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广军

作品数:6 被引量:161H指数:4
供职机构:四川省交通运输厅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安徽省高校省级自然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交通运输工程建筑科学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3篇交通运输工程
  • 2篇建筑科学
  • 1篇天文地球

主题

  • 3篇桩间距
  • 3篇离心模型
  • 3篇离心模型试验
  • 3篇模型试验
  • 3篇合理桩间距
  • 2篇土拱效应
  • 2篇桩间土
  • 2篇拱效应
  • 2篇边坡
  • 1篇动力学
  • 1篇岩质
  • 1篇岩质高边坡
  • 1篇桩加固
  • 1篇自组织临界
  • 1篇自组织临界性
  • 1篇昔格达地层
  • 1篇抗滑
  • 1篇抗滑桩
  • 1篇抗滑桩加固
  • 1篇颗粒流

机构

  • 5篇西南交通大学
  • 3篇四川省交通运...
  • 1篇石家庄铁道学...

作者

  • 6篇王广军
  • 5篇姚令侃
  • 4篇杨明
  • 1篇徐光兴
  • 1篇周德培
  • 1篇高召宁
  • 1篇姜杰明
  • 1篇王唤龙
  • 1篇肖锋
  • 1篇周玉娟
  • 1篇谢建明
  • 1篇魏瑞
  • 1篇肖世国
  • 1篇高平
  • 1篇杨九明

传媒

  • 2篇岩土工程学报
  • 1篇公路
  • 1篇岩土力学
  • 1篇路基工程

年份

  • 1篇2010
  • 1篇2008
  • 3篇2007
  • 1篇2006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岩质高边坡变形监测技术研究被引量:8
2007年
任何边坡演化都将经历表生改造、时效变形和破坏过程三个阶段。开挖引起边坡的变形理论值可用FLAC3D数值模拟分析得到,当现场监测变形值小于理论值时,边坡变形不会进入时效变形阶段,边坡处于稳定状态。以318国道二康段一岩质高边坡安全监测为例,从边坡演化机制角度探讨开挖对边坡变形与稳定性的影响。
王广军姚令侃杨明
关键词:岩质高边坡边坡稳定性
桩间土拱效应离心模型试验及数值模拟研究被引量:95
2008年
抗滑桩的设计理念是采用非连续结构,利用土体自身强度形成的拱效应来达到支挡的目的。通过离心模型试验,对抗滑桩加固滑坡形成土拱效应的现象进行研究,再现了桩间土拱形成的现象及其破坏模式。根据试验现象提出两种典型的土拱破坏模式,即拱顶发生破坏和拱脚发生破坏,并提出改善拱脚受力,防止土拱拱脚发生破坏的工程措施。基于离心模型试验,采用二维颗粒流方法对桩间水平土拱的应力分布和破坏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分析,提出土拱破坏的判别标准为抗滑桩所承担的荷载发生急剧变化,此时土拱传递荷载的功能部分失效,并研究了桩间土拱承载力与桩间净距的关系。随着桩间净距的增大,土拱承载力变化的趋势并非线性的减小,当桩间净距增大到一定程度后,土拱承载力会急剧减小,由此可合理确定桩间距的范围。
杨明姚令侃王广军
关键词:离心模型试验土拱效应颗粒流合理桩间距
基于图型动力学的滑面演化过程研究被引量:4
2007年
滑坡一般发生在众多不连续面中强度效应最弱的主滑面上。滑面的演化是一类具有时空变化的广延耗散动力学复杂系统,与外界环境存在着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滑面在演化过程中是一种远离平衡态的自组织临界现象,自组织临界性是滑面贯通过程的动力学吸引子。运用图型动力学模型从图型演化角度分析了滑面损伤破坏方式的多米诺效应和损伤破坏的链式反应过程。以确定性的、不可逆的、非线性、非局域和没有特征尺度的动力学规则描述损伤单元之间的一种自动放大的非局域相互作用的连接过程,引入分布函数φ(p)和ξ(p)刻画断裂态吸引域在相空间的分布。最后,探讨了不同损伤率下,滑面破坏的可能模式。
高召宁姚令侃徐光兴王广军
关键词:自组织临界性
红层堆积体高边坡病害机理及防治技术
姜杰明周德培魏瑞肖世国肖锋谢建明杨九明高平周玉娟王广军王唤龙
在中国广泛分布的红层地区存在大量的红层堆积体边坡,由于这种坡体具有特殊的地质特征,经常造成道路边坡工程病害甚至滑坡灾害,给工程建设造成了巨大的困难。为此组织开展了四川省交通科技项目《红层堆积体高边坡病害机理与防治技术》[...
关键词:
关键词:病害防治
昔格达地层滑坡抗滑桩加固离心模型试验研究被引量:4
2006年
由于昔格达地层具有特殊的工程地质性质,西攀高速公路通过昔格达地层时形成较多的昔格达地层滑坡。对滑坡的处治主要采用抗滑桩进行支挡。抗滑桩的设计理念是采用非连续结构,利用土体自身强度形成的拱效应来达到支挡的目的,设计时应进行桩截面尺寸及桩间距的优化,最大限度地利用桩间土体的成拱能力。通过离心模型试验,对抗滑桩加固昔格达地层滑坡形成土拱效应的现象进行研究,再现了桩间土拱形成的现象。试验表明,试验条件下的合理桩间净距约为4 m。采用对比试验方法,研究桩宽度对形成土拱及破坏荷载下拱脚稳定性的影响,发现桩宽度大小对桩间土拱的形状没有太大影响,但在破坏荷载下对拱脚的稳定性有较大影响。因此,在满足同样稳定性要求的前提下,采用较大的桩宽度可以适当地增加桩间净距的大小。
杨明姚令侃王广军
关键词:昔格达地层滑坡抗滑桩离心模型试验合理桩间距
抗滑桩宽度与桩间距对桩间土拱效应的影响研究被引量:68
2007年
抗滑桩宽度对桩间土拱效应的影响直接关系到桩截面尺寸及桩间距设计的合理性。通过离心模型试验,观察到抗滑桩宽度越大,桩间土拱稳定性越高。基于离心试验模型,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分析桩间土拱承载能力随桩宽度的变化规律。试验表明在桩间净距保持不变的情况下,桩间土拱承载能力随桩宽度增加而逐渐增大,但增长斜率逐渐变缓,说明随着桩宽度的变大,桩宽度的增加对桩间土拱承载能力的影响越来越小;而在桩间净距与桩宽度比值不变的情况下,桩间土拱承载能力随桩宽度和桩间净距的增加反而降低,且下降斜率逐渐增大,说明桩间净距对桩间土拱承载能力起着控制作用,增加桩宽度对土拱承载能力的贡献远不及增加桩间净距对土拱承载能力的削弱作用。本文研究表明,桩间土拱承载能力与桩宽度之间存在非线性的关系,在建立抗滑桩合理桩间距计算模型时应对此予以考虑。
杨明姚令侃王广军
关键词:离心模型试验土拱效应合理桩间距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