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庭
- 作品数:6 被引量:24H指数:3
- 供职机构:南京理工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资助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理学化学工程更多>>
- 硝酸异辛酯的热稳定性及其合成过程的热危险性分析
- 硝酸异辛酯(EHN)是一种重要的硝基类化合物,在工业过程中有着较广泛的应用。该物质一般是利用异辛醇硝化工艺生产而成,然而,由于在生产过程中该反应工艺容易发生反应热失控,国内已因此发生过多起燃烧爆炸事故。因此,有必要对该工...
- 杨庭
- 关键词:硝化反应热稳定性动力学副产物
- 文献传递
- 自催化鉴别方法在物质热稳定性分析中的应用
- 自催化分解反应是一类常见的化学反应,广泛存在于工业生产、储存以及运输等过程,该类反应危险性较大,一旦引发便难以控制,因此很有必要对物质是否具有自催化分解特性进行分析。本文利用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基于'动态法'、'等...
- 陈网桦陈利平杨庭周奕杉尹瑞丽
- 关键词:动态法2,4-二硝基甲苯
- 文献传递
- 分解反应自催化性质快速鉴别的实验方法被引量:14
- 2014年
- 许多物质的分解都具有自催化特性,常用的自催化鉴别方法是利用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微量量热仪(C80)等进行等温实验判定(简称"等温法").但等温法的温度选择较为困难,因此很有必要从实验角度找到一种简便有效的自催化鉴定方法.本文基于Roduit理论模拟的结果,从实验角度提出了分解反应自催化特性的判定方法(简称"中断回扫法"),并利用该法以及等温法对4种样品(硝酸异辛酯(EHN)、2,4-二硝基甲苯(2,4-DNT)、过氧化二异丙苯(DCP)以及过氧化氢异丙苯(CHP))的分解特性进行判定.结果表明:EHN以及DCP的分解符合n级分解规律,而2,4-DNT以及CHP的分解符合自催化分解规律;中断回扫法可以快速、有效地用于鉴别物质分解是否具有自催化特性.
- 杨庭陈利平陈网桦张彩星高海素路贵斌周奕杉
- 关键词:自催化差示扫描量热
- 硝硫混酸对一硝基甲苯热稳定性的影响被引量:3
- 2014年
- 为获得硝硫混酸中一硝基甲苯(MNT)的热分解信息,分析硝硫混酸对MNT热稳定性的影响,分别用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和绝热加速量热仪(ARC)测试了MNT和含不同比例混酸MNT物料体系的热分解过程。DSC测试结果表明,混酸含量越高,MNT物料体系的起始分解温度越低;ARC测试结果显示,存在大量混酸时,MNT物料体系的起始分解温度会提前到150.7℃,比纯M NT提前了110℃左右;而最大温升速率到达时间为24 h,所对应的引发温度TD24由纯MNT的299℃降低到98℃。同时,混酸的存在也使得M NT物料体系分解的比放热量和绝热温升都略有增加。因此,硝硫混酸的存在使得M NT物料体系的热稳定性降低,热危险性增大。
- 周奕杉陈利平陈网桦杨庭
- 关键词:热稳定性
- 甲苯一段硝化产物T_(D24)的获取被引量:4
- 2014年
- 为获取甲苯一段硝化未经碱洗产物(样品1:一硝基甲苯+少量混酸)及碱洗后的纯品产物(样品2:一硝基甲苯)在绝热条件下最大温升速率达到时间为24 h所对应的引发温度TD24,并了解其热分解特性,首先采用差示扫描量热仪(DSC)测试了两种样品不同升温速率下的动态DSC数据,分析获得了样品的机理函数、活化能和指前因子,进而推导出两个样品的TD24分别为(246.1±4.5)℃和(257.9±3.6)℃。然后利用绝热加速度量热仪(ARC)对此进行了实验验证,得到绝热条件下样品1和2的TD24分别为241.5℃和256.4℃。上述结果表明,DSC推导的TD24结果与ARC结果几乎一致。这表明根据动态DSC测试参数推导的TD24具有一定的可靠性,可以作为工程应用的参考;就甲苯一段硝化产物而言,含酸体系的热分解危险性更高。
- 周奕杉陈利平陈网桦杨庭张彩星尹瑞丽
- 关键词:稳定性动力学差示扫描量热
- 硝酸异辛酯的热稳定性及其合成过程的热危险性研究
- 硝酸异辛酯(EHN)是一种重要的硝基类化合物,在工业过程中有着较广泛的应用。该物质一般是利用异辛醇硝化工艺生产而成,然而,由于在生产过程中该反应工艺容易发生反应热失控,国内已因此发生过多起燃烧爆炸事故。因此,有必要对该工...
- 杨庭
- 关键词:硝化反应热稳定性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