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冯立新

作品数:8 被引量:121H指数:6
供职机构:安徽师范大学国土资源与旅游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7篇经济管理

主题

  • 3篇景区
  • 3篇可达性
  • 2篇跨海
  • 2篇跨海通道
  • 2篇交通方式
  • 2篇海峡
  • 2篇渤海海峡跨海...
  • 1篇对景
  • 1篇社会网
  • 1篇社会网络
  • 1篇网络
  • 1篇陆路
  • 1篇经济联系
  • 1篇空间经济
  • 1篇空间经济联系
  • 1篇基于网络
  • 1篇交通网
  • 1篇交通网络

机构

  • 8篇安徽师范大学

作者

  • 8篇冯立新
  • 6篇杨效忠
  • 2篇梁家琴
  • 1篇卢松
  • 1篇王荣荣
  • 1篇叶舒娟
  • 1篇姚慧
  • 1篇刘国明
  • 1篇张凯

传媒

  • 1篇地理研究
  • 1篇长江流域资源...
  • 1篇经济地理
  • 1篇旅游学刊
  • 1篇地理科学
  • 1篇云南地理环境...
  • 1篇2011年中...

年份

  • 2篇2013
  • 2篇2012
  • 4篇2011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供需双方对景区文化偏好的差异性研究——以天柱山风景区为例被引量:6
2012年
山岳型景区文化内涵的挖掘是提升景区质量的重要途径,但景区提供的文化旅游产品容易偏离旅游者的需求。文章以天柱山风景区为例,运用因子分析法、两独立样本t检验等方法,分析了供需双方对景区文化旅游资源偏好的差异,同时借助IPA模型帮助旅游经营管理者制定了景区文化旅游产品的开发方向。结果表明:(1)供需双方对天柱山风景区的整体印象差异不显著;而对文化印象具有显著差异,其中,旅游经营管理者对天柱山风景区文化印象较好,而旅游者对其印象较为一般;从文化资源要素上来看,供需双方对绝大部分文化旅游资源具有显著差异,且旅游经营管理者对其偏好的程度总体强于旅游者。(2)采用IPA模型,通过对比供需双方对天柱山风景区文化旅游资源的偏好差异,得出继续努力、过度表现、低优先改进、重点改进4个区域,并针对不同区域提出不同的解决方案。
梁家琴杨效忠冯立新王荣荣
交通方式对跨界旅游区景区可达性影响及边界效应测度——以大别山为例被引量:27
2013年
交通方式对跨界旅游区景区可达性影响是跨界旅游区研究的重要方面。以大别山跨界旅游区为例,通过测度不同交通方式影响下的景区可达性,结果显示高速铁路、普通铁路、高速公路、普适性交通等交通方式对大别山跨界旅游区整体和局部地区的影响力不同。通过测度边界效应发现,行政边界对低等级交通基础设施的屏蔽效应强于高等级交通设施。以典型的跨界景区——天堂寨为案例,构建"时间可达性非直线系数"指标测度跨界景区的边界效应,发现行政边界对交通基础设施的屏蔽效应存在于跨界景区之间,其作用效果遵循距离衰减规律,呈现显著的行政区域对称格局。运用可达性方法为跨界旅游区边界效应的测度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和有效的方法。
杨效忠冯立新张凯
关键词:交通方式
基于陆路交通网络的跨界旅游区可达性测度及空间格局优化研究被引量:6
2013年
跨界旅游区是中国重要的潜在旅游目的地,而可达性大小是制约其旅游一体化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通过构建景区区内可达性、景区区外可达性两类指标,运用GIS软件定量分析大别山跨界旅游区景区可达性,生成空间格局示意图,发现:(1)国道、省道、县道构成的普适性交通网络的完善程度对景区区内可达性起着决定性的影响作用,而高速公路、普通铁路、高速铁路可以有效提高景区区内可达性;(2)普适性交通网络对景区区外可达性的影响力最弱,高速公路在改善景区区外可达性方面起到关键性作用,普通铁路的影响力不及高速公路,高速铁路仅对停靠站附近的景区有所影响。最后构建了景区、交通、旅游集散地耦合发展模式。
冯立新杨效忠
交通方式对跨界旅游区景区可达性影响研究 ——以大别山为例
跨界旅游区是指自然地理单元完整却由于行政边界的存在而被相对割裂的旅游目的地。这种特殊地理单元往往集地理空间完整性、核心旅游资源共享性、地理区位边缘性、区域经济相对滞后性、边界效应显著性、利益主体复杂性等诸多特征于一体,成...
冯立新
文献传递
基于网络分析法的跨界旅游区空间经济联系——以壶口瀑布风景名胜区为例被引量:33
2011年
借助社会网络理论与方法,以跨界旅游区内主要旅游企业的人才就业、餐饮原料与用品、住宿用品、旅游商品等的供给为经济要素指标,以壶口瀑布风景名胜区为案例地,通过问卷调查,确定各经济要素的供给地,以此为社会网络节点,构建跨界旅游区经济联系发生矩阵、邻接矩阵及其网络结构图,探寻各跨界网络特征、成因分析及其模型构建,结果表明:(1)跨界旅游区的两侧景区与地方经济联系较弱,边界效应极强;(2)两侧景区均以餐饮网联系度最高,就业网最低,分网络之间呈金字塔结构模式;(3)在邻接网中,西安、吉县、乡宁三点中心度最高,成为景区突破边界效应,带动跨界旅游区域一体化的关键节点;(4)跨界旅游区空间结构与规模呈现显著的行政对称格局,在网络演化过程中,节点选择、节点数量、经济联系度等遵循距离衰减规律,形成反扇形对称扩散形态。
杨效忠刘国明冯立新梁家琴
关键词:社会网络空间经济联系
骨干交通设施对区域旅游空间格局的影响--以渤海海峡跨海通道为例
冯立新
骨干交通设施对区域旅游空间格局的影响——以渤海海峡跨海通道为例被引量:35
2011年
骨干交通设施是旅游发展的主要媒介和重要的旅游吸引物。以渤海海峡跨海通道为研究对象,选取网络通达性指数、三步深度值、空间距离通达性指数等3个指标和点的中间中心度、线的中间中心度2个指标分别定量分析跨海通道对环渤海区域高速公路网、铁路网通达性的影响。综合考虑交通通达性、旅游资源、客源市场、旅游线路变化等多种因素,认为:大连、烟台成为新的旅游交通枢纽和旅游增长极;跨海通道旅游发展轴将凸显,此轴辐射山东半岛和辽东半岛,形成山东山水圣人与齐鲁文化旅游辐射带和辽中南旅游辐射带;环渤海区域旅游空间格局由"双核、四轴、三块、五区"演变为"双核、二轴、三块、六区、两面"。
冯立新杨效忠姚慧卢松
关键词:渤海海峡跨海通道
景区依托型旅游村与核心景区耦合发展研究被引量:14
2011年
旅游村作为新型乡村旅游地,是国家乡村旅游"百千万工程"中最基础的组成部分。从景区依托型旅游村的视角出发,选取黄山山岔村与黄山风景区作为案例地,运用多元回归分析方法,对两者之间耦合发展进行研究。结果显示:(1)黄山风景区发展大力提升了山岔村社会经济文化水平;(2)黄山风景区发展对村落环境影响较小;(3)黄山风景区发展对村落社区参与有影响,但并不显著。从景区与村落的发展特征出发,较为系统地揭示景区依托型旅游村与核心景区耦合发展的内在动力源于位差潜势、催化潜势、管理潜势和多稳定潜势,这些形成了景村耦合发展的演化机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景村耦合发展的4条途径。
杨效忠叶舒娟冯立新
共1页<1>
聚类工具0