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朋云

作品数:3 被引量:10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国海洋大学海洋生命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篇生物学

主题

  • 2篇丛粒藻
  • 1篇亚显微结构
  • 1篇遗传多样性研...
  • 1篇培养基
  • 1篇葡萄藻
  • 1篇布朗葡萄藻

机构

  • 3篇中国海洋大学

作者

  • 3篇王朋云
  • 2篇马梅
  • 1篇孔凡娜
  • 1篇茅云翔
  • 1篇马飞

传媒

  • 1篇中国海洋大学...
  • 1篇现代农业科技

年份

  • 1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8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布朗葡萄藻培养方面的研究概况被引量:6
2008年
对布朗葡萄藻培养方面的有关研究进行总结,内容涉及布朗葡萄藻常用的培养基、培养条件以及影响其生长的理化因素。重点概述和讨论了碳源、氮源、磷源、温度、光强、pH值、盐度、细菌、SC1058等理化因素对布朗葡萄藻生物量和烃产量的影响,并进一步提出获得高生物量和产烃量的可能研究方向。
马梅王朋云
关键词:布朗葡萄藻
丛粒藻形态多样性与遗传多样性研究被引量:5
2011年
观察了采集自不同地点的3株丛粒藻(Botryococcus braunii)(AGB-Bb01、AGB-Bb02和AGB-Bb03)的显微结构和亚显微结构,以18S rDNA和ITS区序列为目标位点比较分析了16株丛粒藻藻株的遗传距离和序列相似性,重建了系统发生树。结果表明:丛粒藻不同地理株在细胞大小、聚落大小和聚落细胞数目方面存在较明显的差异,亚显微结构显示不同藻株的杯状鞘厚度及细胞包埋程度也存在差异;不同地理株间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系统发生树显示所有藻株可分成2个簇群和4个亚群,存在一定程度的地理隔离。研究证明了18S rDNA和ITS区序列是进行丛粒藻基因分型和遗传多样性研究的良好位点。本研究为系统了解丛粒藻的遗传多样性和开展优良藻株选育工作奠定了基础。
王朋云茅云翔孔凡娜马梅马飞
关键词:丛粒藻亚显微结构
丛粒藻形态多样性、遗传多样性分析与培养条件优化
丛粒藻/(Botry coccus braunii/)能够大量合成并积累烃类物质,总烃含量一般可占细胞干重的25/%-40/%,最高可达76/%,其组分和结构与石油十分接近,燃烧后产热值高。因此,丛粒藻是一种具有潜在应用...
王朋云
关键词:丛粒藻培养基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