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江波

作品数:9 被引量:55H指数:3
供职机构:河北省气象与生态环境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气象局气象新技术推广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9篇天文地球

主题

  • 4篇大雾
  • 3篇大雾天气
  • 3篇华北平原
  • 2篇大雾天气过程
  • 2篇中尺度
  • 2篇数值模拟
  • 2篇气象
  • 2篇雾天
  • 2篇京津
  • 2篇京津冀
  • 2篇值模拟
  • 1篇地形
  • 1篇地形作用
  • 1篇短时强降水
  • 1篇灾害
  • 1篇灾害分析
  • 1篇中尺度对流
  • 1篇中尺度对流系...
  • 1篇中尺度模式
  • 1篇射线追踪

机构

  • 5篇河北省气象与...
  • 3篇南京信息工程...
  • 2篇中国气象局
  • 1篇中国气象科学...
  • 1篇河北省生态环...
  • 1篇河北省气候中...
  • 1篇淮安市气象局
  • 1篇邯郸市气象局
  • 1篇唐山市气象局
  • 1篇河北省气象科...

作者

  • 9篇李江波
  • 2篇李江波
  • 1篇王秀明
  • 1篇钟琦
  • 1篇魏瑞江
  • 1篇柴东红
  • 1篇王山旗
  • 1篇赵瑞金
  • 1篇沈桐立
  • 1篇王宏
  • 1篇李元华

传媒

  • 3篇气象
  • 2篇气象与环境学...
  • 1篇自然灾害学报
  • 1篇南京气象学院...
  • 1篇大气科学学报

年份

  • 1篇2024
  • 2篇2023
  • 1篇2022
  • 2篇2010
  • 1篇2007
  • 1篇2006
  • 1篇2005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京津冀暖季短时强降水环境特征对比分析
2024年
利用2013—2021年暖季(6—9月)京津冀地区逐时降水资料和ERA5再分析资料,根据天气形势对短时强降水进行天气学分型,统计短时强降水发生的时空特征,对比动力、水汽和热力不稳定条件等环境要素特征。结果表明:短时强降水以冷涡型和副高型为主,占到55%,且主要发生在7月中下旬到8月上中旬,强降水主要集中在下午到前半夜。对比发现,不同类型短时强降水空间分布特征区别明显,分型合理;各类型大多表现为低层辐合和高层辐散,西南涡型动力强度表现最强,且随降水临近是增加的,弱天气强迫型在降水前各个时段动力表现最弱;副高型、台风型和西南涡型水汽最为充沛,副高型925 hPa比湿中位数达到19.14 g·kg~(-1),西南涡型在高低层相对湿度均较大,低层平均相对湿度中位数达到87%,弱天气强迫型相对较差,为74%,各类型整层大气可降水量在降水前随时间基本是增加的;弱天气强迫型的热力不稳定性最为突出,850 hPa和500 hPa温度差中位数最大为25.74℃,西南涡型最小,除弱天气强迫型外,各类型热力条件随时间是减弱的。
申莉莉李江波李江波钟琦王秀明钟琦
关键词:短时强降水
持续大雾对日光温室蔬菜的致灾效应分析被引量:3
2010年
2007年12月下旬,河北省中南部平原地区的日光温室蔬菜大面积受灾,损失惨重。灾情发生的主要气象环境因素为:长期高湿、寡照、低温,系高空平直西风环流不利于较强冷空气南下和地面冷高压东南部弱冷空气不断扩散的稳定形势下形成持续大雾天气所致。大雾前期低层偏南气流持续输送水汽、水汽通量的连续辐合、低层切变过境为持续大雾天气的形成创造了有利的低层湿度条件,逆温层的形成与维持为持续大雾天气的产生创造了有利的层结条件,夜间偏北微风少云的天气利于雾滴的形成,而强冷空气的入侵是持续大雾天气结束的主要原因。提出了持续大雾天气预报的着眼点及日光温室蔬菜的防灾措施。
柴东红杨晓亮李江波魏瑞江李元华
关键词:持续大雾气象条件温室蔬菜灾害分析
京津冀地区辐射雾生消影响因子和污染物特征分析被引量:2
2023年
利用京津冀地区地面、高空气象观测资料和空气质量数据,分析了2002—2020年京津冀地区辐射雾气候特征,以及出现辐射雾前后气象要素和不同粒径污染物的变化。结果表明:京津冀中南部的平原地区是辐射雾的高发区,坝上高原和北京西北部山区出现次数较少,辐射雾日最小能见度普遍可降至0.1~0.6 km,并随日出升温迅速增大。高低气温差(辐射雾发生前一日最高气温与当日最低气温的差值)多集中在6.0~10.4℃,最大可达到20.3℃,最小为0℃,且空间差异性较大;春季的高低气温差大于其他季节,但极大与极小值均出现在冬季。辐射雾出现前一日14时的地面风速为1.0~2.4 m·s^(-1),到20时和当日08时风速降至1.0 m·s^(-1)左右,风向以偏北风和偏南风为主;垂直逆温多从地面开始,通常较为浅薄,风向随高度从北逆时针向西偏转。雾爆发当日,随着日出后气温升高、风速加大、湿度下降,PM_(2.5)和PM_(10)浓度下降,空气污染程度逐渐降低。
许敏李江波田晓飞张瑞芳沈芳乐章燕
关键词:辐射雾气象要素空气污染物
一次华北平原大雾天气CINRAD/SA雷达超折射回波的射线追踪分析被引量:3
2010年
为准确分析和识别超折射雷达回波,发挥多普勒天气雷达效益,利用石家庄CINRAD/SA型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结合探空实况对2005年11月19—21日华北平原大雾天气过程的超折射回波进行了射线追踪分析。结果表明:华北平原大雾天气有利于大气波导的形成,产生3层模式超折射回波。超折射回波使得雷达的目标视位置与实际位置产生偏差,特别是对雷达测高影响较大。超折射回波一般出现在大雾天气的发展和维持过程中,为进行雷达空间定位和华北平原大雾天气的监测、预报提供新的技术手段和科学依据。
赵瑞金李江波
关键词:射线追踪超折射大气波导
京津冀夏季雾的特征与预报被引量:2
2022年
综合运用气象地面和高空观测资料、自动站资料、卫星云图及ERA5资料,分析了2000—2019年京津冀地区夏季雾的时空分布、边界层,以及高空地面气象要素特征,建立了夏季雾天气概念模型,并进行了典型个例分析。结果表明:京津冀大部分地区平均每年出现夏季雾1~4 d,西北部、东北部和东南部出雾时最小能见度相对偏低,张家口中部至保定西北部、保定东南部至沧州中部和衡水一带平均最小能见度可低至300 m以下;平原地区夏季雾持续日数空间差异小,普遍为1~1.4 d,山区持续时间相对较长;雾的生消有明显日变化,夜间至日出前后高发,日出后3 h内消散。夏季雾出现时通常逆温层底高、厚度薄、温差小、强度弱,地面气温日较差在7℃以上,风速为1~2.4 m·s^(-1)是有利于雾形成的重要条件,雾发生时风向以偏南风或偏北风为主。京津冀夏季雾的三种典型概念模型为高空槽后或高压脊控制下的辐射雾、高空槽前西南气流控制下的平流雾或平流辐射雾、副热带高压控制下的雨雾。
许敏李江波田晓飞黄浩杰
关键词:逆温
应用三维冰雹云模式制作河北省11地市冰雹预报被引量:5
2005年
应用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发展的完全弹性三维冰雹云模式,使用河北省内三个探空站(张家口、北京、邢台)的探空资料,制作了河北省冰雹区域客观预报。在此基础上,应用MM5中尺度模式的预报资料制作河北省11地市的冰雹预报。预报结果表明,该方法对冰雹等强对流天气的预报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指导作用。
李江波王福霞买文明王宏
关键词:冰雹预报MM5中尺度模式强对流天气
华北平原一次大雾天气过程的数值模拟被引量:28
2007年
应用非静力平衡中尺度模式MM5V3,模拟分析了2005年11月19—21日发生在华北平原的一次大雾天气过程。结果表明,本次大雾是发生在相对稳定的大气环流背景下的辐射雾。模拟的天气形势与实况基本一致,模拟雾在范围、强度、生消时间等方面基本反映了实际大雾的生消变化规律。近地层逆温的维持和充沛的水汽条件对雾层长时间维持起着重要作用。诊断分析表明,大雾维持期间,雾区近地面层处在弱的水汽辐合区;900 hPa以上为辐散区和负涡度区,整层大气中下沉运动占主导,大规模的下沉辐散运动有利于中低层大气增温,与近地层的辐射降温相配合,有助于边界层内形成逆温;冷暖平流的作用也有助于逆温形成;地面和大气的长波辐射冷却,是最主要的降温因子;太阳短波辐射是导致大雾减轻及日变化的主要原因。
李江波沈桐立侯瑞钦孔凡超王山旗
关键词:华北平原数值模拟
华北平原一次大雾天气过程的数值模拟研究
应用非静力平衡中尺度模式MM5,结合T213资料、高空地面资料、自动站资料,模拟分析了2005年11月19~21日发生在华北平原的一次大雾天气过程。通过和实况观测资料的对比分析,发现模拟的天气形势与实况基本一致,模拟雾在...
李江波
关键词:华北平原大雾天气数值模拟生消机制
文献传递
河北“23.7”极端暴雨过程特征及成因初探被引量:11
2023年
2023年7月29日—8月1日,河北省发生了致灾严重的极端暴雨事件,气象观测站3 d(72 h)最大累计降水量为1003.4 mm(邢台临城梁家庄),河北、北京多站突破了历史纪录。利用高空、地面、卫星云图和多普勒天气雷达等观测资料以及ERA5再分析资料,对此次极端暴雨的极端性和成因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此次极端暴雨过程是在对流层高、中、低层以及中、低纬度多尺度大气系统共同作用,并叠加地形影响下产生的。(1)中纬度大陆高压东移并与北上西进的副热带高压连通,在河北北部形成稳定的西北—东南向高压坝,台风“杜苏芮”登陆后北上西行到河南境内时,受阻于高压坝,速度减慢,导致台风残涡降水长时间维持。(2)台风“杜苏芮”北上自身携带的水汽以及副高南侧的台风“卡奴”远距离输送的水汽,为河北极端暴雨的发生提供了充足的水汽;台风北上减弱过程中结构不变,边界层东北风急流和东南风急流辐合,加上太行山地形的辐合抬升作用,共同为极端降水提供了强盛的动力条件。(3)太行山中段的强降水时段集中在29日夜间至30日夜间,主要是减弱台风残涡的螺旋雨带、东到东北风急流在迎风坡抬升以及喇叭口地形、“狭管效应”增强辐合共同作用所致,250 mm以上的强降水出现在太行山东麓300~800 m的迎风坡上,以稳定性、低质心的暖云降水为主。(4)与太行山中段的极端降水相比,太行山北段的降水时间更长,主要降水时段集中在29日夜间至31日夜间,250 mm以上的强降水范围更大,既包括北段山脉东麓300~600 m的迎风坡一侧,也包括相邻的东部平原,但迎风坡上的降水强度小于太行山中段迎风坡,而平原地区的降水强度则高于太行山中段迎风坡。强降水主要受与山脉平行的东北急流和东南急流辐合以及地形作用所致,山脉东侧浅山区和平原降水对流性更强。(5)此次极
张江涛何丽华李江波李江波张美如杨吕玉慈闫雪瑾谢祥永王海川隆璘雪黄浩杰
关键词:极端暴雨中尺度对流系统地形作用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