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周小芬

作品数:22 被引量:143H指数:7
供职机构: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浙江省重大科技专项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轻工技术与工程农业科学理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专利
  • 8篇期刊文章
  • 3篇科技成果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0篇轻工技术与工...
  • 8篇农业科学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理学

主题

  • 10篇茶叶
  • 7篇发酵
  • 6篇红茶
  • 6篇茶叶加工
  • 4篇在制品
  • 4篇绿茶
  • 3篇循环工艺
  • 3篇振动器
  • 3篇速冷
  • 3篇托轮
  • 3篇下行
  • 3篇冷却装置
  • 3篇连续发酵
  • 3篇流化
  • 3篇流化床
  • 3篇近红外
  • 3篇近红外光
  • 3篇近红外光谱
  • 3篇快速冷却装置
  • 3篇加工机械

机构

  • 21篇中国农业科学...
  • 5篇中国农业科学...
  • 2篇浙江省武义县...
  • 1篇江苏大学
  • 1篇宜宾市农业科...
  • 1篇哥本哈根大学
  • 1篇江苏吟春碧芽...

作者

  • 22篇周小芬
  • 19篇叶阳
  • 16篇钱园凤
  • 10篇董春旺
  • 8篇王博
  • 8篇刘飞
  • 8篇张坚强
  • 3篇江用文
  • 3篇刘跃云
  • 3篇周仁桂
  • 2篇袁海波
  • 1篇傅尚文
  • 1篇曾旭
  • 1篇何华锋
  • 1篇陈叙生
  • 1篇韩宝瑜
  • 1篇尹军峰
  • 1篇肖强
  • 1篇金寿珍
  • 1篇赵杰文

传媒

  • 2篇食品工业科技
  • 1篇农业机械学报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福建农业学报
  • 1篇光谱学与光谱...
  • 1篇茶叶科学
  • 1篇食品研究与开...

年份

  • 1篇2017
  • 2篇2015
  • 4篇2014
  • 5篇2013
  • 9篇2012
  • 1篇2011
2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近红外光谱技术在茶叶品质评价中的研究与应用被引量:10
2012年
介绍了近红外光谱技术的原理及其在品质评价方面的研究进展,着重阐述了该技术在茶叶品质评价中的研究概况以及存在的问题,并对该技术在茶叶品质评价中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分析。
周小芬叶阳陈芃刘跃云王博
关键词:近红外光谱技术茶叶
蓝光、红光对工夫红茶萎凋中鲜叶氨基酸和儿茶素组分含量的影响被引量:34
2015年
系统研究了不同光质(蓝光、红光和无光)对工夫红茶萎凋过程中氨基酸和儿茶素组分含量变化趋势及成品茶感官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萎凋时间的增加,鲜叶氨基酸含量除茶氨酸和天冬氨酸下降、谷氨酸先增加后下降外,氨基酸总量及其余组分均增加;红光处理天冬氨酸和茶氨酸降低程度最大,异亮氨酸、亮氨酸、酪氨酸、赖氨酸、组氨酸增加明显,而丝氨酸、缬氨酸、苯基丙氨酸无光处理组增加明显,其余氨基酸在蓝光处理下增加明显。鲜叶中没食子儿茶素(GC)、表没食子儿茶素(EGC)、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CG)、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酯型儿茶素及总儿茶素含量随萎凋时间的增加而降低,但儿茶素(C)、没食子酸儿茶素没食子酸酯(GCG)、儿茶素没食子酸酯(CG)含量随萎凋时间的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表儿茶素(EC)含量却随萎凋时间的增加先降低后增加;红光处理的GC、EGC、EGCG、酯型儿茶素及儿茶素总量降低程度最大;与无光处理相比,红光和蓝光处理均能显著降低ECG的含量。同时,红光和蓝光萎凋处理的成品茶感官审评得分高于无光处理,且红光组香气因子得分高,蓝光组滋味因子得分高。由此可见,不同光质能影响鲜叶萎凋过程中儿茶素和氨基酸组分含量变化,并影响成品茶品质,红光萎凋品质最优。
黄藩陈琳周小芬叶阳朱宏凯
关键词:蓝光萎凋工夫红茶氨基酸组分儿茶素组分
一种滚筒式红茶自动发酵设备
本发明涉及茶叶加工机械,旨在提供一种滚筒式红茶自动发酵设备。包括设有温湿度检测仪的滚筒、主传动机构、温湿度控制系统和PLC可编程控制系统;滚筒横向安设于两个主动托轮和两个被动托轮之上,主动托轮和被动托轮分别设于滚筒两端;...
江用文叶阳周仁桂钱园凤周小芬王博
文献传递
基于机器视觉和工艺参数的针芽形绿茶外形品质评价被引量:25
2017年
外形是针芽形绿茶的关键感官评价指标,通常依据色泽、条形、嫩度和匀整度等表象特征进行人工评审,难以做到精准、客观和量化评价。本文以自动化生产线机制的针芽形绿茶为研究对象,基于茶叶品质、形成工艺和视觉形态等内外因素,构建了外形品质的智能感官评价方法。首先,在线采集在制品的17个机制工艺参数和成品茶的图像,进行图像特征提取,选取9个颜色特征和6个纹理特征。进而,通过与专家感官评分进行关联分析,明确了与感官品质显著相关的特征变量。为获取高效的评价模型,采用偏最小二乘法(PLS)、极限学习机(ELM)和强预测器集成算法(ELM-Ada Boost)3种多元校正方法,分别建立了基于工艺或图像特征的针芽形绿茶外形感官的量化评价模型。建模结果表明,基于图像特征建立的ELM-Ada Boost模型(Rp=0.892,RPD大于2),其预测性能优于其他模型,且具有更小的RMSEP(0.874)、Bias(-0.148)、SEP(0.226)和CV(0.018)值。同时,非线性模型的预测性能均高于PLS线性模型,能更好地表征工艺参数、图像信息与感官评分之间的解析关系,且建模速度更快(0.014~0.281 s)。而Ada Boost法作为一种混合迭代算法,能进一步提升ELM模型的精度和泛化能力。结果表明,基于机器视觉和工艺评价针芽形绿茶外形品质是可行的,为拓展茶叶感官品质评价方法和专家工艺决策支持系统研制,提供理论依据和数据支撑。
董春旺朱宏凯周小芬袁海波袁海波赵杰文
关键词:机器视觉感官品质非线性
一种茶叶加工在制品快速冷却装置及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茶叶加工在制品快速冷却装置及方法,该装置包括机架、通过弹簧设置在机架上的箱体、设置在箱体底部的振动器、设置在箱体上的进料口和出料口;所述箱体包括前壁、后壁、顶壁和底壁;在所述箱体内设有若干隔板;所述隔板呈...
叶阳董春旺 朱宏凯刘飞钱园凤张坚强周小芬
文献传递
针芽形名优绿茶连续化自动化加工关键技术及装备
叶阳倪德江陈玉琼董春旺童华荣余志俞学文朱宏凯何华锋周小芬钱园凤张坚强刘飞周宁封雯
简要技术说明及主要技术性能指标:1.任务来源:该技术来源“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子课题“针芽形名优绿茶连续化自动化加工关键技术与设备研究与示范”(编号:2011BAD01B03-1)。2.技术特征:在全国率先开发的水冷...
关键词:
关键词:绿茶自动化生产线
一种阶梯式茶叶连续发酵装置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阶梯式茶叶连续发酵装置,所述发酵装置至少包括一组发酵组;每组发酵组包括机架和至少两个发酵单元;所述发酵单元呈上下阶梯布置;每个发酵单元包括发酵箱、出料装置、打散装置和输送装置;所述发酵箱设有与发酵箱内腔连...
叶阳董春旺 朱宏凯刘飞钱园凤张坚强周小芬
文献传递
一种绿茶加工保绿的方法
本发明涉及绿茶加工技术,旨在提供一种绿茶加工保绿的方法。该方法包括摊放、杀青、揉捻和干燥的处理步骤,在揉捻与干燥处理步骤之间,包括低温冷冻处理的步骤;所述干燥处理是真空干燥处理,具体为:(1)低温冷冻处理:先预冻:将含水...
叶阳刘跃云董俊杰周小芬
文献传递
基于近红外光谱法的大佛龙井茶品质评价研究被引量:29
2012年
为探索科学、客观的茶叶品质评价方法,以大佛龙井茶为分析对象,采用近红外光谱偏最小二乘法(NIRS-PLS),分别建立了干茶色泽、汤色、香气、滋味、叶底单因子得分及五因子总分、六因子总分共7个定量分析模型。结果表明,在主成分因子数不大于10的情况下,各模型校正相关系数Rc为90.48%~98.43%,校正均方根误差RMSEC为1.14~2.09,预测相关系数Rp为90.00%~96.65%,预测均方根误差RMSEP为1.52~2.84,7个模型校正集和预测集均获得较高的拟合度;其中五因子总分模型预测性能最好(Rp为96.65%、RMSEP为1.52),同时,总分模型精度均高于单因子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应用近红外光谱法进行大佛龙井茶的品质评价是可行的。
周小芬叶阳周竹定钱园凤
关键词:近红外光谱偏最小二乘法感官审评
一种茶叶加工在制品快速冷却装置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茶叶加工在制品快速冷却装置,该装置包括机架、通过弹簧设置在机架上的箱体、设置在箱体底部的振动器、设置在箱体上的进料口和出料口;所述箱体包括前壁、后壁、顶壁和底壁;在所述箱体内设有若干隔板;所述隔板呈分...
叶阳董春旺朱宏凯刘飞钱园凤张坚强周小芬
文献传递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