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武耀廷

作品数:11 被引量:681H指数:8
供职机构:南京农业大学作物遗传与种质创新国家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高等学校优秀青年教师教学科研奖励计划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1篇农业科学
  • 2篇生物学

主题

  • 9篇陆地棉
  • 6篇性状
  • 4篇棉花
  • 4篇分子标记
  • 3篇杂种
  • 3篇杂种优势
  • 3篇数量性状
  • 3篇重组自交系
  • 3篇自交
  • 3篇自交系
  • 3篇基因
  • 2篇性状基因
  • 2篇杂交
  • 2篇上位性
  • 2篇数量性状基因
  • 2篇位点
  • 2篇产量构成因子
  • 2篇产量及产量构...
  • 2篇产量性状
  • 1篇多基因

机构

  • 11篇南京农业大学

作者

  • 11篇武耀廷
  • 10篇张天真
  • 6篇郭旺珍
  • 6篇朱协飞
  • 4篇殷剑美
  • 3篇汪保华
  • 3篇黄乃泰
  • 2篇张军
  • 1篇金骏培

传媒

  • 3篇Journa...
  • 3篇棉花学报
  • 2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作物学报
  • 1篇生物工程学报

年份

  • 2篇2007
  • 1篇2006
  • 1篇2004
  • 1篇2003
  • 2篇2002
  • 3篇2001
  • 1篇2000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皖杂40杂交棉产量与品质性状的杂种优势表现及遗传分析被引量:9
2004年
以生产上大面积推广的陆地棉杂交种皖杂40为基础材料,配制多世代群体,进行多年多点多世代群体联合试验,研究该组合杂种优势的表现及杂种优势形成的遗传基础。皖杂40杂交棉的皮棉产量、籽棉产量、单株铃数、铃重、衣分的平均中亲杂种优势F1代分别是26.1%、23.7%、15.1%、6.6%和2.0%;F2代分别是21.1%、19.2%、13.0%、6.4%和1.5%。皖杂40杂交棉的纤维品质性状杂种优势低。高产杂交棉的杂种二代具有在生产上利用价值的产量杂种优势。通过主基因-多基因遗传体系分离分析和多世代平均数联合尺度测验验证,表明控制皖杂40杂交棉皮棉产量、霜前花产量、铃数和衣分的遗传效应主要是显性效应,控制铃重的遗传效应包括加性效应和显性效应。因此,显性效应是该杂交棉产量性状杂种优势形成的主要遗传基础。棉花产量和品质性状存在主基因遗传效应。
金骏培武耀廷张天真
关键词:杂交棉杂种优势显性效应主基因多基因遗传
利用分子标记和形态学性状检测的陆地棉栽培品种遗传多样性被引量:123
2001年
利用RAPD、ISSR和SSR 3种分子标记方法和 2年田间实验对国内外 36个陆地棉栽培品种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研究。以 3种分子标记在 36个品种之间扩增的 2 82条多态性位点所赋值的 0、1数据 ,采用Nei和Li的方法 ,计算的品种成对相似系数从 0 5 745到 0 92 91 ,其品种平均数从 0 65 4 7到 0 75 2 4 ;又以 2年品种表现的性状平均数经正态标准化后 ,采用欧氏距离计算了成对品种的遗传距离。分别以相似系数和遗传距离矩阵 ,采用类平均法进行聚类分析 ,其聚类结果把供试品种大致分为国外品种、新疆品种、早熟类型品种和我国的中熟棉品种等几个类群 ;类内进一步分组表明 ,分子标记确定的遗传关系基本上与品种系谱的种质系统一致 ,但并不能按系谱或种植生态区域简单地归属 ;尽管分子标记数据计算的相似系数矩阵和表现型计算的遗传距离矩阵存在极显著的相关关系 (r=- 0 .335 ) ,但以遗传距离进行聚类分析的类内分组的组间特征不明显。分子标记是检测类内品种间遗传差异的有效方法 ,研究结果为棉花育种亲本选配提供了理论依据。
武耀廷张天真殷剑美
关键词:棉花分子标记形态学聚类分析陆地棉
陆地棉产量性状QTLs的分子标记及定位被引量:82
2002年
应用我国的高产栽培品种泗棉 3号和美国栽培品种TM 1为材料 ,构建F2 和F2∶3 作图群体 ,应用 30 1对SSR引物和 10 40个RAPD引物 ,对产量性状QTLs进行了分子标记筛选 ,结果共筛选出了 37对SSR多态性引物和 10个RAPD多态性引物的 49个位点 ,鉴定出了控制产量性状变异的主效QTLs。定位于第 9染色体的连锁群 ,分别具有控制铃重、衣分和籽指的主效QTLs ,铃重的 2个QTLs分别解释F2∶3 群体表型变异的 18 2 %和 2 1 0 % ;在F2 群体检测到的 1个衣分QTL解释表型变异的 2 5 % ,另一个衣分QTL在F2 群体和F2∶3 群体都检测到 ,解释F2 群体衣分的2 4 9%的表型变异 ,解释F2∶3 群体衣分的 5 9%的表型变异 ;在F2∶3 群体铃重的一个QTL的同一位置同时检测到一个籽指QTL ,它解释 15 6 %的表型变异 ,是一因多效或是紧密连锁的两个QTLs,有待进一步研究。
殷剑美武耀廷张军张天真郭旺珍朱协飞
关键词:陆地棉产量性状QTL分子标记
棉花微卫星标记的PAGE/银染快速检测被引量:334
2000年
利用一种简便、快速的 PAGE/银染方法检测了异源四倍体棉花栽培种陆地棉与海岛棉之间的微卫星多态性 ,并检测到了微卫星在陆地棉品种间的多态及微卫星标记位点在陆地棉品种间的复等位性。
张军武耀廷郭旺珍张天真
关键词:棉花微卫星标记PAGE银染方法
全文增补中
利用重组自交系和SSR标记进行陆地棉株型QTL的鉴定和定位(英文)被引量:8
2006年
通过中棉所 12 与 8891 的杂交及多代自交,获得由 180 个家系构成的重组自交系 F8、F9群体。重组自交系群体、两亲本及 F1于 2002、2003 两年种植; 对株型性状进行了研究,两年共调查了 10 个株型形状。利用该重组自交系群体,采用 SSR 为主体的分子标记构建了遗传连锁图,并对株型性状进行了单位点和双位点水平的 QTL 定位。结果表明,QTL 加性效应和上位性互作效应作为棉花重组自交系株型性状的遗传基础起着重要作用; 中棉所 12 与 8891 间多态性位点偏少,而表型差异较大且其杂交种湘杂棉二号有很强的杂种优势,QTL 互作可部分解释这一现象;结合对产量品质性状的研究结果,认为上位性可能是湘杂棉二号杂种优势的重要遗传基础。
汪保华武耀廷黄乃泰朱协飞郭旺珍张天真
关键词:株型加性效应上位性效应数量性状位点
棉花产量性状杂种优势的遗传基础研究
该研究应用分子标记技术,采用多年多点田间试验和不同遗传模型的QTL分析方法,较为系统深入研究陆地棉品种资源遗传多样性,陆地棉杂种一代、二代优势的表现.,以及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探讨产量性状的遗传规律;从基因组基因平均水平...
武耀廷
关键词:分子标记技术品种资源陆地棉杂种优势
文献传递
陆地棉重组自交系产量及产量构成因子性状的上位性QTL分析(英文)被引量:14
2007年
棉花的产量及产量构成因子性状是以复杂的方式遗传,遗传力较低并易受环境条件影响。经典数量遗传学指出,上位性是复杂性状的遗传基础。本研究以湘杂棉2号F8和F9世代重组自交系为材料,调查了3个环境下的产量及产量构成因子性状,并构建了遗传连锁图。旨在定位产量及产量构成因子性状的上位性QTL并分析QTL与环境的互作效应。所有产量及产量构成因子性状均检测到上位性QTL,共检测到16对加性互作QTL(AA),涉及的位点中仅4个有单位点效应,这反映了上位性的复杂性及其对产量和产量构成因子性状的重要贡献。共检测到17对QTL加性和环境互作(AE),以及14对上位性QTL与环境的互作,表明环境因素对产量和产量构成因子性状起重要影响作用。研究结果还表明上位性效应作为湘杂棉2号的遗传基础起着重要作用。对各性状在不同环境的优良基因型进行了预测。综合优良家系(GSL)和特定环境下的优良家系(SL)的性状表现高于两亲本,表明湘杂棉2号重组自交系各性状都有提高的潜力。由于QTL加性和环境互作以及上位性QTL与环境互作的影响,预测的优良家系基因型会随着环境的改变而不同,表明应针对特定环境开展棉花育种。
汪保华武耀廷黄乃泰郭旺珍朱协飞张天真
关键词:陆地棉上位性数量性状基因位点优良家系
陆地棉遗传距离与杂种F_1、F_2产量及杂种优势的相关分析被引量:53
2002年
用两年田间试验数据和RAPD、ISSR与SSR分子标记,估算出36个陆地棉品种间的分子标记遗传距离为0.0701~0.4255,平均0.2844;表型遗传距离2.18~12.60,平均7.04;两者的相关系数为0.3350。双列杂交配置的28个F1和28个F2杂种群体,3个环境试验综合鉴定的F1与F2单株铃数、铃重、籽棉产量、衣分和皮棉产量间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8035、0.8877、0.7135、0.9640和0.8956;F1、F2籽棉产量、皮棉产量的杂种优势平均数分别为13.62%、16.31%和7.90%、9.02%;F1、F2杂种间籽棉产量、皮棉产量杂种优势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3689和0.3787。表型遗传距离、分子标记遗传距离与F1、F2产量性状表现及杂种优势之间的相关程度偏低,试验材料的选择也直接影响着它们之间的相关。
武耀廷张天真朱协飞王广明
关键词:分子标记表现型杂种优势
陆地棉产量与品质性状的主基因与多基因遗传分析被引量:47
2003年
对(泗棉3号×TM 1)(组合Ⅰ)和(泗棉3号×CARMEN)(组合Ⅱ)的产量与品质性状进行遗传模型分析,得到有关产量与品质性状的最适遗传模型,其中组合Ⅰ子指的最适遗传模型为负向显性主基因+多基因模型,铃重最适遗传模型为等显性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衣分、单株铃数的最适遗传模型分别为两对主基因+多基因和一对主基因+多基因模型。组合Ⅱ中衣分、子指、单株铃数、铃重、整齐度和麦克隆值的最适遗传模型均为无主基因的多基因模型,纤维长度、纤维强度和伸长率最适遗传模型均为一对主基因+多基因模型。主基因个数的预测与分子检测的主效QTL个数基本相符。选用P1、P2、F1和F2∶3四个世代联合分析方法,相比于单个分离世代的分离分析法,增加了试验的精确度,保证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并可以鉴别多基因的存在。
殷剑美武耀廷朱协飞张天真
关键词:陆地棉
利用重组自交系进行陆地棉产量及产量构成因子性状的QTL定位(英文)被引量:6
2007年
以高产陆地棉栽培品种中棉所12和8891的杂交组合湘杂棉2号为材料,采用单粒传法构建了含有180个家系的重组自交系(RILs)群体。本研究的目的是分析产量及其构成因子的相互关系并进行相应的QTL定位。重组自交系群体、两亲本和F1于2002年、2003年分别种植于南京农业大学江浦实验农场和江苏省灌云棉花基地。收获每行中间五株的籽棉并考察产量及产量构成因子性状。调查的产量及产量构成因子性状包括单株籽棉产量、单株皮棉产量、单株铃数、铃重、衣分、衣指和籽指。筛选了4,106对SSR引物和384个AFLP引物组合,分别得到127和18个多态位点;此外,2个RAPD引物、1个SRAP引物组合以及来自亲本8891的显性黄花药基因P1也被用来作为标记检测群体基因型。最终共获得149个多态位点,其中132个位点分布于26个染色体/连锁群,覆盖865.20cM,约占棉花基因组的18.57%,标记间平均距离6.55cM。利用此遗传图谱结合重组自交系群体3个环境下的产量及产量构成因子性状,应用QTLCartographer2.0的复合区间作图法进行单位点QTL定位。对各环境资料的分离分析共定位出34个QTL,而利用三环境平均值的联合分析定位出15个QTL。本研究定位的QTL可为棉花产量育种提供信息,其中衣分QTLqLP-A10-1在联合分析及分离分析下的两个环境都能检测到,可能对标记辅助选择有实际应用价值。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各产量构成因子中,铃数对皮棉产量贡献最大,这与产量构成因素性状在F1的杂种优势表现一致;因此,在棉花育种上,可优先考虑单株铃数并结合其它产量构成因素进行品种选育和杂交组合选配。
汪保华郭旺珍朱协飞武耀廷黄乃泰张天真
关键词:数量性状基因定位产量及产量构成因子重组自交系棉花育种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