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军

作品数:13 被引量:43H指数:5
供职机构:甘肃农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专项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轻工技术与工程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 2篇专利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9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8篇曲拉
  • 5篇牦牛曲拉
  • 5篇发酵
  • 5篇发酵剂
  • 4篇响应面
  • 4篇牧区
  • 3篇乳酸
  • 3篇乳酸菌
  • 3篇牦牛
  • 2篇质谱
  • 2篇色谱
  • 2篇气相
  • 2篇气相色谱
  • 2篇气相色谱-质...
  • 2篇清洁卫生
  • 2篇热风
  • 2篇热风干燥
  • 2篇相色谱
  • 2篇响应面法
  • 2篇抗氧化

机构

  • 13篇甘肃农业大学
  • 1篇中国农业大学
  • 1篇甘肃华羚酪蛋...

作者

  • 13篇王军
  • 8篇韩玲
  • 8篇王琳琳
  • 7篇文鹏程
  • 2篇余群力
  • 2篇敏文祥
  • 2篇李永鹏
  • 2篇程涛
  • 2篇韩爽
  • 1篇张勃
  • 1篇蒲小鹏
  • 1篇方强恩
  • 1篇楚彬
  • 1篇任发政
  • 1篇花立民
  • 1篇邓丽娟
  • 1篇杨濯羽
  • 1篇张振粉
  • 1篇武悦
  • 1篇郭文瑞

传媒

  • 6篇食品工业科技
  • 1篇农业工程学报
  • 1篇农业机械学报

年份

  • 1篇2020
  • 1篇2018
  • 1篇2017
  • 4篇2015
  • 4篇2014
  • 2篇2013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牧区奶干渣组合式发酵剂响应面法优化被引量:5
2014年
以脱脂牦牛乳为试验材料,发酵3.5 h滴定酸度为试验指标,在不同菌种最佳组合方式筛选的研究基础上,利用响应面Box-Behnken中心组合试验研究了4株筛自牧区、发酵性能优良的菌种:保加利亚乳杆菌(MGD1-3)、嗜热链球菌(MGB39-5)、嗜热链球菌(G81-1)、植物乳杆菌(BM5152)不同接种比例对牧区奶干渣发酵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优化得到最优组合式发酵剂为:MGD1-3体积分数3.06%、MGB39-5体积分数0.64%、G81-1体积分数0.55%、BM5152体积分数2.04%,滴定酸度为75.87°T。为了便于实际操作,确定最终体积接种比为:MGD1-3∶MGB39-5∶G81-1∶BM5152=30∶6∶5∶20,接种量体积分数为6.0%,该条件下进行3次平行试验,得到滴定酸度平均值为74.21°T;将接种优化后组合式发酵剂制成的奶干渣(试验组)与牧区采集奶干渣(对照组)进行感官与理化指标比较,结果表明该组合式发酵剂发酵性能优良。
文鹏程王军任发政韩玲王琳琳纪银莉
关键词:乳酸菌响应面滴定酸度
曲拉复合乳酸菌增殖培养基的优化被引量:4
2015年
为了提高曲拉专用复合乳酸菌发酵液中的活菌数,通过基础培养基的筛选实验,氮源、碳源和生长因子的单因素实验,响应面实验设计对其增殖培养基成分进行优化。3株曲拉专用乳酸菌保加利亚乳杆菌(MGD1-3)、嗜热链球菌(MGB39-5)、植物乳杆菌(BM5152)间无拮抗作用,可以进行混菌培养,复合乳酸菌最佳基础培养基为MRS培养基。通过Box-Behnken实验及响应面分析确定碳源、氮源、吐温80和VB6的最佳添加量分别为:18.11、26.72、1.88和1.41 g/L,发酵菌株在优化后的MRS培养基中OD600值为2.173,菌体浓度达到了4.01×1010CFU/m L,活菌数增加了8.29倍。
韩爽韩玲王军王琳琳武悦
关键词:曲拉乳酸菌增殖培养基响应面法
冷却去油工艺对牦牛骨汤挥发性化合物的影响被引量:3
2013年
为了研究冷却去油工艺对牦牛骨汤中挥发性化合物的影响,本实验选取成年牦牛骨制备骨汤,根据有无去油工艺分为:普通牛骨汤和冷却去油牛骨汤,运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进行挥发性化合物的测定。结果发现,冷却去油工艺使牛骨汤中的醛类和酯类物质分别减少了34.78%和16.65%,而酮类和烃类物质分别增加了33.37%和17.93%。来自于脂肪氧化产物的己醛、庚醛和辛醛分别显著减少了1.28%、7.44%、5.81%(p<0.05),而来自于美拉德反应产物的苯并噻唑极显著减少了1.01%(p<0.01)。经去油工艺的牛骨汤新检出19种挥发性化合物,其中癸烷和2,3-庚二酮的含量最高,分别为5.85%和2.21%。结果表明,冷却去油工艺可以影响牦牛骨汤挥发性化合物的种类,能使部分挥发性化合物被GC-MS检出。
郭文瑞李永鹏王军杨濯羽余群力杨勤
关键词:挥发性化合物气相色谱-质谱
牦牛曲拉传统制作工艺改进
曲拉作为藏族群众的传统食品和国内干酪素加工的原材料,需求量大,市场前景广阔。截至目前,曲拉制作仍沿用传统方式,制得的曲拉杂质含量高、氧化褐变严重、色泽、风味品质差,严重影响其食用价值和下游干酪素的加工。本文从曲拉发酵和干...
王军
关键词:曲拉美拉德反应
文献传递
不同包装方式对曲拉贮藏过程中品质变化的影响被引量:3
2014年
为了选择适合曲拉的包装方式,减少其贮藏期间因品质劣变而造成的经济损失,本研究采用真空避光、真空非避光、非真空避光和非真空非避光4种包装方式,室温贮藏6个月,每月同一时间取样对其进行感官评价以及滴定酸度、过氧化氢值(POV)和硫代苯巴比妥酸反应底物值(TBARS)的测定。结果表明,经过6个月的贮藏后,非真空非避光包装方式的曲拉POV值比真空避光、非真空避光和真空非避光方式极显著地上升了0.54、0.28、0.11g/100g(p<0.01),且感官品质极显著劣于其它包装方式(p<0.01)。研究表明,真空避光、真空非避光和非真空避光包装方式均可有效延缓曲拉贮藏期间的品质劣变,并且,非真空避光和真空非避光包装方式之间不具有显著性。考虑到牧区真空条件有限以及综合经济因素,非真空避光包装方式适合在牧区推广应用。
韩爽王军韩玲王琳琳文鹏程丁考仁青纪银莉
关键词:曲拉贮藏
牧区牦牛“曲拉”优质发酵剂的研究被引量:5
2014年
以脱脂牦牛乳为研究对象,滴定酸度为考察指标,利用3株具有较强发酵能力的乳酸菌:保加利亚乳杆菌(MGD1-3)、嗜热链球菌(MGB39-5)和植物乳杆菌(BM5152)为因子,研究并筛选3株菌在脱脂牦牛乳中的最佳接种量。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采用响应面中心旋转组合实验对影响牦牛"曲拉"发酵效果的3个因子进行了优化,建立并分析了各因子与响应值的数学模型。结果表明:在42℃条件下发酵3.5h,3个因素对发酵牦牛乳滴定酸度的影响大小依次为:MGD1-3>MGB39-5>BM5152;3株菌MGD1-3、MGB39-5、BM5152最佳组合的接种量为:5.29、7.18、6.30lgcfu/mL,在此条件下制作牦牛"曲拉",其发酵滴定酸度为71.90°T。接种等量优化组合发酵剂与牧区含菌乳清液于脱脂牦牛乳中进行验证实验,其发酵时间极显著的缩短了8.7h(p<0.01)、滴定酸度显著的提高了3.97°T(p<0.05)、活菌数极显著的增加了7.9×107cfu/mL(p<0.01)。
王琳琳王军韩玲文鹏程丁考仁青
关键词:曲拉乳酸菌响应面设计
一种适宜于牧区的牦牛曲拉制作方法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适宜于牧区的牦牛曲拉制作方法,其主要用直投式发酵剂及太阳能热风干燥方式制作牦牛曲拉。本发明的制品水分含量&lt;11%;亮度(L*值)&gt;82,显著高于传统曲拉(L*值57~74);黄色度(b*值)&...
韩玲王军程涛敏文祥文鹏程王琳琳
文献传递
大麦黄矮病毒(BYDV)对陇燕1号燕麦光合生理、酶活性及总酚含量的影响
为探究燕麦在被大麦黄矮病毒(Barley Yellow Dwarf Virus,BYDV)危害后的生理响应,本文以陇燕1号燕麦为试验材料,在室内对燕麦三叶期植株进行BYDV接种,并分析了接种后不同时间(0 d,7 d,1...
王军
关键词:燕麦BYDV总酚
文献传递
不同地区牦牛曲拉的品质分析被引量:7
2015年
为了研究不同地区牦牛曲拉的品质特点,对各地区牦牛曲拉的品质进行了综合评价。采集我国曲拉主产区的牦牛曲拉,对其吸光度、色度、营养成分及抗氧化指标进行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地区牦牛曲拉在有色物质含量、营养成分及氧化褐变程度等方面存在差异。其中,四川、新疆和西藏曲拉的有色物质含量均较少,色泽较好,其中西藏曲拉a*值和b*值最小,分别为3.4和31.3;云南、新疆、青海及甘肃等地曲拉的蛋白质含量都达到70%以上,且脂肪含量较低,营养品质较好;四川、新疆及藏南曲拉的过氧化氢值(POV)和硫代苯巴比妥酸值(TBARS)相对其他地区较低,氧化褐变较弱。在甘肃3个地区中,夏河曲拉在色泽和营养品质方面较好,碌曲曲拉的POV值和TBARS值在3个地区中最低,分别为0.46meq/kg和1.42mg/kg,其脂质过氧化程度较其他两地区弱,氧化褐变较低。因此,综合分析,四川、新疆、合作及夏河等地曲拉色泽较优,西藏、云南、新疆、青海及夏河等地曲拉营养品质较好,藏南、碌曲曲拉脂肪氧化程度较低。
丁考仁青王琳琳韩玲王军文鹏程纪银莉
关键词:曲拉综合评价
低温储藏条件下氧化状态对牦牛肝中挥发性化合物的影响被引量:3
2013年
为了研究低温储藏条件下氧化状态对牦牛肝中挥发性化合物的影响,选取成年牦牛肝为研究对象,在低温条件下进行储藏,测定储藏前后的过氧化氢值(POV)、硫代苯巴比妥酸反应底物值(TBARS)以及挥发性化合物。结果表明,相比于储藏前,储藏后的POV和TBARS分别增加了135.96%和197.28%。储藏前后共检出31种挥发性化合物,其中苯乙醛、反-2-癸烯醛、2-庚酮等10种物质仅在储藏后检出。经储藏后,醛类物质含量增加了17.38%,其中己醛、庚醛、辛醛3种直链脂肪醛分别增加了8.95%、3.42%、1.17%,而异戊醛减少了1.58%。经过储藏酮类减少了10.40%,丙酮下降了12.45%,而2-丁酮、2-庚酮等甲基酮含量均提高。杂环类化合物在储藏前后差异不显著,但苯并噻唑却极显著地降低了1.71%(p<0.01)。结果表明,在低温储藏条件下氧化程度的升高,增加了直链脂肪醛和甲基酮等脂质氧化产物,而减少了异戊醛、苯并噻唑等美拉德反应产物。
王军李永鹏刘玲邓丽娟余群力杨勤
关键词:挥发性化合物低温储藏气相色谱-质谱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