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5篇石油与天然气...

主题

  • 2篇深度酸压
  • 2篇酸压
  • 2篇酸压技术
  • 2篇多组分
  • 1篇地质
  • 1篇地质特征
  • 1篇压裂
  • 1篇压裂技术
  • 1篇岩性
  • 1篇油藏
  • 1篇油气
  • 1篇油气藏
  • 1篇油田
  • 1篇杂岩
  • 1篇涩北一号气田
  • 1篇射孔
  • 1篇酸化
  • 1篇排量
  • 1篇气藏
  • 1篇气田

机构

  • 3篇中国石油天然...
  • 3篇青海油田
  • 2篇青海油田公司
  • 1篇西南石油学院

作者

  • 5篇孙凌云
  • 3篇田助红
  • 3篇胥云
  • 2篇马力宁
  • 2篇马白宁
  • 1篇贾锁刚
  • 1篇李清
  • 1篇舒玉华
  • 1篇郭平
  • 1篇孙雷
  • 1篇贾英兰
  • 1篇汪周华
  • 1篇冯胜利
  • 1篇李江涛
  • 1篇王小鲁

传媒

  • 2篇石油钻采工艺
  • 1篇钻采工艺
  • 1篇特种油气藏

年份

  • 1篇2013
  • 1篇2005
  • 1篇2003
  • 2篇2002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复杂岩性油藏酸压技术在青海油田的试验应用被引量:9
2002年
青海油田众多勘探开发区域的储层均属于复杂岩性油藏 ,采用单纯的砂岩酸化或碳酸盐岩储层酸压技术均有很多缺陷。为此 ,使用针对复杂岩性油藏开发的“稠化酸深度酸压 +多组分酸闭合裂缝酸化”组合技术 ,在狮 2 4斜井、跃灰 4井等进行了先导性试验 ,取得了显著的改造效果。
胥云田助红孙凌云马白宁
关键词:青海油田深度酸压闭合酸化
青海跃东油田E_3~1油藏重复压裂技术现场试验被引量:3
2003年
青海跃东油田E_3~1油藏属特低渗、低孔、异常高温高压储层,单井大多依靠增产措施获得稳定产能。但储层具有杨氏模量高、易水敏及酸敏等特征。以往压裂技术也有规模小、砂比低、最大加砂浓度低、增产有效期短等不足。针对该油藏特征及以往压裂技术存在的问题,开展了重复压裂现场试验研究,现场试验6井次,施工有效率100%,最大加砂量达30.5m^3,最大砂比达46%,提高了该油藏的压裂技术水平,取得了显著效果。如YD1井增产有效期超过500d,累计增产原油3259t;YD3井压裂有效期超过600d,累计增产原油3648t。
胥云田助红孙凌云贾锁刚刘善禄
关键词:E3^1油藏重复压裂变排量
青海尕斯E3^2复杂岩性油藏深度酸压技术先导性试验研究被引量:6
2002年
青海油田尕斯E3 2 油藏储层岩性复杂 ,碳酸盐岩平均 36 .75 %,碎屑岩 39%,粘土矿物 2 4.2 5 %。油藏基质低孔低渗 ,天然裂缝为主要油气通道。油层中深 330 0m ,平均温度 115℃。针对这种复杂岩性储层 ,建立了既不同于纯碳酸盐岩储层的深度酸压 ,又不同于砂岩储层基质酸化的组合技术 ,即“稠化酸深度酸压 +多组分酸闭合酸化”的增产技术方法 ,优选了适合储层改造的液体体系。并在跃灰 4井进行了先导性试验 ,酸压后返排率 95 %以上 ,初产 40m3 /d ,稳定产量 2 0 .2m3 /d ,取得了较好的增产效果。
胥云孙凌云马白宁田助红舒玉华
关键词:深度酸压稠化酸
油气藏出砂研究现状及其发展趋势被引量:21
2005年
综述了目前国内外在油气藏出砂地质特征、出砂机理以及防砂方面取得的成果,重点是对气藏出砂的研究;指出了目前在油气藏出砂方面所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今后油气藏出砂研究的方向,对现场生产和相关研究人员有实际借鉴意义。
汪周华郭平孙雷孙凌云马力宁
关键词:油气藏地质特征出砂防砂
涩北一号气田32亿立方米产能建设
马力宁孙凌云贾英兰王小鲁李清李江涛冯胜利
涩北一号气田位于柴达木盆地东部三湖地区;发现于1964年,在1975年进行首次试采,期间因气井出砂出水防治技术空白被迫停采,1995年进行了二次试采,经过十年的防砂防水开发技术试验攻关研究,于2004年首建开发。2008...
关键词:
关键词:气田开发产能建设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