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蕾

作品数:4 被引量:19H指数:3
供职机构:哈尔滨工业大学市政环境工程学院城市水资源与水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城市水资源与水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生物学

主题

  • 2篇类FENTO...
  • 1篇电气石
  • 1篇荧光
  • 1篇荧光原位杂交
  • 1篇原位
  • 1篇原位杂交
  • 1篇生态修复
  • 1篇生物载体
  • 1篇水性
  • 1篇水性聚氨酯
  • 1篇重金
  • 1篇重金属
  • 1篇硝化
  • 1篇硝化菌
  • 1篇纳米
  • 1篇纳米FE
  • 1篇纳米FE3O...
  • 1篇聚氨酯
  • 1篇聚氨酯泡沫
  • 1篇降解

机构

  • 4篇哈尔滨工业大...
  • 1篇东北农业大学
  • 1篇台州学院
  • 1篇联合工程公司

作者

  • 4篇王蕾
  • 2篇马放
  • 2篇杨基先
  • 1篇曾红云
  • 1篇周义
  • 1篇邱珊
  • 1篇祁佩时
  • 1篇辛明
  • 1篇郭海娟

传媒

  • 1篇华东师范大学...
  • 1篇哈尔滨工业大...
  • 1篇环境科学

年份

  • 2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磁纳米Fe/_3O/_4-Fenton工艺处理水杨酸生产废水的可行性研究
江苏某化工企业的水杨酸生产废水,是典型的高盐、含酚且难生物降解的强酸性有毒有机工业废水,其pH值为2、含盐量高达2.5/%、含酚高、B//C仅为0.07,不适宜采用常规的生物法处理,而物理法的处理成本又很高,因此采用化学...
王蕾
关键词:高盐废水
文献传递网络资源链接
一种负载型生物载体的制备及性能研究被引量:6
2013年
为强化载体表面生物膜的活性,研究以水性聚氨酯(waterborne polyurethane)为介质制备负载电气石的聚氨酯(tourmaline on polyurethane,TPU)载体.用扫描电镜(SEM)和持水倍率表征载体的物理性能,并且考察TPU载体对挂膜量及硝化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水溶性聚氨酯浓度能够影响TPU载体对电气石的负载量,导入电气石可以优化TPU载体上极性基团的数量以及环境pH值,亚硝酸菌和硝酸菌在TPU载体上的不可逆附着量分别提高了74.82%和71.89%.与未投载体相比,NH4+-N和NO2--N的去除率分别提高了8.12%和9.08%,表明优化的TPU载体能促进硝化作用.
杨基先曾红云周义邱珊马放王蕾肖大伟
关键词:聚氨酯泡沫电气石水性聚氨酯硝化菌
Fe_3O_4-H_2O_2类Fenton体系催化降解苯酚被引量:8
2014年
为提出基于新型磁纳米Fe3 O4催化剂的类Fenton体系,采用化学共沉淀法制备磁纳米Fe3 O4,用四甲基氢氧化铵( TMAH)对所制备的磁纳米Fe3 O4进行表面改性,就Fe3 O4-H2 O2类Fenton体系对苯酚废水的处理效果进行探讨,考察催化剂投量、H2 O2浓度、pH、反应时间等因素对COD和挥发酚去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磁纳米颗粒平均粒径为30 nm,并在20~100 nm内呈现良好的粒度分布.不同剂量TMAH包覆的3种催化剂经超声预处理后,在室温(13℃)下对50 mg/L苯酚(相当于112 mg/L COD)的降解效果基本一致.当催化剂投量为0.8 mmol/L、H2 O2浓度为2.0 mmol/L、pH为4.5、反应时间180 min时,COD去除率最高可达72%;催化剂投量为0.4 mmol/L、H2 O2浓度为2.0 mmol/L、 pH为4.5、反应时间为90 min时,挥发酚的去除率接近100%.而在重复使用方面,3#Fe3O4-TMAH(2 mL)催化剂的回用性最好,4次反应COD的去除率分别为73%、29%、28%、26%,挥发酚去除率分别为100%、84%、67%、54%.该类Fenton体系具有不产生多余泥量的优点,且磁纳米催化剂在外磁场作用下可实现快速分离回收.
杨基先王蕾郭海娟马放
关键词:催化降解苯酚
河道沉积物中重金属的生态修复及根际细菌的原位检测被引量:1
2012年
调查分析了哈尔滨某排污河道化工区段表层沉积物中的重金属(Pb、Zn、Cr、As、Ni、Cu和Cd)含量,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4种当地具有金属耐性的植物(玉米、酸模叶蓼、龙葵和酸模)对受污染的河道沉积物中重金属的修复效果,进而调查了这4种植物对重金属赋值形态的影响、富集能力及重金属的转运能力.结果显示,排污河道沉积物受到多种重金属的复合污染.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经过两季植物修复后,7种重金属的残渣态均有不同程度的减少,并且金属形态逐渐向铁锰氧化态及可交换态转化,结果说明供试植物能够调节沉积物中重金属的生物有效性.重金属在沉积物中与在植物体内具有相同的总含量趋势:Zn>Pb>Ni>Cr>Cu>As>Cd,该趋势也反映出4种供试植物的生物监测潜能.植物对重金属表现出不同的吸收特性,4种植物对Zn和Ni的富集量相对较大,而Cu在植物地上部分的含量普遍较低,Zn和Ni在植物组织中的含量范围分别为108.4~543.92 mg/kg和36.8~246.91 mg/kg.总体来说,这4种植物主要将金属元素积累在根部,而非地上部分,表现出对重金属的耐受性.酸模叶蓼、酸模和龙葵这3种植物的地上部分分别积累了高浓度的Pb、Zn和Cd,并且具有较高的转运系数(TF>1),反映出这3种植物对相应的重金属具有植物提取的潜力.采用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技术,分析对照和经过栽培试验后根际沉积物中真细菌的数量和空间分布,结果表明植物对沉积物中的细菌有明显的活化作用.
王蕾祁佩时辛明
关键词:重金属沉积物生态修复荧光原位杂交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