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美霞

作品数:3 被引量:55H指数:3
供职机构:第四军医大学药学系肿瘤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生活质量
  • 2篇疗效
  • 2篇活质量
  • 1篇心理
  • 1篇心理状态
  • 1篇生物型人工肝
  • 1篇球菌
  • 1篇人工肝
  • 1篇人工肝支持
  • 1篇人工肝支持系...
  • 1篇人工肝支持治...
  • 1篇重症肝病
  • 1篇疗效观察
  • 1篇疗效及生活质...
  • 1篇聚乙二醇
  • 1篇菌属
  • 1篇二醇
  • 1篇非生物型
  • 1篇非生物型人工...
  • 1篇肝病

机构

  • 3篇第四军医大学
  • 2篇重庆医科大学...
  • 2篇第四军医大学...
  • 2篇吉县人民医院

作者

  • 3篇惠娜
  • 3篇王美霞
  • 2篇吴开春
  • 2篇张松
  • 2篇聂勇战
  • 2篇刘健
  • 2篇赵欣
  • 2篇聂燕
  • 2篇刘巧云
  • 1篇刘维
  • 1篇冯向英
  • 1篇王海英
  • 1篇刘俊
  • 1篇宋汉歌
  • 1篇靳雁
  • 1篇杨艳
  • 1篇李娜

传媒

  • 1篇现代生物医学...
  • 1篇齐鲁护理杂志...
  • 1篇中华消化病与...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1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粪菌移植对顽固性功能性便秘患者临床疗效及生活质量的影响被引量:31
2017年
目的评价粪菌移植(FMT)治疗顽固性功能性便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1月至2015年5月第四军医大学消化病院门诊就诊的顽固性功能性便秘患者,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患者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聚乙二醇电解质散剂,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以FMT,疗程4周。观察治疗前后患者Bristol粪便性状量表(BSFS)、便秘症状自评量表(KESS)的变化,进行疗效评价;采用便秘患者生活质量量表(PAC-QOL)评定治疗前后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变。结果治疗前,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BSFS[(1.23±0.50)vs.(1.20±0.48)分]、KESS[(27.93±4.98)vs.(25.60±5.48)分]及PAC-QOL[(111.40±15.06)vs.(110.30±19.11)分]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BSFS评分均明显增加、KESS及PAC-QOL评分均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BSFS评分明显增加[(2.37±1.20)vs.(3.10±1.13)分],KESS评分明显下降[(16.97±7.37)vs.(12.43±7.48)分],PAC-QOL评分明显下降[(87.13±27.52)vs.(63.10±26.40)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3.3%。两组治疗期间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FMT联合聚乙二醇电解质散能安全、有效地改善顽固性功能性便秘患者的相关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为临床治疗顽固性功能性便秘提供了新的治疗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刘巧云张松曹海超李婷宇马玉帛赵欣蒋铭佐刘健惠娜王美霞聂燕吴开春聂勇战
关键词:便秘肠球菌属生活质量
粪菌移植联合聚乙二醇治疗顽固性功能性便秘的疗效观察被引量:24
2016年
目的:探讨粪菌移植(FMT)联合聚乙二醇治疗顽固性功能性便秘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生活质量及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选择第四军医大学西京消化病院2013年11月至2015年5月门诊顽固性功能性便秘患者35例,所有患者均行FMT治疗,同时联合聚乙二醇电解质散剂,疗程4周,采用便秘患者症状评分量表(KESS)、生存质量量表(PAC-QOL)、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DS)观察治疗前后及随访3个月便秘患者症状、生活质量及心理状态的改变。结果:治疗后及随访3个月时,患者的临床治愈率分别为37.1%、34.3%,改善率分别为77.1%、71.4%,KESS、PAC-QOL、SAS、SDS总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减低(P<0.05)。治疗及随访期间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FMT联合聚乙二醇能安全、有效的改善顽固性功能性便秘患者的相关症状,提高生活质量,改善异常心理状态,值得临床推广。
刘巧云张松曹海超李婷宇马玉帛赵欣蒋铭佐刘健惠娜王美霞聂燕吴开春聂勇战
关键词:生活质量心理状态
人工肝支持治疗护理研究现状与进展被引量:3
2011年
人工肝支持系统是20世纪50年代逐渐发展起来的用来为肝功能衰竭患者提供体外肝脏功能支持的技术。经过50余年发展,目前人工肝支持治疗技术已逐渐成熟,基本形成3大类:非生物型人工肝、生物型人工肝、混合生物型人工肝。作为新兴治疗重症肝病的方法,人工肝临床治疗给护理工作各个层面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包括护理管理、感染控制、技术操作、护理程序、个体化护理及心理护理等。
刘维靳雁宋汉歌杨艳冯向英惠娜刘俊王美霞王海英李娜
关键词:人工肝支持治疗非生物型人工肝人工肝支持系统肝脏功能重症肝病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