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明红
- 作品数:16 被引量:201H指数:8
- 供职机构:丽水市人民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神经外科患者院内下呼吸道感染的相关因素探讨被引量:1
- 2005年
- 赵明红彭根英
- 关键词:神经外科下呼吸道感染护理措施
- ISO质量管理体系在医院感染管理中的应用被引量:4
- 2010年
- 赵明红
- 关键词:ISO医院感染管理
- 预防神经外科吸入性肺炎护理管理流程的构建与应用被引量:33
- 2016年
- 目的建立一套规范实用的预防神经外科患者吸入性肺炎护理管理流程,降低吸入性肺炎发生率。方法将2014年1-12月神经外科患者315例作为干预组,使用神经外科预防误吸高危因素评估表对患者吸入性肺炎危险因素进行预见性及动态评估,制定并落实护理综合管理方案,通过防误吸护理评价单对护理质量进行监控。将2013年1~12月274例神经外科患者作为对照组,使用传统护理方法。比较两组吸入性肺炎发生率及患者满意度。结果干预组吸入性肺炎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及家属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实施预防吸入性肺炎护理管理流程,针对神经外科患者误吸危险因素实施护理,确保每项护理措施安全有效落实,可有效减少患者吸入性肺炎的发生。
- 尚旭丽吴芳赵明红吴益芬包玉美
- 关键词:神经外科误吸吸入性肺炎
- 神经外科尿路感染的目标监测与护理被引量:4
- 2003年
- 彭根英赵明红
- 关键词:神经外科尿路感染护理抗生素抗菌药物
- 嗜铬细胞瘤手术患者的护理体会
- 2001年
- 方雪清赵明红
- 关键词:嗜铬细胞瘤外科手术护理
- 普外科切口感染目标性监测研究被引量:49
- 2004年
- 赵明红
- 关键词:普外科切口感染目标性监测
- 深静脉血栓风险评估表在预防神经外科患者深静脉血栓中的应用被引量:8
- 2015年
- 目的:探讨深静脉血栓风险评估表预防神经外科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观察。方法:设计深静脉血栓风险评估表,从年龄、病史、活动能力、创伤、医源性因素5方面系统评价神经外科患者的风险。将患者分为低危患者、中危患者和高危患者,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对不同等级患者制定并采用相应护理措施。与实施评估表前神经外科发生DVT情况进行比较。结果:实施评估表后,DVT发生率明显下降(P<0.01)。结论:将深静脉血栓风险评估表用于神经外科患者,对预防DVT形成具有积极作用。
- 尚旭丽吴芳赵明红吴益芬包玉美
- 关键词:神经外科患者深静脉血栓
- 深静脉置管相关性感染的研究被引量:34
- 2004年
- 目的探讨经皮穿刺深静脉置管术与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因果关系。方法观察组深静脉置管术 2 0 9例 ,共采集标本 6 2 7例次作普通细菌培养 ,每例患者分别采集导管内外导管段各 5cm及对侧静脉血 10ml。对照组87例均系静脉给药住院患者 ,静脉给药时间 2~ 10周不等 ,静脉输液结束采血 10ml作普通细菌培养。结果深静脉放置时间愈长 ,则导管相关性感染机会愈多 ,随留置时间延长 ,相关性感染率依次增高 ,超过 8周者几乎 10 0 %感染(rs=0 9878,P <0 0 0 1) ,而深静脉置管术患者导管内外段细菌培养阳性率明显高于外周血液培养阳性率 (χ2 =19 5 ,P <0 0 0 5 ) ,深静脉留置导管内外段细菌培养病原体有表葡、腐葡、沃葡、粪链球菌和霉菌 ,但以G+ 球菌为绝对优势株 ,而导管内外段细菌培养阳性菌株符合率较高 ,提示导管相关性感染为外源性感染。对照组静脉血标本细菌培养结果以多数为G-需氧杆菌 ,说明非置管术患者以内源性感染为主 (χ2 =19 5 ,P <0 0 0 5 )。结论深静脉置管术相关性感染病原体主要来源皮肤正常寄殖菌 。
- 韩蔚何瑾玢彭根英徐伟珍王蔚赵明红
- 关键词:静脉置管术队列研究
- 误吸高危因素表在预防神经外科患者误吸中的应用被引量:14
- 2014年
- 报告了神经外科误吸高危因素表的设计及应用效果。对误吸高危因素进行量化评估,评估内容包括:意识状态评分、年龄、洼田饮水实验、人工气道、胃内残留、呕吐、进食后伴随症状。评分范围为0~20分,分值≥2分即列入误吸高危患者,并在误吸高危因素表上列出护理措施及急救流程,有效预防和减少了神经外科患者误吸的发生,提高了护理质量。
- 尚旭丽赵明红
- 关键词:神经外科误吸护理
- 新生儿医院感染前瞻性调查与防控策略被引量:16
- 2010年
- 目的分析引起新生儿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并对相应的防控策略进行探讨。方法运用回顾性调查和前瞻性监测方法,对近2年来医院新生儿病区住院患儿医院感染情况、感染因素进行分析,得到相关结果并对预防策略进行了探讨。结果医院2年共发生医院感染30例,感染率为2.28%,其中早产儿医院感染18例,感染率占60.00%,明显高于同期新生儿医院感染,经χ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产儿是医院感染的重要高危因素,同时医源性因素以及患儿所处院内环境也是重要的致病原因,应对医护人员进行必要的规范指导,同时对患儿所处医院环境进行严格的消毒和灭菌指导,以降低新生儿医院感染的发生率。
- 赵明红郑桂爱
- 关键词:新生儿医院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