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珅

作品数:6 被引量:17H指数:2
供职机构:河南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支持计划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农业科学生物学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2篇专利

领域

  • 2篇文化科学
  • 1篇生物学
  • 1篇医药卫生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2篇玉米须
  • 2篇植物甾醇
  • 2篇提取纯化
  • 2篇甾醇
  • 2篇教学
  • 2篇教学改革
  • 2篇废弃资源
  • 2篇纯化
  • 1篇医学免疫
  • 1篇医学免疫学
  • 1篇皂化
  • 1篇溶剂
  • 1篇溶剂萃取
  • 1篇上清
  • 1篇生物防治
  • 1篇生物信息
  • 1篇生物信息学
  • 1篇生物信息学分...
  • 1篇生物学
  • 1篇生物学实验

机构

  • 6篇河南大学

作者

  • 6篇张珅
  • 4篇张海燕
  • 2篇张杰
  • 2篇薄冰
  • 2篇边涛
  • 1篇牛艳丽
  • 1篇彭娟
  • 1篇张颖
  • 1篇王伟
  • 1篇柴沆镇
  • 1篇彭玲
  • 1篇王刚

传媒

  • 1篇河南农业科学
  • 1篇职业技术
  • 1篇科技信息
  • 1篇中国科教创新...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2
  • 2篇2011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一种从玉米须中提取纯化植物甾醇的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从玉米须中提取纯化植物甾醇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将粉碎干燥过的玉米须1g加入到2-6ml皂化液中于85±10℃皂化2-4h,然后再加入无水乙醇超声提取0.5-1h,超声提取结束后离心,取上清旋转蒸发获得...
张海燕张杰薄冰张珅边涛葛泰宏曹晓婉
生科院免疫学教学方法探讨
2012年
对于现在生科院免疫学教学模式,教育工作者需要不断摸索教学改革,更新教学观念,兼顾学生就业工作的实际情况,逐渐摸索出一系列适合生科院学生的教学方法,相信该方法将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新性,培养综合能力,有益于后续的学习和工作。
牛艳丽张珅
关键词:医学免疫学教学改革教学模式
微生物学实验的教学实践与探索被引量:5
2012年
微生物学实验是一门实践性和应用性都很强的学科,在高等院校生命科学及其相关学科的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根据几年的教学体验和实践,采取以学生为主体,不断提高教师自身素质、精心选择实验教学内容,建立合理的实验课程体系、围绕日常生活和科研课题开设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引入多媒体和网络教学等多种手段对微生物学实验教学进行了改进。实践证明,这些改革取得良好效果,既提高了微生物学实验课的教学质量和效率,又促进了学生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高。
张海燕张珅
关键词:微生物学实验教学改革教学实践
一种从玉米须中提取纯化植物甾醇的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从玉米须中提取纯化植物甾醇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将粉碎干燥过的玉米须1g加入到2-6ml皂化液中于85±10℃皂化2-4h,然后再加入无水乙醇超声提取0.5-1h,超声提取结束后离心,取上清旋转蒸发获得...
张海燕张杰薄冰张珅边涛葛泰宏曹晓婉
文献传递
角毛壳菌β-1,4-内切木聚糖酶基因的生物信息学分析被引量:1
2011年
利用BlastX将角毛壳菌(Chaetomium cupreum)ESTs序列与GenBank的Nr数据库进行相似性比对搜索,获得β-1,4-内切木聚糖酶基因全长cDNA序列。cDNA序列全长690bp,编码229个氨基酸,蛋白分子量为57.89kD,理论等电点为5.07。蛋白质的二级结构主要以无规则卷曲和延伸链为主。细胞亚定位分析表明该蛋白主要在胞外发挥水解木聚糖的生物学作用。
张海燕王伟张珅
关键词:角毛壳菌生物信息学分析
利用内生细菌防治小麦全蚀病的研究被引量:11
2011年
为了研究小麦内生细菌对小麦全蚀病的生物防治作用,采用表面消毒后涂布平板的方法,从来自河南麦区不同品种的82份健康小麦根系内分离获得530株小麦内生细菌。采用土壤浇灌法,于小麦活体上测定了内生细菌对小麦全蚀病的生防效果,从中获得15株可显著降低小麦全蚀病发病率和严重度的细菌。其中菌株WG-2和Y106对小麦全蚀病的防治效果分别达到83.25%和80.37%,显著优于常用化学农药三唑酮的防治效果(77.05%)。综合利用形态学、生理生化分析以及16SrDNA序列测定分析等方法对WG-2和Y106进行鉴定,结果表明,WG-2属于变形斑沙雷氏菌(Serratia proteamaculans),Y106属于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将WG-2和Y106 2个菌株混合,测定菌株混合后对小麦全蚀病的防治效果,发现菌株混合使用不能提高生防效果,2个菌株之间可能具有干扰作用。利用不同平板测定了WG-2和Y106 2个菌株对小麦全蚀病菌的拮抗能力以及产生葡聚糖酶、几丁质酶、壳聚糖酶和蛋白酶等真菌细胞壁降解酶的能力,发现2个菌株间差别明显,暗示不同内生生防菌株对小麦全蚀病可能具有不同的生防机制。
彭玲张珅彭娟张颖柴沆镇王刚
关键词:小麦全蚀病生物防治内生细菌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