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飞

作品数:11 被引量:126H指数:7
供职机构:滁州学院国土信息工程系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项目安徽省高校省级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天文地球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5篇生物学
  • 4篇天文地球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6篇植被
  • 6篇潜在植被
  • 4篇气候
  • 3篇中国西北干旱...
  • 3篇西北干旱
  • 3篇西北干旱区
  • 3篇黄土高原
  • 3篇干旱
  • 3篇干旱区
  • 3篇GIS
  • 2篇演替
  • 2篇太阳总辐射
  • 2篇气候学
  • 2篇气候学计算
  • 2篇综合顺序分类...
  • 2篇总辐射
  • 1篇玉米
  • 1篇玉米气候
  • 1篇植被研究
  • 1篇植被演替

机构

  • 9篇西北师范大学
  • 4篇滁州学院
  • 3篇中国科学院
  • 2篇兰州大学
  • 1篇名古屋大学
  • 1篇山西师范大学

作者

  • 11篇李飞
  • 8篇赵军
  • 3篇赵传燕
  • 3篇李旺平
  • 2篇郑佳佳
  • 2篇郝君明
  • 1篇刘红兵
  • 1篇王旭峰
  • 1篇张小强
  • 1篇魏伟
  • 1篇王春
  • 1篇孙勇
  • 1篇郑佳佳

传媒

  • 2篇生态学报
  • 1篇水土保持研究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草业学报
  • 1篇干旱区研究
  • 1篇自然资源学报
  • 1篇第十一次全国...
  • 1篇中国地理信息...
  • 1篇京区第六届地...

年份

  • 3篇2011
  • 2篇2010
  • 1篇2009
  • 3篇2008
  • 2篇2007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辐射干燥度的黄土高原潜在植被研究
本文在概述了当前潜在植被基础上,选用世界著名的布迪科(Budyko)分类系统来模拟黄土高原的潜在植被,先利用研究区内73个站点的日照时数数据和降水量数据计算研究区内的净辐射和Budyko干燥度,并绘制出其分布图。再结合植...
李旺平赵军李飞魏伟
关键词:黄土高原潜在植被生态恢复
文献传递
中国西北干旱区潜在植被的演替
当前全球气候变化日益显著,许多自然系统正在受到区域气候变化,特别是受到温度升高的影响,准确地预测气候变化以及未来气候变化对生态系统的可能影响已经成为国际地圈与生物圈计划/(IGBP/)的主要研究目标。潜在植被作为一种与所...
李飞
关键词:中国西北干旱区潜在植被演替全球气候变化
文献传递
安徽省降水量空间插值研究被引量:11
2010年
高分辨率、栅格化的气候数据作为环境因子是地学模型和气候模型等相关研究的重要参数,而空间插值是获取降水量空间信息的重要途径。然而在众多空间插值方法中,并没有绝对最优的空间插值方法,只有特定条件下的最优方法。采用安徽省境内的66个气象站点及周边75个气象站点的年降水量数据,选取常用的6种空间插值方法对安徽省年降水量进行了空间化,综合分析得出安徽省降水量的空间插值方法误差顺序为:RBF
李飞孙勇郑佳佳
关键词:降水量空间插值
基于FIS与GIS方法的山西省玉米气候适宜性评价被引量:7
2008年
在ArcGIS和Matlab软件的支持下,采用网格分析与模糊推理集成的方法实现了山西省玉米气候适宜性评价。结果表明,模糊推理与GIS格网分析相结合,在农业气候适宜性评价中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
郝君明赵军刘红兵李飞
关键词:模糊推理网格分析
中国西北干旱区潜在植被模拟与动态变化分析被引量:26
2011年
潜在植被是指在没有人为干扰、在现有的环境条件下,植被的全部演替系列完成时立地应该存在的植被状况。西北干旱区生态环境问题突出,以潜在植被为研究对象来探究西北干旱区植被背景及其变化规律,成为西部生态环境恢复重建的基础性工作。本研究以IOCSG(integrated orderly classification system of grassland)模型为潜在植被评定模型,在GIS研究方法的支持下,对西北干旱区潜在植被进行了模拟,并对其动态变化进行了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采用IOCSG评定模型对中国西北干旱区潜在植被分布进行了模拟,通过检验得出,IOCSG评定模型对研究区植被模拟精度达到了78%,较好的重现了研究区潜在植被分布格局。2)分布在研究区的潜在植被类型有21类,不同区域植被的多样性差异较大。天山、阿尔泰山一带及大兴安岭地区植被分布较为丰富。相比之下,准噶尔盆地、塔里木盆地、巴丹吉林沙漠地区分布比较单一,主要以荒漠、半荒漠为主。3)由于立地气候环境的改变,区域植被系统表现出不稳定性,主要表现为4个特点:扩展变化、缩减变化、波动性变化以及消亡变化。4)气候环境适应性的改变使潜在植被发生了演替过程,从2个周期的变化来看,天山、阿尔泰山、大兴安岭及以西地区以及呼伦贝尔高原地区成为植被演替的敏感区。
李飞赵军赵传燕王旭峰
关键词:潜在植被GIS西北干旱区
中国干旱半干旱区潜在植被演替被引量:22
2011年
研究中国干旱半干旱区植被背景,成为其生态环境建设方面的基础性和指导性的工作。潜在植被作为一种与所处立地达到平衡的演替终态,反映的是无人类干扰的情况下,立地所能发育形成的最稳定成熟的一种顶极植被类型,是一个地区现状植被的发展趋势,对本地区植被生态的恢复和重建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以综合顺序分类法为基本理论方法,在GIS研究方法支持下,采用中国干旱半干旱区119个气象观测站1961—2005年的年降水数据与115个气象观测站1961—2005的>0℃年积温数据,以15a的年平均数据为时间周期,对中国干旱半干旱区潜在植被的演替进行了分析,得出了以下结论:在中国干旱半干旱区,潜在植被类型之间发生了复杂的演替过程。1961—1975年间,分布在中国干旱半干旱区的潜在植被有10种类型,由于气候变化,到20世纪90年代后期仅剩6种类型。在潜在植被类型之间的转化特征与数量方面,表现出3种特点,稳定减少、稳定增加与波动性变化。在潜在植被类型地理分布格局变化与发展方向方面,演替明显的地区主要有:吐鲁番盆地、锡林郭勒高原北部、呼伦贝尔高原、太平岭地区;在发展方向上,潜在植被的空间变化方向(演替方向)均异。潜在植被类型演替的驱动因素主要是气候变化条件下,影响植被分布的水热条件发生了改变。
李飞赵军赵传燕张小强
关键词:潜在植被演替综合顺序分类法GIS
中国西北干旱区潜在植被模拟与动态变化分析
潜在植被是指在没有人为干扰、在现有的环境条件下,植被的全部演替系列完成时立地应该存在的植被状况.西北干旱区生态环境问题突出,以潜在植被为研究对象来探究西北干旱区植被背景及其变化规律,成为西部生态环境恢复重建的基础性工作....
李飞赵军赵传燕王旭峰
关键词:潜在植被GIS西北干旱区
中国潜在植被空间分布格局被引量:31
2008年
潜在植被作为一种与所处立地达到平衡的演替终态,反映的是无人类干扰情况下,立地所能发育形成的最稳定成熟的一种顶极植被类型,是一个地区现状植被的发展趋势。潜在植被的研究能够真实反映气候条件对植被形态变化的影响,是植被-环境分类与关系研究的起点,也是全球变化与陆地生态系统研究的关键。以综合顺序分类法为基本理论基础,在GIS研究方法支持下,利用我国2348个气象台站1961~1990年30a的气候资料,对我国潜在植被类型进行了划分,得出以下结论:(1)分布在我国的潜在植被类型有41类,表现出了我国潜在植被的多样性特征;从面积相对比例来看,我国潜在植被在分布面积上很不均匀,面积最大的寒冷潮湿多雨冻原、高山草甸类分布面积达到1526188km2,面积最小的炎热微干稀树草原类分布面积仅为13km2。(2)海拔0~6800m之间,是我国潜在植被主要分布的海拔界限,并且此海拔段植被多样性随海拔变化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即随海拔增加植被多样性显著下降。(3)我国潜在植被的空间分布很好的体现了三向地带性规律,而决定这种分布的主要原因是太阳辐射的纬度性变化、距离海洋的远近引起水分条件变化以及由海拔高度引起的从基带向上热量和干湿变化。(4)我国潜在植被空间格局在重心分布上,主要表现为空间聚集(P1、P2、P3、P4、P5、P6)和空间线型邻接(L1、L2、L3)两个主要特征。
李飞赵军赵传燕郝君明郑佳佳
关键词:潜在植被综合顺序分类法
黄土高原太阳总辐射气候学计算及特征分析
本文在概述了当前太阳总辐射的气候学计算方法的基础上,先利用黄土高原区11个气象站点1992到2000年共9年的日照时数和总辐射数据,采用最小二乘法按月求出了黄土高原区气候学计算公式中的系数;然后根据研究区内73个站点的日...
赵军李旺平李飞
关键词:黄土高原太阳辐射气候学计算
文献传递
中国陆地多年平均积温空间化研究被引量:19
2010年
将海拔高度等反映区域特性的因子作为变量引入GIS空间化模型是提高气象数据估算精度的重要途径。根据聚类的思想,将研究区域进行聚类分区,使分区内积温分布特征一致性趋强。然后利用统计方法寻找各分区年积温随海拔变化的规律,以获得较高精度的估算结果。论文提出的基于分区DEM修正反距离空间化方法,与常用的空间化方法如克里格法、反距离平方法相比,解决了积温空间分布复杂性的问题,并一定程度上考虑了气象站点空间分布的稀疏性、不均匀性以及受海拔和区域差异等因素对积温分布的影响,具有较高的估算精度,适合于较大范围的年积温空间化。另外,由于气象台站分布在相对较低的区域,高海拔区域积温估算精度很低,利用此方法解决了高海拔区域积温估算的精度问题。
李飞王春赵军郑佳佳
关键词:积温DEM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