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孙英飞

作品数:14 被引量:101H指数:6
供职机构:中日友好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首都医学发展科研基金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腰椎
  • 4篇手术
  • 3篇蛋白
  • 3篇神经干
  • 3篇神经干细胞
  • 3篇细胞
  • 3篇脊髓
  • 3篇干细胞
  • 2篇融合术
  • 2篇神经干细胞移...
  • 2篇生长相关蛋白
  • 2篇生长相关蛋白...
  • 2篇术后
  • 2篇细胞移植
  • 2篇相关蛋白
  • 2篇疗效
  • 2篇内固定
  • 2篇节段
  • 2篇后路
  • 2篇脊髓损伤

机构

  • 11篇中日友好医院
  • 3篇中国医科大学...
  • 2篇中国医科大学
  • 1篇南华大学
  • 1篇文登整骨医院

作者

  • 14篇孙英飞
  • 5篇移平
  • 5篇李中实
  • 3篇石东平
  • 3篇张启栋
  • 3篇王岩峰
  • 3篇蒋欣
  • 3篇黄涛
  • 3篇吕刚
  • 2篇谭明生
  • 2篇高大新
  • 1篇谭远超
  • 1篇李花
  • 1篇刁延娜
  • 1篇郝庆英
  • 1篇王文军
  • 1篇杨峰
  • 1篇唐向盛
  • 1篇陈栋
  • 1篇韦宏宇

传媒

  • 3篇中国矫形外科...
  • 1篇中华医院感染...
  • 1篇中国内镜杂志
  • 1篇颈腰痛杂志
  • 1篇中华实验外科...
  • 1篇中国医科大学...
  • 1篇中国脊柱脊髓...
  • 1篇临床军医杂志
  • 1篇中国现代手术...
  • 1篇国际骨科学杂...
  • 1篇中华全科医学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20
  • 4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6
  • 2篇2012
  • 1篇2007
  • 1篇2005
  • 1篇2004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两种术式治疗胸腰椎椎体压缩性骨折的疗效比较被引量:10
2021年
目的观察经皮椎体成形术(PVP)、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PKP)对胸腰椎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脊柱-骨盆矢状位参数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5月至2018年5月在中日友好医院接受PVP或PKP治疗的120例新鲜单节段胸腰椎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临床资料,按术式分为PVP组(67例)和PKP组(53例),比较两组手术情况、脊柱-骨盆矢状位参数、术后椎体恢复情况及疼痛、功能障碍情况。结果两组围手术期未见并发症发生,但PVP组手术时间、骨水泥注入量均显著少于PKP组,骨水泥渗漏率显著高于PKP组。术后两组腰椎前凸角(LL)、骶骨倾斜角(SS)较术前显著增加,骨盆倾斜角(PT)、C_(7)~S_(1)矢状面轴向距离(SVA)较术前显著减少,但PVP组与PKP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两组椎体压缩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PVP组椎体高度恢复率显著低于PKP组,椎体高度丢失率显著高于PKP组(P<0.05)。术后两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均较术前显著下降,但PVP组VAS、ODI评分显著高于PKP组(P<0.05)。结论PVP与PKP治疗胸腰椎椎体压缩性骨折均能在一定程度上恢复脊柱-骨盆矢状位整体平衡,但PKP骨水泥渗漏率较低,术后椎体高度恢复及功能障碍改善也较为显著。
孙英飞韦宏宇移平
关键词:经皮椎体成形
锁骨骨折术后内同定失败的手术治疗
目的:探讨锁骨骨折术后内固定失败的手术治疗效果,为临床治疗锁骨骨折术后失败提供一定的参考,同时对临床治疗初次锁骨骨折提供避免错误的建议。
邹海波李中实谭明生陈栋王宇鸣孙英飞
关键词:锁骨骨折固定术骨不连
ACDF与ACCF手术治疗双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比较被引量:6
2020年
双节段颈椎病多见于脊髓型颈椎病,手术原则为解除神经根或脊髓压迫,阻止神经功能进一步恶化,改善颈椎活动度[1]。本研究选择2015年9月~2017年3个月在本院就诊的双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42例,观察对比颈前路次全切减压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corpectomy and fusion,ACCF)和颈椎前路减压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Anterior cervical decompression and fusion,ACDF)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孙英飞蒋欣移平
关键词:脊髓型颈椎病颈前路手术植骨融合
腰椎融合术后邻近节段病变皮质骨轨迹钉固定
2022年
[目的]探讨皮质骨轨迹(cortical bone trajectory,CBT)钉固定腰椎融合术后邻近节段病变(adjacent segmental de⁃generation,ASD)的疗效。[方法]2018年3月—2019年3月对20例腰椎融合术后ASD患者采用CBT螺钉固定治疗,总结临床与影像资料。[结果]20例患者手术均获成功,术中未发生血管、神经损伤等严重并发症。手术时间(1.44±0.31)h,术中出血量(248.27±16.51)ml,术后下地行走时间(7.23±1.12)d。术后平均随访(14.62±5.84)个月,VAS评分由术前的(8.70±1.30)分显著降至末次随访时的(1.81±0.27)分(P<0.05);JOA评分由术前的(12.04±1.31)分增加至末次随访时的(23.84±2.91)分(P<0.05);ODI指数由术前的(18.14±6.42)%显著降至末次随访时的(3.74±0.55)%(P<0.05)。至末次随访时,18例均获得椎间融合,融合时间为6~9个月。[结论]CBT螺钉内固定技术治疗腰椎内固定术后ASD可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孙英飞移平唐相圣
特立帕肽在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术后应用效果及对骨密度影响被引量:12
2019年
目的探讨特立帕肽在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术后的应用效果及对骨密度的影响。方法选取自2015年1月至2018年10月中日友好医院收治的70例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常规组,每组各35例。常规组在椎体成形术后给予唑来膦酸注射液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使用特立帕肽注射液。治疗3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骨密度、椎体高度、Cobb角、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临床治疗有效率、骨密度、椎体前缘高度、椎体中线高度明显高于常规组,Cobb角、ODI评分、VAS评分明显低于常规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术后应用特立帕肽临床疗效显著,可提高骨密度,促进关节功能恢复。
孙英飞褚开伟李中实
关键词:骨质疏松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特立帕肽骨密度
检测感染相关指标对脊柱手术后深部切口感染的早期预判价值研究被引量:22
2018年
目的探讨感染相关指标检测对脊柱手术后深部切口感染的早期判断价值。方法选择医院2007年1月-2017年12月行脊柱手术后发生深部切口感染患者及术后无感染患者各60例,分别计为试验组与对照组,通过微生物全自动鉴定系统对病原菌测定;比较两组不同时间点感染相关指标[体温、白细胞(WBC)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并统计上述相关指标异常率。结果深部切口感染相关分泌物分离出病原菌145株,其中革兰阴性菌100株(68.97%),革兰阳性菌41株(28.27%),真菌4株(2.76%);与术前比较,两组术后3d体温、WBC、中性粒细胞计数均升高(P<0.05);术后7d试验组体温、WBC、中性粒细胞计数比术前均增高(P<0.05),而对照组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3d、7d试验组CRP、ESR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脊柱手术后深部切口感染以革兰阴性菌为主,体温、WBC、中性粒细胞计数、CRP、ESR可作为深部切口感染判断指标。
孙英飞蒋欣移平
关键词:脊柱手术C-反应蛋白红细胞沉降率
Wallis棘突间动态稳定系统治疗腰椎管狭窄患者的疗效被引量:4
2019年
目的探讨Wallis棘突间动态稳定系统在治疗老年腰椎管狭窄中的疗效及对患者术后功能的影响。方法纳入2014年1月至2016年3月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腰椎管狭窄患者10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Wallis组和融合组,各52例;Wallis组采用Wallis棘突间动态稳定系统治疗,融合组采用腰椎减压融合内固定术治疗;随访两组患者术后神经功能评分(JOA)、视觉疼痛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椎间隙前后缘高度(Intervertebral space height,ISH)、椎间盘高度(disc height,DH)、手术节段活动范围(range of motion,ROM);记录两组患者术后出现脑脊液漏、顽固性腰痛、椎体滑脱等并发症情况。结果与术前比较,术后12个月两组患者JOA、VAS、ODI评分均有不同程度改善(P<0.05);术后12个月,Wallis组JOA评分高于融合组,VAS、ODI评分低于融合组,差异显著(P<0.05);与术前比较,术后12个月Wallis组ISH、DH、ROM无明显变化(P>0.05);术后12个月融合组ISH、DH明显降低(P<0.05),ROM明显增加(P<0.05);术后12个月Wallis组ISH、DH高于融合组,ROM低于融合组,差异显著(P<0.05);随访12个月,Wallis组并发症发生率为7.69%(4/52),融合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6.92%(14/52),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腰椎减压融合术比较,Wallis棘突间动态稳定系统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及临床症状,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
孙英飞张启栋石东平李中实
关键词:腰椎管狭窄
不同BMI单节段腰椎退行性病变患者经腰椎后路360°融合术治疗效果及预后对比被引量:6
2019年
目的对比分析不同体质量指数(BMI)单节段腰椎退行性病变患者经腰椎后路360°融合术治疗效果及预后。方法选取中日友好医院2013年1月—2017年11月期间收治的216例单节段腰椎退行性病变患者根据BMI不同分为正常组(84例,BMI<24 kg/m^2),超重组(80例,24 kg/m^2≤BMI<28 kg/m^2),肥胖组(52例,BMI≥28 kg/m^2)。均接受经腰椎后路360°融合术治疗,获取3组手术相关数据及术前、术后各随访时间点日本骨科学会腰痛疾患评定表(JOA)、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价系统(ODI)评分结果。结果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比较,正常组<超重组<肥胖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比较,正常组<超重组<肥胖组;伤口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正常组<超重组<肥胖组;各组上述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3组术后各随访时间点JOA评分、ODI评分均较术前显著改善(均P<0.05),且术后1、3个月JOA评分、ODI评分改善效果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术后6、12个月正常组、超重组JOA评分明显高于肥胖组,ODI评分明显低于肥胖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经腰椎后路360°融合术治疗单节段腰椎退行性病变可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但超重或肥胖者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更多,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更长,伤口并发症发生率更高,尤其是肥胖患者预后相对较差。
孙英飞石东平张启栋李中实
关键词:体质量指数腰椎退行性病变预后
寰枢椎脱位翻修手术的临床疗效观察被引量:13
2012年
目的:探讨-期前路经口咽松解并后路复位固定融合术对寰枢椎脱位手术治疗失败病例翻修的于术要点及疗效。方法:2001年10月-2011年10月对29例寰枢椎脱位手术治疗失败病例行翻修手术,其中26例获得随访,男12例,女14例。初次手术时年龄4-56岁,平均33.5岁,齿状突骨折不愈合6例,齿状突发育畸形6例.横韧带断裂2例,先天性寰枕融合12例。翻修手术时年龄12-60岁,平均37.2岁。两次手术相隔11-158个月,平均442个月。8例初次手术后未复位,18例复位后冈内固定失败再次脱位,脑十脊髓角平均101.8°。患者均有枕颈部持续性疼痛,其中19例伴脊髓神经功能障碍,JOA评分平均8.5分。均行一期前路经门咽松解、后路复位减压、寰枢椎或枕颈固定融合术,其中12例行C1-C2融合,6例C0-C2融合,3例C0-C3融合,3例C0-C4融合,2例C1-C4融合。随访患者临床疗效并进行影像学评估。结果:手术均顺利完成,手术时间210-340min,平均290min;失血量500-1100ml,平均700ml。术中未发生血管、神经和脊髓等损伤,术后无吲壁和椎管内感染发生。19例(73.1%)获得完全复位,7例不完全复位;脑十脊髓角恢复至平均143.00,其中11例达到正常,15例小于正常。随访18-90个月,平均45个月,随访期间未见内固定松动表现,植骨均获得骨性融合:临床症状明显改善,19例伴有脊髓神经功能障碍患者术次随访时JOA评分平均12.6分。按Macnab疗效评什标准评定:优10例,良6例,无改善3例。结论:一期前路经口咽松解、后路复位减压、寰枢或枕颈同定融合术是一种具有较好临床疗效的寰枢椎脱位翻修术式。
谭明生移平杨峰王文军蒋欣唐向盛郝庆英谭远超孙英飞
关键词:寰枢椎脱位翻修手术经口咽入路后路复位内固定
β-连环蛋白、铁蛋白、碱性磷酸酶表达水平变化影响骨质疏松进展的临床研究被引量:7
2019年
目的探讨β-连环蛋白(β-catenin)、铁蛋白(SF)、碱性磷酸酶(ALP)表达水平变化对骨质疏松发生发展的影响.方法选取80例女性骨质疏松患者分为绝经组(即已经绝经的妇女,40例)和育龄组(月经正常的妇女,40例),绝经组再根据绝经时间(1~5、5~10、10~15、15~20年)分为A、B、C、D组,探究雌激素相关骨质疏松发生发展不同阶段的变化.利用多光谱成像系统检测患者胫骨和腰椎骨密度;取患者血清,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β-catenin、SF和ALP表达量.结果绝经组与育龄组的胫骨骨密度和腰椎骨密度比较均有所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2.580,P<0.05).绝经A组与绝经B组比较,骨密度下降趋势较缓(t=6.105,P<0.05);绝经C组和绝经D组,骨密度下降趋势骤增(t=5.886,P<0.05).育龄组(47.97±6.93)ng/L血清β-catenin表达水平高于绝经A组[(43.24±4.58)ng/L,t=6.701,P<0.05],高于绝经B组[(40.34±5.08)ng/L,t=5.129,P<0.05],高于绝经C组[(30.67±4.50)ng/L,t=5.773,P<0.05].3组中,最低的是绝经D组[(24.34±3.28)ng/L,F=16.875,P<0.05].随着骨质疏松的发生,血清β-catenin表达水平逐级下降,呈负相关(r=-3.256,P<0.05).育龄组[(101.2±17.1)μg/L]血清SF表达水平低于绝经A组[(150.3±14.5)μg/L,t=5.983,P<0.05],低于绝经B组[(165.6±15.8)μg/L,t=6.157,P<0.05],低于绝经C组[(200.9±18.9)μg/L,t=7.551,P<0.05].3组中,最高的是绝经D组[(269.7±13.1)μg/L,F=13.820,P<0.05].随着骨质疏松的发生,血清SF表达水平逐级上升,呈正相关(r=3.237,P<0.05).育龄组(0.456±0.029)血清ALP表达水平高于绝经A组(0.402±0.018,t=6.328,P<0.05),高于绝经B组(0.389±0.034,t=5.496,P<0.05),高于绝经C组(0.308±0.019,t=5.425,P<0.05).3组中,最低的是绝经D组(0.235±0.023,F=12.885,P<0.05).随着骨质疏松的发生,血清ALP表达水平下降,呈负相关性(t=-0.795,P<0.05).结论血清中的β-catenin和ALP表达水平的变化与骨质疏松发生发展呈负相关性,血清中铁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与骨�
孙英飞张启栋石东平李中实
关键词:Β-连环蛋白铁蛋白碱性磷酸酶骨质疏松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