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玲

作品数:4 被引量:8H指数:2
供职机构: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制药与材料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科技厅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经济管理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理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化学工程

主题

  • 2篇CO氧化
  • 2篇催化
  • 2篇催化剂
  • 1篇信息化
  • 1篇信息化管理
  • 1篇信息化管理模...
  • 1篇铱催化剂
  • 1篇整体式催化剂
  • 1篇石油
  • 1篇石油化工
  • 1篇石油化工行业
  • 1篇热稳定
  • 1篇热稳定性
  • 1篇化工
  • 1篇化工行业
  • 1篇化学吸附
  • 1篇积炭
  • 1篇加氢
  • 1篇加氢性能
  • 1篇工业化

机构

  • 3篇浙江师范大学
  • 3篇金华职业技术...
  • 1篇浙江金氟隆化...

作者

  • 4篇陈玲
  • 3篇罗孟飞
  • 2篇洪庆红
  • 1篇潘滔
  • 1篇王树元
  • 1篇林鸿
  • 1篇金祝年
  • 1篇宋宇鹏
  • 1篇赵曼

传媒

  • 2篇中国稀土学报
  • 1篇化工管理
  • 1篇工业催化

年份

  • 1篇2017
  • 2篇2015
  • 1篇2013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CeO_2对PdO/θ-Al_2O_3催化剂CO氧化活性和热稳定性的影响被引量:2
2013年
以θ-Al2O3为载体,采用浸渍法制备了PdO/θ-Al2O3和PdO/CeO2/θ-Al2O3催化剂,比较了催化剂的CO氧化活性和热稳定性。运用X射线粉末衍射(XRD),程序升温还原(H2-TPR),拉曼光谱(Raman),CO化学吸附和物理吸附(BET)等技术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PdO/θ-Al2O3催化剂经过1000℃焙烧后CO氧化活性较低;而PdO/CeO2/θ-Al2O3催化剂经过1000℃焙烧后CO氧化活性反而高于500℃焙烧的活性。CeO2能有效提高PdO/CeO2/θ-Al2O3催化剂的热稳定性,在10 h的稳定性实验中无失活现象发生。PdO/CeO2/θ-Al2O3-1000催化剂具有最高的转换频率(TOF=3.36 s-1)。
王树元舒盼盼陈玲罗孟飞
关键词:CEO2CO氧化化学吸附热稳定性
水汽-CO_2环境下Pt/CeZrO_2催化剂的CO氧化性能研究
2017年
采用浸渍法制备了Pt/Ce0.6Zr0.4O_2粉末催化剂,涂覆到蜂窝陶瓷载体表面得到整体式催化剂。考察了Pt含量及焙烧温度对催化剂在水汽-CO_2环境下催化CO氧化性能的影响,并用XRD,TEM和H2-TPR等手段对载体和催化剂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在空速50000 h-1的反应条件下,当焙烧温度为300℃时,3.0Pt/Ce0.6Zr0.4O_2整体式催化剂的CO氧化活性最高,反应温度200℃时,CO转化率为87%,具有较高的水汽-CO_2环境下的CO氧化活性。通过对2.0Pt/Ce0.6Zr0.4O_2催化剂在无水汽,无CO_2,无水汽-CO_2及水汽-CO_2环境下的对比实验,发现水汽和CO_2对催化剂的活性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水汽的影响比CO_2的影响要更大一些。这说明水汽、CO_2和CO对催化剂存在竞争吸附。结合催化剂的H2-TPR表征结果,发现催化剂的还原能力越高,相对应的CO氧化活性也越高。添加适量的Pt有利于提高催化剂的还原能力,从而提高其活性,但是过量的Pt会使催化剂活性下降。
陈玲金祝年洪庆红宋宇鹏罗孟飞
关键词:整体式催化剂COPT
大颗粒SiO_2载体负载Ir/FeO_x催化剂的巴豆醛加氢性能
2015年
选择粒径(1~3)mm的SiO2为载体,采用浸渍法制备Ir/FeOx/SiO2催化剂,考察Fe含量对催化剂气相巴豆醛选择加氢反应性能的影响,采用x射线粉末衍射、拉曼光谱及光电子能谱等对催化剂进行表征。结果表明,随着Fe添加量的增加,反应1h时巴豆醛转化率和反应10h时巴豆醇选择性呈现先提高后下降趋势,n(Fe):n(Ir)=1.0时,反应1h时巴豆醛转化率最高(达67%);n(Fe):n(Ir)=0.3时,反应1h时巴豆醛转化率和反应10h时巴豆醇选择性分别达88%和95%,反应过程中催化剂表面积炭是导致巴豆醛转化率降低的主要原因。对于同种催化剂,反应后电子结合能往低结合能方向偏移可能是导致选择性提高的原因。
洪庆红潘滔林鸿陈玲赵曼罗孟飞
关键词:催化化学铱催化剂巴豆醛积炭
我国石油化工行业信息化管理模式被引量:6
2015年
从国内外关于信息化的定义入手,以中国石油公司为研究对象,从我国石油行业信息化发展的整体情况出发,分析了信息化建设现状,并对中国石油的信息化现状进行了评估,剖析了中国石油的信息化管理模式,并重点将中国石油与国际大型石油企业进行对标分析,寻找差异,获得启示:在两化融合的背景下,要坚定我国石油行业信息化的目标;要勇于直面与国际石油行业在信息化上的差距,持续发展石油行业信息化的重点;在信息化的管理模式上,应该汲取国际大型石油公司的经验及教训,并结合我国石油公司的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
曹庆华方捷陈玲
关键词:石油信息化工业化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