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翼翔

作品数:3 被引量:17H指数:2
供职机构:浙江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2篇有机肥
  • 2篇赋存
  • 1篇因素及分析
  • 1篇有机肥施用
  • 1篇有机碳
  • 1篇增施
  • 1篇增施有机肥
  • 1篇溶解性有机碳
  • 1篇三卤甲烷
  • 1篇施用
  • 1篇田面水
  • 1篇土壤
  • 1篇迁移
  • 1篇前体物
  • 1篇消毒副产物
  • 1篇消毒副产物前...
  • 1篇磷素
  • 1篇磷素形态
  • 1篇磷形态
  • 1篇流失量

机构

  • 3篇浙江大学
  • 1篇浙江省环境监...

作者

  • 3篇梁新强
  • 3篇赵越
  • 3篇张翼翔
  • 2篇金熠
  • 1篇田光明
  • 1篇刘于
  • 1篇宋清川
  • 1篇纪元静
  • 1篇周柯锦

传媒

  • 1篇环境科学学报
  • 1篇水土保持学报
  • 1篇应用生态学报

年份

  • 3篇2015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土壤胶体磷活化迁移的影响因素及分析技术被引量:3
2015年
胶体在土壤磷素迁移中起重要作用.土壤胶体磷活化迁移对土壤磷库的变化和周围水环境质量产生影响.本文介绍了土壤胶体磷研究的相关进展,探讨了土壤理化性质、施肥、降雨、土壤改良剂等因素对胶体磷在土壤赋存迁移中的影响,分析了流场分离、电镜能谱、同步辐射X光近边吸收结构光谱和核磁共振等技术在胶体磷研究中的应用,以及降低胶体磷流失的方法,以期为胶体磷在土壤中赋存变化和迁移机制的研究提供重要信息.
赵越梁新强傅朝栋朱思睿金熠张翼翔纪元静
关键词:赋存迁移分析技术
有机肥施用下稻田田面水中消毒副产物前体物的赋存规律被引量:1
2015年
稻田有机肥输入会使田面水含有含量的溶解性有机碳(DOC).溶解性有机物(DOM)是具有三致效应的消毒副产物(DBPs)的前体物,而DOC是用于表征DOM浓度的一个指标.本研究旨在评估水稻田田面水的三卤甲烷(THMs)前体物的生成反应性,解析猪粪有机肥对于THMs前体物从水稻田输出的潜在影响.于水稻种植季选取4个猪粪施用梯度(以C计,下同)(0[对照],714.1[低],1428.2[中]与2142.3[高]kg·hm-2),检测了稻田田面水中的DOC,UVA254与三卤甲烷生成潜能(THMFP).结果表明,3个指标两两之间呈线性相关性.田面水中以上3个指标都与有机肥施用量呈正相关性.在施肥后的7d内,DOC的输出潜能降低了32.9%至47.5%.有机肥施用与预期的降雨或灌溉之间的时间间隔相隔一周以上,将能在满足作物营养需求的条件下降低消毒副产物前体物输出的风险,使稻田土壤成为DOC的汇而非DOC输出至周边水体的源.
张翼翔梁新强周柯锦周柯锦赵越宋清川
关键词:有机肥消毒副产物溶解性有机碳三卤甲烷
增施有机肥对稻田田面水磷素形态和径流流失量的影响被引量:13
2015年
选取浙江省嘉兴市双桥农场的稻田开展田间试验,结合降雨等自然条件研究增施有机肥对稻田田面水中不同粒径磷素的浓度和磷素径流流失量的影响,并利用液态磷核磁共振(31 P NMR)技术对施肥前、后1d田面水中磷素的化学形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施用有机肥显著提高了稻田田面水中总磷(TP)的浓度,施肥后第1天迅速达到峰值:高(M3)、中(M2)、低(M1)3种施肥量处理的田面水TP浓度(8.37-17.77mg/L)分别是不施肥处理(ck)的18.6,32.8,39.5倍。施肥后前5d田面水TP浓度较高,随着时间的推移,TP、溶解态磷(DP)和胶体态磷(Pcoll)的浓度变化规律相同,都呈现逐渐下降的趋势;3种施肥处理中DP占TP的百分比波动较大(25%-80%),总体呈现随时间逐渐下降的趋势,但是Pcoll占TP的百分比稳定在9%-22%。31P NMR谱检测结果表明,施肥前、后1d田面水中磷素主要的赋存形态是正磷酸盐(占TP的88%-96%),磷酸单酯次之(占TP的4%-11%);在施肥后第1天,正磷酸盐所占比例随着有机肥用量增加而增加,磷酸单酯所占比例随有机肥用量增加而减少;磷酸二酯和聚磷酸盐的含量较少,增施有机肥对两者的影响不大。稻田TP径流流失量随有机肥施用量的增加而增加,最高值(0.983kg/hm2)出现在M3处理下;M1,M2,M3处理下的TP径流流失量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但磷素径流流失率均不超过当季施磷总量的2%。
金熠梁新强刘于赵越张翼翔朱武康田光明
关键词:径流磷形态田面水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