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潘玉君

作品数:68 被引量:209H指数:8
供职机构: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黑龙江省海外学人科研资助项目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7篇医药卫生
  • 2篇生物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6篇帕金森
  • 16篇帕金森病
  • 13篇缺血
  • 11篇梗死
  • 9篇脑梗
  • 9篇脑梗死
  • 9篇基因
  • 8篇神经系
  • 8篇神经系统
  • 8篇肿瘤
  • 8篇综合征
  • 8篇卒中
  • 8篇细胞
  • 7篇血性
  • 7篇发病
  • 6篇急性
  • 6篇胶质
  • 6篇胶质瘤
  • 5篇脑胶质瘤
  • 5篇脑肿瘤

机构

  • 55篇哈尔滨医科大...
  • 8篇复旦大学
  • 6篇苏州医学院
  • 4篇沈阳医学院附...
  • 2篇苏州医学院附...
  • 2篇沈阳市脑科医...
  • 1篇哈尔滨医科大...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重庆医科大学...
  • 1篇漯河市中心医...

作者

  • 68篇潘玉君
  • 10篇温世荣
  • 8篇卢大儒
  • 8篇薛京伦
  • 8篇惠国桢
  • 8篇邱信芳
  • 8篇胡锦
  • 5篇王之敏
  • 5篇王静
  • 4篇刘颖异
  • 3篇李方钦
  • 3篇司承庆
  • 3篇朱磊
  • 3篇张映
  • 3篇马驰
  • 3篇王琪
  • 2篇杨光
  • 2篇李向东
  • 2篇宿丽英
  • 1篇姚海乾

传媒

  • 15篇脑与神经疾病...
  • 5篇中国临床神经...
  • 5篇现代生物医学...
  • 4篇沈阳医学院学...
  • 4篇西南国防医药
  • 4篇卒中与神经疾...
  • 3篇中华神经外科...
  • 3篇苏州医学院学...
  • 3篇国际免疫学杂...
  • 2篇中风与神经疾...
  • 2篇临床神经病学...
  • 2篇国际脑血管病...
  • 1篇中华神经科杂...
  • 1篇医学综述
  • 1篇心血管康复医...
  • 1篇中华肿瘤杂志
  • 1篇江苏医药
  • 1篇复旦学报(自...
  • 1篇中国神经精神...
  • 1篇重庆医学

年份

  • 1篇2025
  • 2篇2024
  • 2篇2023
  • 4篇2022
  • 9篇2021
  • 4篇2020
  • 8篇2019
  • 4篇2018
  • 6篇2017
  • 3篇2016
  • 2篇2015
  • 6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 2篇2011
  • 1篇1999
  • 3篇1998
  • 5篇1997
  • 2篇1996
  • 2篇1995
6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恶性肿瘤相关缺血性卒中的分析与研究
2020年
在恶性肿瘤患者发生的缺血性卒中称为恶性肿瘤相关缺血性卒中(MTAIS)。由于MTAIS具有较高的复发率和死亡率的特点,所以对其应该做到早期识别,给予及时的干预,争取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延长其生存期。现就MTAIS的一般特点、可能的发病机制、生物标志物以及治疗相关信息做一综述。
蒙凡亮潘玉君
关键词:恶性肿瘤缺血性卒中D-二聚体发病机制生物标志物
丙戊酸钠注射液治疗癫痫持续状态现状被引量:9
2012年
癫痫持续状态(statusepilepticus,SE)的年发病率为(41~61)/10万,死亡率可达2%~5%。临床上治疗SE公认的首选药物为地西泮。利多卡因用于治疗癫痫持续状态也已有报道,而丙戊酸钠因其较高的有效率、安全性,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用于治疗SE的兴趣。结合近几年相关文献,本文就丙戊酸钠治疗SE做一综述。
司承庆潘玉君
关键词:癫痫持续状态丙戊酸钠年发病率首选药物利多卡因
不同类型分水岭梗死与血管狭窄的相关因素分析
2025年
目的本研究通过对不同类型分水岭梗死(WSI)者入院后的病历资料统计分析,探讨颈内动脉血管狭窄程度在不同类型WSI间是否存在差异。方法选取于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70例WSI患者,将WSI患者根据新发梗死部位分为皮质型、皮质下型和混合型。皮质型分为皮质前型,皮质后型。皮质下型分为部分型和融合型。分析比较不同梗死类型之间是否存在颈内动脉及其他血管重度狭窄或闭塞。结果WSI皮质型、皮质下型、混合型3组间同侧ICA颅内段有无重度狭窄近闭塞(P=0.0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皮质前型、皮质后型、皮质前后型3组间同侧大脑前动脉狭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1)。皮质下型两组间同侧ICA颅内段、颅外段及MCA狭窄分别有统计学意义(P=0.003,P=0.027,P=0.010)。结论分水岭各亚型间血管狭窄程度与部位存在差异,融合型皮质下WSI更易存在颈内动脉严重病变。
刘英娣潘玉君
关键词:分水岭梗死血管狭窄颈内动脉
70例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特点分析被引量:8
2017年
目的分析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subclavian steal syndrome,SSS)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3月~2016年6月就诊于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管外科的70例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特点,这些患者均经彩色多普勒超声证实为锁骨下动脉盗血,并根据椎动脉血流频谱特征将SSS分为3型,即隐匿型、部分型、完全型。结果 (1)病因为动脉粥样硬化的患者为63例,大动脉炎为7例;(2)44例后循环供血区缺血的SSS患者中出现头晕为38例(86%);34例患侧上肢缺血的SSS患者中表现为麻木20例(59%);(3)51例测得双上肢血压差的患者中双上肢收缩压差≥20 mm Hg为48例(94%),而双上肢舒张压差≥20 mm Hg为34例(67%);(4)30例术后进行随访的患者1~3年后再通率分别为93%、87%和80%;发生再狭窄的患者中遵医嘱进行规律服药的患者仅40%。结论动脉粥样硬化为锁骨下动脉盗血的首要病因;SSS患者临床症状以后循环供血区缺血和患侧上肢缺血为主,其中以头晕和患侧上肢麻木最常见;双侧收缩压差≥20 mm Hg较双侧舒张压差≥20 mm Hg提示SSS更敏感;未遵医嘱进行合理二级预防可能是再狭窄的重要原因。
王刚李哈莉潘玉君周颖
关键词: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动脉粥样硬化收缩压彩色多普勒超声
新冠病毒疫苗诱导的伴有血小板减少的免疫性血栓综合征的报告率被引量:2
2022年
新冠肺炎疫情催生了新冠病毒疫苗的快速研发和应用,2020年年底以来国内外陆续有4类11款新冠疫苗已获批附条件紧急上市。上市前,这些疫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评价都表现良好。但是疫苗上市后,在真实世界(real-world)随着接种剂次的增加,某些疫苗接种后陆续出现罕见的不良反应,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在所有的不良反应中,尤以疫苗诱导的伴有血小板减少免疫性血栓最为严重。此病虽然发生几率低,但一旦发病比较危重,死亡率高。欧美国家使用的主流4款疫苗,阿斯利康黑猩猩腺病毒载体疫苗、强生人26型腺病毒载体疫苗、Moderna mRNA疫苗和辉瑞mRNA疫苗,接种后引起的伴有血小板减少免疫性血栓的报告率分别为每百万人5.7~21.7、0.9~11.5、0.9~5.6和0.4~1.9例。我国使用的4款灭活疫苗、1款人5型腺病毒载体疫苗和1款基因工程重组蛋白疫苗以及俄罗斯使用的人5型/26型腺病毒载体疫苗,到目前为止没有此病的病例报告。但随着接种剂次的增加,应密切注意和随访可能出现的、罕见的不良反应的发生。
曲畅达颜畅潘玉君
细胞程序性死亡与帕金森病的相关研究进展被引量:5
2015年
帕金森病发病机制至今未明,近几年研究发现,线粒体依赖性PCD通路的激活在PD发病过程中是不可缺少的,不同形态学表现的细胞死亡形式在帕金森病发病过程中可以共同存在,而所有的这些细胞死亡都归因于PCD共同的上游通路的激活。PCD通路不仅仅是指线粒体介导的caspase依赖性凋亡,还包括非caspase依赖性细胞非凋亡性死亡,比如细胞坏死。这不仅仅是概念上的延伸,更为我们在帕金森病神经保护性治疗上提供了更多的靶点,有助于寻求神经保护的新方法和延缓神经退行性疾病的进程.抗凋亡治疗已经成为帕金森病等神经退行性疾病治疗的新热点,已经证实,caspase抑制剂能够通过抑制caspase的激活,阻止细胞退行性病变。那么将位于caspase执行者上游的Bax作为靶点,抑制Bax的激活与转位,能够产生更为持久显著的神经保护作用。本文综述了近年来相关研究进展。
杨子祯马驰司成庆万欢潘玉君
关键词:细胞程序性死亡细胞凋亡帕金森病线粒体
左旋多巴诱导的帕金森病并发症的概述被引量:6
2017年
半个世纪以来左旋多巴一直作为帕金森病(Parkinson disease,PD)的最前沿治疗药物,但经过一段"蜜月期"治疗后会出现一系列并发症,包括运动并发症(症状波动及异动症)及非运动并发症。并发症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会加重PD患者的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社会功能。近年来,左旋多巴引起的行为改变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包括神经精神症状、刻板行为、多巴胺失调综合征、冲动控制障碍等。
张璐潘玉君
关键词:左旋多巴帕金森病并发症冲动控制障碍刻板行为异动症
帕金森病相关肌张力障碍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20年
帕金森病(parkinson disease,PD)与肌张力障碍(dystonia)有许多共同的病理生理学重叠。肌张力障碍可发生在PD患者身上,并且症状出现早于PD运动症状。对PD与肌张力障碍为何同时出现,缺乏相应诊断的"金标准"。所以,对其应该做到早期识别,明确诊断,及时干预,延长药物治疗"蜜月期",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笔者就PD相关肌张力障碍的发病机制、神经递质通路以及PD相关肌张力障碍的亚型进行了综述。
陶爽潘玉君
关键词:肌张力障碍帕金森病发病机制
丘脑参与不同空间定位坐标系之间的信息整合
2016年
目的探讨丘脑是否参与以外界物体为中心(allocentric)和以观察者为中心(egocentric)坐标系之间的信息整合。方法分别以5名健康人及2例左侧丘脑腹后核(VP)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测定其在物体位置辨别任务中的手动反应时间,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试验结果提示当视觉刺激出现在屏幕右侧(egocentric方向为右)时,egocentric和allocentic不兼容时的手动反应时间明显缩短:allocentric方向为左时,不兼容与兼容条件下手动反应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屏幕右侧egocentric和allocentic不兼容时的手动反应时间较两者兼容的手动反应时间增加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对侧两者不兼容的手动反应时间相比,则明显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左侧丘脑腹后核参与了对侧egocentric和allocentic信息不兼容条件下的空间信息整合,延长了手动反应时间。
王静朱磊潘玉君
关键词:空间信息
慢性脑低灌注与阿尔茨海默病的相关性研究进展被引量:2
2021年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一种隐匿起病、缓慢进展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该病的发病机制目前以“Aβ级联反应学说”、“tau蛋白学说”、氧化应激、炎性机制、线粒体功能障碍以及细胞周期调节蛋白障碍等假说为主。随着临床和动物实验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明AD的发生发展与慢性脑低灌注(chronic cerebral hypoperfusion,CCH)等血管因素密切相关。由于血管性因素可通过治疗进行有效干预,AD的“血管假说”越来越受到重视。但慢性脑低灌注导致AD的具体机制目前尚未明确。本文将对慢性脑低灌注与阿尔茨海默病的相关性进行综述,为AD的诊治寻找新的策略。
张祁温世荣潘玉君
关键词:慢性脑低灌注阿尔茨海默病痴呆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