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文凤

作品数:12 被引量:46H指数:4
供职机构:大邑县人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蛋白
  • 2篇血浆
  • 1篇蛋白原
  • 1篇多态
  • 1篇多态现象
  • 1篇心肌
  • 1篇心肌梗死
  • 1篇心绞痛
  • 1篇心脏
  • 1篇心脏畸形
  • 1篇性关节炎
  • 1篇序贯分析
  • 1篇血浆BNP
  • 1篇血浆纤维
  • 1篇血浆纤维蛋白
  • 1篇血浆纤维蛋白...
  • 1篇血清
  • 1篇血清肌钙蛋白
  • 1篇严重烧伤
  • 1篇胰岛

机构

  • 6篇成都军区总医...
  • 1篇湖北医药学院
  • 1篇大邑县人民医...
  • 1篇湖北医药学院...

作者

  • 8篇吴文凤
  • 2篇胡猛
  • 2篇周建国
  • 2篇廖桂华
  • 1篇陈华
  • 1篇兰姗
  • 1篇卢蓉
  • 1篇马敏
  • 1篇裴斌
  • 1篇黄凤丽
  • 1篇吕柏宁
  • 1篇唐以银
  • 1篇孟艳秋
  • 1篇王建
  • 1篇赵涛
  • 1篇陈磊
  • 1篇唐玲玲

传媒

  • 3篇西南国防医药
  • 1篇当代医学
  • 1篇中国循证医学...
  • 1篇现代生物医学...
  • 1篇中国医药
  • 1篇中国数字医学

年份

  • 1篇2020
  • 2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4
  • 3篇2011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实时三维超声在产前诊断胎儿畸形中的临床应用价值研究被引量:9
2020年
目的:探讨产前三维超声诊断胎儿畸形的临床应用与超声声像特征及其对优生遗传的指导价值。方法:研究选取2016年3月至2018年4月在医院行产前检查的4214例产妇。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的超声声像图特征,以此为依据进行诊断。结果:共调查4214例产妇,随访调查结果证实134例胎儿畸形,三维超声检测胎儿畸形准确率为94.06%,明显优于二维超声方法准确率(84.16%),两种方法准确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调查体表畸形的畸形胎儿的畸形部位数72处,产前三维超声的体表畸形诊断准确率是93.06%,二维超声是69.44%,两种方法准确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前三维超声诊断可显示胎儿的骨性结构畸形、心脏畸形、头面部畸形、中枢神经系统畸形等,证实其指导优生遗传的价值较高,对提高胎儿畸形检出率有重要作用,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唐以银黄凤丽吴文凤
关键词:胎儿畸形心脏畸形
帕金森病的研究现状被引量:10
2011年
帕金森病是中老年人常见的慢性进行性运动障碍性疾病,临床表现为静止性震颤、肌肉强直、运动迟缓和姿势反射障碍。笔者通过查阅近年来相关文献,对帕金森病的发病原因及治疗进展综述如下。
吴文凤
关键词:帕金森病
不同剂量Vit C对严重烧伤延迟复苏大鼠血清cTnⅠ的影响
2011年
目的研究不同剂量维生素C(Vit C)对烧伤后延迟复苏大鼠血清肌钙蛋白Ⅰ(cTnⅠ)的影响,以了解Vit C对烧伤后延迟复苏心肌的保护作用。方法 4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成4组:假手术组、延迟复苏组、Vit C低剂量组及Vit C高剂量组。复制烧伤模型30 h后,检测血清cTnⅠ、丙二醛(MDA)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变化。结果使用Vit C可以降低烧伤后延迟复苏大鼠血清中cTnⅠ和MDA的含量、升高SOD活性(P<0.01);Vit C高剂量组降低烧伤后延迟复苏大鼠血清cTnⅠ和MDA的含量,升高SOD活性作用较Vit C低剂量组明显(P<0.05)。结论烧伤后延迟复苏时使用Vit C对心肌具有保护作用,大剂量Vit C的保护作用优于低剂量Vit C,其保护机制可能与抗氧自由基、抑制膜脂质过氧化有关。
吴文凤廖桂华周建国马敏
关键词:维生素C烧伤血清肌钙蛋白
安立泽联合胰岛素治疗单独胰岛素降糖欠佳的高龄2型糖尿病患者临床观察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观察安立泽应用于单独胰岛素治疗血糖控制欠佳的高龄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00例高龄2型糖尿病胰岛素降糖欠佳的患者(空腹血糖控制在7.8-13.9mmol/L范围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采用胰岛素加安慰剂治疗80例;治疗组120例,分为A、B、C三组,每组40例,A、B、C三组分别在继续应用胰岛素治疗的基础上加服安立泽4mg/d、5mg/d、6mg/d,疗程三个月。观测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FPG及PPG、HbA1C、BMI和胰岛素用量的改变及治疗的安全性。结果: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前的各指标无明显差异(P>0.05);A、B、C三组在治疗后1个月和3个月FPG、PPG、HbA1C均有明显的下降(P<0.05,P<0.01),而对照组治疗前后FIG、PPG、HbA1C略有下降,差异不明显(P>0.05);A、B、C三组胰岛素的用量及体重指数较治疗前均略有下降,三组间无显著性差异;对照组和治疗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差异。结论:对高龄2型糖尿病单用胰岛素治疗血糖控制欠佳的患者,加用安立泽治疗,可使糖尿病相关指标得以良好的控制,减少糖尿病患者每日胰岛素用量,临床毒副作用较小。
廖桂华王建周建国吴文凤胡猛
关键词:胰岛素
ACE基因插入/缺失多态性与骨性关节炎关联性的Meta分析和试验序贯分析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通过Meta分析和试验序贯分析(TSA)系统评价血管紧张素Ⅰ转换酶(ACE)基因插入/缺失(I/D)多态性与骨性关节炎(OA)患病风险之间的关联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 Med、EMbase、CNKI、CBM、VIP和Wan Fang Data数据库,搜集ACE基因I/D多态性与OA发病风险关联性的病例-对照研究或队列研究,检索时间均为建库至2016年10月12日。由2位评价者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价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后,采用Stata 13.1软件进行Meta分析,运用TSA v0.9软件进行试验序贯分析(TSA)。结果纳入6个病例-对照研究,合计1 165例OA患者和1 029例健康对照。Meta分析结果显示,ACE基因I/D多态性与OA患病风险存在关联性[DD+DI vs.II:OR=1.72,95%CI(1.02,2.90),P=0.04;DI vs.II:OR=1.65,95%CI(1.06,2.56),P=0.03]。按种族进行亚组分析,结果显示:在高加索人种中,ACE基因I/D多态性与OA患病风险存在关联性[DD vs.DI+II:OR=2.10,95%CI(1.54,2.85),P<0.01;DD+DI vs.II:OR=3.11,95%CI(2.20,4.39),P<0.01;DD vs.II:OR=4.01,95%CI(2.68,6.00),P<0.01;DI vs.II:OR=2.65,95%CI(1.45,4.87),P<0.01;D vs.I:OR=2.11,95%CI(1.72,2.58),P<0.01];TSA结果显示累积Z值均跨过了传统界值和TSA界值,说明ACE基因I/D多态性与高加索人种OA患病风险关联性Meta分析结果是可靠的。在亚洲人种中,ACE基因I/D多态性与OA患病风险不存在关联性[DD vs.DI+II:OR=0.80,95%CI(0.60,1.07),P=0.13;DD+DI vs.II:OR=1.08,95%CI(0.87,1.35),P=0.49;DD vs.II:OR=0.86,95%CI(0.62,1.20),P=0.38;DI vs.II:OR=1.18,95%CI(0.93,1.50),P=0.19;D vs.I:OR=0.93,95%CI(0.83,1.14),P=0.73],TSA结果显示除DD vs.DI+II遗传模型外,其余遗传模型累积Z值均未跨过TSA界值和期望信息量(RIS),提示样本量不足。结论当前证据显示ACE D等位基因是高加索人种OA的危险因素,但ACE基因I/D多态性是否与亚洲人种OA存在关联性,尚需更多试验予以明确。
陈磊艾金伟兰姗唐玲玲吴文凤裴斌
关键词:肽基二肽酶A骨性关节炎META分析
AMI患者治疗前后血浆BNP、ANP、CKMB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浆脑钠肽(BNP)、心钠素(ANP)、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变化特点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2月来我院治疗的110例AMI患者为研究对象(AMI组),另外选取我院同期110例体检健康者为对照组,检测两组血浆BNP、CKMB、ANP水平,分析其治疗前后水平变化特点。结果治疗前AMI组的BNP、ANP、CKMB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AMI组BNP、ANP、CKMB水平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但仍高于对照组(均P〈0.01)。治疗前,AMI患者前壁梗死组BNP、CKMB、ANP水平明显高于下壁梗死组(P〈0.05);治疗结束后30d内,发生心血管事件(再发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组BNP、ANP、CKMB水平均显著高于未发生组(P〈0.05)。结论血浆BNP、CKMB、ANP水平检测对于AMI患者诊断、病情监测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吴文凤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BNPANPCKMB
舒洛地特治疗老年心绞痛的疗效观察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观察舒洛地特在老年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心绞痛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舒洛地特,2 w后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心绞痛发作的频率以及时间心电图的疗效、C反应蛋白(CRP)、血浆纤维蛋白原(FIB)的变化。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中临床疗效、心电图的疗效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心绞痛发作的频率以及时间明显下降(P<0.05);而血浆纤维蛋白原(FIB)、C反应蛋白(CRP)也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舒洛地特联合常规治疗在临床上能更有效地改善患者心绞痛症状。
胡猛孟艳秋吴文凤卢蓉吕柏宁
关键词:舒洛地特心绞痛血浆纤维蛋白原C反应蛋白
早期胃癌患者血清和肿瘤组织中白细胞介素1和白细胞介素6表达水平的临床意义被引量:10
2017年
目的 分析早期胃癌患者血清和肿瘤组织中白细胞介素1(IL-1)和IL-6表达水平的临床意义。 方法 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在成都军区总医院住院的早期胃癌 患者(40例,胃癌组)、胃溃疡患者(20例,胃溃疡组)作为研究对象,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20名作为正常对照组,检测受试者血液和胃癌组织、癌旁组织、胃溃疡组和正常对 照组胃黏膜组织中IL-1、IL-6的水平,分析IL-1、IL-6水平与早期胃癌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 结果 胃癌组血清IL-1、IL-6水平高于胃溃疡组和正常对照组[IL-1:(1.451 ±0.032)μg/L比(1.090±0.024)、(0.030±0.010)μg/L,IL-6:(1.593±0.084)μg/L比(1.076±0.029)、(0.027±0.011)μg/L],且胃溃疡组高于正常对照组,差 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胃癌组织中IL-1阳性率高达80.0%(32/40),IL-6阳性率高达75.0%(30/40),高于胃溃疡组的30.0%(6/20)和20.0%(4/20),差异均有统计 学意义(均P<0.05); IL-1、IL-6水平与胃癌的临床分期、分化程度、浸润深度和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 。 结论 早期胃癌患者血清及胃癌组织中IL-1、IL-6高度表达, 二者水平与分化程度、浸润深度、临床分期以及有无淋巴结转移有关。
赵涛陈华吴文凤
关键词:早期胃癌白细胞介素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