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江梅
- 作品数:5 被引量:9H指数:2
- 供职机构:广东药学院药科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理学化学工程更多>>
- 微芯片毛细管电泳法快速测定黄花鱼中的碱性嫩黄O被引量:2
- 2013年
- 采用微芯片毛细管电泳非接触电导检测法,对黄花鱼中非法添加的工业染料碱性嫩黄O进行了分析。探讨了缓冲液种类、浓度,分离电压和进样时间等因素对分离检测的影响。实验选择5.0 mmol/L乳酸缓冲液(pH=3.29)、1.8 kV分离电压,在1.0 min内实现了碱性嫩黄O的快速分离测定。在优化条件下,碱性嫩黄O浓度的线性范围为5.0~100.0 mg/L,黄花鱼中碱性嫩黄O的检出限为0.2 mg/kg,该法可成功测定黄花鱼中碱性嫩黄O的含量。
- 翟海云李江梅陈缵光周清潘育方
- 关键词:非接触电导检测
- 微芯片毛细管电泳快速测定加替沙星注射液中加替沙星的含量被引量:5
- 2012年
- 研究了用微芯片毛细管电泳非接触电导检测系统快速测定加替沙星注射液中加替沙星的方法。对缓冲液的类型、浓度、分离电压以及进样时间等因素进行了优化。最佳条件为:缓冲液5.0 mmol/L HAc,分离电压2.0 kV,进样时间15.0 s。在该条件下,可在1.0 min内实现加替沙星的快速含量测定。线性范围为4.0~150μg/mL,检出限为1.0μg/mL,加标回收率为95.7%~101%,可成功测定注射液中加替沙星的含量。
- 翟海云李江梅陈缵光周清潘育方
- 关键词:非接触电导检测加替沙星注射液加替沙星
- 微流控芯片上分子印迹固相萃取装置的构建及其应用
- 微全分析系统(miniaturized total analysis system,μ-TAS),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分析技术。其最终目的是实现分析仪器的微型化和集成化,即在几厘米大小的芯片上最大限度的实现化学分析...
- 李江梅
- 关键词:微流控芯片分子印迹技术固相萃取原位聚合非接触电导检测
- 文献传递
- 微芯片毛细管电泳快速测定盐酸洛美沙星被引量:2
- 2012年
- 采用微芯片毛细管电泳非接触电导检测法快速测定了盐酸洛美沙星胶囊中盐酸洛美沙星的含量。探讨了缓冲液类型、浓度,添加剂种类、浓度及分离电压、进样时间等因素对分离检测的影响。实验采用5.0mmol/L HAc(pH=2.5)+5%乙醇为缓冲溶液,分离电压3.0 kV,在1 min内实现了盐酸洛美沙星的快速分离测定。优化条件下盐酸洛美沙星的线性范围为20.0~250.0μg/mL,检出限为10.0μg/mL(S/N=3),RSD=2.0%,加标回收率为98.6%~103%。
- 翟海云李江梅陈缵光周清潘育方
- 关键词:非接触电导检测盐酸洛美沙星胶囊盐酸洛美沙星
- 基于微流控芯片的固相萃取技术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 2014年
- 作为近年来最前沿的分析技术之一,微流控芯片技术具有高通量、微型化、多功能和集成化等独特优势,目前,该技术主要以生命科学体系为研究对象。但由于生化样品存在基质效应与干扰组分,使得样品分析备受干扰。因此发展微流控芯片中的样品前处理技术,对于样品尤其是复杂的生物样品的纯化和富集极其重要,同时这也是微流控芯片系统走向集成化和微型化必须突破的瓶颈之一。本文针对应用广泛的固相萃取技术,重点综述了微流控芯片上固相萃取技术的几种不同模式即开管柱、填充柱以及整体柱的特点及优缺点,并对微流控芯片系统的发展做出了展望。
- 李江梅翟海云陈缵光苏子豪刘振平周清
- 关键词:微流控芯片固相萃取开管柱填充柱整体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