广新生儿复苏技术、降低出生窒息的发生率和死亡率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
- 徐韬王惠珊宫丽敏岳青
- 关键词:新生儿出生窒息疾病经济负担
- 基于全国新生儿复苏培训平台分析医务人员新生儿复苏理论知识薄弱点现状
- 2024年
- 目的 分析我国医务人员新生儿复苏理论知识的薄弱点,为开展针对性培训、提高培训效果提供支持。方法 利用全国新生儿复苏培训平台2020年7月1日至2022年8月25日的培训考核数据,分析医护人员首次考核通过率、总通过率和知识点回答正确率,比较不同职业医务人员知识掌握情况的差异。结果 38 780名医护人员8个课程的首次考核通过率均低于80%,其中气管插管、正压通气、早产儿复苏、特殊情况和初步复苏首次考核通过率均低于60%。42个知识点的回答正确率为44.48%~78.75%,其中12个知识点的正确率低于60%,主要分布在正压通气、复苏概论、初步复苏、气管插管和药物使用方面,胸外按压和早产儿复苏课程知识点掌握情况较好。不同职业医务人员的比较结果显示,医生组知识点掌握情况较好,有30个知识点的回答正确率高于护士/助产士组,6个知识点的回答正确率低于护士/助产士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医护人员新生儿复苏知识的首次考核通过率不高,存在明显的知识薄弱点,且医生和护士/助产士的掌握情况存在差异。需要设计有针对性的培训计划,持续提高医护人员新生儿复苏技能水平,保障新生儿安全。
- 岳青姚诗忆梅岳徐韬
- 关键词:新生儿复苏
- 教练式培训在新生儿早期基本保健技术推广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研究被引量:20
- 2017年
- 目的研究教练式培训在新生儿早期基本保健技术推广中的应用及效果,为今后临床开展各项培训提供新的方法和思路。方法在北京、陕西省和四川省各选择1所省级医疗保健机构和1所地市级医疗保健机构作为试点单位,医务人员接受2d教练式培训,比较研究对象培训前后新生儿保健理论知识的得分、洗手情况以及对于出生时有自主呼吸和无自主呼吸新生儿临床操作技能的得分情况。培训3个月后,每个试点医院随机抽样10名产妇进行出院前访谈,分析干预后各项新生儿保健措施的实施情况。结果培训后医务人员的理论知识得分(16.82±1.00)较培训前显著提高(11.90±2.68)(P<0.001)。三省及总体培训后洗手操作技能均提高,手部清洁程度显著改善(P<0.001)。培训后有呼吸和无呼吸新生儿操作技能得分中位数分别为41分和58分。培训3个月后,87%(52/60)的产妇分娩后进行了母婴皮肤接触,分娩后1min内开始母婴皮肤接触率为55%(33/60),皮肤接触持续90min的占47%(28/60);出院前母乳喂养率达到77%(46/60),纯母乳喂养率为48%(29/60)。结论新生儿早期基本保健技术的教练式培训方法效果较好,培训后医务人员能迅速掌握正确的操作技能,有利于促进新技术在临床上的推广和使用。
- 李夏芸岳青王燕徐韬
- 关键词:新生儿
- 湖南省医疗保健机构新生儿早期基本保健技术服务现状调查被引量:7
- 2021年
- 目的了解湖南省医疗保健机构新生儿早期基本保健服务现状,为开展有针对性的新生儿保健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方法,于2017年11-12月抽取湖南省长沙市和株洲市各4所助产机构的住院产妇进行问卷调查,收集分娩期间新生儿早期基本保健服务措施的开展情况。采用SPSS 2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比较不同级别医院服务措施开展率的差异。结果720例产妇中41.8%的产妇表示在新生儿出生后立即进行了母婴皮肤接触,但仅有28.1%的皮肤接触持续时间在90 min及以上。新生儿出生24 h后洗澡的占42.3%。86.1%的新生儿在停止皮肤接触前完成首次母乳喂养,71.5%的新生儿出院前喂养方式为纯母乳喂养。接受延迟断脐(断脐时间不早于生后1 min)的新生儿占94.8%。市级机构大多数干预措施的实施率均高于县级机构。结论湖南省助产机构的新生儿早期基本保健技术实施现状与世界卫生组织的建议存在差距,应加强宣传和培训,促进医务人员对新生儿早期基本保健措施相关知识和技能的了解与应用。
- 肖述月岳青吴虹黄广文匡晓妮朱琳黄辉谢筱徐韬
- 关键词:新生儿分娩保健服务
- 教练式培训在新生儿早期基本保健技术推广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研究
- 目的 研究教练式培训在新生儿早期基本保健技术推广中的应用及效果,为今后临床开展各项培训提供新的方法和思路。方法 在北京、陕西省和四川省各选择1所省级医疗保健机构和1所地市级医疗保健机构作为试点单位,医务人员接受2天的教练...
- 李夏芸岳青王燕徐韬
- 关键词:新生儿
- 我国西部四省县乡级助产机构新生儿早期基本保健技术能力现状调查被引量:11
- 2020年
- 目的了解我国西部四省县乡助产机构新生儿早期基本保健技术能力现状,为制定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信函调查方式,于2017年6月-2018年9月收集贵州、青海、四川、宁夏4省(区)21个县的助产机构数据,采用描述性统计方法分析各省新生儿早期基本保健干预措施的开展情况,采用χ2检验比较不同级别机构的干预措施实施率。结果233所县、乡级助产机构参与调查。1)孕产妇相关干预措施:高危孕妇管理率(98.9%)、梅毒孕妇治疗率(97.9%)、孕妇叶酸服用率(88.8%)等均处于较高水平,早产儿胎膜早破母亲使用抗生素治疗的比例较低(60.1%)。2)新生儿分娩后相关干预措施:出生后进行90 min母婴皮肤接触的比例为41.8%,生后1 h内完成首次母乳喂养的比率为77.7%,开展早产儿袋鼠式护理的机构比例为24.7%。3)新生儿疾病相关干预措施:可开展新生儿败血症和新生儿肺炎疾病诊疗的机构分别为33.5%和47.8%,接受肌肉注射维生素K1的新生儿比例为69.8%。结论我国西部4省县乡级助产机构的新生儿早期基本保健技术实施现状与世界卫生组织的建议存在差距,应针对这些不足和差距开展干预。
- 屈雯王燕岳青刘伟信马黎婷李宁易佳玲黄小娜田晓波徐韬
- 关键词:保健服务新生儿
- 我国12省高危儿管理项目试点区风险因素分布现状分析被引量:5
- 2022年
- 目的 了解我国12省高危儿管理项目试点区高危儿风险因素现状,为各地推进高危儿管理服务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12省48个区/县妇幼保健机构2020年第4季度发现的高危儿为研究对象,采用高危儿风险分类筛查表调查东中西部地区4类风险因素的发现情况。结果 48个试点区/县共发现高危儿9792例,发现率21.58%,其中东、中、西部发现率分别为24.71%、12.70%和23.10%,城市和农村分别为16.98%和27.22%。纳入高危儿管理的风险因素中,个体生物学因素和家庭生物学因素的发现率分别为14.08%和10.11%,家庭环境因素发现率仅为0.01%。不同地区多数风险因素的发现率有显著差异(P<0.05),呈东部高于西部、中部的趋势。按高危儿分级分类管理要求,试点地区发现的高危儿总转诊率为54.37%,其中区县级转诊率64.43%,市级以上机构转诊率2.27%。结论 项目试点结果提示存在高危因素的儿童在人群中占一定比例,有必要制定政策开展公共卫生管理。不同地区和城乡间高危儿发现率存在差异,且对于不同类型风险因素的发现能力不同,建议通过培训等形式提高和加强重点地区、重点类型高危儿的发现和管理,因地制宜地制定转诊策略。
- 赵风华张悦高洁潘虹地岳青
- 关键词:发现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