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周斌

作品数:27 被引量:44H指数:4
供职机构: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建筑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8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 4篇专利

领域

  • 19篇医药卫生
  • 3篇生物学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建筑科学

主题

  • 7篇细胞
  • 7篇小鼠
  • 5篇蛋白
  • 5篇生物学
  • 5篇克隆
  • 5篇基因
  • 5篇4-1BBL
  • 4篇信号
  • 4篇SCID小鼠
  • 3篇单克隆
  • 3篇单克隆抗体
  • 3篇逆向信号
  • 3篇抗体
  • 3篇白血
  • 3篇白血病
  • 3篇肠癌
  • 2篇电加热器
  • 2篇原核表达
  • 2篇杂交瘤
  • 2篇真核

机构

  • 27篇苏州大学
  • 1篇常熟市第二人...
  • 1篇南京医科大学

作者

  • 27篇周斌
  • 21篇张学光
  • 9篇居颂光
  • 8篇居颂文
  • 6篇张光波
  • 6篇王凤鸣
  • 5篇胡玉敏
  • 5篇仇红霞
  • 4篇刘高勤
  • 4篇於葛华
  • 3篇刘彤
  • 3篇陈卫昌
  • 3篇高菲
  • 3篇傅丰庆
  • 3篇徐俊驰
  • 3篇谢芳
  • 3篇邱玉华
  • 3篇吴鸿雅
  • 2篇朱华亭
  • 2篇陈永井

传媒

  • 4篇现代免疫学
  • 3篇苏州大学学报...
  • 2篇中国血液流变...
  • 1篇中国免疫学杂...
  • 1篇国外医学(免...
  • 1篇中华检验医学...
  • 1篇江苏医药
  • 1篇细胞与分子免...
  • 1篇扬州大学学报...
  • 1篇中国医院建筑...
  • 1篇中国现代医药...
  • 1篇中华核医学与...
  • 1篇中华医学会2...
  • 1篇第十三届全国...
  • 1篇中国免疫学会...

年份

  • 1篇2024
  • 2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19
  • 1篇2018
  • 2篇2016
  • 1篇2014
  • 1篇2013
  • 3篇2011
  • 2篇2010
  • 1篇2008
  • 2篇2007
  • 2篇2006
  • 4篇2005
  • 2篇2004
  • 1篇2002
2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AGV在消毒供应中心器械清洗中的应用研究——以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总院为例
2022年
结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总院消毒供应中心实例,从运输工具、人力成本等方面分析了消毒供应中心采用人工运输存在的问题;从AGV自动装载、卸载及运输管理模式的构建、路线规划、指令系统构建等方面介绍了AGV的应用方案;从工作人员的耗时及体力消耗、满意度等方面总结了AGV的应用效果。
张小东周斌程平
关键词:消毒供应中心自动导引车器械清洗
人Flt3全长基因的克隆及其逆转录病毒表达载体的构建
2005年
目的克隆人Flt3全长基因,构建PGE/Plt3逆转录病毒表达载体。方法以人骨髓cDNA等基因文库为模板,采用分段克隆、人工PCR延伸及PCR连接等方法,获得了人Flt3全长基因,并构建Flt3基因的逆转录病毒表达载体。结果成功克隆Flt3全长基因和构建PGEZ/Flt3逆转录病毒表达载体。结论F1t3全长基因克隆及构建逆转录病毒表达载体的成功,为构建Flt3转基因细胞和制备抗人Flt3单克隆抗体和研究Flt3的生物学功能奠定了物质基础,也为低丰度和长片段基因克隆提供了有价值的经验。
居颂光居颂文仇红霞傅晋祥周斌王凤鸣朱华亭胡玉敏刘彤刘高勤张学光
关键词:FLT3克隆
“一箭双星法”构建Flt3转基因细胞株
2005年
目的构建稳定表达Flt3分子的转基因细胞株。方法将Flt3基因重组入逆转录病毒载体pEGZ-term,通过293T细胞的包装获得具有感染能力的完整重组病毒载体,进而采用“一箭双星法”即同时感染BaF和L929细胞,构建Flt3转基因细胞株。结果成功获得稳定表达Flt3的转基因细胞株BaF/Flt3和L/Flt3。结论采用“一箭双星法”成功构建Flt3转基因细胞株,为以Flt3为靶分子的研究奠定了物质基础,也为类似的高难度的转基因细胞株的构建提供了有价值的经验。
居颂光居颂文仇红霞傅晋祥周斌王凤鸣胡玉敏朱华亭刘彤刘高勤张学光
关键词:FLT3
一株鼠抗人4-1BBL功能性单克隆抗体的研制及其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2008年
目的:鼠抗人4-1BBL功能性单克隆抗体的研制及其生物学特性的鉴定。方法:以高表达人4-1BBL分子的基因转染细胞L929/4-1BBL为免疫原,常规免疫BALB/c小鼠,采用B淋巴瘤杂交瘤技术进行细胞融合,经流式细胞术分析和多次克隆化培养,筛选特异性杂交瘤细胞株;采用Ig亚型快速定性试纸法、染色体核型分析、竞争结合抑制试验、间接免疫荧光法对单抗的生物学特性进行鉴定,并采用体外细胞计数和ELISA检测分析单抗对单核细胞的作用。结果:获得1株持续、稳定分泌鼠抗人4-1BBL单抗的杂交瘤细胞株,命名为3E7。该单抗能识别人白血病细胞株和单核细胞表面的4-1BBL分子。对单抗生物学功能的研究结果表明,该单抗能有效地促进外周血单核细胞体外生长,并促进IL-6和TNF-α的分泌。结论:成功地获得了一株鼠抗人4-1BBL功能性单克隆抗体3E7,该单抗能特异地识别人4-1BBL分子,并有效地通过激发4-1BBL逆向信号通路促进单核细胞的体外生长及细胞因子的分泌。
王旭东周斌李文香於葛华张光波张学光
关键词:4-1BBL单克隆抗体共刺激信号杂交瘤
FL转基因细胞的构建及膜型FL对U937细胞的体外促增殖效应被引量:3
2005年
目的构建稳定表达人膜型FL分子的转基因细胞株,观察膜型FL和可溶性FL对单核细胞性(M5型)白血病细胞株的体外促增殖效应。方法利用PCR方法克隆人FL全长基因,继而重组入逆转录病毒表达载体pEGZ-Term,转染包装细胞293T,用含有完整重组逆转录病毒颗粒的293T细胞培养上清感染L929细胞,筛选获得Zeocin抗性的转基因细胞。采用RT-PCR和流式细胞仪表型分析等方法进行鉴定。MTT法分析了L929/FL细胞和可溶性FL体外刺激U937细胞的增殖效应。结果成功构建了稳定表达人膜型FL的转基因细胞L929/FL,膜型FL在体外能够有效促进U937细胞增殖,而可溶性FL并不能有效促进U937细胞的体外增殖。结论成功构建了稳定表达人膜型FL的转基因细胞,并且提示膜型FL在白血病发病机理中可能具有重要作用。
居颂光居颂文傅晋翔仇红霞王明元周斌王凤鸣刘彤刘高勤邱玉华张学光
关键词:FL转基因细胞U937细胞转基因细胞FL细胞膜型L929细胞
可溶性人B7-1分子酶联免疫试剂盒研制及初步应用
2010年
B7—1分子属免疫球蛋白超家族成员,以寡聚体形式表达于大多数APC表面,如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及活化的T、B淋巴细胞。该分子与其天然配体CD28相互作用,在降低T淋巴细胞活化阈值、调节细胞迁移和Zh1/Th2分化、诱导抗凋亡基因表达、增加细胞因子分泌、促进免疫突触形成及阻止T淋巴细胞失能等方面均有重要作用。近年研究表明,B7—1分子既以膜型形式存在,也以可溶性形式存在。
周斌石云杰陶然孙中文於葛华邱玉华
关键词:B7-1分子T淋巴细胞活化细胞因子分泌免疫球蛋白
LacZ基因在哺乳动物细胞中的稳定表达及其检测方法被引量:3
2002年
目的 构建含有LacZ标记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和稳定表达LacZ的转基因细胞 ,并建立简易有效的检测方法。方法 采用脂质体转染法将装有LacZ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 pcDNA3导入鼠成纤维细胞L92 9,G418筛选LacZ基因稳定表达细胞株 ,并应用超声波破碎和贴壁细胞悬浮培养的方法来检测转基因细胞的转染率及目的蛋白的表达。结果 成功构建了稳定表达LacZ基因的转基因细胞 ,超声波破碎后其上清与 β-半乳糖苷酶 (LacZ)的底物X - gal反应显兰色 ;铺有固体琼脂粉的平皿中细胞培养至第 4天开始显兰色 ,并随时间的延长 ,比率增加 ,最终可高达 10 0 %。结论 LacZ基因在哺乳动物细胞中可稳定表达 。
陈永井施勤徐宽枫周斌张学光
关键词:LACZ基因哺乳动物细胞
人PD-L2(B7-DC)基因的克隆及其IgV+C段的原核表达被引量:1
2004年
目的 克隆hPD L2 (B7 DC)基因并表达其IgV +C段。 方法 从人外周血细胞中分离出外周单个核细胞 ,诱导树突细胞 (DC)后通过RT PCR扩增出全长的PD L2基因片段 ;经DNA序列测定证实 ;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克隆其胞外段hPD L2 (IgV +C) ,构建原核表达载体PGEX 4T 3/hPD L2 (IgV +C) ,并在大肠杆菌BL2 1 RIL中表达。结果 构建了其PD L2 (IgV +C)片段的原核表达载体 ;将转化菌BL2 1 RIL诱导表达后经SDS PAGE电泳分析显示在 5 0kd处有hPD L2 (IgV +C) /GST (GlutathioneS transferase)融合蛋白的高效表达。结论 PD L2 (B7 DC)基因的克隆及其胞外段PD L2 (IgV +C)的克隆和表达为PD L PD
施勤陈永井周斌张学光
关键词:基因表达融合蛋白
B7-H3和CD133在结直肠癌细胞的共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CD133+的结直肠癌细胞富含肿瘤干细胞,在癌症的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然而CD133表达于肿瘤干细胞的生物学意义尚不明了.B7-H3可抑制T细胞及NK细胞等免疫细胞的作用,在肿瘤免疫逃逸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我们研究这...
周斌张光波顾永平张学光
关键词:结直肠癌基因表达
LGR5和ALDH1A1在非小细胞肺癌进展和预后中的作用被引量:4
2018年
目的探讨富含亮氨酸的G蛋白偶联受体5(LGR5)和乙醛脱氢酶1A1(ALDH1A1)的表达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进展和预后中的作用,为NSCLC的诊疗寻找新靶点.方法选取2009年11月至2012年3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NSCLC手术患者新鲜组织标本24例,石蜡标本109例.运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LGR5和ALDH1A1在NSCLC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及相互关系;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109例NSCLC组织和50例癌旁正常组织中LGR5和ALDH1A1的表达.应用Mann-Whitney u检验、χ^2检验、Pearson相关、Kaplan-Meier法及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数据.结果LGR5和ALDH1A1 mRNA在NSCLC组织中的表达高于对应癌旁正常组织(u值:150和74,均P〈0.01),且二者表达具有相关性(r=0.416, P〈0.05).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表明,LGR5和ALDH1A1在NSCLC组织中的阳性率分别为28.44%(31/109)和41.28%(45/109),且在LGR5阳性表达的组织中,有24例(77.42%,24/31)ALDH1A1也阳性表达(r=0.388, P〈0.01).另外,LGR5和ALDH1A1在高TNM分期NSCLC中的表达高于其在低TNM分期NSCLC中的表达(χ^2值:4.64和5.24,均P〈0.05),二者在有淋巴结浸润NSCLC中的共表达高于其在无淋巴结浸润NSCLC中的共表达(χ^2=4.12,P〈0.05).高表达LGR5或ALDH1A1的患者具有较差的预后(χ^2值:6.24和4.18,均P〈0.05),而共表达LGR5和ALDH1A1的患者预后更不理想(χ^2=10.63,P〈0.01).LGR5和ALDH1A1均为不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校正风险比分别为2.361(95% CI: 1.106~5.037)和2.306(95% CI: 1.101~4.830),均P〈0.05].结论LGR5和ALDH1A1的表达与NSCLC的产生、转移和不良预后紧密相关,有望成为NSCLC靶向显像和靶向放射治疗的新靶点.
高菲周斌徐俊驰高鑫李淑湘朱耿超杨辰
关键词:预后受体G-蛋白偶联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