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婷

作品数:28 被引量:163H指数:8
供职机构:吉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石油与天然气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8篇期刊文章
  • 10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1篇天文地球
  • 8篇石油与天然气...
  • 8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经济管理
  • 1篇建筑科学
  • 1篇农业科学
  • 1篇理学

主题

  • 8篇污染
  • 7篇污染特征
  • 6篇盆地
  • 5篇三叠
  • 5篇三叠系
  • 5篇环境空气
  • 5篇健康风险评价
  • 4篇地层
  • 4篇准噶尔盆地
  • 4篇微相
  • 3篇有机物
  • 3篇人体健康风险
  • 3篇中油
  • 3篇西北缘
  • 3篇下白垩统
  • 3篇南屯组
  • 3篇挥发
  • 3篇挥发性有机
  • 3篇挥发性有机物
  • 3篇凹陷

机构

  • 17篇中国石油大学...
  • 16篇吉林大学
  • 10篇中国环境科学...
  • 8篇山东大学
  • 5篇桂林理工大学
  • 4篇中国石油大学...
  • 3篇贵州大学
  • 3篇中国地质大学...
  • 3篇中国石油天然...
  • 2篇北京城市学院
  • 2篇中国石油大学...
  • 2篇中国石油
  • 1篇东京大学
  • 1篇北京林业大学
  • 1篇长江大学
  • 1篇北京石油化工...
  • 1篇清华大学
  • 1篇中国地质科学...
  • 1篇中国科学院烟...
  • 1篇中国石化石油...

作者

  • 28篇杨婷
  • 9篇张雷
  • 7篇王学中
  • 7篇金振奎
  • 6篇李红
  • 5篇毕方
  • 4篇何苗
  • 4篇侯伟
  • 4篇张新涛
  • 4篇祝彦贺
  • 4篇刘招君
  • 4篇杜江峰
  • 4篇张玉洁
  • 4篇王改云
  • 4篇王英民
  • 3篇张玮琦
  • 3篇赵刚峰
  • 3篇郭秀娟
  • 3篇王哲
  • 2篇王建新

传媒

  • 3篇沉积与特提斯...
  • 2篇新疆石油地质
  • 1篇吉林大学学报...
  • 1篇科技导报
  • 1篇环境科学研究
  • 1篇地球物理学进...
  • 1篇高校地质学报
  • 1篇石油地球物理...
  • 1篇天然气地球科...
  • 1篇中国科技成果
  • 1篇科学技术与工...
  • 1篇古地理学报
  • 1篇中南大学学报...
  • 1篇生态毒理学报
  • 1篇西南石油大学...
  • 1篇第十一届全国...
  • 1篇第五届油气成...

年份

  • 1篇2020
  • 3篇2017
  • 2篇2016
  • 6篇2015
  • 1篇2014
  • 3篇2011
  • 5篇2010
  • 5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7
2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吉林省松江盆地下白垩统大砬子组上段浊积岩沉积特征及地质意义被引量:8
2007年
松江盆地为一中生代山间沉积盆地,盆地内大砬子组上段普遍发育浊流沉积。通过对浊积岩体的沉积环境特征、岩性特征、沉积构造特征、粒度结构特征及层序特征等进行的研究表明:发育于盆地扩张时期的大砬子组上段浊积岩具有稳定型浊积岩的沉积特征,并将其划分为中心微相及边缘微相。应用沉积岩碎屑物质成分对浊积岩进行统计并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表明,大砬子上段沉积时期,源区构造背景为稳定陆块区,构造环境较为稳定。大量浊积岩所形成的岩性圈闭可构成良好的储集体。
张雷刘招君杨婷杜江峰侯伟张健
关键词:下白垩统浊积岩
孙吴-嘉荫盆地白垩系淘淇河组-太平林场组砂岩主量元素的地球化学特征被引量:11
2008年
沉积盆地中砂岩的地球化学特征主要受物源区控制,碎屑岩的地球化学成分可揭示沉积物的地质信息。笔者通过对孙吴-嘉荫盆地白垩系淘淇河组-太平林场组砂岩的主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分析,结合砂岩薄片碎屑成分统计表明:淘淇河组-太平林场组时期物源区的大地构造背景主要为活动大陆边缘,包括大陆岛弧和大洋岛弧。物源区母岩类型主要为花岗岩,中酸性火山岩及低级变质岩。盆地不同位置物源区的大地构造背景和母岩类型有所不同。结合区域地质资料综合分析认为:在淘淇河组-太平林场组沉积时期,小兴安岭仅在太平林场组时期不是盆地主要物源区,而佳木斯地块一直是盆地东部的一个主要物源区。
张雷刘招君和钟铧杨婷杜江峰侯伟
关键词:白垩纪砂岩主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物源分析
塔河地区三叠系中油组沉积体系及古地貌控砂模式
塔河地区三叠系中油组是该区最重要的油气产层,但中油组主砂体沉积体系及砂体展布特征研究仍有争论。本次研究通过建立井震结合的高精度层序地层格架,根据岩心、钻井及地震资料结合粒度分析、地震相、地震属性等手段认为在发育中油组主砂...
张雷王英民杨婷张新涛祝彦贺王改云赵刚峰
关键词:油气储层古地貌
沾河断陷下白垩统淘淇河组层序地层格架及有利生储盖组合被引量:4
2010年
通过对岩心、钻井及地震资料的研究,并结合粒度分析及地震相等分析手段,在沾河断陷下白垩统淘淇河组共确定出3种层序界面类型,识别出5个层序界面及4个三级层序。认为淘淇河组属于断陷盆地深陷扩张期—断坳转换期发育的一套沉积地层,从层序SQ1—SQ4断陷陡坡带、凹陷带及缓坡带分别发育冲积扇—扇三角洲、半深湖—深湖—湖底扇、扇三角洲—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体系,为盆地深陷期沉积产物;在层序SQ3—SQ4断陷陡坡带、凹陷带及缓坡带分别发育扇三角洲、湖泊、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为断陷盆地断坳转换期的沉积产物。同沉积断裂的构造活动是控制层序发育及沉积演化的主要因素。综合分析表明,SQ1层序内部烃源岩发育、并具有较好的储集、运移及封盖条件,为研究区最有利的生储盖组合。
张雷刘招君杜江峰杨婷侯伟
关键词:层序地层
冬季散煤燃烧排放对环境空气二次污染的小型室外烟雾箱模拟研究
散煤燃烧排放是影响我国北方冬季环境空气质量的重要污染来源。当前,针对散煤用量的统计、散煤燃烧源排放因子的估算、区域散煤燃烧排放污染物的监测及基于模型方法的散煤燃烧排放影响分析工作已比较深入,但是有关散煤燃烧烟气经大气光化...
王学中杨婷丁俊歧毕方张玮琦张玉洁李红
关键词:臭氧
松辽盆地齐家北地区下白垩统泉头组泉四段沉积微相特征被引量:6
2009年
笔者通过大量的岩心观察、测井及录井资料的研究,结合粒度分析,对齐家北地区泉四段沉积特征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共识别出三角洲平原和三角洲前缘两个亚相和水上分流河道、天然堤、分流河道间湾、水下分流河道、水下分流河道间湾、河口坝、远砂坝等7个微相。通过对研究区内泉四段7个含油小层的平面展布特征及沉积演化规律的深入研究,并结合泉四段砂体的含油气性分布特征综合分析研究表明:研究区油气分布明显受控于沉积微相的展布;水下分流河道由于具油源近、储集物性较好而成为最有利的油气聚集相带;河口坝、水上分流河道是油气富集的较有利相带。
杨婷单玄龙刘万洙张雷王加强任利军王竞娴
关键词:泉四段三角洲沉积微相
北京市典型城区2014年APEC峰会期间、及其前后VOCs污染特征和健康风险评价
2014年10月14日-11月30日分四阶段对北京市典型城区环境空气中84种挥发性有机物进行连续监测,对各阶段VOCs的浓度水平与组成变化特征、反应活性进行了分析,并利用正矩阵因数分解模型对其可能的来源进行解析,同时采用...
孟令硕李红王学中魏建文夏芬美张玉洁张玮琦毕方柴发合承启张浩张正正杨婷
关键词:挥发性有机物污染特征APEC峰会
贝尔凹陷贝西地区南屯组沉积相特征被引量:6
2010年
通过对大量的岩心和测井、录井资料的研究,将贝尔凹陷贝西地区南屯组划分为4个三级层序(SQ1—SQ4),共识别出扇三角洲、辫状河三角洲、近岸水下扇、滑塌浊积扇、湖相等5个主要沉积相类型。研究区不同时期的沉积特征主要受构造演化的控制:SQ1沉积时期,贝西地区为南北分割的沉积格局,主要发育扇三角洲、辫状河三角洲和湖泊相;SQ2沉积时期湖平面进一步上升,统一的湖盆基本形成,沉积特征也与SQ1沉积时期相似,但不同的是凹陷西南缘的物源区开始供给,形成新的扇三角洲;SQ3沉积时期湖平面达到最大,扇(辫状河)三角洲沉积规模明显收缩,湖盆内以滑塌浊积扇沉积为主;SQ4沉积时期构造活动增强,湖水面积萎缩,凹陷西北、北缘沉积体规模变化不大,但东南部物源供给不足,造成中东南部辫状河三角洲消失。
杨婷王建新王璞张雷赵坤王哲
关键词:贝尔凹陷南屯组沉积相
北京市典型城区环境空气中苯系物的污染特征、来源分析与健康风险评价被引量:27
2017年
自2013年6月以来,利用Airmo VOC在线分析仪在北京市典型城区开展了环境空气中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连续观测,选取2014年4个季节中各1个月的苯系物在线数据,分析了其浓度水平、变化特征、光化学反应活性,利用美国环保署(US EPA)提出的健康风险评价方法开展了有毒有害苯系物物种的健康风险评价,结合来源分析结果,明确北京市应重点控制的苯系物污染来源。研究区观测期间环境空气中16种苯系物的质量浓度为(22.64±16.83)μg·m-3,且具有秋季>冬季>春季>夏季的特点,其中BTEX(苯、甲苯、乙苯和二甲苯)的质量浓度为(19.27±14.46)μg·m-3,占苯系物浓度水平的41.09%~95.16%。研究区观测期间苯系物质量浓度夜间高于日间,日变化呈V字形,在13:00—15:00时质量浓度低。16种苯系物的臭氧生成潜势(OFP)的范围为66.62~170.67μg·m-3,其中间+对二甲苯、甲苯和邻二甲苯的OFP值相对较大;二次有机气溶胶生成潜势(SOAFP)的范围为0.71~1.86μg·m-3,其中甲苯、间+对二甲苯和乙苯的SOAFP值相对较大。研究区观测期间6种苯系物(BTEX和苯乙烯)的危害指数在8.19E-03~5.01E-02之间,在4个季节中对暴露人群尚不存在非致癌性风险;而Ⅰ类致癌物质苯的风险值处于7.13E-08~8.13E-06之间,在夏、秋和冬季对研究区暴露人群的人体健康均存在潜在的致癌性风险。来源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春、秋季苯系物主要来源于机动车尾气的排放,其中春季还受到溶剂等挥发的影响,夏、冬季苯系物则主要来自于燃煤源。
杨婷李丹丹单玄龙王学中张玮琦张玉洁毕方柴发合张浩赵妤希赵妤希李雷李红
关键词:污染水平人体健康风险
北京秋冬季有机碳和元素碳(黑碳)测试结果的细节研究被引量:10
2017年
长期以来,对碳气溶胶的定量研究主要关注OC(有机碳)、EC(元素碳)或BC(黑碳)的整体测定结果,很少有对测定结果细节特征的深入解读.为全面掌握和利用仪器分析结果包含的科学信息,使用热光法IMPROVE_A协议(model 2001A)测定了2015年10月(秋季)和2016年1月(冬季)北京市PM_(2.5)中的ρ(OC)和ρ(EC),使用光学法(黑碳仪AE31)测定了相应的ρ(BC).结果表明:(1)ρ(OC)和ρ(EC)的秋季平均值分别为8.59、3.89μg/m^3,冬季分别为16.45和6.19μg/m^3,冬季明显高于秋季;(2)热光法测定结果显示,秋季样品中ρ(OC_1)/ρ(OC)的平均值为0.08±0.04,而冬季则升至0.22±0.05,这可能与冬季较高的挥发性有机物(VOCs)排放及低温带来的冷凝效应有关;(3)七波长黑碳仪测定结果显示,在秋季,紫外波段(370 nm)测定的BC当量[ρ(BC370)]与红外波段(880 nm)测定的BC标准量[ρ(BC880)]的比值[ρ(BC370)/ρ(BC880)]为1.05±0.11,说明棕色碳(Br C)的吸光影响非常弱,而冬季该比值升至1.47±0.11,升幅达40%;(4)结合两种方法对强吸光碳的测定结果,发现ρ(BC)/ρ(EC)与ρ(PM_(2.5))的变化趋势一致,证明污染程度加重会带来EC内混合比例上升,因而提高其吸光能力,使黑碳仪测得的ρ(BC)上升.然而,进一步考察表明,这种上升是有限度的,当ρ(PM_(2.5))达到50~70μg/m^3时,ρ(BC)/ρ(EC)进入"平台状态",秋季"平台值"约为1.05,冬季约为0.55.研究显示,仪器的测定结果包含大量被忽略的信息,对其细节的深入解读有利于更好地了解碳气溶胶的综合特征.
张娅蕴支国瑞田崇国李术元孙建中张宇哲杨婷
关键词:有机碳元素碳黑碳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