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少良
- 作品数:192 被引量:653H指数:12
- 供职机构:温州医科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温州市科技局科研基金温州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经济管理更多>>
- 胃癌组织中PTEN、caspase-3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被引量:5
- 2008年
- 目的:探讨PTEN、caspase-3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相关性。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on法检测73例胃癌及20例正常胃黏膜组织中PTEN、caspase-3的表达情况。结果:①PTEN和caspase-3在胃癌组织中表达下调,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9.7%(29/73)和21.9%(16/73)。②PTEN表达随肿瘤分化程度的降低、浸润深度加深、淋巴结转移增多、临床分期提高而降低,青年组比中老年组表达低。③caspase-3阳性表达随肿瘤分化程度的降低、临床分期提高而降低。④胃癌组织中PTEN与caspase-3的表达呈正相关(r=0.653,P<0.01)。结论:PTEN、caspase-3的表达下调与胃癌的发生、发展有关,二者可作为判定胃癌生物学行为和预后的临床参考指标。
- 程骏余作黔韩少良黄颖鹏吴秀玲万丽朱冠保
- 关键词:胃癌PTENCASPASE-3免疫组织化学
- COX-2、bcl-2和ki-67表达与胃癌及癌前疾病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7
- 2005年
- 目的探讨环氧合酶-2(COX-2)、bcl-2和ki-67基因蛋白在胃癌及癌前疾病的表达意义。方法用免疫组化染色(SP办法)检测上述基因蛋白表达。结果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不典型增生、早期胃癌及进行期胃癌的COX-2蛋白表达率分别为21.7%、25.9%、22.7%、65.4%、63.6%及56.1%,且胃癌及不典型增生的表达率显著高于前三者(P<0.01);bcl-2蛋白表达率分别为21.7%、33.3%、59.1%、76.9%、72.7%及60.9%,以胃癌及不典型增生最高;ki-67蛋白表达率分别为26.1%、55.6%、54.5%、61.5%、72. 7%及80.5%,胃癌及不典型增生中的表达率显著高于浅表性胃炎(P<0.05),提示ki-67在整个胃癌演变序列中不断增强。结论COX -2和bcl-2蛋白过表达在胃癌演变序列中,以不典型增生及胃癌组织最高;ki-67蛋白表达率在整个胃癌演变序列中不断增强,尤其不典型增生及胃癌中表达率增强更显著,提示癌前疾病,尤其不典型增生可能与胃癌的发生密切相关。
- 苏卫民林德照韩少良
- 关键词:COX-2BCL-2KI-67胃癌癌前疾病
- 乳腺导管原位癌保乳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研究
- 2013年
- 目的 探讨乳腺导管原位癌(ductal carcinoma in situ,DCIS)保乳治疗的临床效果并对其安全性进行评价.方法 回顾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2010年3月至2013年3月进行保乳治疗的DCIS54例(实验组)及同期行乳房全切治疗的DCIS 49例(对照组),分析比较2组的局部复发(local recur-rence,LR)和远处转移情况及3年无病生存率(disease-free survival,DFS),评价保乳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结果 所有患者均获随访,平均(22.3 ±8.5)(5~39)个月,实验组未出现LR,对照组胸壁复发1例,实验组1例出现远处转移,对照组出现2例远处转移;2组DFS分别为100%和95.9%,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DCIS采取保乳治疗和乳房全切治疗,术后LR和远处转移现象无明显差异,对DCIS行保乳治疗是安全的,可进一步推广.
- 王鹏飞朱冠保韩少良
- 关键词:乳腺导管原位癌保乳治疗局部复发
- 急腹症术后早期再手术52例分析被引量:2
- 2005年
- 周宏众韩少良姚建高余震张启瑜朱冠保王玉明
- 关键词:急腹症再手术围手术期
- 急性梗阻性左侧结直肠癌的手术方式选择与预防性肠造口被引量:1
- 2017年
- 目的:探讨左侧结直肠癌并发急性肠梗阻外科治疗的手术方式选择与预防性肠造口的必要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5年间外科治疗的278例左侧结直肠癌并发急性肠梗阻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包括无肠吻合病例59例及一期切除肠吻合219例,其中一期切除吻合病例中有66例行预防性肠造口术,手术方式分别是左半结肠切除术24例、乙状结肠切除术20例、结肠次全切除1例、Dixon手术13例、ISR手术8例。另外,本组有5例用可扩张金属内支架解除肠梗阻后一期切除吻合。本组一期切除吻合病例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率为6.4% (14/219),但术中肠道减压灌洗(5.6%, 3/54)与不灌洗病例(6.1%, 10/165)之间的差异不大(P >0.05),且加预防性肠造口的一期吻合病例中后无吻合口瘘发生。结论:手术方式选择原则是解除梗阻、力争根治肿瘤、一期吻合,必要时可加预防性肠造口。但对于年老体弱、一般状况差者应采取侵袭小的手术,如近端结肠造瘘或Hartmann手术来解除梗阻。
- 王琛黄瀚章周峰王鹏飞韩少良
- 关键词:结直肠癌结肠造口
- 开放式前后入路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斜疝的观察
- 目的探讨开放式前后入路腹股沟斜疝修补的疗效及特点,选择最佳的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366例腹股沟斜疝患者,随机分成A、B两组,A组186例应用普理灵疝装置(PHS)前入路方式,B组180例应用Kugel补片后入路方式进...
- 王鹏飞韩少良朱冠保
- 关键词:腹股沟斜疝疝修补前入路后入路
- 文献传递
- 原发性十二指肠良性肿瘤的临床特点与外科治疗被引量:4
- 2007年
- 目的:探讨原发性十二指肠良性肿瘤的临床特点及手术方式选择。方法:回顾分析25例手术治疗的十二指肠良性肿瘤的临床资料和外科治疗结果。结果:本组病例包括间质瘤8例、Brunner瘤5例、平滑肌瘤5例、管状腺瘤2例、管状绒毛状腺瘤2例、胃泌素瘤1例、血管瘤1例及错构瘤1例。手术方式为单纯肿瘤切除11例、胰十二指肠切除6例、肿瘤切除+乳头成形或括约肌成形5例、肿瘤切除加胃大部切除3例。平均随访59.4个月(2~105个月),1例死于心脏病,3例失访。本组病例总体1、3、5年生存率分别为95.5%、87.5%及80.0%。结论:十二指肠良性肿瘤手术方式的选择依赖于解剖特殊性、肿瘤部位和病理组织学类型。
- 张维建韩少良蒋飞照梁廷波柯庆宏
- 关键词:十二指肠良性肿瘤手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 胰体尾癌的根治切除与外科疗效分析被引量:2
- 2008年
- 目的探讨胰体尾癌R0(根治性)切除率的影响因素和外科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14例胰体尾癌病例的临床病理、手术资料及预后。结果该组214例胰体尾癌中有120例接受手术治疗,手术治疗组总切除率为59.2%(71/120例),R0率为40.8%(49/120例)。与其他治疗方式相比,R0切除病例的肿瘤直径小、淋巴结转移率低及周围脏器浸润率低,且Ⅰ期、Ⅱ期和Ⅲ期病例的根治切除率(分别为100%、100%和87.5%)明显高于ⅣA期(29%)和ⅣB期(0)病例(P〈0.01)。该组病例总的1、3及5年生存率分别为14.5%(31/214例)、7.0%(15/214)和2.4%(5/214例),R0切除组1、3及5年生存率分别为53.1%(26/49例)、30.6%(15/49例)和10.2%(5/49),显著好于其他治疗方式病例(9.1%、0及0vs12.2%、0及0vs.1.2%、0及0)(P〈0.01)。结论提高胰体尾癌的切除率在于早期诊断,且根治性切除是提高肿瘤疗效的关键。
- 张维建韩少良蒋飞照张启瑜谢先海方瑶柯庆宏
- 关键词:胰腺肿瘤胰体尾根治性切除切除率
- 残胃癌的淋巴结转移规律与手术治疗被引量:27
- 2000年
- 目的 探讨残胃癌淋巴结转移规律及其合理的根治术式。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从 1979年 3月至 1997年 9月收治的 6 4例残胃癌患者的淋巴结转移规律、手术方式及其疗效。结果 本组残胃癌患者 6 4例 ,占同期手术病人的 2 1%。其中包括治愈性切除者 30例 ,其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第 1组 5 9 1% (13/ 2 2 )、2组 33 3% (6 / 18)、3组 80 0 % (2 4/ 30 )、4组 46 7% (7/ 15 )、7组 2 5 0 %(3/ 12 )、8组 36 4% (4 / 11)、9组 40 0 % (6 / 15 )、10组 6 0 0 % (6 / 10 )、11组 72 3% (8/ 11)、12组 33 3 %(12 / 36 )、13组 11 1% (4 / 36 )、16组 2 1 4% (3/ 14)、111组 5 0 % (1/ 2 )及空肠系膜淋巴结转移率 16 7%(3/ 18)。本组病例中仅行开腹探查的 6例患者均于 1年内死亡 ,而治愈性切除病例 (n =30 )的 1、3、5年生存率明显好于非治愈性切除病例 (n =2 8)〔10 0 %对 82 1% ,73 3 %对 32 1% ,36 7%对 3 6 %(χ2 值分别为 10 5 6、11 6 7、7 76 ,P <0 0 1)〕。结论 ①B Ⅰ式重建残胃癌病例的切除范围包括胃十二指肠吻合口 ,并清除第 1、2、3、4、7、8、9、10、11组淋巴结 ,必要时一并清除第 12、14、13组淋巴结 ;②B Ⅱ式重建残胃癌病例的切除范围包括胃肠吻合口左右的口、肛侧空肠各 10cm ,同?
- 韩少良崔向东邵永孚
- 关键词:外科手术肿瘤转移淋巴结转移
- COX-2、p53、PCNA和nm23异常表达与胃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被引量:21
- 2002年
- 背景及目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表明COX-2、p53、PCNA和nm23基因蛋白异常表达与胃癌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有关它们异常表达与胃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尚不清楚。本文旨在了解它们与胃癌临床病理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化(SP)方法检测胃癌手术切除71例标本中上述基因表达。结果:(1)胃癌COX-2过表达率为70.4%(50/71例),且过表达与肿瘤大小、大体类型、组织学类型、淋巴结转移(LN)及临床病理分期密切相关(P<0.05或0.01)。(2)71例胃癌标本的p53和PCNA过表达率分别为74.6%和78.9%,其中LN(+)胃癌p53和PCNA过表达(86.7%和88.8%)分别高于LN(-)病例(53.8%和61.5%)(P<0.05),且Ⅰ+Ⅱ期胃癌的p53和PCNA过表达率分别(52.2%和60.9%)显著低于Ⅲ+Ⅳ期病例(85.4%和87.5%)(P<0.05)。(3)LN(-)病例的nm23低表达率(88.5%)显著低于LN(+)病例的62.2%(P<0.05);且Ⅰ+Ⅱ期病例的nm23低表达91.3%明显高于Ⅲ+Ⅳ期病例62.5%(P<0.05)。(4)COX-2与p53、PCNA和nm23基因2个以上表达病例与表达异常或单因素表达异常者相比,在组织学类型、癌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及临床分期差异显著(P<0.05或P<0.01)。结论:胃癌COX-2与p53、PCNA和nm23异常表达与胃癌淋巴结转移和疾病进展等生物学行为密切相关。
- 姬社青花亚伟庄兢高阳孔烨韩少良邵永孚
- 关键词:COX-2P53PCNANM23胃癌生物学行为基因蛋白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