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马雪宁

作品数:13 被引量:281H指数:9
供职机构:西北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甘肃省高等学校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水利工程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0篇天文地球
  • 3篇水利工程
  • 2篇农业科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5篇流域
  • 5篇黄河流域
  • 5篇降水
  • 5篇河流域
  • 4篇同位素
  • 4篇气候
  • 4篇稳定同位素
  • 3篇时空变化特征
  • 3篇气温
  • 3篇降水量
  • 2篇水汽
  • 2篇集中期
  • 2篇非均匀
  • 2篇非均匀性
  • 2篇大气降水
  • 1篇地理因素
  • 1篇地面气温
  • 1篇汛期
  • 1篇汛期降水
  • 1篇氧稳定同位素

机构

  • 13篇西北师范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

作者

  • 13篇马雪宁
  • 12篇张明军
  • 7篇马潜
  • 7篇王圣杰
  • 4篇汪宝龙
  • 4篇潘淑坤
  • 4篇刘文莉
  • 3篇李小飞
  • 2篇李亚举
  • 2篇黄小燕
  • 2篇李菲
  • 1篇李效收
  • 1篇王琼
  • 1篇车彦军

传媒

  • 2篇生态学杂志
  • 1篇资源科学
  • 1篇干旱区资源与...
  • 1篇地理学报
  • 1篇地质学报
  • 1篇环境科学
  • 1篇土壤
  • 1篇地理科学进展
  • 1篇水土保持通报
  • 1篇干旱区研究
  • 1篇自然灾害学报

年份

  • 7篇2013
  • 5篇2012
  • 1篇2011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黄河流域夏季0℃层高度变化及与地面气温和降水量的关系被引量:6
2011年
利用1960年-2010年黄河流域夏季(6月-8月)月平均气温、降水量数据及逐月0℃高度探测资料,定性与定量分析了近51年来黄河流域夏季0℃层平均高度变化趋势及与历年气温、降水量及海拔高度变化之间的关系,并用Mann-Kendall法对年际0℃层高度变化进行了突变检验。结果表明:①黄河流域夏季0℃层平均高度近51年来总体呈"下降-平稳-上升"趋势,其中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中期经历了一个明显的下降阶段,70年代中后期至80年代后期变化相对平缓,90年代以后发生了突变;②夏季0℃层高度变化与地面气温、海拔高度的变化在同时间段内基本一致,呈正相关性;而与降水量变化表现出相反的变化趋势。
马雪宁张明军王圣杰马潜
关键词:黄河流域突变分析
土壤水稳定同位素研究进展被引量:23
2012年
本文从影响土壤水稳定同位素变化的因素、时空变化规律以及"土壤-植物-大气"界面水分转化和循环过程等方面综述了国内外土壤水同位素研究的主要成果,认为同位素方法在研究土壤水运移、降水入渗及土壤蒸发问题上优势比较明显,并且有助于从宏观和微观上阐明土壤水的特征及其运动规律;指出了当前土壤水分同位素研究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研究的重点,并对同位素技术与方法在土壤水中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马雪宁张明军李亚举马潜李小飞
关键词:土壤水稳定同位素影响因素
黄河流域汛期降水非均匀性变化规律研究被引量:8
2013年
降水的时间分配对水资源利用有很大影响,降水的分配不均匀更是季风气候区旱涝灾害的主要原因。利用黄河流域72个台站1960-2010年汛期(6-9月)的逐日降水资料,通过EOF,Morlet小波分析等方法分析了该地区近51年来汛期降水集中程度的变化规律,并定量研究了降水集中度与旱涝指数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黄河流域汛期降水分配具有明显的不均匀性,东北部地区的降水不均匀性和集中度以及降水集中度对旱涝的影响更加明显,应高度警惕极端强降水造成洪涝灾害,而西部地区的降水相对较少,因而进一步加重了西部的干旱;降水集中期表现出从东北向西南地区推进的规律,7月中旬是降水集中的主要时段,并存在年际及年代际变化。
马雪宁张明军马潜刘文莉
关键词:集中度集中期旱涝黄河流域
黄河上游流域近49a气候变化特征和未来变化趋势分析被引量:31
2012年
利用25个气象站近49a月气温、降水资料,运用气候线性趋势分析、滑动平均、距平和R/S分析等方法对黄河上游流域气候变化趋势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近49a黄河上游流域年、季均温呈现逐年上升趋势,其中20世纪90年代以来上升趋势更为明显,且以冬季增温最为突出;2)20世纪60年代降水量较多,之后逐渐减少,2000a以来又显著的增多,且四季变化趋势存在明显差异;3)在此基础上,进行了趋势预测,结果表明:气温、降水量表现出明显的Hurst现象,并且未来气候变化趋势与过去49a气候变化趋势相同。
马雪宁张明军黄小燕马潜潘淑坤
关键词:气温降水量R/S分析
1960—2011年新疆初终霜日及无霜期的变化特征被引量:21
2013年
利用1960—2011年新疆51个地面气象站逐日最低气温观测资料,运用线性趋势、距平分析、5 a滑动平均等方法,分析了初、终霜日和无霜期的基本特征及其变化趋势。结果表明:新疆初霜日推迟11 d,终霜日提前7 d,无霜期延长17 d。北疆、南疆和天山初、终霜日及无霜期与新疆整体变化趋势一致,但变化程度不同。天山地区变化最显著,其次是北疆,最后是南疆。初、终霜日的出现和无霜期的长短与地理因素和温度密切相关,随着海拔的升高,纬度的增加,初霜日提前,终霜日推迟,无霜期缩短。而随着温度的升高,初霜日逐渐推迟,终霜日逐渐提前,无霜期延长;从影响程度而言,最低气温的影响要大于平均气温和最高气温的影响。
潘淑坤张明军汪宝龙马雪宁
关键词:无霜期地理因素气候变暖
黄河流域大气降水氢、氧稳定同位素时空特征及其环境意义被引量:40
2013年
大气降水δ18O值的变化是一个蒸发和凝结的物理过程,与纬度、海拔、距海岸的距离、季节和降水量等因素有关,具有规律变化的特征。根据黄河流域上中下游地区取得的降水同位素数据和降水气象资料,分析了该区域降水中δ18O的时空变化特征。研究了流域上中下游降水中稳定同位素与温度和降水量的关系,揭示了流域降水中稳定同位素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流域上游和中下游降水中稳定同位素具有不同的季节变化特征,上游地区表现为夏季富集、冬季贫化,中游和下游则与之相反;在空间变化上,流域降水稳定同位素自上而下整体趋于逐渐贫化,波动明显,存在显著的极值区;黄河流域上、中下游具有不同的同位素过程,上游地区受海拔效应和内陆循环影响显著,而中下游则主要受季风系统和局地因素的影响。局地大气水线以及d与大气水汽压关系的分析表明,流域降水在从云层底部降落到地面的过程中,具有明显的二次蒸发现象,并伴随着同位素的分馏。
李小飞张明军王圣杰马雪宁李菲
关键词:稳定同位素大气降水黄河流域
西北干旱区降水中δ^(18)O变化特征及其水汽输送被引量:46
2012年
以IAEA/WMO提供的乌鲁木齐(1986~2003年)、张掖(1986~2003年)与和田(1988~1992年)大气降水稳定同位素观测数据和相关气象要素为基础,通过回归分析得到西北干旱区大气降水方程,并对降水中稳定同位素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与气温和降水量的相关关系进行了分析;采用HYSPLIT4.9模型对3个站点水汽来源进行追踪,建立了西北干旱区的水汽输送模式,并对冰冻圈δ18O的记录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该区大气降水方程为δD=7.24δ18O+1.96‰,局地蒸发较强烈;乌鲁木齐、张掖与和田降水中δ18O分别波动于-20.58‰~-5.4‰、-18.58‰~-2.46‰和-20.33‰~-0.01‰,均表现出冬低夏高的特点,而d值则表现为冬高夏低;从空间分布来看,δ18O张掖最高,和田次之,乌鲁木齐最低,d值则乌鲁木齐最高,和田次之,张掖最低;降水中δ18O温度效应显著,相关系数分别为0.85、0.81、0.86,而降水量效应不存在;水汽来源轨迹表明,该区全年有两条水汽路径,分别为西风带输送的大西洋海源水汽以及极地北冰洋地区水汽,受其影响δ18O冬半年较低,夏半年则较高;由于冰冻圈环境的独特性,该区冰川雪冰中δ18O的变化与相应的气象站记录对应关系良好,很好地反映着气温的变化.
李小飞张明军李亚举王圣杰黄小燕马潜马雪宁
关键词:稳定同位素水汽来源大气降水冰冻圈西北干旱区
长江流域潜在蒸散量时空变化特征被引量:41
2013年
根据1961—2011年长江流域116个气象站点的逐日气象资料,应用Penman-Monteith法计算该流域的潜在蒸散量,在此基础上使用反距离加权(IDW)插值、M-K突变检验、Morlet小波分析和R/S趋势分析等方法对该流域潜在蒸散量的时空变化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近51年来长江流域潜在蒸散量年际变化倾向率为-0.34mm·a-1,空间分布上表现为由西向东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从潜在蒸散量的季节变化来看,除秋季增加趋势比较明显外,其他各季均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减小趋势,总体表现为夏季>秋季>春季>冬季;通过M-K突变检验和小波分析发现,全年潜在蒸散量的突变发生在1980年前后,年潜在蒸散量出现了准12年左右的第一主周期和准4年左右的第二主周期;R/S分析表明,除了降水量之外,其他气候因子与潜在蒸散量的变化都与过去保持持续的趋势一致性。
王琼张明军潘淑坤马雪宁李菲刘文莉
关键词:长江流域潜在蒸散量气候因子
近50年来华北平原极端干旱事件的时空变化特征被引量:12
2013年
根据华北平原35个气象站点1962—2011年的气象资料,利用线性倾向估计法、反距离加权插值法、Mann—Kendall突变检验等方法对华北平原年际、年代际极端干旱变化特征及影响其变化的气候因子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华北平原近50a来极端干旱发生频率以0.013 5次/a的速率下降,春、夏季与年极端干旱发生频率的变化趋势相一致,而秋、冬季则与其相反;研究区内,年极端干旱发生频率呈增加趋势的区域零星分布。1962—1969年和20世纪80年代,华北平原极端干旱发生频率为正距平,其他年代均为负距平;空间分布上,1962—1989年极端干旱的高发区逐年代扩大,20世纪90年代以来,极端干旱的高发区明显缩小,低发区显著扩大,2000年以后,低发区几乎覆盖了整个华北平原。近50a来,华北平原的年极端干旱频率在2003年发生突变,春、夏、秋、冬各季分别在1993,1998,1987和2002年发生突变;极端干旱发生频率与日照时数、平均风速、潜在蒸散量、平均气温呈正相关性,与降水量、相对湿度之间存在明显的负相关关系。
刘文莉张明军王圣杰汪宝龙马雪宁车彦军
关键词:华北平原
近51a来黄河流域农业气候资源时空变化特征及未来趋势预估
农业气候资源问题是气候资源的根本问题,气候的每一异常变化都给农业生产留下影响的痕迹。农业气候资源通常概括为热量、光照、水分三大资源。这些资源数量的多少、分配的特点及其相互配合的情况等,最终将形成各种农业气候资源类型。农业...
马雪宁
关键词:黄河流域农业气候资源干燥度时空变化特征
文献传递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