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马安娜

作品数:9 被引量:164H指数:6
供职机构:华东师范大学河口海岸科学研究院河口海岸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北京市教委资助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8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生物学

主题

  • 6篇湿地
  • 4篇湿地植物
  • 4篇人工湿地
  • 3篇植物
  • 3篇生态系统
  • 3篇湿地生态
  • 3篇湿地生态系统
  • 3篇长江口
  • 2篇水处理
  • 2篇碳通量
  • 2篇污水
  • 2篇污水处理
  • 2篇芦苇
  • 2篇河口湿地
  • 2篇潮汐
  • 1篇正交
  • 1篇正交试验
  • 1篇植物筛选
  • 1篇碳汇功能
  • 1篇人工湿地植物

机构

  • 5篇华东师范大学
  • 4篇首都师范大学

作者

  • 9篇马安娜
  • 4篇陆健健
  • 3篇洪剑明
  • 2篇张洪刚

传媒

  • 1篇生态学报
  • 1篇环境科学研究
  • 1篇首都师范大学...
  • 1篇节水灌溉
  • 1篇湿地科学
  • 1篇2008年湿...
  • 1篇第七届中国林...

年份

  • 3篇2011
  • 2篇2008
  • 1篇2007
  • 3篇2006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崇西湿地的甲烷释放及封碳效应
湿地被认为是大气中温室气体甲烷(CH4)的源,随着全球变暖的加剧,湿地CH4的释放日益受到关注。CH4的释放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受到众多因素的影响,导致研究结果不一。特殊的水文周期和植被状况使得河口区域的碳源/汇功能与内陆...
马安娜
关键词:潮汐芦苇江南桤木长江口
文献传递
垂直流人工湿地的设计及净化功能初探被引量:11
2006年
阐述了垂直流人工湿地小试系统的设计方法,并对其净化效果进行了初步的测试。垂直流人工湿地由下行流和上行流方式的2池组成,分别栽种了芦苇,香蒲,水葱,茭白,慈菇和菖蒲6种湿地植物。试验结果表明垂直流人工湿地能较好地改善水质,对NH4-N、TN、TP、CODCr的平均去除率都达到了55%以上。各系统对污染物的去除作用无明显差异,出水中NO3-N的浓度与进水相比降低不明显,而NH4-N的去除率却很高,表明系统中硝化作用较强。本试验说明垂直流人工湿地系统能较好地改善水质,是一种有效的污水处理技术,对水体水质改善和水生态系恢复具有重要意义。
张洪刚马安娜洪剑明
关键词:人工湿地垂直流湿地植物
湿地生态系统碳通量研究进展
湿地碳循环在全球气候变化中起着重要作用,而湿地碳通量研究是湿地碳循环研究的关键问题。由于湿地独特的土壤、植被以及水文过程,使得湿地碳通量有别于其他类型的生态系统。湿地温室气体特别是CO2和CH4的释放水平具有明显的时空变...
马安娜陆健健
关键词:碳通量湿地生态碳汇功能
文献传递
北京地区人工湿地优势植物筛选及净化效果研究
水资源短缺和水污染直接影响到工业生产和人民生活,甚至威胁到人体健康。传统的生化二级处理厂因投资和运行费用昂贵,难以在中小城市和经济不发达地区推广。人工湿地是一种污水生物处理技术,具有低投入、低能耗、低成本和能脱氮除磷的优...
马安娜
关键词:人工湿地湿地植物植物筛选
文献传递
芦苇在微咸水河口湿地甲烷排放中的作用被引量:14
2011年
以长江口微咸水河口湿地为研究对象,通过模拟潮汐淹没和改进的静态箱法,针对芦苇在不同淹水条件下对甲烷的传输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长期淹没样点割除芦苇前后平均甲烷释放分别为1.60 mgCH4 m-2h-1和0.50 mgCH4 m-2h-1,而短期淹没样点割除芦苇前后平均甲烷释放分别为0.94 mgCH4 m-2h-1和0.55 mgCH4 m-2h-1。芦苇的存在增加了大约41.5%—69%的甲烷释放,割除芦苇导致长期淹没样点甲烷释放显著地减少。从淹水前到淹水后的一个潮周期内,长期淹没样点和短期淹没样点的甲烷释放分别在淹没期达到最小和最大释放(1.21 mgCH4 m-2h-1和1.18 mgCH4 m-2h-1),说明芦苇对甲烷的传输作用受到潮汐淹没程度的影响。实验室针对芦苇自身产甲烷的可能性进行的离体芦苇茎干和叶片的甲烷释放研究发现,离体茎干释放大约0.7μL/L和0.2μL/L甲烷,且下部茎干的甲烷释放量要明显高于上部茎干和叶片,随后均不再增加。结果进一步证实芦苇增加的甲烷排放来自对土壤气体的传输。同时,传输作用主要发生在植株的下部茎干。
马安娜陆健健
关键词:长江口芦苇
槐叶萍净化污水的影响因素研究
槐叶萍是北京地区常见的湿地植物,已经被应用于污水处理,但它在不同条件下对污水的净化效果不同.论文以槐叶萍为研究对象,就不同的停留时间、PH、温度三个影响因素进行了试验.对这三个因素进行了正交试验分析,研究了它们对污水中总...
马安娜洪剑明
关键词:人工湿地植物槐叶萍污水处理正交试验
文献传递
湿地生态系统碳通量研究进展被引量:41
2008年
湿地碳循环在全球气候变化中起着重要作用,而湿地碳通量研究是湿地碳循环研究的关键问题。由于湿地独特的土壤、植被以及水文过程,使得湿地碳通量有别于其他类型的生态系统。湿地温室气体特别是CO2和CH4的释放水平具有明显的时空变化特征,其通量变化与许多外部因素相关,包括土壤状况、水文条件、植被类型、外源氮等。对近年来湿地生态系统碳汇功能变化以及影响碳通量相关因子的研究成果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和综述。现有的研究表明,土壤状况对湿地碳通量影响较复杂,在一定范围内,表层土壤温度与气体排放密切相关,甚至呈正相关关系;土地利用/覆盖也影响湿地碳通量变化,导致湿地温室气体排放增加;水文条件特别是水位高度对湿地CO2和CH4排放的影响不同,高水位不利于CO2排出,CH4则与之相反;植被对湿地碳排放也起到正、负两方面作用,并且物种各异。还讨论了湿地碳通量研究进展的瓶颈问题,特别对植被演替较快的潮滩湿地碳通量研究做了展望。
马安娜陆健健
关键词:碳通量CO2CH2环境因素
长江口崇西湿地生态系统的二氧化碳交换及潮汐影响被引量:33
2011年
河口湿地具备不同于其他生态系统的典型的生物化学特征.利用开路式涡度相关系统,对长江口崇西湿地净生态系统CO2交换(NEE)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生长季CO2交换呈V字型特征,平均CO2交换量为-0.06 mg/(m2.s);非生长季无明显特征,平均CO2交换量为0.025 mg/(m2.s).这与其他生态系统CO2交换特征相符合,主要是生长季的植被光合固碳作用所致.非生长季的净生态系统CO2交换比生长季受土壤温度的影响更大.大潮期和小潮期的CO2交换表明,无论是生长季还是非生长季,小潮期从生态系统释放到大气的CO2均高于大潮期,潮汐高度与CO2释放量呈负相关,暗示着高水位抑制生态系统呼吸和阻碍CO2的传输,从而减少了CO2的释放.通过分析大潮期和小潮期的植被净光合速率发现,同一地点的植被固碳过程受潮汐的影响不很明显.潮汐对净生态系统CO2交换的影响主要是减少了土壤呼吸释放CO2的过程.总体而言,崇西湿地在年周期内表现为CO2的汇.
马安娜陆健健
关键词:CO2交换河口湿地潮汐长江口
湿地植物在污水处理中的作用及机理被引量:51
2006年
人工湿地是一种污水生物处理技术,因其具有独特的优势,而得到广泛的应用.其中,湿地植物在这个过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湿地植物通过吸收、利用和吸附污染物,传输氧气,影响微生物和酶的分布,积累有机物等途径而起作用,从而降低污水中的氮、磷以及重金属等物质的含量,达到污水净化的目的.本文就湿地植物的作用及其机理进行了全面的论述.
马安娜张洪刚洪剑明
关键词:人工湿地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