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继

作品数:69 被引量:295H指数:10
供职机构: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研究生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深圳市科技计划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建筑科学经济管理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56篇期刊文章
  • 11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9篇环境科学与工...
  • 12篇建筑科学
  • 3篇经济管理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4篇硝化
  • 12篇反硝化
  • 11篇污水
  • 11篇废水
  • 9篇除磷
  • 8篇曝气
  • 8篇滤池
  • 8篇反硝化除磷
  • 7篇生物滤池
  • 7篇水处理
  • 7篇曝气生物滤池
  • 7篇污泥
  • 7篇臭氧
  • 6篇饮用水
  • 6篇生活污水
  • 6篇BAF
  • 5篇污染
  • 4篇电镀
  • 4篇饮用
  • 4篇酸盐

机构

  • 68篇哈尔滨工业大...
  • 8篇深圳市水务(...
  • 5篇深圳信息职业...
  • 2篇深圳职业技术...
  • 2篇天津大学
  • 2篇广东省建筑科...
  • 2篇深圳市科德环...
  • 1篇广东省建筑设...
  • 1篇华侨大学
  • 1篇西南交通大学
  • 1篇郑州大学
  • 1篇中山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生...
  • 1篇深圳市水务局
  • 1篇安徽省交通规...
  • 1篇北京国环清华...
  • 1篇深圳市深投环...
  • 1篇哈尔滨工业大...

作者

  • 68篇李继
  • 23篇吕小梅
  • 22篇董文艺
  • 13篇董晓清
  • 9篇邵明非
  • 7篇张真江
  • 7篇张金松
  • 6篇邵培兵
  • 5篇李朝林
  • 4篇王宏杰
  • 4篇崔丽娜
  • 4篇夏雪
  • 3篇高新磊
  • 3篇赵庆良
  • 3篇缪佳
  • 3篇杜红
  • 3篇马军
  • 3篇王佳鑫
  • 3篇王宝贞
  • 3篇叶斌

传媒

  • 8篇环境工程学报
  • 7篇中国给水排水
  • 5篇环境科学与技...
  • 4篇哈尔滨工业大...
  • 4篇环境保护科学
  • 3篇环境工程
  • 3篇水利水电技术
  • 3篇水处理技术
  • 2篇中国环境科学
  • 2篇环境污染与防...
  • 2篇生态毒理学报
  • 2篇《中国给水排...
  • 2篇2004年全...
  • 1篇环境科学学报
  • 1篇工业用水与废...
  • 1篇哈尔滨理工大...
  • 1篇给水排水
  • 1篇电镀与环保
  • 1篇电镀与涂饰
  • 1篇环境科学研究

年份

  • 1篇2019
  • 2篇2017
  • 3篇2015
  • 10篇2014
  • 4篇2013
  • 10篇2012
  • 13篇2011
  • 7篇2010
  • 4篇2009
  • 3篇2008
  • 5篇2006
  • 3篇2005
  • 2篇2004
  • 1篇1998
6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反硝化除磷污泥的厌氧释磷与缺氧吸磷特性研究被引量:3
2014年
为研究厌氧释磷过程中的影响因素,以连续流A2N双污泥中试污泥为样品,考察了碳源种类、碳源浓度、pH值以及温度对反硝化除磷污泥厌氧释磷的影响.结果表明:乙酸为碳源时释磷效果最佳,其次是葡萄糖,甲醇为碳源时释磷效果较差.MLSS为1 200 mg/L左右时,投加200 mg/L的COD即可保证充分释磷.pH值为6.3~8.8,对厌氧释磷效果影响不大,适当提高pH值有利于提高释磷速率.温度为20~30℃,释磷效果较好.另外,实验同时研究了反硝化除磷污泥分别利用不同电子受体(硝氮、氧气)的吸磷特性.以硝氮为电子受体的反硝化吸磷过程中,前15 min的反硝化吸磷脱氮速率最高,吸磷速率与反硝化速率分别为11.5、10.4 mgN/gVSS·h;以氧气为电子受体的好氧吸磷过程中,前15 min的好氧吸磷速率最高,达到20.4 mgP/gVSS·h,大约为反硝化吸磷的2倍.
董晓清吕小梅李继唐海江邵培兵
关键词:反硝化除磷厌氧释磷缺氧吸磷电子受体
电化学原位产生H_2O_2的影响因素分析及数学建模被引量:5
2006年
以Pt为阳极,石墨碳棒为阴极,Na2SO4为支持电解质,实验探讨了电化学原位产生H2O2的规律.通过正交试验,确定阴极溶液初始pH值、电流密度CD、通氧流量Q和支持电解质浓度CNa2SO4等主要参数对H2O2产生量的影响,并提出最佳参数组合pH=2.00,CD=1.02mA·cm-2,Q=0.4L·min-1,CNa2SO4=0.1mol·L-1,极间距D=6cm.采用二次多项式逐步回归和BP神经元网络2种方法,建立了这些参数对于H2O2产生量的预测模型,并对模型进行检验.结果表明,2种方法在一定参数条件下都可预测阴极区溶液中H2O2浓度,BP神经元网络法预测的准确度好于二次多项式逐步回归方法,且更适合于在线控制.
姜成春张佳发李继
关键词:电-FENTONH2O2数学模型BP神经元网络
水力自清洗纤维过滤技术研究
2011年
提出了1种水力自清洗纤维过滤技术,以生活污水为处理对象,研究了该技术的过滤效能和反冲洗效果。结果表明,该技术依靠浮球浮力和水流压力均匀压缩滤层实现过滤,过滤效果好,压力损失小。10 m.h-1滤速下纤维滤柱出水浊度与SS的质量浓度分别为3.2 NTU和3.3 mg.L-1,去除率分别为81.3%和93.5%,浊度与SS沿滤层深度均匀降低;压力损失随着滤速的增大而增大,10 m.h-1的滤速下运行5 h压力损失仅为1 528 Pa。纤维通过滤柱内存水放空实现清洗,无需额外反冲洗设备与动力消耗,清洗历时短至40 s,耗水率仅2.9%,反冲洗后10 m.h-1滤速下出水浊度4.1 NTU,SS的质量浓度6 mg.L-1,压力损失176 Pa。
李继吕小梅聂水源崔丽娜
关键词:纤维过滤
空气中抗性基因(ARGs)的研究方法及研究进展被引量:10
2014年
抗生素的长期滥用导致大量耐药菌的出现,并加剧抗生素抗性基因(ARGs)在不同环境介质中传播扩散,对人类和动物健康造成潜在威胁.作为一种新型污染物,ARGs已经成为近年来环境研究领域的热点之一.然而目前多数研究关注的是水、土壤和沉积物中的ARGs,国内外对空气中ARGs的研究相对较少且零散.本文综述了空气中ARGs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并探讨了空气中ARGs样品的采集和检测方法,旨在为空气中ARGs的研究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策略.
贺小萌曹罡邵明非李继
关键词:采样方法
一体化絮体床过滤技术研究
2012年
以硅藻精土为混凝剂、絮体颗粒为过滤介质,研究了集混凝、沉淀、过滤于一体的絮体床过滤技术对生活污水的处理效果。结果表明,在表面负荷为1.59 m3/(m2·h)、硅藻精土投加量为200 mg/L的条件下,系统在80 min内即可完成启动;系统运行稳定后,对生活污水的处理效果良好,出水COD、TP、SS、浊度平均值分别为38 mg/L、0.24 mg/L、5.2 mg/L、4.9 NTU,平均去除率分别为85.2%、94.9%、95.5%、94.3%;另外,系统对氨氮也有一定的去除效果,平均去除率为22.6%。一体化絮体床过滤系统的出水水质稳定,抗冲击负荷能力强,当表面负荷由1.59 m3/(m2·h)增至5.57 m3/(m2·h)时,出水浊度和COD仍可分别稳定在5 NTU和50 mg/L以下。
李继吕小梅张小磊董晓清
关键词:硅藻精土生活污水稳定性
臭氧活性炭深度处理工艺除藻效能研究被引量:13
2005年
通过中试除藻试验,研究了臭氧活性炭深度处理工艺的除藻效能。结果表明,经过预臭 氧化和常规工艺处理后,深度处理工艺可再去除67%的含藻量。工艺参数:臭氧投加量2 mg/L,接 触时间15 min,活性炭滤池滤速10 m/h,停留时间12 min。探讨了预臭氧化和深度处理两种组合工 艺的除藻机理和影响因素。
杜红董文艺李继张金松尤作亮王宝贞
关键词:饮用水预臭氧化深度处理除藻
河道反硝化与污水厂总氮排放标准研究
2012年
1 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及城市建设的迅速发展,城市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排放量大幅增加,而大多数城市的环境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污水未经处理就排人市区河道及湖泊,造成河道水质严重恶化.
宋江玉邵明非李继
关键词:总氮城镇污水排放标准
基于市政污水厂细菌耐药特征的抗生素分级管控研究
吴梦浔高新磊邵明非贾俊娜李继
关键词:抗生素耐药性活性污泥
微电解处理含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废水的研究被引量:5
2014年
以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odium dodecylbenzene sulfonate,SDBS)模拟废水为研究对象,采用微电解工艺对其进行了研究,考察pH值、进水浓度、曝气量、空床停留时间等因素对处理效果的影响。分析表明,在填料体积为500 mL,模拟废水初始pH为3的条件下,进水浓度为500 mg/L,曝气、空床停留时间(EBCT)为2 h时SDBS的去除率大于72%,反应出水投加石灰后可使SDBS去除率均保持在80%以上,此时且最短EBCT可达到5 min。通过成本运行估算表明,微电解处理SDBS废水运行成本低、效率高,可应用于此类工业及生活废水的处理。
董晓清李继邵培兵
关键词:微电解十二烷基苯磺酸钠
后置反硝化BAF工艺处理低C/N值生活的试验研究
低C/N污水生物脱氮是目前的研究热点。以低C/N生活污水(C/N平均值3.5)为原水,研究了两级串联曝气生物滤池后置反硝化工艺。研究表明,经过3天原水闷曝挂膜后,异养菌生物膜成熟,COD去除率即已达到60%~80%,而N...
张林李继董文艺
关键词:生活污水曝气生物滤池后置反硝化
文献传递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