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东浩
- 作品数:16 被引量:14H指数:3
- 供职机构:武汉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材料复合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美国国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电气工程机械工程更多>>
- 一种大电流下快速合成导电聚苯胺的电化学合成方法
- 本发明涉及一种大电流下快速合成导电聚苯胺的电化学合成方法。在两电极体系内,采用恒电流法,在电解液为苯胺单体和质子酸掺杂剂组成的混合溶液中,在电流密度为40-100mA/cm<Sup>2</Sup>下进行电聚合反应,反应温...
- 潘牧张悦汪广进叶东浩
- 文献传递
- 一种燃料电池电堆组装用装置
- 一种燃料电池电堆组装用装置,包括底盘座、引导杆、垂直杆和支撑固定架;底盘座侧面沿底盘座中心轴线对称设有2或4个引导杆,引导杆与底盘座为一体结构,每个引导杆上表面标有尺寸刻度;支撑固定架和垂直杆各有2或4个,每个支撑固定架...
- 潘牧叶东浩詹志刚涂正凯梁聪
- 文献传递
- 一种自锁紧燃料电池密封组件结构
- 本发明属于燃料电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密封结构。一种自锁紧燃料电池密封组件结构,它涉及燃料电池单体,燃料电池单体包括双极板、膜电极组件;双极板由上单极板和下单极板组成,其特征在于:上密封圈和下密封圈的截面...
- 詹志刚叶东浩艾勇诚罗志平潘牧
- PEM燃料电池膜电极边框材料对膜干湿应力影响研究被引量:3
- 2012年
- 质子交换膜(Proton Exchange Membrane,PEM)是燃料电池的核心部件之一膜电极的最重要组成部分。在实际使用过程中,膜电极边框在燃料电池的组装和运行时,对PEM起到保护性作用。但在燃料电池的启停过程中,干湿交替的使用环境会引起PEM中存在应力现象。然而,边框材料是最主要的因素,因为其选取不当会在PEM上形成应力集中,以致造成PEM的失效,因此边框材料的选择有利于保证MEA正常功能。基于此,拟采用2D有限元方法分析不同物性参数的MEA边框材料对PEM产生的应力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当边框弹性模量高于PEM弹性模量时,边框端部与PEM交界处会存在应力集中现象,并且此值随着边框模量的减小而降低;然而当边框弹性模量与PEM的弹性模量接近时,在交界处产生的应力集中值小于PEM的安全许用应力值。
- 叶东浩李永静汪广进詹志刚潘牧
- 关键词:燃料电池应力质子交换膜
- PEM燃料电池膜电极中的水传输行为被引量:5
- 2016年
- 为避免电池“水淹”,PEM燃料电池发生电化学反应产生的多余水必须及时排出.基于阴极催化层(CL)与气体扩散层(GDL)之间极易发生的“水淹”特点,建立实验模型,分析阴极催化层产生的水穿透碳纸气体扩散层材料到达气体流道的路径与阻力.在纵向传输过程中,GDL中最大孔中的最小孔径是限制水渗透的主要阻力.只有IV 水头压力足够大时,水才能进入并且穿过这些限制孔径的孔到达GDL材料表面.对于碳纸GDL材料,水在这些孔中流动时所需压力(~1kPa)显著小于水初始穿透这些孔所需压力(~6kPa).增加微孔层(MPL)会明显增加液态水的穿透阻力,MPL层中不同Teflon含量对水渗透压力影响不大.对碳纸GDL材料设置引导孔能显著降低液态水的渗透压力,有助于提升燃料电池中的水管理能力.
- 叶东浩詹明潘牧
- 关键词:燃料电池气体扩散层
- 膜电极压缩引起的燃料电池内部应力、内阻及水传输行为研究
-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是适用于汽车,备用电源和便携式电源的能量转换装置。膜电极组件(membrane electrode assembly, MEA)是PEM燃料电池中关键部件之一,包含CL(CL),质子交换膜...
- 叶东浩
- 关键词:燃料电池膜电极组件内部应力内电阻
-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自反馈加湿器
- 一种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自反馈加湿器,包括加湿器本体,加湿器本体两端分别设置有进气口和出气口,加湿器本体内设置有液态水喷射机构,液态水喷射机构与供水管相连,供水管连接加湿水箱,供水管上设置有水量控制阀,其中:进气口和出气口...
- 涂正凯余意叶东浩罗志平潘牧
- 一种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尾气处理装置
- 一种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尾气处理装置。它包括空气进口、氢气进口、空气流道、氢气流道、催化剂区域、冷却水流道、冷去水进口、冷却水出口及处理后尾气出口;其氢气流道为圆柱状,氢气流道被筒状催化剂区域包围,催化剂区域被筒状空气流道...
- 涂正凯陈奔叶东浩潘牧
- 文献传递
-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自反馈加湿器
- 一种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自反馈加湿器,包括加湿器本体,加湿器本体两端分别设置有进气口和出气口,加湿器本体内设置有液态水喷射机构,液态水喷射机构与供水管相连,供水管连接加湿水箱,供水管上设置有水量控制阀,其中:进气口和出气口...
- 涂正凯余意叶东浩罗志平潘牧
- 文献传递
- 纳米棒IrO_2的制备及其电子结构的第一性原理研究
- 2012年
- 以三氯化铱为铱源,通过溶胶-凝胶法在惰性气氛中合成了IrO2纳米棒。利用X-射线衍射(XRD)和透射电子镜(TEM)等测试手段对纳米棒的物相组成和形貌结构进行了表征。此外,采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平面波赝势法,选用广义梯度近似(GGA)势函数对金红石型IrO2的几何结构与电子结构进行了计算,并对其电子态密度及成键特性进行了分析。
- 汪广进徐甜程凤余意叶东浩梁聪潘牧
- 关键词:溶胶-凝胶法第一性原理电子结构成键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