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强

作品数:20 被引量:60H指数:6
供职机构:贵州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贵州省科技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环境保护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理学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 2篇专利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0篇天文地球
  • 6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理学

主题

  • 7篇织金洞
  • 6篇土壤
  • 4篇洞穴
  • 3篇CO2浓度
  • 2篇等温线
  • 2篇盐厂
  • 2篇岩溶
  • 2篇影响因素
  • 2篇植物
  • 2篇石层
  • 2篇水盆
  • 2篇碎石
  • 2篇碎石层
  • 2篇土壤溶液
  • 2篇周边土壤
  • 2篇无机
  • 2篇无机汞
  • 2篇离子成分
  • 2篇喀斯特地区
  • 2篇喀斯特山区

机构

  • 19篇贵州师范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作者

  • 19篇张强
  • 9篇周忠发
  • 9篇张绍云
  • 8篇曹明达
  • 7篇谢雅婷
  • 4篇张结
  • 3篇陈全
  • 3篇殷超
  • 1篇龙健
  • 1篇李坡
  • 1篇宋静
  • 1篇刘灵飞
  • 1篇张厦

传媒

  • 4篇中国岩溶
  • 3篇环保科技
  • 2篇地球与环境
  • 1篇水土保持研究
  • 1篇贵州师范大学...
  • 1篇山地学报
  • 1篇科学技术与工...
  • 1篇农业环境科学...
  • 1篇中国环境科学...

年份

  • 2篇2017
  • 9篇2016
  • 2篇2015
  • 4篇2012
  • 2篇2010
2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喀斯特洞穴窝穴的形态对比与成因分析——以贵州省双河洞为例被引量:8
2016年
喀斯特洞穴窝穴作为洞穴小形态的一种,记录了喀斯特地区地下河的演变过程和洞穴的发育状况。通过对双河洞系统中阴河洞、响水洞洞穴窝穴的规模、形态大小进行统计,对比了两洞穴窝穴形态的差异性并分析其成因。结果表明:在规模上,阴河洞窝穴分布面积较小,但窝穴数量相当可观,响水洞窝穴分布数量巨大,范围广泛,成千上万的窝穴沿洞穴通道两侧分布;在平面形态上,阴河洞内窝穴扁率要高于响水洞;在垂直剖面上,阴河洞内窝穴深宽比要比响水洞的偏大,且阴河洞窝穴以"V"型、倒"Ω"型窝穴为主,响水洞窝穴以倒"Ω"型窝穴为主,这与两洞穴水动力条件、地质构造、推移质、基岩、风化溶蚀作用等因素的不同密切相关。
张结周忠发李坡曹明达殷超张绍云张强
关键词:影响因素
基于微气候数学模型的洞穴CO2迁移变化机制研究——以贵州省织金洞为例
以碳、水、钙循环为纽带的岩溶动力系统理论将整个喀斯特地区各种运动变化过程联系在一起,该理论的提出对系统研究喀斯特作用及其过程具有积极重要意义。本研究为探索喀斯特地区洞穴环境系统内的CO2迁移变化机制,以及基于该迁移机制的...
张强
关键词:喀斯特地区
一种喀斯特山区土壤溶液的收集与抽提装置及使用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喀斯特山区土壤溶液的收集与抽提装置及使用方法,该装置主要由集水装置和抽水装置两部分构成,集水装置包括多孔有机玻璃板(1)和集水盆(2),抽水装置包括陶土头(5)、进气管(6)、出水管(7)、集水瓶(8)、...
周忠发陈全曹明达谢雅婷张绍云张强
文献传递
金属罐消解—ICP-OES法直接测定土壤及植物中的铜、铅、锌被引量:3
2012年
环境介质中的重金属种类繁多,而且含量高低不一。快速、准确地测定土壤及植物中的重金属含量是环境监测的重要任务之一。本文建立了金属罐消解—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ICP-OES)同时测定土壤及植物中Cu、Pb、Zn的测试方法。试验表明,土壤及植物分别经HNO3-HF(2∶1)和HNO3-HF(2∶0.2)在190℃和150℃加热消解后完全分解溶出。经国家一级土壤及植物标准物质样品测定验证,结果与标准值吻合。土壤中Cu、Pb、Zn的加标回收率分别为99.4%~101.4%、99.5%~101.9%、99.7%~100.5%,RSD分别为2.05%、2.01%、1.79%;植物中Cu、Pb、Zn的加标回收率分别为99.3%~101.2%、96.9%~106.2%、99.7%~100.4%,RSD分别为2.84%、1.05%、0.985%。
邢军张强谢蔚嵩
关键词:土壤植物
织金洞CO_2浓度空间分布与昼夜变化的规律及成因分析被引量:8
2016年
为获取织金洞CO2浓度的连续昼夜变化情况,分别以4 h为间隔,对洞内41个点和以15 min间隔对洞内4个监测点,进行连续昼夜监测分析。研究表明:1织金洞中稳定段CO2浓度变化与海拔的相关性较高,集中在距入口相对高差20 m范围内变动,洞口段CO2空间变化差异主要与洞道结构和裂隙发育情况有关,其水平对流强度大于其垂直下沉;2观测期间洞内CO2浓度呈类正弦曲线的准周期昼夜变化,分别以19:0020:00和03:0004:0008:00为峰值和谷值;3织金洞CO2浓度变化受旅游活动、洞穴内外空气对流交换扩散及滴水脱气过程的多重影响,30年对外旅游开放使洞内温度升高23.5℃,CO2浓度升高约50 mg/L,初步说明整体上自然因素强于游客活动的影响;旅游旺季游客活动明显增强。深入研究其不同尺度时空变化,有助于揭示洞穴微气候变化及其与大气间交换响应的耦合过程及洞穴系统的碳循环特征与源汇关系,进而分析次生沉积物的沉积与再溶蚀机制,为开发和保护织金洞提供依据。
张强周忠发陈全谢雅婷
关键词:CO2浓度织金洞
织金洞洞穴环境CO_2浓度的空间变化分析被引量:7
2016年
为进一步探究织金洞CO_2浓度空间迁移变化特征,以2015年"五一""十一"两次昼夜连续监测为基础,运用IDW插值法,对比分析其在旅游淡旺季期间不同时段的空间变化,得出以下结论:(1)织金洞的CO_2浓度变化具有明显的分段变化特征,洞口带和内部带分别代表垂直和水平方向上的波动,内部带以#21为分界,通过水平对流扩散或累积,使CO_2浓度最大值往前半段平移;(2)织金洞CO_2浓度变化同时受洞腔结构等环境因子、季节变化和游客活动的影响,以"五一""十一"两个时间段为分界的累积效应表明,游客活动大于季节变化的影响强度。
张强周忠发张绍云曹明达谢雅婷张结殷超潘艳喜
关键词:CO2浓度织金洞
织金洞土壤渗透水—洞穴滴水元素的时空变化特征被引量:4
2017年
通过对织金洞上覆岩溶泉水,土壤渗透水和洞穴滴水水化学特征的系统监测和分析,得出:在织金洞岩溶系统中,土壤渗透水、岩溶泉水和洞穴滴水元素在一年内的变化范围不一,且各主要元素均呈现有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在3类水中,Ca^(2+)平均浓度为洞穴滴水>洞顶泉水>土壤渗透水,Mg^(2+),Sr^(2+)平均浓度大致是洞穴滴水>土壤渗透水>洞顶泉水,说明岩溶系统中各元素的变化可能是其他各种要素综合作用的结果;Mg/Ca和Sr/Ca比值的变化及其相关性,反映了其受到来源、水岩相互作用时间和方解石的优先沉积(PCP过程)等机制影响的一致性,故而其比值能反映外界气候的干湿变化。洞穴上覆的水—土、水—岩作用过程,控制了各滴水点滴水化学组成的变化。滴水点的运移路径,时间和环境条件等对降水响应的程度存在差异,因此在利用洞穴次生化学沉积物元素地球化学特征来反映洞外环境变化时,需综合考虑各元素在水—土—岩中的分布和迁移特征及其与环境因素的相互关系。
张结周忠发潘艳喜曹明达张绍云张强
关键词:洞穴滴水织金洞
一种喀斯特山区土壤溶液的收集与抽提装置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喀斯特山区土壤溶液的收集与抽提装置,该装置主要由集水装置和抽水装置两部分构成,集水装置包括多孔有机玻璃板(1)和集水盆(2),抽水装置包括陶土头(5)、进气管(6)、出水管(7)、集水瓶(8)、抽气管...
周忠发陈全曹明达谢雅婷张绍云张强
文献传递
喀斯特地区洞穴壶穴形态的形成与发育被引量:7
2016年
喀斯特洞穴河床壶穴是记录洞穴微地貌演化、洞道走向、水流与地下河床边界条件相互作用的关键性证据之一。通过对贵州绥阳双河洞穴系统,属娄山关组白云岩地下河段108处洞穴壶穴的形态及分布特征进行实地仔细观察和分析发现:该区地下河河床壶穴分为两种形式即跌水壶穴(plunge holes)和旋转流壶穴(eddy holes)。它的规模、形态及分布特征规律性较地表河床壶穴强,主要受水动力、洞道走向控制。由于洞内气候环境长期稳定,洞穴河床壶穴的形成与演化主要是水动力条件、洞道走向、岩性、洪冲积物综合作用的结果。本研究结果将丰富与完善壶穴不同地貌部位、不同岩性特征及成因,为洞穴河床壶穴形态的形成与发育提供科学论证,为洞穴微地貌演化过程及洞穴水动力研究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周忠发张绍云曹明达张强谢雅婷
关键词:白云岩
应用废弃虾壳去除水中的无机汞试验被引量:2
2010年
以废弃虾壳为吸附剂,研究废弃虾壳去除水中无机汞的性能。分析了初始汞浓度、吸附时间、pH等条件对虾壳吸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虾壳粉对水中无机汞有较强的吸附能力,在pH=6.0时,虾壳粉对无机汞的最大吸附量达到88.50 mg/g;生物吸附可在60 min达到吸附平衡,并符合Langmuir和Freundlich吸附等温线模型。结果也表明了废弃虾壳对水中低浓度无机汞的去除有很好的开发前景。
张军方张强
关键词:无机汞等温线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