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伟

作品数:8 被引量:54H指数:4
供职机构:唐山市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高校医学期刊临床专项资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 2篇哲学宗教

主题

  • 3篇老年
  • 3篇老年人
  • 3篇护理
  • 3篇干预
  • 2篇心理健康
  • 2篇转归
  • 2篇结肠
  • 2篇结肠炎
  • 2篇溃疡
  • 2篇溃疡性
  • 2篇溃疡性结肠炎
  • 2篇护理干预
  • 2篇灌肠
  • 2篇保留灌肠
  • 1篇心理
  • 1篇心理健康状况
  • 1篇性疾病
  • 1篇整体护理
  • 1篇日常生活能力
  • 1篇社区老年

机构

  • 8篇唐山市人民医...
  • 3篇河北联合大学...
  • 3篇河北联合大学
  • 1篇中国中医科学...
  • 1篇华北理工大学

作者

  • 8篇李伟
  • 3篇景丽伟
  • 3篇张超
  • 3篇周媛
  • 2篇吕婕
  • 2篇邢凤梅
  • 2篇王玉兰
  • 2篇陈昕
  • 2篇孟宪静
  • 2篇汪凤兰
  • 1篇张盼
  • 1篇赵雅宁
  • 1篇刘海娟
  • 1篇何喜
  • 1篇王志强
  • 1篇阎慧

传媒

  • 3篇实用临床医药...
  • 2篇河北医药
  • 2篇中国健康心理...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6
  • 3篇2015
  • 3篇2014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整体护理在非小细胞肺癌化疗患者中的应用被引量:15
2015年
目的探讨整体护理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化疗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2月—2014年4月期间的NSCLC患者50例设为观察组,2010年1月—2012年2月期间的NSCLC患者45例设为对照组。2组均采用NP(长春瑞滨+顺铂)或TP(紫杉醇+顺铂)方案化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整体护理。结果观察组有效率(RR)为82.00%,对照组RR为77.78%,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依从率为94.00%,对照组护理依从率为77.78%,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总满意率98.00%,对照组护理总满意率82.22%,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化疗后生活质量评分(FACT-L)中情绪、生活能力、其他因素得分及总分与化疗前差异显著(P<0.01),对照组各项评分均显著下降(P<0.01),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整体护理可显著改善NSCLC患者化疗后的生活质量,提高护理依从性,值得临床推广。
周媛高菁李伟
关键词:非小细胞肺癌化疗整体护理并发症
Slug和SRF在食管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研究锌指转录因子Slug和血清反应因子(SRF)在食管鳞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0年9月至2013年9月食管鳞癌手术根治标本120例,术前均未行放疗、化疗,术后常规取食管鳞癌组织包埋制备蜡块;另取距离肿瘤5 cm的食管组织60例做正常对照。按食管鳞癌诊治规范分析相关资料。所有组织蜡块常规切片三张,一份行常规HE染色,常规病理观察;另两份采用免疫组化法(SABC)检测Slug和SRF蛋白的表达水平,分析其与肿瘤大小、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等临床生物学行为的关系。结果 Slug蛋白在食管鳞癌组中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正常食管黏膜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RF蛋白在食管鳞癌组中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正常食管黏膜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lug在食管鳞癌组织中的蛋白表达与肿瘤大小、分化程度、浸润深度以及淋巴结转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RF在食管鳞癌中的蛋白表达与肿瘤大小、分化程度和是否淋巴结转移无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浸润深度中,浆膜+浆膜外组表达阳性率显著高于黏膜+肌层组(P<0.05)。结论 Slug、SRF在食管鳞癌中高表达,并与浸润深度相关,可能参与了食管鳞癌的发生、发展,并在食管鳞癌的侵袭中起到重要的调节作用。
何喜李伟王志强
关键词:食管鳞癌转录因子
护理干预对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病情及自我护理能力的影响被引量:15
2015年
溃疡性结肠炎(UC)是一种以大肠黏膜及下层发生炎症、溃疡为特征的慢性炎症性疾病[1],多反复发作,缠绵难愈,给患者带来身心双重压力。药物保留灌肠是临床治疗UC的重要方法之一,可直接作用于病变部位,疗效显著。
付翠艳孟宪静李伟周媛吕婕
关键词:溃疡性结肠炎保留灌肠护理干预自我护理能力
老年居家不出人群6年后转归及自我效能干预对心理的影响
2014年
目的探讨老年居家不出人群6年后自然转归及自我效能干预对老年居家不出者心理状况的影响。方法 2006年对唐山市5个社区275人的居家不出状态进行调查,2012年采用一般状况调查表、健康自评、孤独自评、老年抑郁评价量表简本(GDS-15)再次对发生居家不出的275人进行随访研究;对随访结果仍为居家不出的人群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对照组给予常规健康教育,干预组在健康教育基础上给予自我效能理论指导下的综合心理干预,6个月后再次用健康自评、孤独自评、老年抑郁评价量表简本进行评价。结果随访时5人失去联系,81人已故,43人发生卧床,147人得到随访。随访时间间隔(72.3±0.6)个月,62名老年人仍然为居家不出状态。自我效能干预6个月后,干预组与对照组在健康自评(χ2=8.422,P<0.05),孤独感(χ2=7.643,P<0.05)、抑郁(t=11.182,P<0.05)等方面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老年居家不出状态自然转归较差,但也有一定的可逆性。应用自我效能理论对居家不出者进行综合心理干预可明显改善其心理健康状况。
王玉兰张超邢凤梅景丽伟陈昕汪凤兰李伟
关键词:社区老年人自然转归心理健康
居家不出老年人外出状况与日常生活能力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通过对社区居家不出老年人5年后的随访观察,明确居家不出老年人在一定时间内日常生活能力(ADL)、外出状况等方面的变化。方法采用随访研究方法,于2010年12月至2011年6月对2006年调查中已确定为居家不出的275位老年人进行调研,调研工具为自行设计的一般状况调查表、居家不出转归调查表、ADL量表等。结果 1实际随访189人,男性67人,女性122人,平均年龄(77±7.4)岁,失访人数86人(含已故81例,失去联系5例),追踪率为68.7%;25年后社区居家不出老年人外出状况恶化的占调查总人数的55%;好转的仅占45%;3ADL平均得分和生活完全独立的人数及比例均下降,两次调查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居家不出老年人自然转归较差,ADL、外出状况等随时间变化而恶化,应该对该人群居家不出状况予以积极管理与干预,以促使居家不出状态向好的方向转归。
吴双徐力东李伟张超邢凤梅杨芳安子薇景丽伟周松飞
关键词:日常生活能力
河北省农村老年居民消化系统慢性疾病对健康状况的影响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了解河北省农村老年居民消化系统慢性疾病患病情况以及对健康状况的影响,为制定农村老年居民消化慢病防治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对60岁以上农村居民进行横断面问卷调查,工具为一般状况调查表、消化慢病情况调查表、SF-36健康调查问卷。结果 2 781名被调查者中,消化慢病患病率为11.9%,其中以慢性胃肠炎、胃溃疡、慢性肝炎及肝硬化、胆结石和胆囊炎最为多见;患消化慢病者在SF-36的BP、GH、VT、SF、MH维度方面低于未患病者(P<0.05)。结论应充分认识农村老年居民消化慢病患病现状和以及对健康状况的影响,探讨有针对性的农村初级卫生保健措施,以提高我省农村老年居民合并消化慢病者的生活质量和总体健康状况。
张超刘海娟赵雅宁景丽伟张盼李伟
老年居家不出人群一般状况和心理健康状况6年后随访被引量:7
2014年
目的了解275例居家不出人群的自然转归情况、一般状况和心理健康情况,探讨影响居家不出转归的因素。方法2006年,本研究组对唐山市5个社区1475名老年人进行居家不出相关调查研究,2012年采用一般状况调查表、健康自评、孤独自评、老年抑郁评价量表简本(GDS-15)等对275例居家不出者进行随访。结果 2006年确定为居家不出的275例老年人中189人得到随访,随访时间间隔(72.3±0.6)个月,42人(22.2%)已出现卧床,62名(32.2%)老年人仍然为居家不出状态,另85人(45.6%)转为非居家不出状态;对居家不出与非居家不出两组人群一般状况进行比较,年龄(t=3.050,P<0.05)、配偶(t=5.878,P<0.05)、住房层次(χ2=20.304,P<0.05)、经济收入(t=6.906,P<0.05)、与子女的关系(χ2=6.250,P<0.05)、与子女见面次数(χ2=10.402,P<0.05)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两组人群心理健康状况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居家不出老年人卧床发生率高。居家不出状态有一定的可逆性,其中住房层次低、有配偶、经济收入高、与子女的关系好及见面次数频繁促进老年人由居家不出状态向非居家不出状态转化;心理健康状况同样影响老年人居家不出的转归。
王玉兰张超邢凤梅景丽伟陈昕汪凤兰李伟
关键词:老年人心理健康转归情况
舒适护理干预在保留灌肠法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中的应用被引量:13
2016年
溃疡性结肠炎(UC),又名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结肠和直肠的炎性疾病,其发病原因尚未完全明确,可能与遗传、免疫、感染及精神方面因素相关。UC病变主要侵袭结直肠的黏膜层和黏膜下层,临床以溃疡和炎症为主要症状,多累及远端结肠和直肠,甚至整个结肠。
李伟阎慧孟宪静付翠艳吕婕周媛
关键词:溃疡性结肠炎保留灌肠舒适护理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