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于涛

作品数:21 被引量:160H指数:7
供职机构:辽宁省农业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9篇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学

主题

  • 5篇养分
  • 4篇氮肥
  • 4篇施氮
  • 4篇土壤
  • 4篇连作
  • 4篇花生
  • 3篇生长发育
  • 3篇施氮模式
  • 3篇施肥
  • 3篇水稻
  • 2篇养分释放
  • 2篇玉米
  • 2篇尿素
  • 2篇牛粪
  • 2篇农艺
  • 2篇配施
  • 2篇微生物
  • 2篇微生物区系
  • 2篇利用率
  • 2篇秸秆

机构

  • 20篇辽宁省农业科...
  • 1篇东港市农业技...
  • 1篇沈阳市气象局

作者

  • 20篇于涛
  • 8篇叶鑫
  • 8篇何志刚
  • 7篇牛世伟
  • 7篇张海楼
  • 4篇孙文涛
  • 4篇隽英华
  • 3篇苏黎
  • 3篇董环
  • 3篇张艳君
  • 3篇宫亮
  • 3篇王秀娟
  • 3篇娄春荣
  • 2篇隋世江
  • 2篇华丽民
  • 1篇李超
  • 1篇汪仁
  • 1篇华利民
  • 1篇蒋爱丽
  • 1篇邹晓锦

传媒

  • 4篇中国土壤与肥...
  • 3篇江苏农业科学
  • 3篇河南农业科学
  • 2篇安徽农业科学
  • 2篇中国农学通报
  • 1篇吉林农业科学
  • 1篇北方园艺
  • 1篇湖北农业科学
  • 1篇辽宁农业科学
  • 1篇农药
  • 1篇沈阳农业大学...

年份

  • 1篇2017
  • 2篇2015
  • 7篇2014
  • 5篇2013
  • 3篇2012
  • 2篇2011
2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水稻土壤养分释放特性对施氮模式的响应被引量:2
2014年
从氮肥高效利用的角度出发,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施氮模式作用下辽南地区的水稻土壤养分动态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施氮明显提高了耕层土壤的碱解氮含量,并且随着施氮量增加,耕层土壤的碱解氮含量升高;有效磷含量在拔节期之前呈增加趋势,而在拔节期之后则呈波浪形变化;速效钾含量先增加后降低;随着追氮次数的增加,土壤碱解氮和速效钾含量均先增加后降低,有效磷含量则呈无规律性变化;随着生育期推进,土壤碱解氮和速效钾含量均降低,而有效磷含量则呈无规律性变化。与其他施氮模式相比,3次追肥的施氮模式能够在整个生育期为水稻提供较充足的有效养分,满足植株的生理需求。综合考虑土壤的养分动态变化特性、产量性状、产投比、氮肥农学效率等因素,初步筛选出3次追肥为辽南地区水稻生产中的高效施氮模式。
隽英华宫亮孙文涛于涛
关键词:养分释放施氮模式高效施肥
施肥模式对水稻稻瘟病抗性的影响被引量:7
2014年
通过调整施肥种类、施肥量与施肥方法以提高水稻对穗颈瘟的抗性和产量,设计不同施肥模式并测定其叶绿素(SPAD)值、总酚、类黄酮、粗纤维含量和产量,观察硅细胞结构,调查穗颈瘟发病率及病情指数。试验结果表明,氮肥施用期后移有利于增加水稻叶片SPAD值,可降低穗颈瘟的发病率和病情指数,提高稻谷产量;增施硅钙肥能够明显降低穗颈瘟的病穗率和病情指数;随着施氮量增加,水稻叶片总酚和类黄酮含量降低,处理4可提高植株的木质化程度,强化水稻的硅体结构,从而明显减轻穗颈瘟的发生。在辽宁省东南沿海稻区,通过"增施硅钙肥+分次施氮+氮肥施用期后移"的施肥模式[N-P2O5-K2O-硅钙复混肥(210-120-75-180)施用量为585 kg/hm2],氮肥施用方法为:40%氮作基肥+30%氮作分蘖肥+30%氮作穗肥)进行营养调控,对于水稻高产抗病具有一定的作用。
于涛张海楼隽英华宫亮孙文涛叶鑫郑文静
关键词:穗颈瘟SPAD值总酚类黄酮
东北冷凉地区坡耕地·盐碱地适宜玉米品种筛选研究被引量:5
2011年
[目的]筛选适宜在东北冷凉地区坡耕地、盐碱地种植的玉米品种。[方法]根据东北冷凉区坡耕地、盐碱地实际情况在康平县二牛所口镇引进密植型品种郑单958、辽单565、益丰29、沈玉21共4个品种,大穗型品种东单90、万孚7号、新铁单12、丹玉39、中农大236、东单60、富友9号、郁青1号8个品种,合计12个品种,分别在坡耕地、盐碱地进行品种比较试验,调查其产量、农艺性状及抗逆性情况。[结果]在坡耕地种植单玉39、万孚7号、沈玉21产量及抗逆性表现突出;在盐碱地益丰29、郁青1号、丹玉39、辽单565、富友9号产量及抗逆性表现较为突出。[结论]在东北冷凉地区坡耕地宜选择种植单玉39、万孚7号、沈玉21;盐碱地宜选择种植益丰29、郁青1号、丹玉39、辽单565、富友9号。
于涛牛世伟何志刚
关键词:坡耕地盐碱地大穗型抗逆性
辽西石灰性褐土不同施氮模式下的土壤养分动态研究被引量:10
2011年
从高效施肥的角度出发,研究了不同施氮模式下的辽西石灰性褐土土壤养分时空动态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施氮明显提高0~20 cm土层碱解氮含量。随着土层加深,碱解氮和有效磷含量降低,速效钾含量变化较小。随着生育期推进,0~20 cm土层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总体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高峰出现在拔节期或大喇叭口期;20~40 cm土层碱解氮和有效磷含量保持稳定,速效钾含量呈降低-升高-降低趋势,高峰出现在大喇叭口-灌浆期内;40~60 cm土层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呈降低-升高-降低趋势,高峰分别出现在大喇叭口期和灌浆期。随着土层加深,土壤pH值升高。施氮降低了0~20 cm土层的pH值,而对20~40cm和40~60 cm土层的pH值无影响。随着生育期推进,0~20 cm土层的pH值呈现升高-降低-升高的趋势,20~40 cm和40~60 cm土层的pH值保持稳定。土壤养分动态变化特征因施氮模式而异。与其它施氮模式相比,二次追肥和一次深施的施氮模式能够在拔节期和大喇叭口期提供玉米较充足的有效养分,满足植株的生理需求。综合考虑土壤养分动态特性、产量性状、产投比、氮肥农学效率等因素,初步筛选出二次追肥和一次深施为辽西春玉米生产中的高效施氮模式。
隽英华汪仁孙文涛刘艳于涛
关键词:养分释放施氮模式平衡施肥
秸秆不同用量对日光温室番茄土壤次生盐渍化及微生物区系的影响被引量:5
2013年
以日光温室越冬番茄"金棚1号"为试材,研究了秸秆不同用量(T1、T2、T3:1 905、2 857.5、3 810kg/667m2)内置秸秆反应堆对日光温室土壤微生态环境以及番茄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施入不同用量的秸秆均可提高土壤温度,土壤平均温度分别增加2.1、1.8、0.4℃;高量秸秆T3降低土壤盐渍化程度要优于其它处理,但是低量秸秆T1劳动强度小,长势与产量都优于其它处理;细菌和放线菌数量表现出低量秸秆T1要好于其它的处理;真菌数量T1高量秸秆要高于其它处理。内置式秸秆反应堆技术能够显著加快越冬番茄植株的生长速率,使番茄产量分别增加17.37%、16.24%和14.41%。
娄春荣何志刚王秀娟董环牛世伟于涛
关键词:次生盐渍化越冬番茄
仁用杏叶片提取物对8种杂草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化感效果被引量:5
2013年
[目的]探索仁用杏叶片提取液对8种杂草的抑制效果。[方法]采用室内生物测定的方法,研究了仁用杏叶片提取液对禾本科杂草和阔叶杂草的化感综合效应。[结果]仁用杏叶片提取液对禾本科杂草及阔叶杂草均有一定抑制作用,随着提取液质量浓度升高,对禾本科杂草和阔叶杂草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抑制作用逐渐增大,对根长的抑制作用大于种子萌发率、苗高和鲜质量指标。提取液质量浓度为200 g/L时,对禾本科杂草化感综合效应SE达到-0.13--0.21,对阔叶杂草的SE达到-0.25-0.38,阔叶杂草比禾本科杂草敏感。
邹晓锦孙占祥于涛杨宁蒋爱丽姜淼
关键词:化感作用杂草水浸提液
甘薯低温胁迫基因IbICE1的克隆及表达分析被引量:3
2017年
克隆甘薯(Ipomoea batatas(L.)Lam.)低温胁迫基因Ib ICE1,对其进行序列分析及低温胁迫下表达水平分析,探讨Ib ICE1对甘薯耐低温胁迫能力的影响。以辽薯36为试验材料,利用RACE技术克隆甘薯Ib ICE1基因,Ib ICE1基因的c DNA全长2150bp,包含1611bp完整的开放阅读框,该基因编码536个氨基酸残基,分子量58.26 k D,等电点5.72。进化树分析表明,Ib ICE1同玉米和拟南芥ICE1基因亲缘关系较近。Ib ICE1蛋白C端含有一个典型的b HLH结构域,并与其他植物的ICE1蛋白具有较高的同源性。采用RT-PCR研究该基因在低温处理时的表达量及在甘薯不同组织中的表达量,结果表明,该基因的表达受低温胁迫诱导,在甘薯的茎、叶和根均有表达,其中叶中表达量最高,推测Ib ICE1基因在甘薯耐低温胁迫中发挥重要作用。
于涛周桦楠张海楼叶鑫
关键词:甘薯基因克隆低温胁迫
尿素配施包膜尿素对花生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被引量:2
2015年
为提高花生氮肥表观利用率和花生产量,将包膜尿素和普通尿素掺混施用,调查其对花生主要农艺性状、产量、氮肥表观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普通尿素与包膜尿素掺混施用能有效改善花生百果质量等主要农艺性状,并提高其产量和氮肥表观利用率,其中以30%普通尿素掺混70%包膜尿素处理表现最好,产量达到7 622.2 kg/hm2,较不施氮肥对照增产37.75%,氮肥表观利用率达到34.6%,50%普通尿素掺混50%包膜尿素处理次之。
张海楼于涛叶鑫苏黎华丽民张艳君
关键词:包膜尿素花生农艺性状
低温条件下牛粪沼气产甲烷菌多样性初步研究被引量:13
2012年
为了在低温条件下调查牛粪沼气产气高峰期的产甲烷菌菌群结构。采用分子生物学方法构建16SrDNA基因文库,随机分析文库中60个克隆的16SrDNA基因序列,研究了牛粪沼气池发酵液中产甲烷菌的菌群结构。结果表明,在60个克隆中,18个属于甲烷八叠球菌属(Methanosarcinasp.)与Methanosarcinasp.AK-16菌株同源程度最高,相似性为99%。7个属于甲烷八叠球菌科(Methanosarcinales),15个属于甲烷鬃毛菌属(Methanosaeta)。利用MEGA4.0软件分析60个克隆的16SrDNA序列,构建相应的系统进化树,结果显示,60个克隆子主要分为两大类群GroupA和GroupB。其中甲烷八叠球菌属(Methanosarcinasp.)为主要类群,占全部克隆的42%,另一部分以甲烷鬃毛菌属(Methanosaeta)为主要类群,占25%。在整个发酵周期中到投料第18天达到产气最高峰。随着产气高峰期的过后,产气量逐渐下降。1个周期的总产气量504.91mL折合8m3发酵罐产气量21.71m3,其中甲烷气体总量为62%。分析低温(4℃)条件下以牛粪为主要发酵原料的沼气池产气高峰期的优势产甲烷菌群,结果发现甲烷八叠球菌属(Methanosaetasp.)占总数的42%。
何志刚牛世伟于涛
关键词:产甲烷菌多样性
不同量秸秆还田对玉米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被引量:8
2014年
研究同一施肥水平下,秸秆4种不同还田量对0-100 cm土层土壤贮水量、水分利用效率、玉米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随着秸秆还田量的增加,玉米生育期0-100 cm土层土壤贮水量较CK提高了4.25%、7.25%和4.49%;株高较CK增加了6.88、14.12和8.21 cm;百粒重较CK增加了4.74%、11.05%和5.72%;玉米产量较CK提高了4.21%、7.50%和4.73%(P〈0.05);水分利用效率较CK提高了4.46%、9.27%和5.84%。当秸秆还田量为9 000 kg/hm^2时,能够显著提高该地区的玉米产量和水分利用率。
张鑫隋世江于涛刘慧颖
关键词:玉米秸秆还田水分利用效率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